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汉土的烟火人家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6-11

满汉土的烟火人家

张秀超 (蒙古族)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24日   13 版)

    在塞外燕山深处,有一处清代皇家狩猎场,当时在这里驻守的大多是满族旗人,故此,这里诸多山水地名,都是用满语称呼。后来开围垦荒,八方百姓来此垦荒耕种,这里又成为满、蒙、汉、回等多民族集聚生息的地方,许多山川名胜又以蒙汉或其他语言称呼,非常有趣,比如皇家猎苑的腹地、今天的旅游盛地塞罕坝,就是满语,汉语称“美丽的高岭”。我的老家,就在这个高岭下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她叫满汉土。

    这是个风光秀丽的村庄,她背依青苍苍的塞罕山,面向弯弯曲曲的白水河,村里居住的大多是满人和汉人,故此,人们把这片出产莜麦荞麦土豆、养育一方苍生的黑土地,亲昵地称为满汉土。

    两个民族的人世代和睦相处,互通有无,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借鉴学习,文化传统及生活习俗上也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风习俗。

    比如,谁家有了小娃子,叫做添丁,这户人家把红布条拴在门框上,村里人就不会再高声大嗓、脚步粗重地到这户人家打搅了。可一村子人,都开始为这个小生命的降临而忙碌了——人们把新磨的小米子精细地过了罗筛,放在一个小盆子里;把母鸡刚下的新鲜鸡蛋,打上粉红的花点子;各家再凑份子,打一把亮晶晶的银锁,叫长命锁。女人们带着这些礼品去贺喜,那个银光闪闪的锁子,是一村人的祈愿:锁头能够把这娃子锁紧,别有闪失,无病无灾地长大成人;那米和蛋,村里人叫汤米,是寓意孩子来了,他(她)吃的第一口饭,喝的第一口水,是全村人奉献的,吃了百家的米水,就该知道报答,就该用长长的岁命来报答这方乡土和亲人,也预示这个小生命享受人间滋味的日子由此开始了。满月的时候,一村人到这家喝添丁的喜酒;13岁的时候,留满头,全村人再举行隆重的仪式,送他到大千世界行走。

    在满汉土,最显风情的是年节。而在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是端午节,也就是老百姓说的五月节。

    塞外高寒,冬天漫长,当寒流退却、大地回暖的时侯,时令却已经是夏天了。五月,这里的杨树才刚刚甩开叶子,地里的庄稼也才浅浅地绿了地皮,还没有遮盖垄沟,还不到下锄料理的时候。五月节是山里人度过漫漫长冬后,迎来的第一个好时节,人们需要个“醒”,大山河流也需要个“醒”,于是,五月节就成为激活山川生灵的节点。

    早早地,人们就开始筹备了,把珍藏在仓房里的大黄米拿出来泡在大瓷盆里。那是一种黏米,没去皮前叫黍子,粘而香甜,旧时山里见不到大米,更没有糯米,人们用这种大黄米包粽子,要等它泡上七八天才能动手包。包粽子用的苇叶和马莲草,就挂在房梁上,期待着节日的到来。在等待的日子里,巧手的女人们见缝插针地忙碌着,她们找出平时积攒的碎花布片、棉花桃、麻线,做一种精美好看的饰物——满汉人。它们大多是老婆婆、小娃娃,婆婆是蓝褂子,青裤子,脸是白的,用黑黑的荞麦粒做眼睛,用红颜色给她抹了脸和嘴唇,再把麻上了色,做成一把小扫帚,缝在婆婆的胳肢窝里;那个小人儿,是红袄绿裤子,它的小胖手要牵在老婆婆的手心里,老婆婆手执扫帚,扫除邪恶灾祸,保佑弱小平安吉祥。

    而后,还要做一种非常特殊的东西——龙龙友:把金黄的棒子粒在大太阳下爆晒,再到后粱去撮回一些白沙土,放在大铁锅里,炒到发红,而后把晒好的棒子粒埋入沙土,立即就像有无数的爆竹被点燃,顷刻间,金黄的棒子粒儿就变成一朵朵雪白的花朵。那花开得太盛了,生机昂然,形似翘首的龙头,母亲们用长长的丝线把那爆米花串起来,象征一个个小龙手拉手连在一起,就如朋友一样永不分离;那串在线上的花儿,又形似一条长长的游龙,所以给它取名叫龙龙友。大人们把龙龙友、满汉人戴在孩子的衣襟上,祈愿平安吉祥。还在孩子的小手腕子上拴上用五色线搓成的线绳,形似花蛇,在节后的第一场雨中,把这五色花线扔到水里,就意味着不会被蛇伤害了。

    五月节终于到了,这天清晨星辰刚散,天空才露出一点鱼肚白,山间还飘着丝丝缕缕的云雾,人们就上山了。岁岁年年,终日在这山里劳作,只有这一天,才能这样仔细地看看山。回来时,人人怀里抱着些挂着露珠、飘着香气的艾草,还有在河塘边采回的薄荷、水灵灵的茼蒿。于是,家家的门板上,都插上了香香的艾草,人们用浸泡艾草和薄荷的清水洗了脸,这水管一年心清眼亮;然后把水泼撒在院子里和大门外的巷道上,于是,那房舍围拥的街道,清水洗尘,飘散着艾草的幽香。

    早上,家家吃过荞麦面条、茼蒿炒腊肉,就把前一晚包好的粽子,一层层码在大铁锅里。灶子里点上松木柴,晌午时,粽子就煮透了,满村子里都飘溢着粽子的清香。还在锅里煮一些鸡蛋,鸡蛋煮出来是棕红色的,味道独特。

    太阳升起,一个盛大的仪式就在山村里开始了:耍龙。男人们早已抬出两面牛皮大鼓,还有两条三丈多长的大龙。雄壮的鼓声惊天动地,在这激越的鼓声中,山醒了,人醒了。那敲鼓舞龙的汉子们,个个精神抖擞,豪气升腾,行如闪电,飘如旋风,跑转翻腾,那长龙就在汉子们的手上、在空中飞舞了。带着龙龙友的孩子们,跟在大人们身后奔跑笑闹,女人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福乐。

    最后的节目是二鬼摔跤,也叫二贵摔跤。一个人身上背着两个假人,他手脚并用踢打摔绊,那两个假人激烈搏战,打得不可开交。最后真人亮像,人们方才明白,其实刚才的搏斗一直就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节目告诫人们,凡是打架,都是鬼魔缠身,任何架都是自己与自己在打,因而,为人要和善仁厚,宽以待人。

    五月节的仪式在高潮中结束,新一个年轮,这一方生灵生活的大幕,由此开启……

    满汉土,那一方黑黑的土,养育了我们一代代的人;那里的人事物语、风情习俗浸透在心间,一辈子都忘不掉,淡不了!(作者为承德市作协副主席、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文联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