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过敦仁里

 苏迷 2013-06-07

忙中寻闲,今天去汤家巷朋友家,一路都是熟悉又陌生的小巷,只是凭着方位记住这些巷名。拐进包衙前,这条小巷我曾走了6年,读过的西城小学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工房。路过左右岔道凤凰弄和乌龙巷,印象中又窄又长的弄堂变成了又胖又短的过道。不管小巷也好,弄堂也罢,望去一片绿绿葱葱,整洁清爽。电动车一路过去,一座高耸的门楼凸显眼前,“敦仁里”到了。本来也就一直过去了,想想还是停了下来,拿出相机拍了几张照片。

    这是一组欧式民国建筑,北边的出入口在三茅观巷。天上下着细雨,照相机不敢在雨中暴露太久,匆匆照了一张。

路过敦仁里

 

走进敦仁里,湿漉漉的石条地,虽然很新,但是还是有点旧时的影子

路过敦仁里

 

老房子粉白过了,看不见砖砌的痕迹,门窗也不是原来的样子,装上了笼子,家家大门紧闭,静静地没有生气。

路过敦仁里

 

石库门堂子换上了防盗门,脑子里隐现的大宅门古朴沉厚的气息与现实发生强烈冲撞

路过敦仁里
这处木雕过街楼倒是风韵犹存,完成时空穿越,与正面那扇现代移窗同步跨进新世纪

路过敦仁里
石库门上的对联尚新,一只老式路灯高悬,油烟机烟道出口与空调机外机组成一支交响乐:旧时月色下的变奏曲

路过敦仁里

 

久违的老井,熟悉的苏州人家汲水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路过敦仁里

 

另一侧还有一只老井,亲切而生动,虽然没有名字,也足够让人回味一番。

路过敦仁里

 

哗哗的流水声,熟悉的梆梆声,嘻嘻哈哈的笑声,在幽幽小巷敦仁里回响起来,小时候回来了

路过敦仁里

 

从北边出来,敦仁里门楼边长上了一块比南门那块大得多的瘌疤,好端端的欧式脸庞变得狰狞起来

路过敦仁里

 

来了一位撑着布雨伞的丁香姑娘,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三茅观雨巷
路过敦仁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