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赵晚报:提高行政效率从市长“减负”开始

 algernonye 2013-06-09

燕赵晚报:提高行政效率从市长“减负”开始

张枫逸

2013年06月07日09:32    来源:石家庄日报    手机看新闻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5日召开的“两建”工作会议上多次脱稿提醒领导干部提高行政效率。陈建华坦言:“在我的工作日志中,原则上文件批复不过夜,哪怕早上早起,晚上到凌晨两点才睡,一天批10到15斤文件,也不能拖延工作。”

广州市长的本意是勉励领导干部勤于政务,提高效率。然而,市长1天批复如此多的文件,这本身就是提升行政效率的羁绊。一方面,政府管理不是纸上功夫,而是要真正办实事、解难事。政府所要做的就是营造公平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减少对微观经济和具体事务的直接干预,缘何还有这么多的事项需要市长亲自批复?这从侧面说明许多权力并未真正下放,审批机制改革有待提速。

一个勤于政务的市长固然令人感动,但为了处理文件披星戴月,这绝非公众想要看到的结果,市长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越多,行政管理效率越低。提高行政效率,不妨从市长“减负”开始,把市长们从“案牍之劳形”中解救出来。

其一,摒弃“文件出政绩”。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热衷于看文件、听汇报、作指示的领导大有人在;喜欢以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作为评价政绩标准的领导大有人在。”唯有彻底摒弃“文件出政绩”的评价标准,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作为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则有望根治这种体制性弊端。

其二,叫停“公章旅行”。行政审批改革十年来,虽然砍掉了接近70%的审批事项,但是行政权力依然过大。目前,中央政府层面的审批项目还有1000多项,而地方政府层面的审批项目则多达1.7万项。行政权力过大带来遏制自由竞争、破坏市场机制、提高社会成本,滋生权力腐败等一系列消极效果。必须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审批机制改革,营造小政府、大社会、市场化的工作格局,创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让企业习惯于“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