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学习,我说的其实是…

 yagi1 2013-06-13

村上春树:关于学习,我说的其实是……

 

 大家从小养成了一种习惯,觉得老师出许多功课,学生完成功课就是学习,所以无法主动学习;无法自发性地思考自己想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孩提时代,父母、学校老师、补习班老师等身边的大人扮演学习导航者的角色,成为大学生之后,不再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

因此,升上大学之后,突然需要自行思考,以自己的意志思考自己必须学习什么的能力。

原本学习是对于未知事物的求知欲、自动发自内心的欲望,但是不知不觉间,学习从欲望变成义务,从「想学习」变成「被迫学习」。

照理说大学应该是选择自己想学的学问,自由度高的学习场所,但如今的大学生几乎都觉得大学是高中的延伸而上大学。虽然不太逃课,认真向学,但我却很少遇到有积极主动地想学习什么、想穷究一件事这种强烈求知欲的学生。

我的朋友当中,有一个人在国外累积了丰富的商务经验。他一进入社会之后,就开始拚命学习英语。公司内有一个让会英语的人留学的体系,留学之后,还有在国外一展长才的机会。他努力走上这条路。毕业后,我和他一起旅行时,曾经听到他以英语说梦话而吓了一跳。这代表他整天把自己「泡在英语环境之中」。

并没有人强迫他这么做。他只是基于自己将来想变成这样的视野在努力。结果,他成功地留学,经历派驻国外,也在当地担任了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大学之前唸的书八成也成了他的实力来源,但成为他开拓人生的直接契机,是出社会之后的强烈上进心,以及志向明确的意愿。

以自己的意志学习,并不像在吃固定顺序上菜的套餐;而是从菜色丰富的菜单中,以单点的方式搭配选择自己身体需要的、自己想吃的菜色。

从种种选项中,思考「自己这样的话OK」的组合。那即是确立自己的学习型态。若以棒球的投手来说,那就是拥有自己的「致胜球」。一旦练就「致胜球」,将会一辈子受用无穷。

工作这条路是否走得宽广、人生是否过得精彩,全都取决于学习。努力学习的态度和生活型态相通。

村上春树对于学习也写了这样的一段话:

我从小学到大学,除了极少部分之外,我对于学校强制学习的事物,几乎都不感兴趣。(中略)我是在设法经历了政府规定的教育体系之后,也就是变成所谓的「社会人」之后,才开始对学习感兴趣。若以适合自己的步调、自己喜欢的方法,追求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事物,就会极有效率地学会知识和技术。好比说翻译技术,我也是像那样以自己的方式,自掏腰包一一地学会。所以在有个样子之前,花了不少时间在错误中摸索,但学到的事情全部都是自己的。—《关于跑步,我说的其实是……》

以「适合自己的步调」「自己喜欢的方法」追求—能够这么做,正是大人学习的况味。

如果能够发现适合自己的做法,将会乐在其中,增加自信,长久持续,而且将有无限的可能。

村上春树学习法:为了强健大脑而锻炼身体

在这里,我想聊一聊村上春树跑马拉松的事。

村上透过「跑步」面对自己的身体,可说是一种穷究真理的学习型态。

对于跑步的想法、每一刻的身体变化,对此的感受等,都详细地记录在《关于跑步,我说的其实是……》这本书中;他的跑步方式相当克己,堪称「马拉松修行」。

此外,他一面观察自己的个性和身体的特性,一面锻炼自己的模样,充满了用来长期持续一件事(包含跑马拉松和写小说的方法在内)的启发。

听说村上是从1982年秋天,成为专职作家之后不久开始跑步。若是过着从早到晚坐在书桌前面的生活,容易体力衰退、体重增加,而且会抽太多菸。这么一来,恐怕无益健康,为了维持体力、不让体重上升,村上开始跑步。

从此之后的二十多年来,村上几乎每天跑十公里。他会固定参加全程马拉松等运动会,有时候会跑完一百公里的超级马拉松之后,再挑战铁人三项。

为何他对跑步坚持到这种地步呢?

因为要挂起小说家这面招牌,必须这么做。村上说:因为作品并不象是不断涌出的泉水,会源源不绝地自然产生。

若不拿着凿子埋头苦干地凿开岩盘,深入挖掘,就无法抵达创作的水源。为了写小说,必须耗费大量体力,付出时间和劳力。

其实写小说是在做苦工,必须进行像在岩盘凿洞的辛苦作业。

在我的认知里,写长篇小说基本上等于是在做苦工。写文章本身要耗费大量脑力,但写好一本完整的书反而接近在做苦工。当然,写书不必抬起重物、快速奔跑,或者跳很高,所以许多世人光看外表,会觉得作家的工作是在书房里花脑力的静态工作。只要力气足以拿起咖啡杯,应该就能写小说。然而若是实际从事看看就会知道,写小说不是那么轻松的工作。首先要坐在书桌前面,精神像激光束一样集中于一点,发挥想象力无中生有,产生故事,挑选一个个精准的用语,使所有剧情发展一直维持在正确的位置—这种作业长期需要远远超乎一般人想象的大量能量。

我也认为,一般人认为耗费脑力的工作,其实也要仰仗身体。

认为花脑力的工作和体力无关,这是忽视身体的想法,无论是学习或工作,都不是只靠「脑力」在进行。有耐力的人动脑就会发挥耐性,瞬间爆发力强的人就能以速度感处理工作。那不只是取决于先天的资质,透过训练养成习惯也会改变。因为和身体性能的密切关系是无法分割的。

一旦身体的感觉觉醒,变得敏锐,用来产生创意的基础就会活化,容易进入积极进取的态势。

村上二十多年来,也透过「长跑」这种自我锻炼,「透过训练练就了足以往下挖掘深洞的肌力」。

正因为处理不健康的东西,所以才要维持身体健康

小说家会给人一种作息不健康的印象。夜夜笙歌,纸醉金迷,在复杂纠葛的人际关系之中翻滚,发现人生的阴暗面,才能描写出灵魂的吶喊。也有许多人认为,这种太宰治的作家形象正是文学家。当然,小说家当中也有人喜欢运动,下工夫维持健康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一般人还是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小说家的作息不健康。

村上也说:写小说是在面对「人本质之中的毒素」,也是非处理这种毒素不可、超级不健康的工作。

不过,如果希望长久地以写小说为业,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足以对抗这种体内的毒素才行。

为了迈向架构更大的创作,必须强化基础体力,增强体力,透过每天的训练养成强健的肌力和坚韧的意志力,将自己塑造成能够持续性地适应体内毒素,这即是村上的型态。

为了处理小说这个不健康的东西,人必须越健康越好。

其中有一个源自于根深柢固的想法的转换点。

「为了处理真正不健康的东西,人必须越健康越好」「不健全的灵魂也需要健全的身体」「健康的东西和不健康的东西绝对不是处于极端的位置」。

应该也有人能在不健康的情境中,不受毒害地写小说,但我认为,起码自己要有健全的身体,否则无法持续写有强力诉求的小说。

对于村上而言,小说是这样的事物,跑马拉松是为了写小说所不可或缺的。

培养耐力的诀窍

如今又刮起了马拉松风潮。

因为慢跑、跑步不用挑场地,不需要道具,所以能够轻易地开始。能够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容易感觉到体力和体型的改变。是一种有效提升动机的健身法。

问题是能否长久持续。村上诉说了许多带给人启发的内容。首先,他说重点在于掌握节奏。关于跑步期间的诀窍—

默默地花时间跑一段距离。如果觉得想快速奔跑,也会加快到一定的速度,但即使加快速度,缩短跑步的时间,也要记得将身体现在感觉到的愉快感受原封不动地留到明天。这和写长篇小说时的要领一样。觉得还能继续写下去的时候,要把心一横搁下笔。这么一来,明天着手工作时就会变得轻松。海明威应该也写过类似的话。持续—等于不切断节奏。对于长期的工作而言,这很重要。一旦设定节奏,之后总有办法持续。然而,在惯性轮确实以一定的速度开始旋转之前,对持续再怎么花心思也不为过。

在持续的初期阶段,重点是「记得将身体现在感觉到的愉快感受原封不动地留到明天」。

唸书也是,一觉得「今天的状况很好,很进入状况」,就会想要不断地往下唸。不过,如果达到设定目标,最好不要起劲地继续唸,而是保留「还可以继续唸」这种余力,就此打住。这么一来,隔天会容易进入集中精神的状态。

若是亢奋的情绪不上不下,半吊子的成就感往往会使明天提不起干劲。一会儿想唸、一会儿不想唸的心情起伏会妨碍持续。

读书也是,不要因为觉得有趣就在那一天一口气全部读完,而是在「想早点往下唸」的时候刻意停下来。隔天读完剩下的部分,读书的欲望会因为其余韵而提高,所以会马上想翻阅别本新书。正面的「今日事不今日毕的感觉」,会形成良性循环。

我认为,「在惯性轮确实以一定的速度开始旋转之前」,必须下一番工夫,巧妙地设法让自己明天也想唸书。

「挺行的嘛」

要提升耐力,重点在于如何巧妙地引导自己的身心。

有一位社会学家名叫大卫?桑德淖。他是以研究尽量如实记述这种现象学而闻名的人。他将从开始学习爵士钢琴到逐渐进步的过程,记录在《飞翔于键盘上的手》(Ways of the Hand)这本书中。

如何移动手指、如何领略爵士的节奏;爵士钢琴是一种即兴的东西,需要和一般学习钢琴不同的感受性。桑德淖巨细靡遗地写下自己在当场是如何适应爵士钢琴,《飞翔于键盘上的手》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爵士钢琴家—山下洋辅在书带上写道「学者写这么有趣的书好吗?!」

桑德淖说,他觉得自己在开始学习的早期阶段就掌握了爵士钢琴的重点。他事后回想,觉得那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但他当时觉得「自己挺行的」。其实,正因为有那种自以为是的喜悦感,才能够持续下去。

村上在开始跑步的初期,也有类似的感觉。以下是他从1983年开始跑步的隔年,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越野赛跑的事。

虽然赛程很短,只有五公里,但别上号码布,混在许多人当中,听到「预备~碰!」而开始跑,会有一种「我挺能跑的嘛」的感觉。(中略)我想试看看自己能跑多远的距离,一个人绕着皇居的周围一圈又一圈地跑。结果,我以还算过得去的速度跑了七圈,总计三十五公里,但却不怎么觉得痛苦。

此时,村上还不晓得全程马拉松有多艰辛。村上在日后经历全程马拉松之后得知,最痛苦的部分是在过了35公里之后。一开始「我挺行的嘛」「我说不定有点天份」「我或许适合做这件事」这种意识确实会成为原动力。这具有心理上的效果。

以认定的感觉自我暗示。我想,开始做一件事,快乐持续下去的祕诀也许就在其中。

如何吞下不愉快的刺激

压力大时,有个部分可能会对精神控制有帮助。

无缘无故(起码我是这么认为)遭受谴责时,或者期待一定会有人接受,但是没人接受时,我会比平常跑更远一点的距离,藉此消耗体力,然后重新体认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是个软弱的人;在心情荡到谷底的时候,透过身体认识自己。而比平常跑更远的距离,结果会稍微强化自己的身体。如果生气的话,可以发泄在自己身上。如果不甘心的话,可以磨鍊自己。我如此心想,一路走了过来。我将能够默默吞下肚的情绪,全部纳入自己心中,努力将它作为故事的一部分,尽量大幅改变型态地放进小说这个容器中。

心情不平静,或者受到外界不愉快的刺激时,跑更远一点的距离,一面认识自己的软弱,一面作为强化自己肌肉的能量消化。若能藉此强化自己,纵然是不愉快的刺激,也能够予以转换、运用。

因为是以跑步这种形式消耗、发泄能量,所以不同于不健康地将压力累积在自己心中。不是像青春电影一样喷发能量,边喊「妈的!」边跑向大海,而是静静地、淡然地拉长跑步的距离。

有趣的是,这成了调整内心对于压力的感受方式。转换负面能量,化为自己的能量是个好点子。

适合心性的事情会长久持续

《关于跑步,我说的其实是……》这本书的有趣之处也在于,村上春树这位当代第一的人气小说家诉说许多自己的个性。

我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对于和别人比较不太放在心上。这种性向在长大成人之后,大致上也没有改变。无论任何事情,我都不怎么在意赢或输别人。我比较关心的反倒是—能否达成自己设定的标准。就这个层面来说,长跑是完全适合我心性的运动。

我的肌肉属于要花一段时间暖机的那种。开机极为迟缓,但是一旦暖好机,开始运作之后,就能毫不勉强、顺畅地持续运作相当长的时间。(中略)我觉得这种肌肉特性,直接和我的精神特性有关。

为了长久持续,重点在于适合个性。我十分清楚,适合个性的事即使伴随着修行的严峻,也能够持续下去。

今天的自己更新昨天的自己。超越维持健康或恢复体力这种层次,拥有随时更新过去的自己这种意识,会使心情变得积极。

若是觉得「自己是被逼的」,绝对无法具有这种心情。只能以从自己内心涌现的意志去做。

无论是运动、艺术、工作,或者家事,能够透过做这件事提升自我,对于自己在做的事感到骄傲—学习就是这么一回事。

书籍资料

 书名:迈这样学习改变了我:把杜拉克村上春树等16位名师带回家,为你量身打造专属学习法,陪你一起练出人生致胜球!
    作者:斋藤 孝

斋藤 孝   

1960年生于静冈县。东京大学法学院毕业。东京大学教育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修毕,目前担任明治大学文学院教授。专攻教育学、身体论、沟通技巧。 

将近50岁的年纪,开始学习大提琴,从中体会「比起突飞猛进,能够乐于学习地持之以恒更重要。」天底下没有「不适合学习的人」,只是你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而已。

斋藤孝堪称是日本的学习之神!   

他整理出16个名人,16种学习法,告诉你只要学会其中一样,你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