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搜狐教育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搜狐教育:张老师,今年的作文题中,最让您眼前一亮,记忆比较深的是哪一个?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觉得印象比较深的是北京的题其实不错,因为北京以往的题出的不是很好,这次出的不错。北京的作文题是从人文和艺术、科学两个角度来看手机这个现象,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间的事物,又非常好地把它和发明家爱迪生联系在一起,实在是一个很巧妙的题——既是学生熟悉的,又把科学和人文两个角度的看法写成一个很好的文章,有相当的难度,也需要有审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还要有语文的综合常识,我觉得北京这个题出的相对比较成熟,它和现实生活有比较好的联系。 江西的作文讲中学生怕奥数、英文、周树人,这个很有意思,想法也很好,针对现实的一些问题和教育方式,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文学和文化的走向上都可以提出一些比较丰富的意见。这个题还很出乎意料,学生做起来有相当难度,但是都能够说出一些东西了,这是最理想的题目。低水平看到这个题不会做,高水平通过这个题能够发挥,江西这个题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 其他都差不多,一是材料作文多,提供素材的趋势是一样的,基本上路子差不多,给你一个诗或一个故事,限定一个范围,你在里面做什么样的发挥都可以,既给你发挥的条件,又避免老师压题压的很准。今年出题的水准较以往来说普遍比较好。 搜狐教育:如果您写北京今年的作文,会从哪个角度写?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觉得手机现在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器官,在我们生活中变成了不可缺的东西,一方面有很大的好处,另一方面也会让我们感受到很大的苦恼,增加了很多麻烦负担,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我就会发挥爱迪生想象不到他发明的电灯那些东西开始,社会已经变化这么大了,我们从这里面也会发出很多感慨,科学和人文有不同观念,爱迪生这个人物也会让我们发出很多不同的感慨,这些角度都会切入进去。 关键是抓住两点,一是爱迪生,讲的是时空的变化,一百多年历史使得人类的科学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我们人生发生变化,二是文学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差异,文学和科学的理解不同,我要写就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或者选一个角度作为重点。 搜狐教育:北京今年作文题目给学生的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发挥的余地很大,北京这回的题出得不错,北京以往的题没有特色,这是难得的一个好题。 搜狐教育:结合到现实,您觉得有哪些关联,为什么这时候出这样一个题目呢?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因为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题目跟时事结合的很紧密。科技走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发现手机不光是通讯工具,现在已经变成日常生活中的终端,越来越重要了。这个题目不是生硬地往时政上贴,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抓住这个趋势来谈非常有价值,抓住人类发展的趋势,手机、移动互联网大趋势,这个大趋势在未来几年信息技术革命中间还会发生最大的作用,信息会整合所有信息,将来人所有的终端都是手机:看视频的终端,支付的终端等等。这个大趋势抓的好,这并不是一个过眼云烟的时政事件,而是有一个人类发展的总体走向。 你会发现小孩也会有感知,这个走向不像生物技术,而是让大家深切感知到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用手机通讯、通话、上网、发言、写微博、写微信,手机是不可缺少的,你的日常生活中间每天都会感受到这个变化。把日常通俗的事物和人类大趋势结合起来,让每个人都能发挥,低水平的学生也能说一点是一点,高水平学生发挥得余地就更大,谁都有话说,就看你的语文基本素质怎么样,就能看出你的综合能力。这个题出的好就在这儿。每个人都能写一点,能写出深浅和高低,写出水平,便于老师判卷,这对于看出水平,选出人才,比较有用。如果出一个大家都准备好了,烂熟的题,到那儿就可以应付,就考不出水平。 搜狐教育:您当年高考时的作文题还记得吗?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的高考作文题是《达芬奇画蛋》,是材料作文。那个题也不错,还是有联想价值,但是跟现实科技趋势联系不紧,对人生感悟就可以发挥很多,那个题非常有名,在那个年代出的算是比较有名的。 搜狐教育:您当时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就是从人类创造意义和人生关系上写的。那些题在当年因为高考应试技术和老师的经验没现在这么多,那时候出这个题就出人意表,我当时发挥还行。 搜狐教育: 您有没有记忆犹新的高考往事?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那时候我在北大附中的考点,离家很近,只记得天气非常炎热,自己骑了一辆自行车就去了。 搜狐教育:现在孩子都是家长送的。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考前一天我父亲带着我,两个人骑着两辆自行车到北大附中踩点,认一下路,这是我印象比较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