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鹿之谋”与“疲秦之计”(历史警示录)

 相约归渡头 2013-06-08

“买鹿之谋”与“疲秦之计”(历史警示录)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齐国逐渐强大起来,各地诸侯基本都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只剩下楚国不听号令,有好几位大将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挂帅攻打楚国,但却遭到了管仲的反对。

管仲认为军事征讨劳民伤财,不如另辟蹊径,打一场经济战。

管仲派百余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并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购买。”鹿是较为普通的动物,楚国盛产鹿,人们把鹿作为肉用动物,两枚铜币就可以买到一头。

齐国商人开始贩卖鹿,起初3枚铜币一头,后加价到5枚铜币一头。一个月后,鹿价涨到了40枚铜币一头。这40枚铜币在当时可以买到5000公斤粮食。

高昂的利润使楚国上下变得疯狂起来,农民不再种田,改行做了猎人;士兵不再练兵,背起弓箭偷偷上了山。天长日久鹿资源日益短缺,陷入了恶性循环。

一年之后,楚国国内铜币堆积如山,但却田地荒芜,粮食断绝。管仲又向各诸侯国发号施令,禁止与楚国交易,楚国人拿着大把的铜币却买不到粮食。全国闹起了饥荒,人们四处逃难,楚军人黄马瘦,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

管仲见时机已到,集合八路诸侯人马,开往楚国边境。楚成王内外交困,只得向齐国求和,表示臣服。

“买鹿之谋”四百多年后,当时的韩国人也用类似的计谋算计秦国。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日益强大起来,接力棒传到秦始皇的时候,终于具备了吞并六国统一中国的实力,首先受到威胁的就是与秦国接壤的韩国。为阻止秦国东伐消灭各国,韩国国君派遣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赴秦,游说秦王政,倡言凿渠溉田,图谋削弱秦国国力,使其无力征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疲秦之计”

这项水利工程名为“郑国渠”,历时10年,全长100余公里,能灌溉280万亩,使秦国国力大增。秦国将错就错,歪打正着,韩国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加速了灭亡的步伐。

“买鹿之谋”与“疲秦之计”,动机相同,效果却大相径庭。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盖因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的结果。

据美国财政部数据计算显示,中国购买美国国债1.3万亿美元,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这是“买鹿之谋”还是“疲秦之计”?我们不得而知,还要靠实践检验。但愿不要成为“疲秦之计”,阿弥陀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