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 释义 〗太上老君说:“人的福祸,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 〖 说明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号伯阳,也就是周朝的圣人一一老子。得道成仙后,称天立教,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圣。他告诉人们以善恶感召之因,必定会得到天降祸福报应的果。所谓有感必有应,随感而应,用以彰显天道好还的道理,而启发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作恶必定得到灾祸病天的恶报,因此心有所惧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会得到福寿天仙的善报,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地去做。只要积善必定会福荫子孙,若是积恶必定会祸延子孙。 凡人的祸害福利,原无一定的门路,只在人自作自受。要知道,天地是没有私心的,而吉凶祸福也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然而人在没起念头的时候,这颗心是湛然清净的,就如同虚空一样,哪里有什么善恶呢?只是因为这个念头才动,所想着的是好事就是善;所想着的是坏事就是恶。其最初不过是起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后来,经过了日积月累,于是就有了善人和恶人的区别了。所以一个人得祸或是得福,全都决定在当初起了善恶念头的时候啊!太上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啊!其中若是有了丝毫的差错,那么祸福的果报就会天差地别了。 〖 原文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释义 〗善恶的报应,就如同影子一样,人到哪里,影子也就跟随到哪里,永远都不分离啊! 〖 说明 〗善恶是就人心来说的,而报应则是就天理来说的。人作善必有福报,作恶必有祸报。就象人身的影子,跟定那身体,身正,影子正;身斜,影子就斜。 圣人说得很详细,可惜一般没有智慧的人,不相信这种道理,于是就背善向恶了。因为他看到现在作善事的人,有的命运很坎坷;而做恶事的人,有的不但长寿,而且还富贵得很,于是就说: “善恶不见得会有报应啊!因果似乎不足以相信啊!”而他们不明白,这个世上没有活到几百岁的人,而上天也没有即刻就结的案子。俗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所以不要只看眼前,应该要看究竟。 按照佛教佛经的说法,因果报应是要论三世的:第一种是现报,就是这一生就受到果报;第二种是生报,就是第二生才受到果报;第三种是后报,就是第三生,以及十生、百生、千生万生才受到果报。所以今生做善事而却得到灾祸的人,这是因为他前生所造的恶业,现在成熟了啊!今生做恶事而却得到福报的人,这是因为他前生所造的善业,现在成熟了啊!所以福中有祸,祸中有福,就是因为不是纯善或是纯恶的关系。开始的时候有福报,而最后却有灾祸,这是因为他的善心退步了啊!开始的时候有灾祸,而最后却有福报,这是因为他的恶心忏悔了啊!若是所造善恶苦乐的果报没有变化,这是在说明了直接的报应;若是灾祸和吉祥互相地出现,这是显示了果报的隐约和巧妙啊!更有人所看不到的阴德和隐恶,那就不是人们的耳朵和眼睛,所能看得到、听得见的善恶果报了。 〖 原文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 释义 〗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是白天夜晚,时时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间的神明在鉴察着,依照各人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人的寿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轻的就少夺,犯重的就多夺)。 〖 说明 〗天有三官五帝、百神诸司,地有五岳四渎和城隍里社,另外又有举意司,专门记录人的起心动念的善恶,凡是这些,都是所谓的司过之神。而上天的心是慈悲仁爱的,想要世人在自己心中独知的地方,为善去恶,因而才有了司过之神,鉴察人们所犯的恶事,并且量度恶事的轻重,而减除人的寿命百日。 《华严经》说:每人出生之后,就有两位天人跟随着,一名叫同生,一名叫同名。这两位天人能够时常见到被跟随着的人的言行;而被天人跟随的人,却见不到天人。”这两位天人,即善恶二部童子。他们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记录着人的善恶言行,包括心理行为。依照各人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人的寿算。所以我们每个人的起心动念、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要常常想到有神明在鉴察记录,如有恶念,要立刻警觉到,把它调整过来。能够这样的话,那么吉凶祸福,寿命长短的与夺之权,就可操纵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天地鬼神也就无可奈何了啊!更何况是司过之神的夺算呢!〖 原文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 释义 〗人的寿命,既然已经因为犯过而被减少,而且还要被惩罚生活贫苦,家庭破碎;又经常地遭逢到忧愁灾难啊! 〖 说明 〗人若是要想趋吉避凶,必定要改过迁善,关键应该在于先治心,检点自己的身、口、意三业的行为,不可放逸随便,一日一时、一刻一念,乃至于一刹那都要克制住自己的心,谨慎自己的口,治理好自己的身体。这样久久不间断,自然就不会受到外面境界的影响而动心了。此时的心,就到了湛然清净没有欲望的境界,全体都是善了啊!这样怎么会被神明减去寿算,弄到了贫苦家破忧患的地步呢? 〖 原文 〗人皆恶之。 〖 释义 〗人人都讨厌造作恶事的人啊! 〖 说明 〗作恶的人,人人都厌恨他的。这是公道在人。恶人到此,便无容身之地了。 《玉枢经》上说:“人若是不修善业,上天必定会斩他的神,摄他的魄,使他神魂颠倒,被人所厌恶,为人所嫌弃!”今天恨别人欺负他,怎么会知道这是上天斩摄了他的魂魄,使他处处碰壁,而为人们所厌恶啊!今天有幸知道了这个事实,就应当洗心革面,改恶向善,天心是仁慈宽恕的,是不责罚忏悔改过的人的,从前所犯的过错是可以救赎的,从此改过迁善,那么前途仍然是一片光明。 〖 原文 〗刑祸随之。 〖 释义 〗刑罚跟灾祸,也就跟随而来。 〖 说明 〗太虚真人说:“别人若是将灾祸转嫁给我,那么我就以福德来回报他。如果能够这样,则福德之气,始终都是从我这里出来;而害气重殃,自然就从恶人那里生出来。”这里说到刑罚灾祸跟定了恶人,就是因为害气重殃在恶人的身上,所以刑罚灾祸才跟定他啊!《华严经》说:“南阎浮提世界的众生,是处在五浊恶世之中啊!这个世界的众生,不肯修十善业,而且专门在造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嗔、痴、邪见,不孝顺父母,不恭敬三宝,更互相地愤怒争斗,互相地诽谤侮辱,任情地起见,非法地谋求。由于这些因缘,而感召到了刀兵、饥荒、疾病、死丧、天灾、人祸种种的报应。”由此可见,总是自作自受,自食恶果,全部都是自己招来的,并不是由于他人造作的啊!既然趋吉避凶,决定在当前的一念心,而天堂地狱也就会现在眼前了。 〖 原文 〗吉庆避之。 〖 释义 〗吉祥和喜庆,都远远地避他而去。 〖 说明 〗要知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人若是能够去恶为善,恭慎自己,顺应天理,自然在静的时候,心就会与天道相合;在动的时候,行为就会与吉祥喜庆相遇了。如果有人的心行与此相反,那么我们看得到的就是他难逃世间的刑罚,看不到的,则是他被鬼神的责罚。所以恶人被鬼神减除寿算,短命而死,吉祥和喜庆也都远远地避他而去,而横祸和刑罚,就都跟随而来,这是必然免不了的啊! 薛西原先生曾说:“天地间的福禄,若不是存些忧勤惕励的心,福禄是聚它不来的;若是不做些济人利物的事,福禄是无法相配的。”这句话真是有道理啊! 〖 原文 〗恶星灾之。 〖 释义 〗恶煞凶星,也同时降下了灾殃给作恶的人。 〖 说明 〗恶星是天上掌管人间一切灾祸厄难的神。要知道,人生在这个世间,每一天,乃至于每一个节气,都是属于星光在主摄着。造恶的人,因为心常昏暗,身上的黑气上冲,自然就会以恶召恶,所以恶煞凶星降临到他的头上,灾祸也就跟随着而来。若是行善的人,因为心地光明,则恶的气氛渐渐地退散,恶煞凶星避他都来不及,怎么还会降给他灾祸呢?知道了这个事实以后,人怎么可以不畏惧,修正反省自己的过失,以挽回天心呢! 〖 原文 〗算尽则死。 〖 释义 〗使恶人的寿算减尽之后,恶人也就死了。 〖 说明 〗众生作恶的习气,实在是难以拔除啊!而自己茫茫的业识,就像是膏火相煎一样,生命中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寿命被夺尽,死期已到,而且死有余辜。恶人寿命短促,死后神识随业受报,堕入了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受苦,无穷无尽啊!“人身易失,定业难逃”,因果报应,绝对不空!希望仁人志士对这个道理一定要深信不疑啊!趁着自己一息尚存,仍然可以忏除弥天的罪恶。如果仍然是因循苟且地度日,则百年光阴,如箭一般快速地逝去。等到自己临命终,地、水、火、风四大分离的时候,再懊恼悔恨,也就来不及了。 〖 原文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 释义 〗这是说人的一身,行住坐卧,都是星神在鉴察着。三台星神、北斗星君,常在人的头上盘旋,记录各人所犯的罪恶,并且依照他所犯过恶的轻重,来夺除他的寿命。 〖 说明 〗人的寿命,十二年为一纪,一百天叫一算。三台星神,掌管人的寿天。北斗神,掌管人的善恶。 《业报因缘经》说:“七星之气,常结为一星,在人的头上,距离头顶三寸的地方。若是为善的人,则头顶现出的光是明亮的;若是作恶的人,则头顶现出的光是黑暗的。如果作了大善的人,头顶的光就更加明亮;作了大恶的人,头顶的光就灭掉没有了。而这种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鬼神则是看得一清二楚啊! 唐朝大臣娄师德,受到高宗皇帝的宠信,对朝廷也有很大贡献。有一天早上,娄师德一起床的时候忽然看到星官告诉他说:“你曾经误杀了两条人命,这个罪过应当减除你十二年寿命,你头顶上的星光快要灭尽了啊!”没多久,娄师德就过世了。 〖 原文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 释义 〗又有三尸神,住在人的身体里,凡是人的心、口、意、语,总是瞒不过三尸神的。每到了庚申日,也就是天神决断人善恶的日子,三尸神就上到天帝的衙门,据实地报告人的罪过。 〖 说明 〗上尸神青姑,名叫彭踞,居住在人的头部,她会令人思考、多欲望,使得人的眼睛昏花,头发掉落。中尸神白姑,名叫彭踬,住在人的肠子里,她会令人喜欢饮食多忘事,而且喜欢做恶事。下尸神血姑,名叫彭峤,住在人的脚里,她会令人好色,喜欢杀生,使得人的手脚四肢和五脏六腑扰动不安。凡是人的心、口、意、语总是瞒不过三尸神的,所以在庚申日,趁人熟睡时,与身体中的七魄,共同上到天帝的衙门,诉说人的罪过。三尸神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使人快些死亡,这样她们好出去作鬼,享受血食的拜祭。要知道,只要自己心地光明正大,鬼神自然就退避了。 〖 原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 释义 〗到了阴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灶神也是一样啊! 〖 说明 〗人的一家,动静居处,都有神明鉴察的,灶神掌管一家人的命,所以叫司命。凡是一家的男女老少,所犯的大小罪过,灶神都能无微不察,每到月终,就直接向日月二神上奏,并且将罪恶记录在黑册子里。世人的行事,但只知道图一时的痛快,哪里会问家里有没有灶神在记录他所犯的罪过呢? 〖 原文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 释义 〗凡是人犯了罪过,都难逃神明的鉴察。罪过大的,就被夺除十二年的寿命,罪过小的,就被减去一百天的寿命,这是决定不会错的。 〖 说明 〗人的一生一身,一心一家,处处都在神明的鉴察之中。凡是人投胎受生之后,寿命的长短,增加或减少,在天上都有记录。太上命令诸位神明: “你们考察人间的善恶,要三日一言,十日一奏,百日一结。若是修善立功,这个人便可以延长寿命,万一造了罪恶,立刻就将他的寿命减算或是夺纪。”所以罪过有大有小,而夺纪夺算,也就有了悬殊的差别了啊! 要知道人生最难得的是寿命,而冥冥之中被夺除的也是寿命。所以太上才谆谆地教诲这些道理,就是要警惕世人,要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不要有一念的错误,这样才能够享受五福中最前面的一福长寿啊!太上对于世人实在是太慈悲了啊! 〖 原文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 释义 〗这些大的小的罪过恶业的事情,有几百种之多,凡是想求长生的人,必须先要避免这些罪过恶业啊! 〖 说明 〗凡欲求长寿的人,必须远绝过恶,先从避过做起。就像避水怕水淹死,避火怕火烧死一般。凡过恶曾经犯的,痛改了不要再犯;未曾犯的,切戒了不要偶犯。改正了不再犯,就是修行。修到心境朗然,神珠廓彻的功夫,这样就会使诸相顿离,丝毫都不染著,心里清净,自然会寿命长久。这就是所谓无上至真的妙道啊! 〖 原文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 释义 〗凡是要做一件事情,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就前进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退避不做。 〖 说明 〗道就好象是大路一样,顺天理,合人心,坦平正直,即是道;而逆天理,拂人心,荆棘险阻,即非道。凡要做一件事,必先要想一想,是合理的,便去做,这是趋吉关头。想想不合理的,便不去做,这是避凶关头。是非只在当念的分辨,而进退则必须要即时的决定。在这个紧要的关键处,一定用斩钉截铁的手段,不能够有一丝毫犹豫不决的心念啊!如果念头一转,就会再堕入了魔关。所以要及时地省察,事事都要谨慎小心。此处所谓的“道”,也就是《中庸》上面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是说话,或是沉默,或动,或静,都无处不是“道”啊!只要真正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行起来就会十分勇猛精进了。 〖 原文 〗不履邪径。 〖 释义 〗凡是不正经的地方,例如赌场、妓院、舞厅、烟馆等,都要视之为邪径,决定是退避不去的。 〖 说明 〗善人放正了心,便件件事都做得正经的;他看苟且的财色等事,犹如禽兽路头,决定要立定主意,必不肯做的。要知道福以酬德,若是稍微有些求福的心,就是邪径啊!所以应当为子孙造福,而不应当为子孙求福。而谨慎家规,崇尚俭朴,教导耕种读书,广积阴德,这就是为子孙造福。而扩大田宅,缔结姻缘,争什一(犹今之少纳税),买功名,这就是替子孙求福。要知道造福表面上看来,虽然恬淡,但是能够使子孙长远;而求福表面上虽然很热闹,却是使子孙的福报缩短了! 而名以宾实,也就是名实要相符。若是稍微有些市井之心,也就是沽名钓誉,打知名度的心,就是邪径啊!所以应当要为此生惜名,不应当为此生市名。惜名的人显得宁静而吉祥;而市名的人,就显得躁进而笨拙了。 〖 原文 〗不欺暗室。 〖 释义 〗就是在阴暗的房间,别人所看不见听不到的处所,也就是善恶才分的界限,都能够正心诚意,丝毫都不愿意欺骗。 〖 说明 〗善人率真了心,便件件事做得真诚,丝毫不愿欺人。从心源上打扫得千干净净,光光明明,虽然是在屋子里面最隐密、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也是断然不肯苟且行事。那么明显的地方,也就更可以知道了。能够如此,然后积功累德,做种种的善事,就可以一以贯之了! 从前有位八岁的沙门叫妙颜,他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位的神通。有一次飞行进入王宫,王后想要抱他。妙颜就跟王后说:“不可以抱我,王后不应该靠近出家人的身体。”王后说:“你和我的儿子一样小,让我抱抱你,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妙颜回答:“现在我们就以感情来比喻,就像王后刚才所讲的。但是感情往往都是从微小而起,就好象是星星之火能够烧掉万里宽广的原野;又比如涓滴之水,能够穿透泰山一般高的石头。凡是事情,都是由渐渐开始,从少慢慢地增多,从小渐渐地变大。所以有智慧的人,都会远离避开嫌疑的,这就是所谓的防微杜渐啊!” 〖 原文 〗积德累功。 〖 释义 〗善心纯熟就是德,善事真实就是功。积德就像积钱一样,渐渐地积,就渐渐地多了。累功就像筑墙一样,渐渐地筑,就渐渐地高了。 〖 说明 〗发了善愿,就要具有真信心,勇猛心,精进心,坚永心,不要因为吝啬钱财而终止;不要因为怕人讥笑而怀疑;不要习惯于安逸而不能奋发;不要被私欲所牵绊而影响了果决;不要因为事大而怕难;不要因为善小而忽略;不要以事情忙为理由而推诿;不要为了矜惜自己的名节而不救患难。总之,要勿避嫌、勿避怨、勿因循、勿间断、勿鲁莽、勿图报、勿务名。凡是遇到了一切的善事,都要欢喜地去做,委曲地成就,这样才是真正的积德累功啊! 〖 原文 〗慈心于物。 〖 释义 〗凡是积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亲亲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万物啊! 〖 说明 〗慈心就是仁心,为万善的根本。慈有两种意义,一是救济贫穷,拔除痛苦;二是戒除杀生,并且还要放生。这是积德累功的本,也是做人的根!《大藏经》说: “人若是不杀生,爱护动物的生命,以及放生布施食物,就会得到长寿的果报。”现在一些人家的小孩子玩游戏,经常会伤到蜻蜒、小鸟、青蛙等类的小动物,这是家长应该要痛切禁止的,不要让小孩伤害了小动物。否则不只是会伤害到那些小动物的生命,损害了孩子的福报,而且助长了孩子的杀机,等到孩子长大了,做人就不懂得仁慈宽容了啊! 〖 原文 〗忠。 〖 释义 〗为人臣子的必须要尽忠。 〖 说明 〗所谓忠就是尽心无欺的意思。凡是人的伦理所在,例如属下服侍长官、晚辈奉侍长辈,或是平辈朋友之间的交往处世、待人接物,都应该要尽心而无欺。君臣的关系,则是道义相结合,臣尽忠,乃是天理常规,也是人伦的根本。一般常人,容易在这个地方产生苟且的现象,而为人臣子之所以分心而不能够尽忠的原因,不外乎是自身和家庭、官位、权势、恩怨、名誉这五种。想到了自身的官位,多是平庸之人,那么产生的坏影响还小些;而玩弄权势的念头,多是出自奸臣,那么会关系到天下国家的利害。而这些奸臣,最后也是害到自己。 于铁樵先生说: “老百姓所以能够安居乐业过着太平的日子,这全都是靠国家军队和警察保护。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随着自己的本分对国家尽忠,更何况是读书做官领国家薪水的人,若不认识这个忠字,就实在是太惭愧了啊!” 〖 原文 〗孝。 〖 释义 〗为人子女的,必须要尽孝。 〖 说明 〗孝是为善的头。前贤说:“忤逆子媳,便是禽兽。”天报最准的,然而这点良心,人人都有,只消一唤便醒。古人说孝,心连思之,不思作不出孝的。孝养父母,不仅要养父母的身,关心、体贴、问寒问暖、送医尝药,而且要养父母的心,不使父母有一丝毫的担忧、牵挂、伤心等事。要让父母身安,心安,颐养天年,得以善终。否则,就是大不孝啊!罗先生曾说:“孝子侍奉双亲,不可使父母有冷淡心,不可使父母生烦恼心;不可使父母有惊怖心,不可使父母生愁闷心;不可使父母有难言心,不可使父母有愧恨心。”孝子必须要安定国家,因为国家安定了,家庭才能保安定,而家庭安定了,孝子才能够实行孝道,所以古人求忠臣,必定是在孝子门中求到的啊!而忠孝若是能够两全的话,方才是做人最高的德性。 〖 原文 〗友悌。 〖 释义 〗做人家哥哥的,必定要友爱弟弟;做人家弟弟的,必定要尊敬哥哥。 〖 说明 〗兄去爱弟,叫做友,弟去敬兄,叫做悌。兄弟是骨肉,他骨是我骨,他肉是我肉。兄弟又是手足,手病连足也痛,足病连手也痛,彼此之间,应该要互相地保护扶持,哪里有手足自己在互相干扰打斗的道理呢?在父母的眼里看来,兄弟原来是一体的啊!就象骨头和肉一样,很难解得开啊!今人兄弟不睦,若内有一个贤明,甘自吃亏,就可和好。骨肉之间,只该讲情,不该讲理。执了理,便伤情,伤情便不是理。兄不爱弟,做弟的不要学他,只该尽敬兄的道理;弟不敬兄,做兄的不要学他,只该讲爱弟的道理。善人让些财帛,耐些冲撞,旁言弗听,宿怨弗留,化导利济,先从此做,不论贤愚继庶,兄弟间一团和气。至诚相爱,他或不顺,只认我的错,不认他的错。功过格说,财物不论尔我,终身如是,准三百功;凡不肯救助兄弟及侄的困厄,准三百过。就是同高曾的近族,从祖宗看来,也是一脉,都不可不恤的。 〖 原文 〗正己化人。 〖 释义 〗先要端正自己,还要去劝化别人,共同 着善心,共同去做善事。 〖 说明 〗所谓“正人必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而人若是能够正己,则没有不能够正物的啊!然而化人的时候,务要真真切切,好言好语,想一个法儿,去感化他,不是说了几句,凭他听不听便罢了。若又印施善书或格言,或因果、或歌、或图,善愈广大了。 宋朝的司马光,为人忠厚正直,天下闻名。他住在洛阳的时候,洛阳的风俗,都受到他的影响感化而为之一变,人们莫不崇尚名节,而羞于谈论钱财利益,人人都有廉耻的观念,知道有所警惕,不敢为非作歹了。 〖 原文 〗矜孤恤寡。 〖 释义 〗矜哀怜悯孤儿,要尽力地教养他,成就他终身的事业;抚恤寡妇,要尽力地保护她,成就她一生的贞节。 〖 说明 〗孤儿寡妇都是人生的不幸,若是成了孤儿寡妇,而且又贫穷,那就更惨了,恐怕连性命都难保啊!所以布施恩惠,把孤儿寡妇列为最优先的对象。善人培植人的孤儿,务要尽力教养,成就他终身的事业。善人保护人的寡妇,务要尽力周给,成就她一生的贞节。就是冥冥中,孤儿的父母,寡妇的丈夫,也都会感激不尽啊! 〖 原文 〗敬老怀幼。 〖 释义 〗尊敬老人,使他们得到尊养和安宁;爱护年幼的孩子,使他们得到抚育和保护。 〖 说明 〗俗话说:“敬老得老”,须知老人的阅历久而且多,能活那么大年纪,可说是长寿,何况长寿是五福中的第一福啊!这正是年轻人效法尊敬都来不及,怎么可以轻慢呢?可是世人却因为老人眼花、老态龙钟、行动不便,不是讨厌,便是欺侮,谁肯小心地尊敬侍奉老人呢?善人心存厚道,凡是遇到老人,要存平等心,不论他是富贵或是贫贱,都要平等地尊敬,那么自己将来也能够长寿啊!千万不可欺侮老人,那会折损了自己的福报和寿命啊! 〖 原文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 释义 〗虽然是细小的昆虫,无情的草木,也不可以伤害啊! 〖 说明 〗善人晓得天地是好生的,故凡鸟兽鱼鳖等性命,不能伤害,就连细小的昆虫和花草树木,都不可以伤害。现在人任意伤害物命,实在是因为不知道一切会动的、有灵性的有情生命,都具有佛性啊!太上垂诫的用意,就是要人们对一切有情和无情的生命,都要养成一片慈悲之心。《圆觉经》序文里说:“凡是有血气的,必定会有知觉;凡是有知觉的,必定同是一体啊!”儒家也有“树木正在成长的时候,不可以折断”的训示,怎么可以说昆虫只是微小的生物,草木没有知觉,就任意地伤害他们啊!
〖 原文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 释义 〗凶狠的人,常常作恶而招来灾祸,应该要怜悯他、劝导他、感化他,使他能够改恶向善,转祸为福。善良的人,常常行善而招来福报,应该要为他欢喜、赞叹、鼓励他,成就他,使他更能积极地行善,后福无量啊! 〖 说明 〗做善事的功德,人人都想能够得到,但是人们往往都虚妄地分别计较。较有才智的人,只希望善事都是自己做出来的;较卑微的人,也不希望善事全都是别人在做,甚至捏造了事实,破坏他人的善事。这样只是徒然地坏了自己的心术而已,对别人来说,也没有任何的损害。殊不知别人若是有了善念、善事,我若是能够激励他、劝勉他、赞扬他,使他能够做得更完美、更圆满,那么别人的善,也就是我的善了,这样便是功德无量啊!从凡人圣,万善之门,是以发菩提心最为殊胜第一了。菩提心就像是种子一样,因为它能够生出一切善法的缘故;菩提心也像净水.样,因为它能够洗除众生心中一切烦恼的缘故;菩提心也像炽盛的大火一样,因为它能够烧掉一切邪见的缘故。 〖 原文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 释义 〗遇到他人急切的需用,例如生病的时候,急需用医药,死丧则急需要殓葬,饥寒则急需要衣食等等,我们应该要慷慨地解囊,及时地帮助,以应急需;遇到他人发生灾难,例如水灾、火灾、车祸、家破人亡等等,我们应该要随着自己的力量,去救护、解除他人的危难,使其能够转危为安。 〖 说明 〗人有紧要需用,叫做急。人有祸难将死,叫做危。善人看人的急,真像自己的急;看人的危,真像自己的危。慷慨解囊,及时地帮助,乐此不倦,毫不吝啬,犹恐迟了一步,不及救济。遇到他人患难颠沛的时候,如果能够善用一言,予以解救,这种功德,上可以资荐祖先,下可以福荫子孙;要知道,推人一把和扶人一把,都是这双手啊!陷害别人和赞叹别人,也都是这张口啊!所以说宁可用扶人的手,千万不要开害人的口啊!对于看人急难,漠不关心,重己财似山,轻人命如毛,上天看来,便是最凶狠的人了。为此水火盗贼,疾病横灾,以及子孙赌当等报,必遭一二,破散家财。刻薄人家,理无久富,且短寿绝嗣。三教中处处说道,积财不肯施,必有奇祸;乐善好施,则财宽养子。 〖 原文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 释义 〗看见别人运气好得意时,就如同自己得意一样,而且还要尽力地去扶持;看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时,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应该要多方地救护。 〖 说明 〗善人看见别人运气好得意时,如同自己得意一样,而且还要尽力地去扶持;看见他人运气不好失意时,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应该多方地救护。而现在的人,见到别人得失,不能看作像是自己的得失一般,原因只是一片为着自己的私心而已。希望得到,害怕失去,于是便动了惟恐别人得到、宁可使人失掉的念头。起初还只是为了利己而已,后来就渐渐地到了妨害他人的地步。然而妒忌他人成功,乐见别人失败,徒然地自己坏了自己的心术,而且种下了恶因,最后还是自己害了自己。事实上,别人与自己原来是一体的,得与失全都是天命,则见到他人之得,不但不应妒忌,还应百般地予以扶持协助;见到别人之失,不但不会欢喜,而且还会多方地予以救护,这才是自己真实的受用啊! 〖 原文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 释义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地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 说明 〗听到看到别人的短处,就象我们听到了父母的名称,耳朵虽然可以听闻,嘴巴却不可以说出来啊!然而嘴巴固然不可以说出来,而耳朵也可以不去听闻,那么不就更好了吗?谁能没有缺点呢?如果把别人的缺点彰扬出去,减损了他人的声望,堕落了他人的操持,这种罪过谁该负啊!对于自己的长处,应像有智慧的商人藏钱财一样深藏不露,这样日新又新,就可以成就自己的德行。《中庸》讲:“君子的为人之道,外表不显露,而美在其中,久而久之,就自然一天一天地彰显出来。”老子说:“有盛德的人,他们的容貌看起来,往往就象笨笨的样子。”炫耀自己的长处,是君子所不为的啊!尤其是现代人,常常把“值得骄傲”这句话挂在嘴边,大家听了也习以为常,并且不认为是错的。要知道,“满招损,谦受益,”惟有谦虚的人,才能够真正地享有福报啊! 〖 原文 〗遏恶扬善。 〖 释义 〗我们应该遏阻人去作恶,以免得他渐渐地横行,那么别人就会受到他的毒害;另外应该要赞扬人的善行,使他能够为善不倦,那么别人也都会受到他的引导。 〖 说明 〗凡是人之为恶,原来并不是他的天性所造成的啊!如果当初他恶念初生时,就能苦口婆心地劝导他,提醒他,甚至竭尽所能地阻止他,他能不改恶向善吗? 有一罪犯,无恶不作,终因杀人而被判死刑。临刑之时,他母亲去刑场送别,他提出要最后吃母亲一口奶,母亲不忍心拒绝,就掀起衣襟,让他吃,他一口咬下了母亲的乳头,说:“从小我要做什么你都依从,就是因为你的惯纵,才使我走上了断头台啊!” 〖 原文 〗推多取少。 〖 释义 〗无论是兄弟分财产,或是朋友通钱财,都应该要推让,把多的部分,分给兄弟或朋友, 自己则拿取那少的部分,让给别人便宜,自己甘愿吃亏。 〖 说明 〗兄弟之间是骨肉天伦的关系,而钱财却是身外之物,更是应该要推让的啊! 佛在《遗教经》说:“欲望多的人,因为他多贪求利益,所以他的痛苦和烦恼,也比别人来得多;欲望少的人,甚至他无所求,也没有什么贪欲,所以也就没有这么多痛苦和烦恼了。一个人若是想脱离各种的痛苦和烦恼,应当要懂得知足;而知足的方法,也就是富贵安乐最安稳的所在啊!知足的人,虽然卧在地上,也是非常安心快乐;不知足的人,虽然是处在天堂里,也是不称心不快乐啊!”由此可知,人若是能够在钱财上做到推多取少,自然心地就平了,任何外在的境界,都不能够扰乱他的心,所以他永远知足常乐啊! 〖 原文 〗受辱不怨。 〖 释义 〗虽然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也只是责备自己的德行薄,功德浅,不能够感动他人。因此更应该要积功累德,决不会去怨恨别人。 〖 说明 〗一个人若不能够忍辱耐苦,纵然他有善心,但是被人一激,也就没有了,被人一折,也就堕下来了,因此孟子说:“上天将要降大任给一个人来承担,必定先要锻炼他的心志,使他学习磨练动心忍性的功夫。”大约来讲,布施救济别人,不妨要受到一些人的嗔恨;为别人打算,则不必避开别人的怨恨责难;任事的人,必须要能够任怨;有心宽厚待人,或是会遭到他人的讥笑侮辱。这些种种的横逆也都会跟随着善心善行而来,若是不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能够行善的人啊! 〖 原文 〗受宠若惊。 〖 释义 〗凡是在受到升迁奖赏等荣宠的时候,应该要有不克负荷、若惊若惧的想法,怕自己的德薄功浅福报不够,不能长久地保持啊! 〖 说明 〗一个人受到荣宠,虽然是分内所应得的,但是也应当要守分知足啊!并且有受宠若惊的意思。因为“福兮祸所伏”,古有名训啊!一般人往往在福报现前时,就得意忘形了,这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灾祸的远因。而且日过当中,太阳就会慢慢偏斜;月圆之后,月亮就会开始渐渐地缺了,这也是一定不变的道理。所以在受到荣宠之后,更应该大积功德,力图报效,不敢有一丝毫的懈怠啊! 〖 原文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 释义 〗布施给他人的恩惠,绝对不求回报;赠送给他人的财物,也绝对不后悔。 〖 说明 〗施给他人的恩惠,若是还希求他报答,这就是自己的贪爱之心还没有忘记啊!送给他人财物后,又觉得后悔,这就是自己的吝啬之心还没有化掉啊!要知道贪心而且吝啬,这是君子所不为。人若是能够以财物救济帮助别人,能够做到内不见有布施的我,外不见有受施的人,中不见有所布施的财物,这就叫三轮体空,也叫做一心清净。如果能这样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了;即使布施了一文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成的罪了。如果稍微有一点希求回报的心,虽然用了万两黄金去救济别人,还是不能够得到圆满的福啊!所做的善事,若是感到后悔,那么将来心中的善念,也就不再生了啊! 布施可分为三种,有法施、有财施、有心施。以种种的方便,来劝化教导别人,就叫做法施,法施的功德最大;财施,就是用钱财来布施救济他人;心施,就是没有钱财去济助贫困,但是心中却是同情对方的痛苦,想要帮助却没有能力帮助,这也可以叫做布施了。 〖 原文 〗所谓善人。 〖 释义 〗把上面各条,做得切实,才叫做善人。 〖 说明 〗名副其实的善人,开始就能够是非分明,不会弄错,而且智勇双全,最后达到了“人我两忘“的境界,待人处事既慈悲又宽恕;况且他的立心用意,待人待己,丝毫都不会违背了天性、人情。而所谓善人,就是以天心的好善而远恶。而人心怎样才能做到有善而无恶呢?因为人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习气和毛病,以致于失掉了最初的天心。所以人应当要有善则精进,有恶则改悔,这样才可以作到有善无恶的境界啊!因此,遍告世上做善事的人,行善要无为而为,而无所不为,随着机缘而利益苍生,这样才是最上等的善。没有求回报的心,去救拔苦难的众生,劝人广行善事,这是第二等的善。广积阴德,求自己死后不要堕入三恶道中受苦,这样就是第三等的善了。行善若是有一丝毫为名的念头,便是错了路头啊!希望愿意做善事的人,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要认真地照做啊! 〖 原文 〗人皆敬之。 〖 释义 〗做善的人,顺了人心,故人们以恭敬报他,对他称扬祝颂。 〖 说明 〗善是人的本性中所本有的天性,只要一触动,便会有所感应。虽然是愚夫愚妇,若是听到了一件善事,大家必定都会称扬赞叹。任凭你是穷凶极恶,见到了善人,也是不敢侵犯他啊!这是因为良心发现,自然就能够产生自制的力量而有所不为。为什么说大家都尊敬善人,一定是这个人的道德,真正有可敬之处,所以没有一个人不尊敬他啊! 司马光从洛阳到京城去觐见皇上,老百姓在路上看到司马光,就把手放在额头上,向他行礼表示尊敬。司马光走到哪里,老百姓就跟随到哪里。 〖 原文 〗天道佑之。 〖 释义 〗做善的人,合了天心,所以天道的神都保佑他。 〖 说明 〗天道是无私无偏的,但是常常会与善人感应道交。而且善人也不需要说些什么,上天就会很巧妙地回应他。天神也不需要善人的召请,就会自动地来保佑他啊!只要我果然真有善心善行,就能够感动天神,不管我在哪里,都一定能得到天神的保佑啊!因此只要自己能努力地尽人事,诚心不间断,这样地坚持到底,终究能够感动上天的。 宋朝的朱子说:“天地是一无所为的,只是以生养万物为天地的心啊!人若是念念都在利人济物,他便是天地啊!因为这种人的所作所为,都与天心相合,上天怎么会不保佑他呢?” 〖 原文 〗福禄随之。 〖 释义 〗富贵长寿康宁的福报,和居官受职的财禄,都跟随着他。 〖 说明 〗圣贤人和君子,他们的语言善,行为善,心中的一团和气感召了上天,自然就会有吉祥的瑞应和福报跟随着他们。作善的人富寿康宁的福,不求自至的;有居官受职的禄,不谋自来的,这是善人享荣华的报。 《诗经》上说:“乐只君子,福禄申之。”就是福禄随之的说法啊! 〖 原文 〗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 释义 〗作善的人,邪神都要退避他,故疫魔厉鬼,不敢侵犯;正神常要拥护他,故消灾解厄,托赖安全,这是善人享康健的报。 〖 说明 〗神明喜欢正直,一个人若是能够守住正直,就会得到神明的保佑,而妖魔鬼怪是不能够胜过一个有德行的人的。但是如果失去了德行,则妖魔鬼怪就会兴盛了啊!这也是自然的道理。 要知道,能够充塞在天地之间的就是正气啊!一个人的气,若是能够不胆怯不心虚,就能够正大流行,妖魔鬼怪见到了,自然就会退避。所以君子有养气之学,而养气的重点在于治心。如果能够做到了清明在躬,存诚泰定,那么所谓的妖魔鬼怪,就都无所遁形了。道德既然重了,鬼神都会钦佩他啊! 〖 原文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 释义 〗使善人所做的事业,必定会成功,而且是永垂不朽;并且还可以冀望成神仙,名登天府呢! 〖 说明 〗世间没有做不成功的事,天下也都是可以去做的人啊!惟有以真实的心来行善,则人事既然合了天心,而天意岂会违背了人愿?自然就会默默地帮助善人,没有行不通做不成的善事啊!而且永垂不朽。并且神仙可以希冀,佛也可以修,尧舜也是可以做到的啊!何况是求世间的功名、富贵、长寿、男女,又有什么求不到的呢?这只是看这个求的人有没有认真地去做啊! 〖 原文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 释义 〗想求天仙的人,应当要积一千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四年就能成功;想求地仙的人,应当要积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一年就能成功。 〖 说明 〗想做神仙,只在积善。功行圆满,起居洞天,叫做天仙。炼形住世,长生不死,叫做地仙。要作天仙,该积一千三百件善事;要作地仙,该积三百件善事。如救一命,完一骨肉,倡一件有利的事,除一件有害的事,方算得是一件。果能积善,断然必能应验的。无奈今人失了本性中信字,不但疑人,并要疑天,这是善根最浅薄。因此我们要先发信心,信这天道福善,有迟速,无差讹,信到十分,方是为善的根。凡不费钱的善事,要真心去做,费钱的事,要真心舍财去做。第一要守牢节俭慷慨四字,节俭则多余,慷慨则善事成就。凡人隔善如山,病痛只在奢、华、鄙、吝四字。要晓得奢、华、鄙、吝,便是极恶,奢华享尽了福,自然一败涂地;鄙吝的有己无人,人怨天怒,必得祸败立至。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