分享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晓梦啼莺 2013-06-03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作者:绿茶先生 联系作者
2010-02-01 11:24:20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是他诸多著作中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文章表达了写作者热爱自然、崇尚个性、蔑视世俗观念的思想。文章一开始用简洁的笔调表述了自己在一天里如何摆脱来访者,接着又饱含激情地描述了他所看到的自然极其清新华丽、生机无限……我一遍遍的读,一遍遍的徜徉其间。

  昨夜做了一个梦,梦中“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待回头看时,但见入口有一匾额上书“桃花源”三字。出得岛来,便将此胜景之地告与亲友,众人皆随往,然“遂迷不复得路”,急得吾汗湿襟袂,哭将出来。顿醒,原来是梦一场。梦醒而笑,笑己已年近不惑,如天之过午,竟也如孩童般地不目实际,做起梦来了。我不知道这样的梦境哪里会有?只是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是不易,常常备受寒冷、饥饿、地震、战争、瘟疫、压制、不公正等遭际,如果你要问在人的一生中,是否曾有过无忧无虑的时光?在一番求溯与求证之后,终于能够确定,那一段时光是存在的,那就是呆在母亲子宫里的十个月!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在他的文章《远处的青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曾有一位艺术家闭门不出,把自己的关在家中和花园里面,不订报纸,不会宾客,耳不闻杀伐之声,目不睹战争之形,每日惟以作画赏花自娱——只是不知他这样继续了多久。难道他这样做法便是聪明,还是他所感受到的痛苦比那些不知躲避的人更加厉害?难到一个人连自己头顶上的苍穹也能躲得开吗?连自己同类的普遍灾难也能无动于衷吗?我深深的理解这位作家的心头之痛,对于战争,除了“躲避”,他还能有什么法子呢?我以为他更受伤,只不过这伤是在心底里的。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在逃亡的队伍中间,一位父亲发现了他年幼的女儿,他上去一把紧紧地把女儿抱在怀里,激动的流着泪说:“我又有家了……”。

  还想说的是,1月12日加勒比海北部岛国海地发生的7.3级地震,那里的人们生活在困顿之中,无时无刻不让我所感到揪心的痛,特别是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儿,我想这心情不仅仅是我有,经历过“5.12”的人们都会有!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曾经说过:“有着幸福的地方,早就有人把守了!”那通向“桃花源”的入口到底在哪里呢?连那个曾经到过桃花源里的武陵人也“不复得路”了,所留下的仅算是一份唯美的记忆吧。

  让我们为正在经历着苦难的人们虔诚祈祷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