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款DDR400内存横向大评测

 水煮魚 2013-06-11


      

      时光流逝,技术的进步真是快,一年前我们还在为超频DDR266费尽心机,现在DDR400已经快成主流。更有甚者,IntelCanterwoodnVidianForce2意犹未足地推出双通道内存控制器,取得双倍于DDR400的效果,进一步把系统内存性能推向新极致。其中使用了性能加速技术的Canterwood尤为称道。 

        主板厂商还没能弄清楚DDR400SPD是怎么回事,内存厂商们就已经在推低延迟时间的产品,并以CAS延迟时间短为卖点叫开了市。

        ……在这种混乱的格局面前,究竟谁的产品最具竞争力,恐怕只有实际性能测试方可说明问题。为此我们特地挑选了CorsairKingMaxTwinMOSSamsung等名牌共8种之多的产品进行对比测试:

        图中从上到下顺时钟方向依次是:

      KingMax 256MB DDR-400 (MPXB62D-68KX3)

      Samsung原装条(PC3200U-30440-A1)

      Mushkin PC3500 (990976)

      Corsair (XMS3202v1.1)

      Corsair TWINX Platinum Series (XMS3206v1.1)

      TwinMOS (PC3200 CL2.5)

      Corsair (XMS3200v1.1)

        中间紫色的是Mushkin PC3200 

      (990902)。所有的条子都是256MB容量,除KingMax使用16128Mbit的芯片之外,其余的内存条都是使用256Mbit晶片的8片装。Samsung原厂条子和KingMax都是CL3Corsair全是CL2TwinMOSMushkinCL2.5

      重新认识内存参数:DDRCAS参数是噱头

        随着DDR核心的革命,有必要对性能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因为DDR的特性与SDRAM有所不同,要得到最优化的数据传送流的原理也不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它们的提前读取指令不同:SDRAM的控制器可以设定提前一个时钟周期发出下一个读取指令,由此降低CAS延迟时间,成功传送两次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减少;DDR则只能在当前周期数据传送完毕之前提早一个CAS延迟时间发出读取指令,这样一来,当CAS延迟时间减少的时候,发出读取指令的时间随之推迟,两者抵消的效果为零。基本上说,DDRCAS对连续数据传输效率没什么影响,只是对随机存取性能有点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也是非常有限。

        在SDRAM时代,内存CAS是衡量内存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的值与内存的频率有着密切关系,CAS值直接影响到内存总线超频。DDR则不然,据我们测试,减少CAS延迟时间异常容易,而实际性能收效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现在有些厂商甚至标称其DDR内存条规格为CAS 

      2:2:2,这完全是一种欺骗无知的商业噱头。

      反映DDR性能的关键参数:tRCD

        与CAS不同,另一个参数在DDR中变得举足轻重。首先是RAS-to-CAS 

      Delay(即tRCD)对随机数据存取的影响,tRCD不但对数据传输率有着重要意义,它还是对运行频率提高起着决定性意义的最重要的延迟参数。

        因此,Row-to-Column DelaytRCD是最能反映DDR性能的重要参数,与内存甚至是系统总线的超频息息相关。

      兼容问题的产物:SPD参数不能真正反映内存品质

        随着内存速度的提升,需要改变相应的参数与之适应。这些参数以16进制数据表格的形式存储在SPD 

      EEPROM中。主板会读取这些数字并转化成相应的延迟以及内存条相关的一些其它设置。这些重要参数包括模块的密度、物理bank的数量,以及行激活、读取指令等执行所需的最少时间。在SPD中保存的值并不是以时钟周期为单位的数据存储的,而是以纳秒为单位的数据存储,主板芯片和BIOS负责计算把它转换为该速度相应时钟周期单位。例如11nsCAS延迟相当于333MHz数据传输率(也就是时钟周期为6ns)可以在2个时钟周期(2*6ns=12ns≈11ns)后输出数据,而同样是11ns 

      CAS延迟的DDR400则需要2.5时钟周期的延迟时间(2.5*5ns=12.5ns≈11ns)。

        这样看起来似乎再简单不过,问题就在于BIOS如何对SPD里的数据进行读取和计算转换的问题。对于主板厂商来说,最捷径的方式就是只读取SPD中的生产代号,如果BIOS数据表里没有这个代号的记录,就把延迟时间设多一些。不幸的是,使用这种做法的厂商慢慢少了,SPD被错误读取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主板的做法是读取SPD中的内存传输率和延迟时间值,有时把延迟时间值误当数据传输的时钟周期时间,结果误把PC2100当成是DDR333DDR400,导致机器不能自检。

        这样一来,许多高端内存厂商就不敢SPD中写入反映该内存条实际规格的延迟时间数据,以免他们的优质内存在某些主板使用自动内存设置时发生不能自检的现象,只能手动设置,每次清除CMOS数据又会有一次系统不能自检的问题出现。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许多具有白金品质的优质内存不得不重写自己的SPD信息,把默认内存延迟时间设长一些(如Corsair内存就是这么做的)。也有另外一些厂商建议配备一条便宜的普通内存,以方便开机后手动设置好内存参数,再改用优质内存条。

        用户应该理解内存厂商这种种做法,因为这些麻烦大都由主板BIOS所致,而不是他们的问题。另外要提醒一下的是,低延迟的优质内存用在nForce2芯片组的主板上往往容易在自检中死机。结果,为了让内存条起码保障能够使用,大部分厂商都把SPD中的延迟时间设高了。这导致许多用户以为花高价钱买了低端内存。

        由此可知,内存条SPD的出厂设置不能如实反映一条内存的真正品质,它只是厂商为安全兼容性考虑的产物。大家都知道低延迟的内存条子好,但在主板厂商对SPD参数的读取还没达成共识之前,如实设置的话会导致内存条不能开机。况且,向来顽固的INTEL主板也将开放手动设置内存延迟参数,优质的内存条将能在所有板子上发挥其实真实性能,SPD出厂设置就更无关紧要了。

        正因为以上这些原因,高端内存的选购更是不能看它的SPD标称规格,而必须看它的实际使用表现。在征集测试样品的时候,各大厂商也纷纷提醒,不要从出厂规格评价他们的产品,要用实际测试还原出这些产品的白金表现。出于这么多特殊情况,不得不用稍嫌冗长的文字事先交代清楚。下面进入的产品测试正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