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填报志愿前必做的几件事

 邓云图书馆 2013-06-09

填报志愿前必做的几件事

2013年06月09日 09:01
来源:生活家

紧张激烈的高考结束了,接下来,考生和家长又将面临另一场“考试”——选专业。同时,考生将面临为期两个多月的暑假,这个假期无疑是学生时代最宝贵而又最难耐的时刻。该如何打发这个长假,也成了不少学生的难题。对此,整理了一些对考生的建议,希望广大考生能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

【填报志愿前,家长早准备】
 

高考填报志愿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选好专业,填报好志愿,都需要对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具体来说,家长在填报志愿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理解招生政策

高校招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教育部每年都会发布当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你既要研究教育部面向全国颁布的宏观招生政策,更要研究省(市)招生部门面向本地考生公布的具体政策和规定。如招生条例、录取体制、投档原则、体检标准、照顾政策及填报志愿细则等,特别要注意当年招生政策和上一年相比有什么变化。比如加(降)分录取照顾政策,这几年教育部和各地的招生政策几乎年年有变,你必须逐字逐句研读,才能对号入座。

2、了解招生形势

因为招生计划是分省制定的,所以你要了解本省招生计划和录取比例,如今年考生总数是多少,其中文科生、理科生、艺术生、体育生、职高对口生分别是多少?较往年有什么变化?省内和省外院校在本省共招多少人?其中,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对口类分别招多少人,提前批、一本、二本、三本、高职各招多少人?报考数与招生数的比例是多少?这个数字与往年相比是增加还是减少了?搜集这些信息,会让你大致明白自己今年能上哪一批次的学校,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高考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草率决策。

3、明确个人定位

高考分数是填报志愿的基础。由于高校招生的主要规则是以文化考核为主,录取办法是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所以你一定要弄清自己的分数定位,即分数排名。你可以根据自己高中三年的平均成绩以及在本年级的排名,明确自己的整体学业情况。尤其是进入高三以后的几次模拟考试,在形式和难度上已经与高考非常相近,综合自己几次模拟考试的分数位次,再参考一下本校往年考取各类高校的录取率,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自己在全省考生中的大致位次。个人定位明确以后,就能以此作为知分前重点收集相关招生院校的依据。

4、理清个人志趣

高考填报志愿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与你未来的职业生涯紧密相连。你要清楚,学以致用是最符合经济效益的个人发展原则,尤其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每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专业的这个时代,你要在想非本专业上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并作出成就,那是需要你花费很大的个人代价(时间、精力、金钱)才能达到的。
 

【合理利用假期 放松时候需注意】
 

经历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高考过后的假期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上天的“恩赐”,但是切忌不合理的作息时间以及放松方式。在放松的同时,还应注意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旅游
 

外出游玩是一项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放松又可以开阔眼界,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无论去哪玩,安全意识一定不能放松。在野外旅游,特别是在林区和山区时,应注意自我保护,要穿长袖和长裤,要用驱虫剂涂在衣物上防止蜱侵袭。最好不要露宿,如果发现有虫叮咬,或者皮肤有红斑,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应用抗生素,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唱歌
 

用K歌的方式放松娱乐本来是好事,但K歌也要适可而止,专家建议,饭后1小时再去K歌,此时胃里的食物基本消化,充血的嗓子也得到了休息,是唱歌的最佳时间。而且时间不宜太长,如果时间长,不仅对嗓子有害,对耳朵的伤害会更大。医生还建议,女性在经期也不宜K歌,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声带毛细血管充血,呈现轻度水肿,血管壁也比平时脆弱,个别严重者可表现为整个声带增厚、松弛、充血。这时如果过多唱歌、大声讲话或咽部运动过量,会使声带过度疲劳,毛细血管发生破裂,造成声带出血和声音嘶哑。若造成过度损伤,将很难修复。
 

★打工
 

每年暑假,都会有很多考生,选择加入打工行列,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寻求锻炼,还有的是为了挣学费,不管是哪种原因,提醒学生,在暑期打工做兼职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警惕。无论任何时候,冷静思考,认真观察,分析判断,确认真伪,防止被骗,特别是女生,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当然了,也要好好工作,好好休息,劳逸结合,保重身体,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快乐暑假。
 

★看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好书和经典电影,无论对人的修养提升,还是对自己眼界的开阔都有很大的好处。不过,读书或看碟的时间不宜过长,更不要彻夜“奋战”。每隔50分钟左右要放松休息一下,或是做做眼保健操,或是到窗前眺望远处。
 

★考证
 

证件越多,受到用人单位关注的机会就会越大,另一方面,从自身修养来说,通过考证,也确实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但不要纯粹为了考证而考证,并且要量力而行、学有所用,结合自己的兴趣,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就在哪方面努力。
 

【慎防考后综合征】
 

一些家长以为高考一过,考生的心理情绪问题便会减轻,对考生也不再细致关心。但事实上,尽管高考结束了,考生还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还有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有些甚至“一触即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此时更需要呵护和关爱。有专家表示,在“后高考时期”,考生容易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

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在高考后的6—8月三个月内,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期待中伴有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常态。

正因为高考后考生的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想办法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了解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心理原因。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及时排除孩子们的各种心理困扰。应帮助孩子学习一些必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技术。

其次,除了适度的娱乐活动,考生也可以利用假期学一门技能。

比如报驾校,学厨艺,练书法等。这和学文化课完全是两种感觉,除了锻炼动手能力外,还可以接触社会,增长见识。再比如学英语,报一个辅导班是学习,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也是学习,不必拘泥于形式。

最后,“后高考时期”的考生心理调适家长应唱主角。

高考结束后,家长态度变化也很重要。如果家长高考后有放松思想,对孩子不再管教,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出现过度放松或一片茫然。需要家长能坚持始终地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和思想动态,发现不良苗头便能够给孩子以正确引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