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3云台二十八将之七冯异

 钟家台 2013-06-06

8.3云台二十八将之七冯异

建武二年,冬,十一月,刘秀作出了一项重要决策:“遣偏将军冯异代邓禹伐赤眉”。这是因为邓禹于更使二年(公元24年)冬,接受刘秀的命令,在赤眉军进关中、入长安的同时,也率兵向西挺进关中。应当说,邓禹还是很卖力气的,在前期夺得了河东战役等大捷。但在应当迅速进入长安的时候,他却另劈蹊径,攻打上郡、北地、安定三郡。不料,战事不利,反而贻误了进入长安的时机。结果,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关中仍然乱糟糟的,“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豪强)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于是,刘秀“乃遣(冯)异代(邓)禹讨之”。事后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战争是无情的。不适应战争环境的人,必须先换思想;不换思想,就必须换人。倘若一味迁就、照顾面子,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夺取关中、安定关中,是刘秀完成统一中国大业 的关键环节。鉴于邓禹的失利,刘秀将希望寄托在冯异身上。冯异出发的时刻到了,刘秀用自己的车驾将冯异从京师洛阳送到河南城(今洛阳王城附近),并且将一把用玉石做成的七尺宝剑赠给冯异。对这一次军事行动的大政方针和注意事项,刘秀也作了详细交代:考虑到“三辅(地区)遭(遇)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的现状,首先,要明确方针:“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关键)在平定安集之耳”;其次,要注意军纪:“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控制)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与此同时,刘秀又下诏调邓禹返还洛阳,告诫他:“慎毋与穷寇争锋”、“无得复妄进兵”。可惜,邓禹没有认真领会、贯彻,后来很快就造成了很大损失。这是后话。冯异“顿首受命”后,引军而西。一路上,与赤眉、延岑的乱军截然不同,冯异特别注意布威施信,从而影响很大。洛阳与长安间的弘农郡,当时有十余只义军将领,一听说冯异路过,立即率众归附他。西进的冯异军队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与赤眉军一部遭遇,双方相拒六十多天,交战数十回合,终于迫使其将刘始、王宣率五千人马投降。冯异作战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很有章法。后在建武三年(公元27年)的正月,冯异升为征西大将军。

就在冯异西进的过程中的建武二年十二月,刘秀看到关中大饥,赤眉军虏掠无所得,必然东归。于是及时策划了消灭赤眉的战略。为了堵住赤眉军的退路,刘秀分别派出破奸将军侯进屯于 新安;建威大将军耿屯于宜阳;并下令诸将:“贼(赤眉)若(向)东走,可引宜阳兵会(合)新安,贼若(向)南走,可引新安兵会()宜阳.”。这是个两头能相呼应的连环布局,很是巧妙。

刘秀为了打赢关中之战,前后调遣了四支部队:一支西进(冯异),两支东堵(侯进、耿),一支东撤(邓禹)。这是一个完整的作战方案。如果不出意外,关中战役很快就会结束。但是,谁也没料到,一场意外出现了:邓禹再次违背刘秀的诏令,自作主张的行动,在客观上将作战方案破坏了。建武三年,正月,奉召东撤的邓禹一路上,“受任无功”,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些惭愧。尽管让一些饥饿的军士寻机打了几仗,总是不利,心中更是有气。于是率车骑将军邓弘从河东郡的河北(今山西芮城)渡过黄河,来到弘农郡的湖城(今河南灵宝西),邀请冯异与赤眉较量较量。冯异头脑十分冷静地回答:一是根据自己与赤眉“相拒数十日”的经验,知道“虽(然)虏获雄将,余众尚多,(只)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二是刘秀已有安排,“使诸将屯渑池,要(控制)其(赤眉)东(归),而让(冯)异击其西。(东西包抄)一举取之。此万成之计”。很明显,冯异不接受邓禹的邀请。邓禹与邓弘只好孤注一掷,慌慌忙忙地与赤眉大战,结果邓弘吃了败仗。邓禹与冯异合兵救助,方才击退对手。接着,邓禹不听冯异的劝阻,又发起第二次攻击,结果,败得更惨,死伤三千余人。邓禹只率二十四骑,逃归宜阳;冯异弃马,从回谿(今河南洛宁)逃走,只与麾下数人返回军营,“收其散卒,复坚壁自守”。当然,邓禹对此失利,应负主要责任。但是,冯异劝阻不力、明知其(邓禹)不可而勉强助之,肯定也有责任。这对冯异而言,是个教训:只能讲原则,不能讲情面。领导的战略安排可不是儿戏,不想照办也得照办。

“吃一堑,长一智。”冯异坚壁自守期间,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召集地方乡勇数万人,重新组织队伍。建武三年(公元27年)闰正月,冯异与赤眉军约定日期和地点,再次进行较量。战前,冯异悄悄地让很有战斗力的兵士穿上赤眉军相同的军装,埋伏在路旁,以备后用。第二天的清晨,赤眉军万余人攻击冯异的先头部队,冯异只出少量兵力去应付。赤眉军以为冯异的兵力不大,于是倾巢而出。冯异则马上派出主力部队,“纵兵大战”。战斗进行到傍晚,双方都筋疲力尽。冯异最后命令伏兵出击。伏兵与赤眉军装相同,很难分辨,于是赤眉军混乱惊慌,溃败退走。冯异立即追赶。最终,于崤山(渑池西南、洛宁西北)脚下,迫使八万人马投降。余下的十万人马,东走宜阳,结果进入了刘秀率吴汉等人事先设置的包围圈,最后不得不全部投降。事后,刘秀给冯异写了一封盖有皇帝印玺的热情洋溢的信。信中先是问候大家,“赤眉破平,士吏劳苦。”接着总结了胜败得失的战况:“(开)始垂翅(挫折)回谿,(最)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早晨),收之桑榆(傍晚)’”,为后人又留下一个成语。最后表态:“方论功赏,以答大勋”(《后汉书。冯异传》、《后汉书。光武帝纪》、《资治通鉴。卷四十一。汉纪三十三》)。

更使垮台,赤眉投降,并不表明关中地区和长安城成了空白。有个名叫延岑的割据者,率先在赤眉军失败后,以蓝田为基地,擅自“拜置牧守,欲据关中”。其他割据者,统计一下,有十一股之多:王歆居下,芳丹据新丰,蒋震据霸陵,张邯据长安,公孙据长陵,杨周据谷口,吕鲔据陈仓,角闳据,骆延据周至,任良据户县,汝张据槐里。这些人“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余人,少者数千人,转相攻击”,成了冯异安定关中和长安的巨大障碍。是钉子,就得拔掉。冯异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策略,且战且行,向西挺进。同年的三月,他将大军驻扎在关中地区的核心地带—长安城南的上林苑。延岑对此,自然不能容忍,于是,就联合张邯、任良攻击冯异,将其撵出上林苑。冯异立即还击,将其击溃。其他一度归附延岑的地方队伍也都来投诚。延岑只好从武关(今河南西峡、陕西商南间)出走,向南阳夺路而逃。当延岑走到析县(今南阳西峡)时,又遇到冯异派出的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的追击,军队被击溃,将领苏臣率八千人马投诚。延岑再次遭到重创。

正当冯异进一步扩大战果的重要时刻,一个严重的问题,即粮食问题,摆在眼前。久经战乱的关中和长安,“道路断隔,委输不至”,长期粮食匮乏,“百姓饥饿”,粮食贵得惊人,“黄金一斤易(交换)豆五斤”。就连冯异的队伍,也无粮可吃,只能“以(野)果实为粮”。手中无粮,心里发慌。乏粮的军队,何言战斗力!就在这严峻的时刻,刘秀及时下诏,从南阳调赵匡担任右扶风(郡一级)的行政长官,不仅以兵相助,而且送来布帛、谷物。消息传来,冯异军中高呼:“万岁!”可见,领导的及时支持和关心,总是显得那样的睿明和智慧。随着军粮的增多、军队战斗力的增强,冯异“威行关中”,对付不从命的豪强,褒赏归附自己的有功者,游刃有余。命令他们的头目立即到京师洛阳报到,并解散其部属这样的难事,现在也很容易办到。结果,当年十二股割据势力,延岑一股逃走,吕鲔、张邯、蒋震三股入蜀归附公孙述,其它八股全部平定。建武四年(公元28年),巴蜀割据者公孙述派出将领程焉率数万人,在当初割据陈仓、后归附巴蜀的吕鲔的指引下,出兵并驻扎陈仓。对吕鲔卷土重来绝不容忍的冯异立即与赵匡迎头痛击,程焉退走汉中。冯异马上追赶,在汉中北部箕谷再破程焉。大军返回时,又进攻吕鲔。一路上“降者甚众”。以后几年,巴蜀多次遣将侵扰关中,都被冯异连续击退。冯异镇守关中,“怀来(关心)百姓,申理枉结(冤假案),出入三年,上林(变)成都(邑)”,昔日战场的长安恢复了以往的繁华。

冯异“威行关中”是好事,但是他却有顾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古训总在他的耳边响起,韩信、英布的前朝悲剧总在眼前晃动。冯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出了心理问题、产生了焦虑情绪。怎么办?聪明的冯异上书刘秀,表达自己“思慕阙廷,愿亲帷幄”、想回洛阳的心情。刘秀当时正忙着南讨邓丰、田戎,东伐刘永,北攻张丰、彭宠、张步,当然不同意冯异的请求。不久,一封上告信,送到刘秀手中。信中反映冯异“专制关中,(私自)斩(杀)长安(县)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这还得了,关中只识冯异,不知刘秀!看来,冯异要触霉头。果然,刘秀派使者宋嵩西上长安,拿出这封信给冯异看。冯异一看,自己担心的果然事情发生了,大惊失色,惶恐不已。他立即给刘秀回信,讲了这么几点:

一是感谢刘秀对自己的培养:“臣本诸生,遭遇(刘秀)受(天)命之(机)会,从备行伍,过蒙(刘秀)恩私,位(居)大将,爵(号)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所有这一切,“皆自国家(刘秀)谋虑(而得),愚臣无所能及”,把功劳都归于刘秀,自己算老几

二是赞扬刘秀领导有方:“臣伏自(己)思惟(考虑):(凡是)以(奉)诏战攻(的),(结果)每(次)辄(总是)如意;(凡是)以(自己)私心断决(的),未尝不有(没有)(不后)悔(的)。(这说明),国家(刘秀)独见之明,久而益远”。这说明什么?说明“(孔)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之”,但是“(孔)夫子之言(人)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你刘秀,讲得就是性与天道,这哪里是我们能理解和掌握的呢?

三是洗刷表白自己:“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即使“在倾危溷之中,不敢(出)过差”,更何况现在“天下平定,上尊下卑”,我就更不敢出差错了。难道我是被“爵位所蒙(遮挡),(连)巍巍(高山)(也)不(去)测(量)乎?”,这太令人“战栗怖惧”了,不可能!刘秀下诏回答道:“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如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短短数语解除了冯异的后顾之忧。当然冯异也更加谨慎小心地从事了。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刘秀的军事行动极为顺利。彭宠被杀,秦丰被获,刘永的儿子刘纡被俘,苏茂被杀,张步投诚,田戎大败,形势一片大好。消灭盘踞在巴蜀的公孙述的问题,开始提到刘秀的议事日程上。建武六年(公元30 年),春,冯异回京师洛阳朝拜天子,受到刘秀接见。刘秀面对三公九卿诸位大臣们,热情地介绍冯异:这位就“是我起兵时主薄也”,现在“为吾披荆(斩)棘,定关中”。接见完毕,刘秀又赏赐给冯异大量的珍宝、衣服、和钱帛,还下诏曰:“仓卒五蒌亭,滹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显示了刘秀知恩必报的君子风度。冯异则回答:“臣今亦愿国家(刘秀)无忘河北之难,(我)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也是一副遇恩必报的大丈夫气概。随后,刘秀又多次召见冯异,与他“定议图蜀”的大政方针。冯异逗留了十几天之后,又受(刘秀之)命携带妻子返还长安。这是刘秀为解除冯异担心被疑忌的心理而采取的一项积极措施。刘秀坦诚对待功臣的态度,由此可见一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