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筑大黄河旅游格局加快建设中西部地区黄河旅游重点节点城市

 智慧旅游519 2013-06-06

□本报驻河南记者张明灿

三门峡是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经过50余年的辛勤建设,三门峡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河南西部,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的一颗明珠,相继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社会创新管理示范城市、中国大天鹅之乡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5个“最具成长性创新型城市”之一、“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被誉为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近年来,三门峡市围绕城市转型发展、打造天鹅名城旅游目的地,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实施“四大一高”战略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

记者:三门峡是全国知名的天鹅名城,发展旅游业有哪些优势?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树平:三门峡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却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秀美山水。华夏的古老文明,祖国的今朝胜迹,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国的壮丽河山,都可以在三门峡觅见踪迹,发展旅游可谓禀赋深厚,前景壮丽。

三门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诞生了仰韶文化、道家文化、虢国文化、黄帝铸鼎原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朽精神的象征——中流砥柱的所在地;三门峡地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交汇处,巍峨绵延的秦岭余脉和气势磅礴的万里黄河在这里交融,构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情。函谷关、豫西大峡谷、黄河丹峡、双龙湾等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日益上升。

三门峡自古就是“三省通衢、两京锁钥”之地,境内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侯马至十堰高速、209国道和已开工兴建的蒙西至华中铁路沟通南北,形成了“三纵四横”大交通网络,融入了郑州、西安的“1小时经济圈”,构筑了支撑旅游业发展的便捷通道。

此外,三门峡以“四大一高”建设引领转型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三门峡森林覆盖率达50.79%,居河南第一位,每年冬季有过万只白天鹅飞临三门峡栖息越冬,构成了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旅游服务体系渐趋完备,建成了豫晋陕黄河金三角一流的三门峡国际会展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天鹅湖国际大酒店等一批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大增加了三门峡的宜居度和游客的归属感。

近年来,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新的支柱性产业来培育,旅游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2年,三门峡接待海内外游客1757.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0.1亿元。

首先,“节会旅游”效应彰显。“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并于2011年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旅游节庆。今年黄河旅游节首次实现了与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旅游分会场“强强联手”,“中国特博会”永久落户三门峡等,以旅游业为龙头、会展经济为抓手的现代服务业格局初现,为三门峡旅游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其次,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三门峡积极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狠抓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市场开拓和旅游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有旅游景区31家、其中4A级6家,旅游星级饭店30家,旅行社55家,旅游车船公司3家,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

再次,旅游形象日益提升。三门峡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和品牌培育力度,黄河明珠、天鹅之城、宜居佳地等城市形象进一步叫响。“中国电影·三门峡电影周”6部饱含三门峡历史人文元素电影的成功拍摄、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三门峡旅游形象广告、三门峡旅游微博成功开通,粉丝量居全省第二位……不但拓展了旅游市场,招来了八方宾朋,而且增强了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最后,三门峡沿黄旅游核心城市地位日益巩固。三门峡积极倡导并推动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9+1”务实合作。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黄河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条条都有三门峡元素;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名列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40条体育旅游精品路线。而此次中部六省、沿黄九省(区)两大区域13个省(区)在黄河旅游节期间汇聚三门峡,开展旅游经贸合作,凸显了三门峡沿黄旅游核心城市的地位。

记者:近年来,三门峡作为中国大黄河之旅国际旅游线上重要的节点城市,都做了哪些工作?

杨树平:三门峡与黄河的关系十分紧密,黄河风光、黄河文化、黄河特色旅游资源在三门峡展现得十分鲜明集中,发展大黄河旅游路线,优势明显,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缺乏龙头带动性景点、城市知名度低、市场号召力不强等因素,三门峡旅游业发展与周边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为此,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抢抓发展机遇,立足国际视野,站位国家战略,借助《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黄河旅游和丝绸之路游两大旅游路线、并将其培育成国际旅游品牌的重大机遇,突出黄河景观主线和黄河文化内涵,借力、合力、倾力塑造黄河旅游国际品牌。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实施了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丹霞、黄河公园等33个重点旅游项目,2012年完成了旅游投资16.2亿元,同比增长23.2%。

三是完善宣传推介机制,率先提出了“大黄河旅游”概念,积极参与河南旅游捆绑宣传,充分利用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中博会、特博会等节会,策划“世界十大河流对话黄河”,发布“保护河流文明、发展黄河旅游”宣言,举办“中国大黄河旅游国际研讨发布会”,推出“中国黄河旅游十大精品线路”,不断扩大黄河文化山水品牌效应。

四是加强区域合作,在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旅游协作区、沿黄三省八市旅游联合体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联合沿黄九省(区)合作互动的“跨界”设想,建立了“9+1”旅游合作模式,开启了大黄河之旅的崭新画卷。

记者:中部六省旅游博览会即将举办,三门峡作为主会场,都有哪些重要活动和亮点?三门峡旅游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

杨树平:中部六省旅游博览会和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联袂举办,共安排了旅游、经贸、文化等10大项活动,可以说是天天有活动、处处有亮点。

主要有百花电影情系三门峡公益活动启动仪式、2013中国旅游日庆祝活动·中部六省旅游博览会·旅游投资洽谈会暨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开幕式、中部六省旅游投资洽谈会、中部六省旅游博览会、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年会暨沿旅行社合作联盟成立大会大河行色砥柱魂·中国黄河十大精品线路自驾车采风活动暨三门峡首家自驾车营地揭幕仪式等旅游文化活动。其中华夏文明探源活动之《彩陶中国——庙底沟遗址出土文物精粹展》和走进虢都·沿黄九省(区)首届大型综合鉴宝活动颇具看点。

此次盛会极力凸显“6+9”区域合作,对共塑中部六省和沿黄九省(区)旅游目的地形象,深化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合作共赢,增加相关省(区)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升级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影响和规模超过以往任何一届。

未来三门峡要不断深化提升“大旅游”建设,大力实施“大黄河旅游”战略,早日把三门峡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大黄河旅游核心城市、河南省旅游经济强市。

一位著名旅行家曾说过:要看过去的黄河、要看现在的黄河,在三门峡再合适不过了!作为中部六省旅游博览会和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举办地,三门峡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敞开了热情的怀抱,225万崤函儿女热烈期待大家能到三门峡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黄河明珠”的千古神韵,领略“天鹅之城”的独特魅力,体悟生态宜居的山水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