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发力解析

 书馆之书 2013-06-03
鉴于好多球友对拉弧圈球的发力机制没有明晰的认识,现将《业余选手正手弧圈球发力解析》(这是我见到过的叙述弧圈球如何发力的最具有可**作性的解析文章)一文摘抄后推荐给大家共享。(正文如下)  

  如果想练习协调发力的话,首先要做到的是身体重心协调移动,才能做到协调发力。那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正手走动中拉弧圈球时的静止动作:一般的弧圈球准备姿势:双脚的连线(即正手拉弧圈球准备时的身体角度)与端线成45度角(引拍后的角度要变大,出球时的角度会变小,这个角度只是利于移动中连续拉弧圈球,也可以随个人特点而定),左脚方向基本与球台端面成45度,身体和手臂自然放松,重心在两腿中间,上体的投影与两脚形成一个钝角三角形(身体投影为A点,右脚为B点,左脚为C点,角度一般为120度),脚踝、膝盖、腰部、背部、肩部、颈部都不能有僵硬的感觉。


  一般发力动作:引拍:随着重心移向右脚(A点移到B点,右脚的脚外侧着力,左脚的脚掌内侧着地,重心移到右脚的程度是左脚抬起而不让自己摔倒),同时手臂引拍(范围在右膝到髋关节之间,随个人身高而定),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背肩、不能递肩,手臂不要太直(保证肘部的放松和前臂能做到鞭打的感觉),并在引拍的同时收腹(尤其是右腹部,对以后的展腹发力有重要作用)。


  迎球:迎球最重要的思想是:心动才能行动。(如果这个球撞到拍子上才想着用弧圈球,我想那就免了吧,不如换个方法回球)。当意识上已经做到迎球时,重心开始从右脚移向击球点(即身体迎球),具体的动作是右脚的着力点从右脚的外侧慢慢的转移到前脚掌的内侧,这时左脚也由前脚掌的内侧虚踏在地上在同一时间范围内逐渐的变为整个前脚掌着地,但仍不吃力。双脚这时均以前脚掌为轴,开始逐渐转动脚踝、膝关节、髋关节、展腹、“送肩”(尤为重要)----带动手臂,肘部吃力----保证对球的发力鞭打,前臂和手腕要有迎前的意识并由上臂带动相对于上臂略向前转动,目的是保证充分的摩擦球。  


  击球:当重心转移至来球到右腹前时,(这个虚感的击球点对于击球来说非常重要),加速各个关节的转动,同时保证右大腿支撑身体重心的发力(制造弧线和速度的重要力量),左脚也逐渐由前脚掌着地变为全脚掌着地,此时左脚也由原来的45度变为脚尖正对球台。身体继续转动,肩部凝力,前臂也由重心的带动和迎前的意识与大臂的角度变小了,当身体因腰部的转动转至平行于球台时,此时球在身体的正右方侧-----这就是最大的发力点!也是身体和手臂、手腕应该发最大力的时候。此时,双腿的发力已经趋于结束,但仍然绷紧。


  出球:继续发力收前臂,发力转手腕,展腹,蹬地,向前发力,身体保持前倾,收腹,绷住腰,送球,球出手后身体放松,准备下一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