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时代短篇小说,长城啊长城

 昵称12640735 2013-06-05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或往上推移更长的时间,在丽江人们是在油灯下度过的。很多人为了获得知识,在黑暗的油灯下读书写字;家里来人串门大家也是在温馨的油灯下聊天……岁月不断地往前推进,今天,许多人已经忘却了油灯的摸样。

  夜幕已经在丽江古城落帏,弥漫着一种黑暗的影子,借助月光透过斜斜的深巷,脚步声越来越稀少。狮子山旁的一家院屋,他们的女儿明天就要嫁人了。天井里烧着一堆材柴火,火焰跳跃着一种喜悦,把整个院子照得通红通红,红色的对子贴满了门房。这人家的女主人对女儿说:“明天你就要当人家的媳妇了,很多事情你要自己去做,母亲不在你身边,你自己要多注意些,到了婆家你要学会做一个真正的女人,要孝敬老人,懂得体贴男人,要学得勤快些。”男主人正坐在房廊上和旧时的朋友,还有亲戚们在喝酒。人们你一句他一句在说着明天的婚礼。男主人突然叹了口气,有些舍不得的说,女儿养大了就要嫁人了,家里又少了一个人……女儿听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对女主人说,妈妈,我不想离开家,说着哭了起来。

冬夜里,丽江古城带着几分寒意,人们家借着这一堆火取暖。东厢房里女主人和女儿的嫂子,还有帮忙的人在打理着婚礼的物品。

  那时候人们是无法想到现在的古城会灯火阑珊、繁华致极、游客满城。那时的人们是在清贫下度过的,每天都在忙碌着工作生活,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他们所希望的是每天都能吃饱饭,希望自己和家人少生病。那时候,古城的房子透着斑驳和古老,没有人重新去修饰自己的房子,但从这种古老和斑驳中,生活总是显得沉重和深沉,人们懂得节俭,也懂得生命的珍贵。那时候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机,只有在四方街的广播里听到一些国家的大事。家里都是空空荡荡的,只有万架桌上摆着祖宗留下的几个古瓷瓶,还有院里的各种花卉,还有树桩,梅桩,梅桩里有腊梅、雀梅、绿梅、寒梅,还有铁梗海棠。很多人都只有吃五谷杂粮,有玉米面、蚕豆面,还有青稞炒面。

  那个年代,生活是清贫的,在精神世界里的那份享受却是超然的。满院的花暗香浮动,油灯下听老人讲故事也是一种享受。有时候他们会讲一些丽江古城传说中的鬼怪离奇的故事,老人们绘声绘色的讲述着,让身旁的人听了毛孔悚然。他们也讲一些关于神仙、还有些鲜为人知的神秘故事,特别是讲丽江人心里的圣地玉龙第三国,总是会把人们带到深远悠悠的仙境里去。每每听到玄妙之处,油灯也会绽出浓烈的光芒,让人感觉丽江古城是一个又一个故事所组成的,至少让人想到除了一栋栋房子外,夜幕下和油灯触碰的是眼睛和油灯的对话,借助油灯可以看到人们内心世界里的那份光芒。

  第二天,院主女儿出嫁,女儿穿着出嫁的新衣,院子里都是来送嫁的亲属和朋友,他们都向主人家道着喜。院子里摆满了主人家自己做的糖果,有口酥饼、小黄饼、还有各种瓜果做成的蜜饯,大家品尝完,主人家又摆出了丰盛的宴席。那时候人们喝酒是一种奢侈,在这天,人们好不容易可以喝酒了,就借助于喜事狂饮起来,男方家的人们来到新娘家,接走新娘。院子里杯盘狼藉,女儿嫁走了,院子里显得有几分寂静。晚上,油灯下院主人夫妻坐在那里,默默地一直没说话,只有油灯放出暗暗的光,他们是在想着等待明天女儿回门。他们在等待一种希望和喜悦,但这种希望和喜悦很快就会消失。

  丽江古城也是如此,苦难的岁月还有平淡的生活,以及喜悦和希望交织在一起,折叠成一本心中的书。而今,离开那个岁月已经很远了,但文字里依然有那旧时的记痕,游离在心里,久久回荡。

火塘上沸腾的茶—丽江之恋

  天亮前,漫天的星斗就要告别沉静的夜晚,老人起来了,点燃了厨房里的火塘。火塘一直陪伴着老人,很多年前,老人一直就有早早起来温一壶浓茶的习惯。老人在火塘边坐着,火塘映红了他的脸膛,一只陶罐在火塘上沸腾着,里面煮着浓浓的茶。老人拿起一块食盐()在火里烧得滚烫滚烫的,然后拿起一把火钳,把它丢进沸腾的茶里,那块食盐哧溜一下就溶化在茶里了。

  古城里的老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每天都这样等待着晨曦的到来。经过一夜,早上的空气格外的清新,他们在火塘边坐着,回忆过去的事,想到马帮、想到更远的事情。岁月塑造老人,生命也在岁月中斑驳,就像他家的屋院。很多年前的故事老人还有清楚的记痕,对于这些自己经历的故事,有的老人可以拿笔记下来,有的老人只能留在心中,故事里装满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

丽江的女人特别吃苦耐劳,男人比女人清闲,因为有了自己的贤内助,许多男人闲来没事,就喜欢看书、养花、养鸟。闲来无事,偶尔吟几首诗、拿起毛笔挥舞着自己的情感,把潇洒的书法挥毫成趣,盖上自己的印章,再落上一枚闲章,相互欣赏。

  晨光绽出一轮红日,人们开始一天的劳作,免费老人将自己的好友召集到自家院里,有的喜欢吹拉弹唱,有的喜欢种花养鸟,他们的房廊上挂着百灵鸟、金丝鸟、还有画眉鸟。老人们喜欢听自己所养的鸟的鸣唱,鸟的叫声幽婉青脆,仿佛置身于山野林间;有的老人喜欢写诗吟诵,他们喜欢押着自己的韵脚,拉着长调,把文字的意境都纳入诗中,裁剪着每一字、每一句。他们悠然自得的生活着,他们像一群落在林中的鸟,如游弋在仙境中的一群闲人野鹤。

  几百年来蔚然成风,一代代文人考取了进士、考取了举人、考取了秀才,书香灌满了古城。也许这里的风水依着自然的气息,变化成文献之邦。他们崇尚文化,热爱自然,把殷切地希望,寄托在中国伟大的国学思想之中。每当家人考上了举子,就会在家门口栽种一棵树,让这棵树作为永久的纪念,有的种槐树、有的种榆树,他们精心栽培这棵树。在丽江的北门沿坡建造了文庙和武庙,在古城建造了科贡坊,还有在狮子山上建在了魁星楼。许多文化的印记一直在丽江古城沉淀,厚实而凝重。

  老人在火塘边,看到晨曦蒙蒙的一层薄雾,又看到了初升的太阳。浓浓的茶香依然在火塘边沸腾,门外的老榆树,栖满了昨夜停息在树上的鸟,迎来了第一缕晨光。有的鸟已经展开翅膀飞向蓝天,有的鸟依然停息在树上鸣叫。人们的希望依然是这样平实,人们总是包裹着自己的行囊,从自己的心路里走向更美好的天堂。

需要读懂丽江,只能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去感悟。油然而生的是,每一条深巷、每一个脚印都会像时光里的时钟再次敲响。老人的希望,一次次在火塘边点燃,他所咀嚼的茶其实是在品味他一生的希望;他所回味的一切中也许会有几分失落,但他始终在坚持着自己的生活。

  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丽江古城所流经的水,总是带着那种清澈,那种透明,连河底的卵石也看得非常清楚。也许把时光的背影推向那昨天的太阳,燃烧着淡淡的情怀,看到了那一个个穿梭在旧时古城的人,挂满了白色的胡须,刻上了深深的皱纹。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一个人能抗拒。生命和时光的对流,冲击着痛苦与无奈,直到火塘熄灭为止,但茶香依然缭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