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骗买家赝品字画

 闯王兄弟 2013-06-07

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升温,名家书画天价的迭创,许多不法投机者在巨额利润的下蠢蠢欲动,全国各地造假大军风起云涌。他们不再以个人或小作坊的方式单打独斗,而是多以拉帮结伙的方式,分工有序,形成了“制假贩假一条龙”。造假者一方面用科学的手段改造了传统的摹、临、仿、造、变款、拆配、揭裱、做旧等作伪方式,使之更具欺骗性;另一方面,又花样百出地把赝品推向市场,以假充真,牟取暴利。一时间,书画市场上赝品横行,陷阱密布,令初涉市场的藏家惶惶难安。大家知道,传统方法是:物主凭三寸不烂之舌编造谎言,什么祖传宝贝、出土文物等。而今,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的兴起,新的推销赝品的方法也应运而生。据笔者观察,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将已故名家的真迹同赝品放在一起出版。过去,我国出版名家画册是比较严格的,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为画家出画册。需要指出的是:在拍卖场上,买家对拍品是否被发表和著录非常看重,一般拍品只要被著录和发表过,往往会拍出相当理想的价位。如早年在上海的春季拍卖会有8幅陈佩秋的作品,其中一件用工笔细就的《海棠山禽图》,尺寸不到3平方尺,由于该幅作品曾在香港出版的《中国艺苑名家作品》上发表,故受到藏家的青睐,最后以6.16万元拍出,陈的其他绘画作品尽管尺幅比这幅大,画得也不差,但价格远逊于此幅。所以,著录过的作品创造可观的市场价格是不争的事实,而推销赝品的人就是摸准了买家的这一心理特点,将名家的真迹和赝品印在同一本画册上,以蒙骗买家。


二、用现代照相技术将画家和赝品进行“合影”。近几年,笔者在拍卖会的拍品预展上,常会看到某名家与该幅拍品的合影,拍卖行用这一方法的用意是为了证明该幅作品是画家真迹。买家对此确实也很看重。推销赝品的人就借机利用现代照相技术将画家与赝品进行合成来欺骗买家。


三、请名家或鉴定家在赝品上题跋。一般在拍卖场上,只要有大名头或鉴定家的题跋,买家都会踊跃竞投,在买家眼里,花巨资购买这类作品可靠、放心。而名家或鉴定家在赝品上题跋,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行家走眼;二是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


四、与拍卖行联手推销赝品。时下能拍艺术品的拍卖行不少,这当中自然有好有差。有的拍卖行见利忘义,它们同赝品的委托人暗箱操作,坑害买家。
对以上各种推销赝品之术,投资者和收藏者务必提高警惕。同时,要对拍卖市场新的动态给予关注,因为总有一些人会受到利益驱动,千方百计地变出新花样,让买家上当。

种种事实表明,当今售假的方式不仅花样翻新,而且常常综合使用,令人眼花缭乱。藏友们只有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市场新的作伪动态,提高辨伪识真的能力,才可以少受赝品之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