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牛股是如何炼成的

 回归平谈 2013-06-05
牛股是如何炼成的
投资股票都希望自己能把握住一只牛股,然后能够捂住,获得财富的大幅增值,但前提是如何发现一只牛股。笔者从公募出来后,闲暇时间较多,想好好做一个总结,试图发现所谓的牛股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对未来的投资进行参考。今天是先做个总序,以后用几个篇幅逐一介绍!

   首先是对“牛股”的定义,我心目中的“牛股”,是指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大幅度的上涨,至于时间和上涨的幅度,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同。我个人的标准,相当长的时间至少是3到5年,大幅上涨至少是3到5倍,持续上涨是指期间没有特别大幅度的回调。我想用这样的标准,我们的A股上面的牛股确实也不少,但我们排除那些靠借壳乌鸡变凤凰的股票,排除那些依靠资产重组、剥离等手段大幅上涨的股票,我们的牛股主要是靠自身基本面的大幅好转,或者不断超越市场预期,业绩和估值的大幅提升所造就的。

  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上的牛股,确实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总结下来主要有下列几类:

(一)商业连锁类

  商业连锁类的上市公司是非常容易出现牛股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是2005年的苏宁电器,3年涨幅接近30倍(不考虑再融资)。其他的还有海宁皮城,香港的大润发超市,07年之前的李宁、中国动向等等,都曾经创造了股市上的神话。商业连锁只所以是牛股辈出,主要原因是其低成本地复制,利用经销商或者加盟商的杠杆,快速占领市场,同时因为可以借助一个品牌,连锁强化品牌,品牌又推动连锁,形成一个正循环!

(二)消费医药类

  消费类和医药类也是非常容易出现牛股的地方,消费最著名的就数茅台了,贵州茅台从2003年以来,创造了10年40倍的涨幅,而且几乎没有融资,并且经常分红,这个票几乎就是在国内做价值投资最有说服力的一个实例了。医药类的也不少,云南白药10年30多倍的涨幅,恒瑞、同仁堂、天士力、东阿阿胶等,这个版块也是国内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比较喜欢的类型。拿这些股票,一是拿得住,第二基本抗周期,第三长期下来涨幅惊人,远比自己在不同的股票上折腾好的多!

  巴菲特组合占比最大的是可口可乐,占比25.7%(2012数据,没有更新),消费整体占比34%,医药占比6%。消费医药容易出现牛股,可能是因为需求相对刚性,增长平稳,品牌对客户的粘性较高,面临的竞争不够激烈。

(三)行业快速增长

  处于快速增长得行业,也是容易出牛股的地方。2008年以来,国内的安防行业快速增长,催生了大华股份和海康威视两个大牛股,触摸屏行业产生了欧菲光,最近两年快速增长的国内电影票房催生了华谊兄弟和光线传媒,以及环保行业中的桑德环境、碧水源等。

  在快速增长的行业中,其龙头一般能成为股市中的牛股,主要是因为龙头的增速一般高于行业的增设,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存在马太效应的,强者恒强!

(四)行业景气反转型

  这个主要是在周期性行业里面,尤其是一个大的周期来临,相应的个股可以获得相当惊人的涨幅。2007年之前的航运、有色金属等是牛股辈出的地方,当时的中国远洋、江西铜业、驰宏锌锗等涨幅惊人,还有2009年的包钢稀土,2010年的巨化股份、三爱富,今年农药中的草甘膦等。

  行业景气反转,尤其是一个行业连续数年低迷,有效产能大幅缩减,而当需求来临的时候,量价齐升,相关公司业绩大幅好转,估值水平也相应提升。

(五)技术突破或商业模式创新

   这是个供给创造需求的逻辑,比较典型的是在电子消费品行业,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苹果啦,苹果在3年前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把互联网带入了移动互联时代,创造了大量的新生需求!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比较有说服力的就是京东BtoC模式,对苏宁连锁实体店模式的变革和冲击,京东没有上市,但他持续的快速增长,已经把苏宁拉下了神坛。现在最热的特斯拉,是不是能把传统汽车的命给革掉,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但它的股价已经一飞冲天了。

  技术突破或模式创新,都是对现有的结构产生了巨大冲击,要不是创造了新增的需求,要不是颠覆了原来的供给模式,能够带来这些革命的公司,通常就能成为表现惊人的牛股。

(六)平台模式

   自从出现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上的这些巨头,让我们发现这种平台模式具有非常巨大的威力,它通常对客户有巨大的粘性,它的盈利模式多种多样,增长可以是几何级数的,并且基本上是赢者通吃的,这是个不需要第二名的行业。

   国内A股当中的平台模式,也有几家,生意宝、焦点科技,都在自己的细分行业做的不错。平台模式一般出现在互联网领域,实体经济中的平台模式比较少,比如农产品,张江高科等,但一般很难具有唯一性,并且很难无限扩张。实体平台做的比较好的就是华夏幸福,它在环渤海通过招商的平台培育房地产业务,走出了一个另类的地产发展神话!

(七)并购模式

   蓝色光标上市以后,给我们演示了一个依靠收购快速增大,然后进行不断收购的模式,短短4年不到的时间,股价涨幅超过了3倍。当然这个模式对行业属性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在广告和公关的这个行业,团队是非常重要的,而人才的培养非常慢,客户关系的培育也比较漫长,而通过收购是个非常快的方式!

  由于国内IPO的难度日益加大,想上市但不能上市的公司资源比较多,这为想并购且有资金支持的上市公司带来了很多机会。设计咨询行业、游戏行业、电影行业、文化创意行业、软件行业等小公司众多,当中也不乏比较优秀的团队,而上市公司得天独厚,在这些行业中,非常有可能出现新的“蓝色光标”。

  接下来,有时间我将搞一个连载,对每个牛股类型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其中成功的案例,也考察其中失败的公司,最后对可能成为“下一个”的公司进行探讨。以上这些文章,纯属自娱自乐,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希望您参考文中的一些理念、方法,而不要简单以此作为投资依据,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