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云台二十八将之九祭遵 祭遵(?—33年),字弟孙,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祭遵少好经书,其家虽富,但祭遵却十分节俭,常穿破旧的衣服。其母去世,他亲自背土,垒造坟茔。曾有部吏欺凌他,被他结交侠士杀死。开始,县城中人认为他柔弱怯懦,此事之后,人们就都畏惧他的胆识了。 刘秀在昆阳击败王寻(参见昆阳之战),回军经过颍阳。祭遵以县吏的身份几次进见。刘秀喜欢他的风度容仪,任命他为门下史。 后来,他随军进攻河北,担任军市令。一次,有个伺侯刘秀的小郎犯了法。祭遵毫不客气,当场处死了他。刘秀得知,十分恼怒,下令收捕祭遵,加以惩处。主薄陈副劝阻说:“明公常想让众军整肃。现在祭遵执法毫无避忌袒护,正是助您教令诸军的好机会。”刘秀这才赦免了祭遵,并任命他为刺奸将军。事后,刘秀常对将领们说:“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后汉书》)不久,祭遵又升任偏将军,随从刘秀平定河北,因功受封为列侯。 建武二年(26年)春,光武帝刘秀任命祭遵为征虏将军,定封颍阳侯。让他和骠骑大将军景丹,建义大将军朱佑,汉忠将军王常,骑都尉王梁、臧宫等人进军箕谷,攻打弘农(今河南灵宝东北)、厌新、柏华、蛮中的敌兵。作战中,敌人的弩箭射到祭遵的嘴上,伤口流血不止。众将见祭遵受伤,渐生退意,阵脚移动。祭遵不顾伤痛,大声呵止。士兵见祭遵如此刚强,勇气百倍,终于大破敌兵。 盘踞在新城、蛮中一带的山贼张满,屯驻险要地方,为害百姓。朝廷命祭遵前去讨伐。祭遵先断绝了张满的粮道,然后坚守营垒,坚壁不出。这时,厌新、柏华等地的残敌又和张满呼应,攻占霍阳聚。祭遵抓住有利时机,分兵将他们各个击破。第二年春,张满无衣无食,陷入困境。祭遵攻破城邑,生擒张满,将其处死。接着,祭遵率兵南进,在杜衍击败邓奉的弟弟邓终。 十月,涿郡太守张丰扣留汉使,起兵反汉,自称无上大将军,并与彭宠连兵。建武四年(28年),祭遵与朱佑、建威大将军耿弇、骁骑将军刘喜率部前往讨伐。祭遵先到涿郡,统兵攻城,势如急风骤雨。张丰的功曹抓获张丰,献城归降。 原来,张丰喜好方术,有一道士投其所好,说他应为天子,并把五色彩囊包上石头,挂在他的肘后,骗他说石头中有玉玺。张丰深信不疑,于是造反。一直到被擒获将要问斩,张丰还说:“肘石中有玉玺”。祭遵命人将石头砸碎,张丰才知被骗,连叹该死。 诸将率军撤回,祭遵则奉诏屯驻留乡,抵拒彭宠。他派护军傅玄袭击彭宠的将领李豪,结果大获全胜,斩首千余敌人。祭遵和彭宠对持一年多。屡次打败彭宠,挫其锋芒。彭宠同伙,有许多都投降了祭遵。建武五年(29年),彭宠被他的苍头所杀,祭遵乘势进军,平定其地。 建武六年(30年)春,光武帝命祭遵和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汉忠将军王常、捕虏将军马武、骁骑将军刘歆、武威将军刘尚等从天水进军,讨伐公孙述,并事先诏告隗嚣。部队行至长安,光武帝也赶到了。隗嚣不愿让汉兵经陇道进军,上书设辞,说;“白水险阻,栈阁绝败,难以行走。”光武帝召集众将,议决此事。将领们都说“可且延嚣日月之期,益封其将帅,以消散之。”只有祭遵持不同意见。他说:“嚣挟奸久矣。今若按甲引时,则使其诈谋益深,而蜀警增备,固不如遂进。”(《后汉书·祭遵列传》)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便派他为先行。隗嚣派他的将领王元据守陇坻(今陕西陇县,甘肃清水之间),伐木塞道,以挡汉军。祭遵鼓勇进攻,击败王元,追至新关。等到诸将到来,与隗嚣作战,纷纷失利,退兵下陇。于是,光武帝命祭遵驻汧(今陕西陇县南),耿弇驻漆,征西大将军冯异驻栒邑,大司马吴汉等还屯长安。此役之后,祭遵又数挫隗嚣,事在冯异传。 建武八年(32年)秋,祭遵又随光武帝由陇道西上,出征隗嚣。不久,隗嚣由略阳败退,光武帝东归,经过汧县,特意到祭遵营中犒赏士卒,演奏黄门武乐,夜深才罢。当时,祭遵重病在身。光武帝特赐以重茵,覆以御盖,关切倍至。命令他进驻陇下。后来,公孙述派兵救援隗嚣,吴汉、耿弇等撒军逃回,只有祭遵留在驻地,独守冲难,没有退却。 建武九年(33年),祭遵病死军中。 祭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他得到赏赐,都分给部下,不治产业,家无余财。自己一生,穿皮裤,盖布被。夫人也裳不加缘,简朴至极。他兄长祭午见他没有儿女,便做主娶了一妾给他送去。祭遵坚决不受。他认为自己身荷国家重任,因而不敢图生虑继嗣之计。临死时,他告诉家人将自己用牛车拉回,薄葬洛阳。问他家中之事,他一句也不说,“清名闻于海内,廉白著于当世”,“任重道远,死而后己。” 祭遵竭诚奉公,尽忠为国。他一生戎马倥偬,北平渔阳,西拒陇蜀,先登坻上,深取略阳,众兵皆退,独守冲难,说得上纵横南北,屡立殊勋。他带兵有方,“制御士心,不越法度”,而且秋毫无犯,致使所在吏人,不知有军。 丧礼成,复亲祠以太牢,如宣帝临霍光故事。诏大长秋、谒者、河南尹护丧事。 柔中有刚,棉里藏针。为人廉约小心,为将掩口血战。虽在军旅,心存王室;人在军营,不忘俎豆。克己奉公,家无私财。刘秀的一番感叹:“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遵)征虏(将军)者!”,令群臣各怀惭惧。 祭遵(公元?—33年),两汉之际人,字弟孙,颍川郡颖阳人(今河南襄城东北)。少时喜好读些儒家经典,虽家境富有,但节俭无华。起初县里不少人认为他只不过是个柔弱书生罢了。于是,一些好事之徒经常欺负和骚扰他,激起起他的愤慨,竟然结交一些宾客将好事之徒刺杀。从这以后,大家才知道祭遵外柔内刚,是个汉子,都有些惧怕他了。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绿林崛起,更使称帝。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二月,刘秀任太常偏将军。三月,刘秀与别将开始北上,攻打颍川郡。六月,击溃王莽派遣的大将王寻、王邑,夺得昆阳大捷,又占据颖阳。就在刘秀兵马通过颖阳时, 已是县里小吏的祭遵,多次拜见刘秀。刘秀见他容仪端庄,就让他担任负责文秘事务的门下史一职。同年十月,已是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的刘秀经过努力,取得了“持节北度(黄)河,镇慰(河北)州郡”的权力,开始了自己事业的独立经营。祭遵也跟从刘秀来到河北,担任军市令,负责执行军法、军纪事宜。 伺候刘秀的房舍主人的儿子触犯法令当杀,祭遵立即格杀之。刘秀知道后大怒,令人把祭遵抓起来。主薄陈副马上劝谏:“明公(刘秀)常欲众军整齐,今(祭)遵奉法不避,(这)是教令所行(的结果)也”,祭遵这样做,是按照你的教导。这是你的成绩啊!于是刘秀释放了祭遵,并提拔他为刺奸将军。刘秀还一本正经地对诸将讲:“当(防)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且)杀之,必不私(下照顾)诸卿”。不久,严格执法的祭遵进一步受到刘秀的重用,“拜为偏将军,从平河北,以功封列侯”。具体的功劳是什么?史书无记载。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二月,刘秀称帝后,第一次大批量封侯。祭遵被封为颖阳侯,担任破虏将军。 同年的九月,陕西 的一位义军首领苏况攻破弘农郡(治在河南灵宝北),活捉郡太守,威胁洛阳的安全(《后汉书。光武帝纪》)。当月刚刚从内黄平定五校义军的刘秀回到洛阳,立即请带病的骠骑大将军景丹率建义大将军朱祐、汉忠将军王常、骑都尉王梁、臧宫和破虏将军祭遵,从箕关(王屋山西)西进,又南下渡过黄河,“南击弘农(今河南灵宝)、厌新、柏华、蛮中贼”。十余日后,景丹病死在军营。其作战任务落在祭遵身上。祭遵在与苏况的作战中,不幸中箭,口嘴穿洞,“举袖掩口,血流袖中”。“众见(祭)遵伤,却退。(祭)遵呵(斥)吏士,吏士进战,皆一击十,大破之”(《东观汉记校注。祭遵传》)。 当时,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蛮中(今河南汝阳东南)的义军首领张满祭祀天地,迷信谶言,自云当王,屯军于险峻之处,祸害民众。祭遵奉召讨之。祭遵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绝其粮道”。面对张满的挑战,长期“坚壁不出”。当厌新、柏华义军的余部与张满联手攻下蛮中南边的霍阳聚后,祭遵也只是派出部分军队前往打击,夺回其地,降其众兵。而大部分军队,原地坚守不动。果然,张满顶不住了。建武三年(公元27年)的正月,“张满饥困”。祭遵趁虚而入,攻占蛮中,生擒张满,将其斩首。接着,又挥师南下,前往南阳县西南的杜衍,追击叛军邓丰的弟弟邓终,将其消灭(《后汉书。祭遵传》)。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北方的幽燕之地成了多事之地。三月,涿郡太守张丰迷信方术,听信一个道士的胡言乱语:“(张)丰当为天子”,于是自称无上大将军,并与攻陷蓟城、自立为燕王的彭宠连兵。不过刘秀正忙于平定邓丰、秦丰之事,暂时放一放。但是,到了十月,建威大将军耿弇在南阳当面向刘秀提出了“南阳献策”,希望刘秀抓紧安排定彭宠、取张丰、收富平、获索、攻张步。建武四年(公元28年)的五月刘秀原本打算亲征彭宠,只是考虑到内陆尚不太平,只好作罢。但是,他命令建义大将军朱祐、建威大将军耿弇、征虏将军祭遵、骁骑将军刘喜首先讨伐涿郡的张丰,拉开北部战事的帷幕。结果,祭遵动作之快出乎意料,先于他人而至。他不等不靠,自己单枪匹马,主动地向张丰出击。结果,张丰的属僚孟厷也反戈一击,将张丰捉住,交给祭遵。祭遵将其斩首,一场叛乱就这样平定了。 涿郡平定之后,其它将领引还,唯独祭遵奉召继续留屯良乡(今北京房山县),与彭宠对峙。这当中,祭遵曾派出护军傅玄在潞县(今北京通县)袭击彭宠的将领李豪,获得斩首千余人的战果。祭遵与彭宠相拒长达一年之久,“数挫其锋,党与(羽)多降之”。建武五年(公元29年)二月,彭宠被家奴杀死,其子彭午被立为王。国师韩利反戈,先斩彭午,然后将其首级交给祭遵,以示投诚。彭宠反叛的闹剧到此谢幕。“(祭)遵进定其地”。“南阳献策”四个目标中的两个目标,在祭遵的手中实现,功劳确实不小。 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刘秀鉴于“关东悉平”,自己长期“积苦兵间”,又考虑到“以(隗)嚣子内侍(作人质),公孙述远据边陲”,所以打算“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对陇、蜀息兵。于是多次致书陇蜀“告示祸福”。不料,树欲静而风不止。三月,公孙述遣将任满、田戎侵扰岑彭把守的荆州。刘秀无奈,于四月视察长安,为了击溃公孙述的腹地,致书隗嚣欲借道天水讨伐蜀地。并决定祭遵与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汉忠将军王常、捕虏将军马武、骁骑将军刘歆、武威将军刘尙等七位,领兵来到长安集结,从天水伐公孙述。五月刘秀再次视察长安,安排进军事宜。不料,隗嚣以“白水险阻,栈阁绝败” 为由,不予配合。 刘秀于是召集诸将议论如何应对。诸将都说,不妨将进军的时间往后延迟些,对隗嚣方面再多加封些将帅名额,以消除其疑虑。唯有祭遵不同意:“(隗)嚣 挟奸久矣。今若(按照隗嚣的意思)按甲(不动)引时(推迟) ,则使其诈谋益(加)深,而蜀警(惕)增备。固不如遂进”。刘秀一听,祭遵言之有理,不再理会隗嚣,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过陇击蜀。于是就让祭遵为全军的先行。隗嚣闻讯后,甘当公孙述的挡风墙,立即派出大将王元在陇坻山(今甘肃天水与平凉之间)设军防守,阻击汉军。祭遵一马当先,进击不止,攻破防线,追至新关。而其它将军却在陇坻山与隗嚣作战时,竟然打了败仗。汉军只好退出陇西,返回关中。刘秀让冯异屯于栒邑(今陕西旬邑)、耿弇屯于漆(陕西郴县)、祭遵屯于汧(甘肃陇县)。隗嚣乘胜追击,派行巡抢占栒邑,但被冯异击败;派王元抢占汧,也被祭遵击溃。建武七年(公元31年)的八月,隗嚣将步骑三万侵扰安定郡,到达阴槃(今甘肃泾川),遭到冯异的抵抗;隗嚣别将走出陇西,攻打汧县,也遇到祭遵的顽强抵抗。 建武八年(公元32年)的正月,来歙率二千人马伐山开道,迂回袭击、占领天水郡的略阳(今甘肃秦安、庄浪间),揭开了第二次讨伐隗嚣的战斗的序幕。夏,闰四月,刘秀决计亲征隗嚣。大军先来到高平第一(今宁夏固原),接着与竇融率领的张掖、武威等五郡兵马会合,数路军马“遂共进军”,再加上隗嚣的将领牛邯已被刘秀招安,于是隗嚣的“将领十三人、属地十六县、众十余万皆降”。隗嚣无奈,只好退走西城,公孙述派来支援隗嚣的大将田弇、李育退守上邽。刘秀派吴汉、岑彭于西城包围隗嚣;自己率盖延、耿弇攻打上邽(天水)。全歼隗嚣的日子就在眼前。 不料,关内“颍川郡盗贼没属县,河东守守兵亦叛”(《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秀只好于八月,从上邽(天水)“晨夜东归”,消灭隗嚣的日程被迫后推。刘秀路过汧城时,特意来到祭遵的军营,犒劳士卒,“作黄门武乐,良夜乃罢”。黄门,乃是著名优倡会演的地方;武乐,乃是军队挥动干戚(盾牌和矛枪)的舞蹈。刘秀用军队文工团慰问军队,这种记载在《后汉书》中,仅此一例,弥足珍贵。祭遵当时已经患病,刘秀下诏,赏赐他不少贵重的药材,并亲自给他盖上御用的被褥,以示关怀。不久,祭遵还稍稍向西推进,部分军队驻扎在陇县。 当年的冬十月,吴汉等急于求成,使用兵力过多,遭遇到“粮食日少,吏士疲疫,逃亡者多”的困境,再加上公孙述派兵支持隗嚣,于是西城包围圈被隗嚣的援兵攻破,隗嚣被救,逃往冀县。“吴汉军食尽,乃烧辎重,引兵下陇,盖延、耿弇相随而退”,“(隗)嚣出兵尾击诸营,岑彭为后拒,诸将乃得全军东归”。安定、北地、天水、陇西诸郡的得而复失,宣告第二次讨伐隗嚣的战斗失败了。“唯祭遵屯汧不退”,在如此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祭遵坚拒虎口,勇气惊人,真是一个奇迹。 刘秀知道了这个情况,下诏表彰。“时(祭)遵屯汧。(刘秀的)诏书曰‘将军连年(抗)拒(困)难,众兵即却(退),复独按部(就班),功劳灿然。兵退无宿戒,粮食无豫具,今乃调度,恐力不堪。国家知(道)将军不易,亦不遗(余)力。今送缣千匹,以赐吏士’”(《东观汉记校注。祭遵传》)。他是一个将军,期盼着第三次对隗嚣的战斗打响。然而时不我待,建武九年(公元33年)春正月,颖阳侯祭遵怀着对刘秀的忠心、带着无比的遗憾,病死在军营,永远离开了士卒,永远离开了战场。谥号成侯。 据《后汉书。祭遵传.》记载,祭遵的人品,十分高尚:“(祭)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无韦袴,布被,夫人裳不加(边)缘,(刘秀)帝以是(器)重焉”。这和那些发战争财、喝兵血、物色几个姨太太的军阀相比,祭遵实在是高山仰止的榜样。刘秀对祭遵的去世,“(悋)愍悼(念)之尤甚”。当祭遵遗体来到河南县(今洛阳西部)时,刘秀下诏“百官先会(集)丧所”,自己“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悲)”。在通过城门时,(刘秀)看见祭遵的丧车,“涕泣不能已(停止)”。整个丧事按照当年汉宣帝对待大将军霍光的规格处理,由大长秋、谒者、河南尹护丧事,大司农给费。据《东观汉记校注》记载,刘秀“乃赠将军,给侯印绶,朱轮容车,遣校尉发骑士四百人,被玄甲、兜鍪(帽盔),兵车军阵送葬。”这种丧葬规格之高,在诸位功臣中好像是第一次。后来的建武二十年(公元四十四年),大司马吴汉的丧事也是按照这种规格,即当年大将军霍光的规模来办的。安葬完毕,刘秀“车驾复临其坟,存见夫人室家”。后来,有时刘秀会在朝廷朝会时,发出:“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遵)征虏(将军)者乎?”的感慨。当然此感慨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对众臣而发的,欲要众臣都要将祭遵当一面镜子,对照自己是否像祭遵那样克勤克俭、克己奉公,奉国忧民。刘秀的用心,真可谓良苦矣! 东汉博士范升因为祭遵的丧事给刘秀上疏。这篇旨在追颂祭遵功劳的上疏,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叙述有事实、议论有情感。针对性极强,很有说服力、感染力,开创了这一类文章的先河。在诸位功臣的传记中,只有《后汉书。祭遵传》收集了这样的疏文,足见珍贵。不妨一读。 范升的主题词是:“尊美屏(弃)恶”。是谁做到了这一点呢?范升认为,刘邦和刘秀做到了。先说刘邦:“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録勋臣,颂其德美。生,则宠以殊礼,奏事不名,入门不趋;死,则畴其爵邑,世无绝嗣,丹书铁券,传于无穷。”再说刘秀:“陛下以至德受命,先明汉道,褒序辅佐,封赏功臣,同符祖宗。”仅仅看他是如何对待祭遵的,就知道他的真情实意了:“征虏将军颖阳侯(祭)遵,不幸早薨。陛下仁恩,为之感伤。远迎河南,恻怛(悲伤)之恸(哭),形于圣躬,丧事用度(费用),仰给县官,重赐妻子,不可胜数”。范升认为:“古者,臣疾,君(探)视;臣卒,君吊(唁)”,这是规矩。不过此事已经破坏很久了,但是“及至陛下(刘秀),复兴斯礼”,让“群下感动,莫不自励”。 至于,祭遵是否应当受到如此“尊美”的礼遇哪?答案是肯定的。范升认为:“(祭)遵修行积善,竭忠于国:北平渔阳、西据陇蜀、先登(陇)坻上,深取略阳。众兵既退,独守冲难。制御士心,不越法度。所在(地方)吏人,不知有军(军纪好,对地方无搔扰)。清名闻于海内,廉白著于当世。所得赏赐,辄尽与吏士,身无奇衣,家无私财。同产兄(祭)午以(祭)遵无子,娶妾送之,(祭)遵乃使人逆而不受,自以身任于国,不敢图生,虑继(后)嗣之计。临死遗诫,牛车载丧,薄葬洛阳。问以家事,终无所言。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任重道远和死而后已的两个成语又出来了。 范升还特别提到祭遵的治军之道:“(祭)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又建(言)为孔子立后,奏(设)置《五经》大夫。虽在军旅,不忘俎豆,可谓好礼悦乐,守死善道者也 ”。(《后汉书。祭遵传》)刘秀功臣中,儒生不少,但是像祭遵这样举手投足、事事按照儒家教导去治军的,确实不多。范升全篇以悼念祭遵为由,论尊美屏恶,上了一堂道德建设课,能达到教育刘秀君臣的目的。难怪,刘秀阅后,批转下发,以示公卿、教育公卿。 |
|
来自: 钟家台 > 《《云台二十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