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3-06-11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2-03-26 10:20:59|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摘要: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传统、封闭性的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弊端越来越为重视,多视角、多维度地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不断孕育生成。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化无声为有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培养审美情趣,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 用多媒体增大容量, 长课短讲。与同行老师共享课件、试卷、教学心得等资源,并且节约备课时间。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寓教于乐    创设情境     审美情趣    共享资源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冲击,并促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目前,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卫星电视技术、数字音像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其中,在校教学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为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一)化静为动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长时间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完全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望天门山》。如果学生直接阅读,学生很难理解“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等问题。我依据诗的内容设计出这样的情景图:两高座山犹如巨大的石门,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山的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运用物象直观,由文到图,由静到动,让学生理解“门”、“开”、“回”等关键词语的意义,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山青水碧,红日白帆的意境中,从而恰当地理解了全诗的意境。这样,既能疑窦,又启蒙味,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没有这物象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理解“门”、“开”、“回”的意境就要费课时费力气了。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    感染学生 

    尽快让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是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关键,传统教学中通过精心准备导语或范读课文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现代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美,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走进影院看黄河”,用《黄河颂》MTV片引领学生走进黄河,震撼人心的歌曲和激流澎湃的黄河水流深深感染学生。我用多媒体介绍背景资料,学生了解了作者光未然“英勇抗战赞黄河”。我给学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我用背景音乐和一系列画面作背景让学生进入情境朗读,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反复朗读后,我用图像配合文字展示了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动思维说黄河”,学生热烈讨论,并相互质疑、回答,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解除疑团问黄河”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由课内到课外,从古到今,从黄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变化各个角度发问,学生积极思维,合作探究,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了解了黄河,甚至还提出了课堂上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激发了他们课外探究黄河、关注黄河的欲望。拓展训练中,我播放了影片《保卫黄河》,让学生在抗日的炮火硝烟中受感染,培养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和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我让学生给影片《保卫黄河》歌词写朗诵词,加深了对《黄河颂》的理解,又培养他们赞颂黄河的写作能力。课外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唱《黄河大合唱》,进一步培养他们爱黄河爱祖国情感。我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黄河当今生态环境的变化,激发了他们爱黄河、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有的老师配了一段《春之声圆舞曲》,乐曲悠扬动听,很快就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带入春天诗意盎然的意境中,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随着这一串串音符扑面而来,对春的喜爱和赞美已蕴在心底。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对文章的理解,从字面到内涵,层层深入,既把语句理解透了,又体会了所要表达的主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得到语感和美感的双重训练。

 二、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七年级语文上册《春》的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培养审美情趣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在《春雨的色彩》一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雨的感悟,在导语中设计了让学生看着优美的春雨图,淅淅沥沥的小雨沙沙的下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叫着让孩子们一下了就走进了课文联想到小鸟们都在争论着一个有趣的问题,直奔课文主题,很多枝节都在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音乐声中感悟明了,有的孩子还兴奋的跟着音乐一起合着节拍唱起了《小雨沙沙》课堂的气氛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情绪与心也随着这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动听的歌声进入文本和小鸟一起争论春雨的色彩。这便是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它带给孩子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的一界优秀的课所能比拟的。 

 四、 增大容量  长课短讲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桂林山水》,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FLASH动画,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电视”,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等历历在目,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五、容量增大,节约时间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一个星期。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于胸。另外讲课过程中需要插入某些资料时,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大量地引用诗文,要写在黑板上再讲解是非常困难的,作为材料发给学生又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但用多媒体只需点击一下就可完成,并且字体的大小、背景、颜色等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不用再在黑板上吱吱嘎嘎地写个不停,不需再让师生忍受粉笔末的污染和满天飞的材料。节省的课堂时间可以留下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不再苦于时间不够用。如此,课的容量自然加大。如讲传统篇目《祝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电影《祥林嫂》中的有关节选,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电视”,热火朝天的谈感受,祥林嫂的不幸、鲁四老爷的伪善、鲁镇人的麻木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好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在同一年级交流,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且节约了备课时间。我和网上其他外地教师共享资源,上课资源丰富。我也收集了大量教师网友教学和外地学生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我的个人资料库,有力地促进了我语文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几年多来实践证明,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它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多媒体给我的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