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端午节专题——浓情端午 粽飘香

 周玉琪 2013-06-10




    

   

   

   

 

 

 

 

 

五月五 庆端午

五月五,庆端午。端午佳节伴着浓郁的粽香翩翩而来,每逢此时,老少爷们内心里的温柔情怀都被充分调动起来。最幸福的过端午方式就是回家团圆;最快乐的过端午活动是家人一起包粽子、吃完粽子赛龙舟。这千年不变的传统习俗,一代代的人乐此不疲地庆祝着、传递着,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原汁原味的端午节。

让现代人欢心的还有那3天小长假。回家过节,此举甚孝顺,但也可以试着把家带到另一座充满粽香的城市哦。家乡的粽子年年都能吃到,可外地的龙舟竞渡你未必有机会见识。不如,换个“口味”合家团圆,亲子游、带父母远游、二人世界浪漫游,让节日别有一番幸福滋味。

去哪里过这小长假还真是讲究得很,网络上端午旅游十大热门城市已经新鲜出炉了,记者可不大支持你带着爸妈看那人山人海,咱得避开。其实,细心的你定会发现,一些与端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并不那么火热,却自有风情。这一次,我们就粽”追着端午元素旅游过佳节吧。(叶清)
“粽”情六月 端午出游揣上三宝玩民俗享风情
俗语说,“端午”有三宝:粽子、雄黄和龙舟,流传千年的端午节,其文化流芳百世,影响世世代代的人。端午节源于屈原的故事,国有国界,但是文化可以不分国界,在东方不同的国家都有端午节的影子。对此,我们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不仅应该重视家乡的传统文化气息,有机会也应该体会下异国风情的端午节,别忘了要揣上三宝,喜迎“端午”。

  湖北秭归

  特色:赏东湖龙舟赛,观屈原祭祀礼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而湖北,作为屈原故乡和荆楚文化发祥地之一,保持着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薰苍术、喝雄黄酒等最传统的端午习俗,这个端午假期前往武汉看龙舟赛事、品特色美味粽子,到屈原故里观摩屈原祭祀大典,实在妙哉!

  东湖听涛景区是武汉纳凉避暑、戏水休憩的好地方。景区风光秀美,建在湖心小岛上的湖光阁,由十里长堤与陆地相连,登阁四顾,游船轻移,景象万千。另外景区中的行吟阁、橘颂亭、沧浪亭、湖滨客舍等景点也值得游人细细游览。

  重头戏当然是6月9日-12日在东湖听涛景区举办的2013年武汉东湖端午文化节。激情夏日,来自各行各业的龙舟将竞渡东湖畔,游客当然不能错过,万人空巷,呐喊助威,一组组龙舟选手整齐划一地挥舞手中的船桨,平静的湖面顿时激起阵阵浪花,场面好不热闹。除了龙舟赛,端午文化节期间,东湖景区内还会上演各种各样的端午习俗表演,游人可以一边观赏,一边品尝当地的风味粽子,尽情领略荆楚地区的节日气氛。

  看完了精彩的赛龙舟后,接着可以去到位于秭归县的“屈原故里景区”。端午期间,这里将举行大型的屈原祭祀大典,祭祀者们将身着各色古服,以刺五毒、喝雄黄酒、送香囊的形式还原两千年前祭祀屈原的传统古礼,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端午文化的源远流长。

  小贴士

  美食:端午节当然不能不品尝武昌粽子、特色粑粑。另外,武汉名目众多的风味小吃也是令人口水直流,热干面、三鲜豆皮、四季美等值得一试。

  购物:武汉有蕲春“四宝”:蕲蛇、蕲竹、蕲龟、蕲艾。蕲蛇,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蕲龟是中国境内极为少见的一种乌龟品种。蕲艾是一种特产中药材,蕲竹则用于生产日用品和竹制工艺品。

  推荐线路:武汉黄鹤楼,东湖听涛龙舟赛,三峡大坝,屈原故里,三峡人家,荆州古城,归元寺高铁4天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