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冰心在玉壶

 银河一星 2013-06-08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中文名: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 王昌龄
年代: 唐代
体裁: 七言绝句

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诵读

前两句要读出诗人凄清孤寂的心境,渲染出冷雨的气息。后两句语气要亲切,是诗人对友人真诚的诉说,更是在表露自己的心迹。最后一句要重读,语速减慢。

释译

释义

“芙蓉楼”是黔阳(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的名楼,那还有王昌龄的石像和介绍。 “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3.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4. 连江:满江。
  5.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6. 平明:天亮的时候。
  7.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8.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 孤:独自,孤单一人。
  10.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11.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 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1]
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5张)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州
,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构思精巧,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文章鉴赏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王昌龄大约于开元末年受任江宁丞,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江宁属今南京市,东邻镇江.王昌龄由江宁至镇江西北隅的芙蓉楼,饯别友人辛渐,写了两首赠行诗,这是第一首.
  此外,王昌龄还写过一首《别辛渐》,其中有"别馆萧条风雨寒"句,"别馆"即客馆.庾信《哀江南赋序》云"三年囚于别馆".可见辛、王此别是在被贬滴或流落途中.芙蓉楼之别则是在一个阴雨的秋夜."寒雨连江夜入吴"的"吴",就是前文所说的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平明"接上句,意谓次日清晨."楚山"有的理解为友人经镇江取道安徽入洛阳,安徽古属楚国,故称楚山.其实这里当是泛指南方的山."楚"字只是与上句的"吴"字相照应.因为安徽不仅属楚国,也曾经属孙吴,而孙吴占有今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等地.所以"楚山"与通常所说的"楚天"一样,也是指辽阔的南方.第二句还值得一提的是"孤"字的用法,它在修辞上被赋予的拟人化性质,能够更好地体现作者的感情色彩,突出特定的氛围,收到物我浑一之效.
  《新唐书》王昌龄本传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的绝句大都有这一特点,此首也不例外,特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二句,细致精密,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正如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所云:
  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潇洒可爱.玉壶本纯洁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谓纤尘不染.其对洛阳亲友之意,乃自愿隐论,毋烦招致.洛阳虽好,宁动冰心.左太冲诗:"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欻来游",正与同意.但此诗自明高志,与送友无涉.故作第二首云:"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叙出芙蓉楼饯别之意.
  "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所谓"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见于《宋书》卷九十二:"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这是刘宋时代"清平无私"、"为上民所爱咏"的良吏陆徽的话,王吕龄取用"冰心"二字,当表示自己与"厉志廉洁,历任恪勤,奉公尽诚,克己无倦"的陆徽志同."玉壶’’二字见于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是高洁的象征.此外,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的"周苛慷慨,心若怀冰"、姚崇《冰壶诫序》的"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牵于宦情"之意.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与此诗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旗亭画壁,见于唐代薛用弱《集异记·王之涣》条,其文曰:"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冷新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从明代起就有人提出怀疑,这里只引以说明王昌龄的这首绝句与高适、王之涣的优秀作品一样,流传人口,备受喜爱.

押韵

本诗一二四句押“v”韵,韵脚为 “吴、孤、壶”

平仄

格律】:○平声 ●仄声⊙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寒雨连江夜入吴,○ O○ ○ ● ● △,
平明送客楚山孤。○ ● ● ● ● ○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 ● ○ ○ ▲,
一片冰心在玉壶。○ ● ○ ○[2]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 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作者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世称王龙标,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等。作品风格语言精炼、意味浑厚。擅于边塞军旅、闺怨、宫怨、送别。[2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而《新唐书文苑传》称其为江宁人,或为误会。殷?河岳英灵集》又称"太原王昌龄"。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经历

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
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 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留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被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闾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王昌龄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边塞诗流传千古。

籍贯

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殷番当作殷璠﹞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诗作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