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放矿管理
2013-06-04 | 阅:  转:  |  分享 
  
加强放矿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当前,经过二十多年的开采,我公司也出现了资源紧张的局面。可接替资源量少,探矿质量下降,品位逐年降低,严重困扰着我公司生产任务的完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放矿管理,对已有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利用回收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公司设置有专门的供矿车间,负责采场出矿、运输、提升及矿石品位监督、矿量计量等组织协调工作。

一、出矿管理

1、放矿理论

采场放矿时,当从单个斗穿放出一定量的矿石之后,崩落岩体中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崩落矿岩将投入运动并产生二次松动。随着矿石的不断放出,该范围将逐步扩大。范围之外的矿岩仍处于静止状态。在一定范围内投入运动的崩落矿岩的空间几何形态称之为松动体,或称为移动带。多个放矿口形成的松动体将产生互相交叉、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对这种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是研究矿岩接触面移动规律、水平下降极限、矿石贫化开始高度以及矿石回收率和混入率指标预测的基础,也是合理确定采场结构参数、选择放矿控制方法的重要依据。放矿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崩落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的最优值,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率,改善最终回采指标。椭球体放矿理论以研究崩落矿石从采场放出时所产生的各种运动形体、放出量以及颗粒移动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椭球体原理、过渡原理和相关关系原理是椭球体放矿理论的三个基本论点,根据这些理论的相关公式可以从理论上计算求得某时刻采场松动体的物理空间形态,从而指导具体的生产实践。

2、基础资料收集整理

每个矿房回采完毕,都需要收集该矿块完整设计资料,从而掌握该矿房的回采矿量,综合品位,为以后的放矿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无论电耙出矿还是无轨出矿,对于每一个矿块,都设计有出矿斗穿,作为矿房出矿的通道。出矿前,出矿管理人员根据每个斗的落矿范围和落矿高度,在各标高的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上,画出各个斗的实际落矿界线,依据矿体的实际形态计算出各个斗应出的地质矿量,考虑到采出矿过程中的损失率和贫化率后,再计算出每个斗应出的矿石量。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出各个斗应出矿石的地质品位。利用分斗的出矿量和出矿品位,便可计算出分斗的金属量。开始出矿后,各个斗的出矿量和出矿品位的来源和计算,则根据出矿管理人员每日对电耙道各个斗实际出矿的计量和它的矿石取样而取得。

3、出矿顺序

所采用的采矿方法是在覆盖岩石下放矿,若不坚持严格的、科学的出矿顺序,就容易产生大量的损失和贫化。根据椭球体放矿理论,结合生产实践经验,采场欲取得较好的出矿效果,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1)坚持先远后近的出矿顺序

开始出矿时,必须先出距溜矿口最远的一对斗的矿石,当分斗矿量出到一定量时,便将此对斗封闭,暂停出矿。然后后退再出第二对斗。当这对斗的矿量又出到一定量时,也停止出矿,再出第三对斗。依此类推。直到距溜井最近的一对斗为止。然后,再重复从距溜井最远的一对斗开始第二次出矿,直至矿量彻底出完,再依次后退,出第二、第三对斗……。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坚决杜绝先出近斗,多出近斗,后出远斗,少出远斗的现象发生。如果这样,会造会大量贫化,而且一旦电耙道塌落时,该斗的大量矿石就要损失。

(2)坚持各斗均衡出矿

为降低出矿过程中的损失、贫化指标,不仅要坚持先远后近的出矿顺序,而且也要坚持各斗的均衡出矿。均衡出矿的目的,是避免矿石上面的覆盖层无限制地混入矿石中。所以,要求在坚持先远后近的出矿过程中,不能使某一或某几个斗的矿石很快出空,如很快出空,便导致顶部废石的混入。

4、电耙道取样

每个月为准确掌握某一条电把道各斗穿的出矿品位,由出矿管理人员,每天对正在出矿的斗一一取样。定期求出平均值则为某一斗穿期间出矿品位。该品位也标志该斗尚未放出的矿石的品位,作为出矿调整的依据。

5、电耙道结束出矿的条件

(1)按照出矿顺序和出矿均衡性的要求,视分斗矿量和金属量是否达到,如果某一斗的矿量和金属量已经达到,且出矿品位又连续低于规定的矿体圈定的最低边界品位,并经地测、采矿技术部门检查后,结束出矿。

(2)分斗矿石量和金属量都已出够,但其出矿品位仍高于矿体圈定的最低边界品位,则此斗要继续出矿,直到出矿品位下降到矿体圈定的最低边界品位为止,方可结束出矿。

(3)一条电耙道要全部结束出矿时,必须经过有关的地质人员、采矿人员和出矿管理人员共同检查验收。

二、出矿计量

出矿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一是出矿量统计,掌握各电耙道的出石顺序及出矿量,掘进单位作业点的副产矿石量及检查废石混入矿石的现象。计量人员每班向工段汇报各出矿单位的出矿地点及出矿数量。由出矿管理人员填写生产活动日报中的出矿地点及出矿量向有关部门报送。生产活动日报详细记载着各生产单位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其数据是各种主要的原始数据。第二个职责是出矿品位监测及生产调整,每天对出矿斗穿的品位进行监测,根据取样结果及生产日报表,对次日出矿斗穿进行调整,保证供矿量及供矿品位。

在出矿计量过程中,尽管计量人员努力工作,但由于对每个矿车的装载量是根据理论计算而不是用仪器测定,因此,对任何一个出矿单位的班,日出矿统计数字与实际相比都有一定的偏差。

为了消除上述三项指标的偏差,要以选矿厂实际处理的出矿量、金属量、原矿品位三项指标为准,分别去调整当月累计的出矿量、金属量、出矿平均品位,做到资料确切、统一。

三、统计计算

根据每天生产日报,统计计算出各矿块斗穿出矿量。月末,根据每日出矿量,结合每个矿块的原始设计数据,计算出各斗穿本月、累计出矿量,各矿块本月、累计出矿量,各矿块存隆矿量,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各矿块矿岩交界曲线示意图,结合本月矿块取样结果,用以指导下月出矿计划。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的影响,所以在放矿矿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不能严格坚持斗穿正常出矿顺序

各斗穿正常出矿顺序是坚持先远后近,均匀放矿的原则。但某些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整体出矿品位逐年下降,往往盲目追求品位,忽视整体协调,产生先出近斗,后出远斗;一斗出空再出另一斗的极不正常的现象,靠近溜矿口的一些斗的矿石出完后,又有大量的废石混入,引起矿石大量贫化。

2、矿石块度大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爆破效果很不理想,造成大块率过高,虽然经过处理后多数能松散下来,但矿石块度大,引起出矿过程中二次破碎工作量增大,影响出矿效率。多次二次爆破,严重的破坏了斗穿及桃柱的稳定性,甚至造成桃柱局部或整体垮塌,采场有矿出不了,或不能实现均衡放矿,造成极大地资源浪费和贫化损失。

3、生产指导性欠缺

由于专项管理人员欠缺,放矿管理工作主要有生产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兼任,缺乏系统完整的管理,使得各项资料完整性、连续性差,加之为完成生产任务而进行的矿量和品位的调整,破坏了矿块出矿的均衡性,所以放矿管理工作应用于具体生产的指导性较差。

如果上述工作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则损失、贫化率还将会降低,原矿品位整体还会有所提高,已回采的矿石得到充分回收,为公司生产任务的完成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献花(0)
+1
(本文系青峰水阁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