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音疗效音乐

 caoqili66 2013-06-07

五音疗效音乐之一:宫乐 

(“宫乐”音频下载地址【http://down./yspd/jzxsh/music/47-gong-1.wma】)

图: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唐·梁令瓒

长卷绢本设色 纵28厘米 横491.2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原分为上下两卷,前画五星,后画二十八宿。五星,亦称五纬,谓金木水火土五行星;二十八宿,我国古时天文学家将周天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而附以诸星座。在古代观天历算的经典作品中,多将五星二十八宿画为人形、兽形、鸟形等。此图现只存在五星及“角”至“危”十二宿神形,计十七图,当是上卷。每个星、宿各作一图,或作老人,或作女像,或作怪异形象。人物有的骑牛,有的手执器物,面部特征也各有不同。用笔细劲而圆转,粗细一致。设色以黄色为基调,另有朱、青、绿、黑各色配合。衣褶、人体和兽身均采用晕染法,略有立体感。此卷曾藏宋内府,《宣和画谱》著录为张僧繇作,根据卷首题跋其说有误。

  梁令瓒,生卒年不详,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画家。蜀(今四川)人。玄宗开元(713—741)时任集贤院待诏、率府兵曹参军。开元九年李隆基命僧一行改造新历(大衍历),而无黄道游仪测候,令瓒精天文、数学,因创制游仪木样。后又与一行共同创制“浑天铜仪”。工篆书,擅画人物。传世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曲:五音疗效音乐 

  《礼记·乐记》云:「乐者,德之华也。」

  《孝经》上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关于音乐,我国的古书《礼记·乐记》都有很深入的探讨和记载。它说:「人情有所乐,则发之于声,寄之于音,故自生民以来,即有声乐。」「心有喜怒哀乐,则音有和厉凄清。」

  我们的先祖,创造了音乐这门艺术,设立五音(宫、商、角、徵、羽)。在人们日常生活、社交、礼仪、祭祀当中普遍运用。因其独具的感染魅力,能抒发情志,陶冶情操,烘托气氛,广为大家所钟爱。

  雅正的音乐,能净化心灵,使其返璞归真,所以音乐自古有教化的作用。而中华文化,致广大而尽精微,物有万类而相交感通,莫不有所相应。《灵枢·邪客》: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五音是通过五情相应调节五脏,《内经·素问》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正声雅乐使喜怒忧思恐归于和平,调和身心,又可以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不仅如此,五音与八卦五行、五方、五色、五味都有相应,所以古人说:「不知《易》,无以为医。」

  生命的气机秉承天地合气,随一日四时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作周而复始的圆运动。人体元阳也在五脏之间升降沉浮,五行相生相克,运化无穷,如果阴阳平衡,五气祥和,则人体健康安适。

  其正调雅乐,调度五情,如能全身放松,聆听音乐,观想气行至所属脏器(如演奏宫乐时,则观想着气行至脾脏),如此气随意走,从而有调理全身气血和脏腑的作用。

  当前社会,人们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来调适身心,获得健康?选择聆听正声雅乐,不失为一种时尚、实惠的方法。

  宫乐,居五音之首。

  《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

  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亦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

  宫,在五行对应土,在五方对应中,在五色对应黄,在五味对应甜,在时令对应长夏,在十二生肖对应辰龙戌狗和丑牛未羊,在卦象上对应坤(地)艮(山),在五情上对应思,在五脏上对应脾。

  脾在腹中,居中土之位,运化四方,有称其为「后天之本」。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脾在腑合胃,在体主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宫为长夏音,属土主化。因此正宫调适能促进全身气机的稳定,调节脾胃,兼有保肺气利肾水的作用。

  宫调乐音一开始即由埙吹奏出安详、平稳的音乐。整首乐曲典雅、柔和而流畅,如同大地涵育万物、包容一切,辽阔而敦厚;如群山连绵起伏、山林繁茂,景色宜人;如辰龙时行,家犬忠诚,牛羊温顺……与脾之气机相和,可达到调神、稳定心理的良好作用,所以能调和脾胃、平和气血。

  身居喧嚣的都市,普遍都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往往又工作繁忙,而导致过度紧张,内心不安,焦心忧虑。而聆听宫调乐音,则可以促使心情归于平和,调节身心,稳定心理,达到自然放松的状态。进一步也可调和脾胃,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如果有脾胃虚弱、恶心呕吐、腹泻、饮食不化、腹胀、消瘦乏力、神衰失眠、肺虚气短、小便短少等病证,如能聆听宫调音乐,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如今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大都有所喜好。然而许多流行的庸俗音乐,或让人感到刺激兴奋,或调起悲思爱欲,或散布邪思邪见,这样的音乐会重伤五情,也会残害到人体身心健康。而正声雅乐,则不仅令心情愉悦,气血和平,从而也调养身心,具有健康保健的功效。

五音疗效音乐之二

图: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2)

唐·梁令瓒

长卷绢本设色 纵28厘米 横491.2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好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如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就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此局部图所示为唐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东宫苍龙七宿中的角宿、亢宿、氐宿,属道家思想浓厚的绘画作品。画中的人物以及瑞兽,各具情态,线条畅润精细而圆劲有力,用墨着色沉稳而不失华美,加之以绢本设色做烘托,众宿神被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足见作者过人的功力和深远的意境。  

*-*-*-*-*-*-*-*-*-*-*-*-*-*-*-*-*-*

曲:五音疗效音乐——商音 

  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认为,天地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组成。这五种物质之间相生相克,使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五行存乎天地间,无往不具。对应五行,古人总结出「五音」,商、角(jué)、宫、徵(zhǐ)、羽。

自有生民,即有声乐。较语言文字为先,相传在远古三皇五帝时期,伏羲氏便作有扶桑之乐,网罟之咏。

《灵枢?邪客》中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相传是由中国最早的乐器「埙」的五种发音而得名。相当于现在音乐的唱名do、re、mi、sol、la。

五音应乎四时,动乎五脏,通乎性情。《礼记?乐记》中记载:「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昔者尧廷奏乐,百兽率舞。音律不但为统治者匡正人心的工具,更是先祖追求天人合一意境的重要体现。

在古代,音律甚至是可以用来指挥作战的。《史记》正义引《兵书》言:「夫战,太师吹律,合商则战胜,军事张彊;角则军扰多变,失士心;宫则军和,主卒同心;徵则将急数怒,军士劳;羽则兵弱少威焉。」足见华夏民族自古以来,音律用途之广,并非仅仅是体现在自然规律的运用上,这不同于西方音乐所用的七声音阶,有西方音乐史家卡尔?聂夫认为:「西方所用七声音阶, 也是中国人约在公元前1500年制定的」,华夏远古淳朴的五音纯律对世界音乐史亦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传公元前7世纪,齐国丞相管仲,依据2/3弦振动全弦五度音的原理,在一定张力的弦上连续按2/3(损益)4/3(溢益)的方法,生出上五度下四度各音,直到生出12律,这种方法为三分损益法,这种律为三分损益率。《管子》记载「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商」音为五音第二级,居「宫」之次。对应五行五常,商为金为义,秋收冬藏,是形质之成,谓之义。古人认为,「商,属金,臣之象」,「臣而和之」。「闻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商声部十二律通名商。有以商音为主音、结声构成的调(式)名,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中记载有「入声商七调」。商音为配音,商音正,则正气生,乱则调乖,音出本位,则使听者昏昧暴戾,乃亡国之音。音须和人之情,正人之性,人情和,德行正,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商」音和润,和则不戾,润则不枯,叩之为清,击之为纯。金属、石制品的古乐器,编钟、磬、锣鼓、铃声、长号、三角铁等,发出的浑厚清脆之声,有金的特性,为商音。在中医医理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繁体字中「楽」与「薬」同源,用乐如用药。正所谓五音可疗疾。音为五脏六腑之灵苗,与阴阳五行相通,更「与天地通」。

商音属金,主收,有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入肺经与大肠经,主理肺肠的健康。正商调式能促进气机的内收,调范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兼有保肾抑肝的作用。肺属西方金,商音配肺,可以治咳嗽、气喘、胸闷、肩背痛、风寒感冒等病。对平素肝阳偏亢,有肝风内动的老年人,可以让其多听商音,肝属木,商音属于金,金克木,能起到平肝阳,熄风的作用。

「商」音音乐的代表曲目有:《慨古吟》、《长清》、《鹤鸣九皋》、《白雪》等。闲暇之余多听听清润淳和的商音乐曲,既能在悠扬的雅音古韵中,舒缓身心的疲惫,同时也让我们内在的肺气得到提升,进而达到身体内环境的和谐,真不失为养生的良策。

参考文献:《礼记?乐记》、《礼记选解》、《管子》、《五音中医养生》、《琴道与养生》等著。

五音療效音樂之三角音

圖: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3)

唐?梁令瓚

長卷絹本設色 縱28厘米 橫491.2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五音療效音樂之三角音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顆恆星。二十八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四靈二十八宿在道教神系中,一直作為護衛神靈。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的《雜應》中稱太上老君的護衛神,「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

此局部圖所示為,唐朝梁令瓚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中的北方玄武七宿之局部。

圖右為牛星神,相傳為太上老君修行時所放的牛,也以李為姓,取名弘,後隨老君游五嶽三山,訪玄參道,小有成果後,得老君點化成神;中間為虛星神,相傳姓周名寶,一天尊修行之所的一隻老鼠,經過千年修煉方成人形,其面如藍靛,赤髪金睛。練就了呼風喚雨本事,後成為天宮之神;圖左一為危星神,相傳姓侯名太乙,也是一天尊修行之所的一隻小飛燕,後得人身,其發如燕子羽毛一樣光亮,渾身上下閃發出金色光芒。

畫中人物造型生動,作者結合道家傳說,將眾星神的神態,在用筆、用色、章法、結構上,通過精湛的工筆人物技法,進行了豐富的想象和創作。設色高雅華貴,卻不失道家神秘的宗教色彩。通過寫貌傳神,刻畫入微地表達,充分展現了道家人物繪畫的高超水平。 

*-*-*-*-*-*-*-*-*-*-*-*-*-*-*-*-*-*

曲:五音療效音樂——角音 

  「角」音通常相當於今首調唱名中的mi音。為宮、商、角、徵、羽五音之第三級,居「商」之次。古人以為,「角屬木,民之象」,「聞角聲,則使人惻隱而好仁。」故而有以角音為主音、結聲構成的調式名。如唐段安節的《樂府雜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中的「上聲角七調」。在古代的調式中,有以角音為調之角調,或有以閏宮為角之角調。

「角」音,高暢而清和,音在高下清濁之間。聽之令人心情舒暢,樂觀向上。《禮記?樂記》中說道「角亂則憂,其民怨」,意思是「角」音若亂,則音悶沈,而出音之本位,整個音樂就顯得憂愁壓抑。若宮、商、角、徵、羽五音全部紊亂,相互侵陵,稱之為慢音。

慢音是極端放肆沒有規矩的音樂,古語云「乃亡國之音」。治世的音樂,需清雅而有德,促進政治祥和,以正人心而復人性,非發展人欲也。古鄭國之音,好濫而淫志;衛國之音隱促而煩悶,皆為慢音,亂世之音。商周時期,紂王窮奢極侈,整日歌舞作樂,他命令宮廷樂師師延,作艷曲助興。師延無奈,作了「北里之舞、靡靡之樂」。這種音樂令人魂神顛倒,迷魂奪魄,紂王大為歡喜,終日沈迷其中。後來武王伐紂,紂王自焚於鹿臺,師延懼禍東逃,後投濮水自殺。是故邪音攝魂難治,與中正之音相去甚遠,令人聽之樂而忘義,哀而傷生,乃亡國之音。

聽曲樂,需聽德音雅樂,《禮記?樂記》云「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德是人性之正,樂是德之光華。雖俗話說「音樂就是娛樂」,不過君子在娛樂中能得到德行的提升,小人在娛樂中無非是私欲的滿足。是故以德制樂,人心得以匡正,教導人們明辨善惡而返人之正道。

「角」調式樂曲朝氣蓬勃,生機盎然,具有「木」之特性,可為木魚、古簫、竹笛等樂。各類角系樂器演奏的木聲,深遠悠揚,錯落有韻,低而不臃,連綿不斷,寓意著蒼木逢春的濃濃生機。其聲波能量入肝膽之經,主理肝臟、膽囊的健康。可達到調神、提振情緒的良好作用,亦可調和肝膽的疏泄,兼有助心、合胃的作用。

根據《黃帝內經》醫典理論:木音為「角」,對應人體的肝、膽,清涼祛火。所以木音可以疏理肝火膽熱的淤積,平和血壓、清血質,夜間休憩時有助於安神休眠。多聽木音,可穩定性情,讓心身合一,回歸原始平和的人性。

「角」音亦代表東方祥龍的音意,龍被稱為祛災避凶的吉祥物,象徵著強大健康向上。

角調式樂曲代表曲目有:《列子禦風》、《莊周夢蝶》、《江南好》、《春風得意》、《江南竹絲樂》等,閑暇之餘能多聽聽此類音樂,可以令人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參考文獻:《禮記?樂記》、《禮記選解》、《管子》、《五音中醫養生》、《琴道與養生》等著。

五音療效音樂之四徵音

圖: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4)

唐?梁令瓚

長卷絹本設色 縱28厘米 橫491.2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五音療效音樂之四徵音

 

  五星七曜星君是道教的七位星神。《雲笈七簽》卷二十四《總說星》云:「五星者,是日月之靈根,天胎之五藏,天地賴以綜氣,日月系之而明。」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歲星(木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加上日、月,合稱七曜。道教尊七曜為神,名為星君。此外還有東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眾星君、太微垣眾星君、天市垣眾星君等。日、月及五星之崇拜,起源很古。西漢以前,雍州即有專門祭祀它們的祠廟。《史記?封禪書》曰:「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諸逑之屬,百有餘廟」。兩漢時,多據星象占驗人事。現存緯書輯文中,即多以日、月、五星運行之位置及表露之顏色等,預言人事之吉凶。道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給以姓氏、服色,賦予威權職掌,使之具有完全的擬人表徵而崇拜之。

此圖局部為五星君之熒惑星神和歲星神。圖左為熒惑星神,熒惑星神即南方火星神。《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云:「南方火德星君,主長養萬物,燭幽洞微。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作者以陽火午馬為思路,畫以熒惑星神馬首人身,兼以六臂持不同兵器,為表火之正德,趨吉避凶。造型神秘而生動;圖右為歲星神,即東方木德星君。《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云:「東方木德真君,主發生萬物,變慘為舒。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福慶,宜弘善以迎之。」作者以陽木寅虎為思路,畫以歲星神虎首人身,兼以靈獸為騎。將木德星君欲行欲飛的道骨仙風之韻,刻畫得栩栩如生。細細品讀畫面,令人不禁對星空中未可知的眾位星君產生無盡遐想,亦幻亦真。

 

*-*-*-*-*-*-*-*-*-*-*-*-*-*-*-*-*-*

曲:五音療效音樂——徵音 

  「徵」音通常相當於今首調唱名中的sol音。為五音之第四級,居「角」之次。古人以為,「徵屬火,事之象」,「聞徵聲,使人恭儉而好禮。」故而有以徵音為主音、結聲構成的調式名。

依陰陽五行而論,徵為夏音,屬火主長。為宮音之子音,婉愉流利,雅而柔順,歡快活潑,象火一樣升騰,具有炎上的特性。徵調入心,對心血管的功能具有促進作用,對血脈淤阻的各種心血管疾病療效顯著。徵調匹配火行人,火行人屬太陽之人,性格開朗,樂觀,反應敏捷,積極主動,志向遠大,即使失敗也不易後退。但容易急躁衝動,自制力不強,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火行人陽氣過多,陰氣不足,應配合聽羽調式水音音樂,調和陰陽,避免陽氣過剩而導致的一系列疾病和情緒上的失控。

絲弦類的古琴之聲,熱情高亢的嗩吶與管弦樂的演奏,多為徵調式音樂,清朗悅耳,節奏分明,屬於火音。音同其理,中醫醫理中,心臟屬火,有熱量,絲弦的聲音可撥動人的心弦。《黃帝內經》云:「火音通心經,疏導小腸經,心藏神——心主神明,絲音調理神志,疏導血脈,平穩血壓,疏通小腸,祛除毒傷。」故而聆聽火音可以調節心、小腸,處在沈穩和諧的生理狀態之中。促進全身氣機的昇提,調節心臟功能,有助脾胃、利肺氣,振作精神,並能調節心臟功能。

徵音代表曲目有《山居吟》、《文王操》、《樵歌》、《漁歌》、《步步高》、《狂歡》等。願大家都能在雅正的音樂中,和樂平心,導氣養神,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禮記?樂記》、《禮記選解》、《五音中醫養生》、《琴道與養生》等著。

五音療效音樂之五羽音

圖: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5)

唐?梁令瓚

長卷絹本設色 縱28厘米 橫491.2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五音療效音樂之五羽音

 

  古代的五星,指的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通常稱為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把這五顆星稱為金木水火土,是把地上的五行,配以天上的五顆行星而產生。二十八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在觀測天象時,對日月運行所經過的恆星的區域劃分、選定並標誌的二十八個星群座。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凶禍福,還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互相對應,稱作分野。具體說就是把某星宿當作某封國的分野,某星宿當作某州的分野,或反過來把某國當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當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就是說江西南昌地處翼宿、軫宿分野之內。

此局部圖所示為,唐代梁令瓚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中東方蒼龍七宿的房宿、心宿、尾宿三星神。圖左一為尾星神。傳說尾星神前身本是一虎,後修道成神,為火部正神之一。圖中為心星神。傳說心星神前身本是一狐狸,後修道成神,行走時如掣電一般,須庾即到。圖右為房星神,傳說前身為兔,常隨一道人修煉,後得食長生之藥,修成人身,續修成神,練就口吐三昧真火等眾多神功,出行時身前身後一百步都在霞光中。美麗的傳說,終歸為人們心中,對一些美好的事物加註寄託和向往。但藉由作者的妙手,將其躍然紙上,令虛緲的故事,剎那間變得真實又不乏空靈之美。這幅長達數米的創作,品之令人嘆為觀止。人有神,天地萬物皆有神,中國繪畫重在表現對象的內在精神,以畫傳神,以形傳神,這就是中國畫的魅力,歷轉千年而不衰,生生不息,歷久彌新。

 

*-*-*-*-*-*-*-*-*-*-*-*-*-*-*-*-*-*?

曲:五音療效音樂——羽音 

  五音之羽音,通常相當於今首調唱名中的la音。「羽」為五音之第五級,居「徵」之次。古人以為,「羽屬水,物之象」,「聞羽音,使人樂養而好施。」故有以羽音為主音、結聲構成的調式名。如唐段安節的《樂府雜錄?別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圖》中的「平聲羽七調」。

羽音多為水聲、鼓聲等樂,包括地下泉水、小溪河水、天降雨水、百川匯合及海洋之聲等以及軒轅鼓、宮廷鼓、手鼓、大小鼓、鈴鼓,架子鼓、非洲鼓等鼓聲。羽調式音樂高潔澄淨,淡蕩清邈,有如天垂晶幕,行雲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古代中醫醫理認為,水曰潤下,主閉藏。而腎在五行屬水,水主腎,故正羽調式音樂可促進全身氣機的下降,調節腎與膀胱的功能,滋補腎精,有益於陰虛火旺,腎精虧損,心火亢盛而出現的各種症狀,如耳鳴、失眠、多夢等。腎精有補髓生腦之功,進而羽調式的水音有益智健腦的作用。

陰陽五行說認為,羽音匹配水型人。水型人性格內向,喜怒不形於色,不喜歡引人注目,心思縝密,謹慎精明,認識事物細緻深刻。學問頗好,含而不露。但水型人忌陰氣過重,醫家主張,應該用水樂泄其陰氣,再以火樂振奮其陽氣,從而獲得陰陽平衡。

羽音代表曲目有《二泉映月》、《梁祝》、《漢宮秋月》、《烏夜啼》、《稚朝飛》等。

*-*-*-*-*-*-*-*-*-*-*-*-*-*-*-*-*-*-*-*-*-*?

結語:

中醫認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人與自然、社會相互聯係,並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才能免遭病邪侵擾。自然界有陰陽,人體有陰陽,音樂也有陰陽。人的各種情志之間並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約的動態關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記載:「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當某種情緒過甚而致發病時,可以用另一種「相勝」的情志來「轉移」、「制約」或「平衡」它,從而使過度的情緒得以調和與平復。這些都是先祖在大自然這位老師的教導下,得出的智慧結晶。

中國音樂強調「中和之美」,古聖《禮記?樂記》認為,「音樂達天地之和而與人之氣相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音樂重在和諧、自然,不追求強烈。通過音樂可體察社會風氣,衡量社會的道德情操是否健康。故而中正清雅的音樂可平衡人們的身心,協調人與社會、自然的關係。

在現代繁忙的生活節奏下,各種修生養性的方法應運而生,《黃帝內經》云:「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音樂養生不失為奇葩一朵。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溯源音樂養生之旨,挖掘研究和發展這一傳統,具有無比深遠的意義!

我們真誠祝願,世間雅樂德音縈繞,正氣清氣滿乾坤。

參考文獻:《禮記?樂記》、《禮記選解》、《五音中醫養生》、《琴道與養生》等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