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投毒案的教育反思

 风临酒把2 2013-06-04

前一段时间在上海参加教育评论研讨会,恰逢震惊全国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东窗事发,有一个资深教育人士问我:“高校投毒案,投毒者死有余辜,但根源在哪里?”

问者是一位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从语气上来看,丝毫没有为谋食之所诡辩的意思。

笔者不禁陷入了沉思。

中国高校屡发投毒案——

清华大学投毒案:“1992级化学系女生朱令在1994年冬(约12月份)和1995年春(约3月份)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重金属铊盐,第二次中毒后昏迷多日,几近植物人,1995年5月经对症治疗后得救,但由于误诊时间的过长、治疗中的失误,肌体受到严重损伤,加上输血感染丙型肝炎,这个曾获全国高校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的清华大学的才女、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离奇的‘铊中毒’案件历时近二十年未能侦破,引发媒体与网络的报道关注与讨论。”

北京大学投毒案:“1997年5月,北京大学发生全国第二起‘铊’投毒案。94级化学系的男生江林、陆晨光为受害人。犯罪嫌疑人王晓龙与江林同班不同寝室,与陆晨光同寝室不同班。王晓龙交待,过去江林与他关系好,后来却不理他了,所以投毒,为实验投毒量,他把陆晨光当作实验对象,也投了毒。王交待了投毒的一些情况后,医院对两名受害人及时用了解药,方转危为安。”

中国矿业大学投毒案:“2007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发生国第三起‘铊’投毒案。3名大学生受害。当年5月22日,常某以非法手段从外地获取了250克剧毒物质硝酸铊,5月29日下午4时许,常某用注射器分别向受害人牛某、李某、石某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他们一起铊中毒。”

复旦大学投毒案:“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发生国第四起“N-二甲基亚硝胺”投毒案。2010级医科硕士研究生黄洋自4月1日饮用了寝室内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身体不适,有中毒迹象,上海警方接报锁定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晚依法对林某实施刑事传唤。4月12日,林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经警方查明,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洋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4月1日晨,黄洋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4月16日下午去世。”

这些案发学校均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复旦大学投毒案会是大学投毒案的终结吗?

……

就此而言,这位复旦大学学者的寻根究底是一种极负责任的表现。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透过“偷生”的白发人的眼泪,让我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基础教育吧!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狭义来讲,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来讲,幼儿教育之外,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与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甚至高中阶段的教育。

当前,中国还没有普及广义类型的基础教育中的高中阶段的教育,随着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0年会基本普及。

然而,当我们在审视基础教育时,倘不从广义着眼,换言之不看到高中,确切地说重点高中或顶尖重点高中无意识下形成的原罪,就无法解释为何“案发学校均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质言之,基础教育就像盖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样,楼层越高地基就必须越结实。唯如斯,发达国家每每把本科教育也视作基础教育,真正的一层一层以致“更上层楼”做学问要博士开始(绝不是吾国教育语境里的博士)。

由清华大学1992级的大学生朱令被投毒到目下复旦大学2010级的研究生林某的投毒,时间起点“换算”为广义基础教育高中,当系上个世纪的1989年。那时至今,正是应试从走火入魔到几近病入膏肓的时期。

在严酷无情的应试环境下,我们的一些重点高中,亦即名校,是怎样生存的呢?

在这个问题上,解剖一只小麻雀是十分必要的!

以某省会城市为例——

其有前8所与前3所之别。

有可能上北大与清华的学生几乎全集中于后者,而又以前3所中的顶级学校前2所为最。

全市每年中考前300名一般被前三所“瓜分”,比例为:250至260个,,20至35个,5至10个.。后5所的老大幸运之下可能会得个1至5个,其余基本“剃光头”。

最后的结果,从考上北大与清华的人数来看,生源中等偏下者最多,生源上上等者其次,生源下下等者再其次。

于是乎,这个省会城市便人为地“流传”着应试的“地狱”与素质的“天堂”之说。

素质的“天堂”虽没有完整的素质教育思想,却有响亮的“以大气成大器”的口号,有“读名校并不意味着成功”的无比正确的观点。

应试的“地狱”虽没有高举旗帜的勇气,却有一份默默无声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尽量少受极端应试伤害;让学生明白应试与素质并不对立,素质最终要以合理的应试来衡量;今天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教师与学生没有能力完全抵制教育体制造就的荒谬的应试,我们的肩膀上就多了一份今后弘扬素质的责任。

应该承认,无论素质的“天堂”,还是应试的“地狱”,其许做法迥然不同,可均出于善良的愿望。

遗憾的是,这个省会城市还周而复始着一场场令人乏味的“战争”:每年中考填报志愿前,前3所必然进行生源大战,而素质的“天堂”总是以其巡回素质演讲而“饿瘦的骆驼比马大”,使前300名的绝大部分集于“麾下”。

这个省会城市的原市委书记曾向这个素质的“天堂”的掌门人说过大致这样的话:你今天不要跟我讲素质,这些都是对的,你今天要讲的是,父老乡亲们把成绩最好的孩子给了你,你如何整改。言语有些偏激,但属苦口之良药。

鲁迅自己是个冲锋陷阵的“战士”,但他从不赞成学生徒手的请愿。盖因迅翁是个真正懂教育的教育家。

当我们看到中考的前50名,诸如“榜眼”、“探花”、“传胪”者,有的辗转倒在文明人发明的应试“枪弹”下没有能进中国双子星座高校时,设若我们还以教师抑或教育家自居的话,我们的心情会怎样?

回答这个问题时,请勿强词夺理于进北大与清华未必成才,进浙大或其他学校未必不成才,这样未免太牵强、太扯淡、太冷血!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钟布教授有《美国总统为何不能给学生演讲》一文,初阅不胜惊讶:“美国总统奥巴马要对全美公立学校在校生发表电视讲话,但各电视公司不直播。数十年来,美国总统都面对一个难题,那就是不能主动到公立学校发表演说,尤其不能贸然向全国的公立学校发表讲话,即使是要告诫学生们‘好好学习’,那也不行。奥巴马欲发表讲话的消息见诸媒体后,立刻受到共和党和保守派阵营的质疑。从马里兰州到德克萨斯州,到处都有不满的家长表示反对奥巴马对他们的孩子发表讲话。德克萨斯州一些持保守派观点的家长,更是按捺不住愤怒。他们说最担心奥巴马的讲话含有不适合孩子的政治内容。他们强调,总统的讲话未经州教育理事会和各地学校校董会的审核,不能擅自加入教学内容,否则在德州属于非法。在这些家长的强烈反对下,德州几个最大的学区决定,不让孩子当天在学校观看奥巴马的电视讲话。”

仔细一想实在高超:想从政,你就不要插手教育。这是一个超级发达国家的教育至理。

政客不是教育家,教育家不是政客。

既有从政当政治家的愿望,又有从教做教育家的梦想,如斯人等往往会产生双重人格。

不过,这里的“双重人格”严格地说并不是心理疾病意义上的概念。

有关资料显示:“双重人格是一种非常罕见且不可治愈的精神病,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双重人格病例还未超过1000个,超过两重以上的人格还未超过50个,但是有很多人都喜欢拿双重人格来标榜自己,而事实上,这都是不科学的。”

问题是,两面性是现实存在的:一面高擎素质大旗,尽管他们自己内心也不得不承认,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实现纯素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面加紧策划生源争夺战,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只有控制了好生源才有资格高举素质的大旗,纵然一不小心在应试的“阴沟里翻船”,不至于 “丢人现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之际,老师的有些处于不知不觉状态下日积月累的非“传道”非“授业”非“解惑”性质的阴暗东东绝有可能潜入学子的心灵深处,比如“双面性”。

复旦大学的林某在同学与朋友的心目中是个谦谦君子——

本科学生会学术部部长;科研能力惊人,论文发表数远超一般学生;热心同乡会的活动;爱打篮球,玩三国杀,甚至擅长讲冷笑话。

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积极规划人生、在公开场合略带羞怯,但在自己的圈子里擅长沟通合作的瘦高个男生。即便身处林某圈子,绝大部分人也从未留意其小心翼翼地隐藏在与人交流的话题之外的另外一些特质——

这些不为人知的阴暗特质共同构成了一个隐匿于众人视线之外的林某。

极端应试是残害人的,我们的反应试稍不脚踏实地而不幸沦落成伪素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以教育的名义把人变成鬼。

林某原本不是一个坏人,他是教育的受害者。

“师高弟子强”,弟子身上不可避免地打有为人师者的人格烙印。

窃以为,对“高校投毒案”作深刻的“教育反思”,是任何一个善良正直的教育工作者绕不过去的教育的“坎”。

呵呵,扯远了,扯远了!


                                     匆匆于2013年6月2日20时50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