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中趣味记儿时

 红瓦屋图书馆 2013-06-13

图中趣味记儿时

中国传统艺术中儿童题材的作品之明代篇

周 蓉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13日   12 版)
▲图1
▲图2
▲图3
▲图4

    在明代,人们似乎比较喜欢将孩子的形象描绘在盘子、盒子等器皿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一个明代漆盘上用贝母镶嵌出两个孩子玩耍的形象,一个孩子骑竹马,另一个孩子则手中持着鼓,似乎在伴奏。虽然是镶嵌作品,然而衣纹徐徐如生,人物动态也很自然,同样是骑着竹马,但是两个孩子服装明显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盘子的四周镶嵌着梅兰竹菊,因此在明代已经将梅兰竹菊作为四君子的象征了。大英博物馆中藏有许多描绘着儿童玩耍画面的瓷器,其中一件底部标有“大明萬厲年製”的青瓷盘十分引人注目(图1),因为这件瓷盘上描绘着儿童模仿衙门判案的情景,儿童在花园中用一个画有日出大海的屏风虚拟衙门的场景,一个孩子坐在屏风前,屏风旁边还有一个桌子,几个孩子绕桌子而坐,模仿当时官府中的文官,前方一个孩子拿着竹棍,另一个孩子伏在地上,好像是要实行杖责。明代廷杖十分普遍,甚至有官员当场被打死的事情,从这个瓷盘上也可以看出这种刑法的普遍性。虽然这是一个虚拟的明代衙门,但是从中可以推断出明代真实衙门的许多信息,另外,儿童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也在这个瓷盘中充分表现出来,明代戏曲十分发达,这几个孩子仿佛把自己想像成演员,模仿大人开庭判案。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元末明初的婴戏图(图2),表现了孩子在庭院中玩耍的情景。这个庭院是一个垒起的高台,可以算作一个空中庭院。在庭院的远处有一个滑梯,滑梯上两名儿童正滑下来,有一名儿童站在滑梯的顶上,还有一个孩子站在滑梯的底部似乎要接住滑下来的孩子,看来从元代开始孩子们就非常喜欢玩滑梯了。画面中间有两个圆凳、一面鼓和一个看上去很像快板的乐器,这是孩子早期的音乐教育。画面下半部分依然可以看见两个孩童在骑着竹马,此时的竹马的尾部已经不是竹子的枝叶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小轮子,两个竹马一模一样,看来有专为孩子制作竹马的作坊。廊檐下的孩子们有的打开书卷学习,有的拿着手鼓摇晃,还有一些围成一圈玩游戏,孩子们各自玩耍,构成一幅恬静、悠闲的家庭生活画面。画面中有一些细节令人琢磨:画面左侧站在滑梯下面的孩子和左侧骑竹马的孩子的衣着都有强烈的少数民族特点,这说明元末明初元人与汉人的孩子杂居,相互玩耍,汉人的地位确实得到了提升。

    婴戏图题材在绘画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唐寅的《婴戏图》(图3)表现了富裕家庭后院中妇女看着孩子们玩耍的情形,孩子们有些攀爬上回廊,有个孩子在点爆竹,孩子们的调皮与妇女的安静形成对比,在唐寅的作品中儿童的数量大大增加,受到了当时“百子图”的影响。

    大英博物馆中藏有一幅明代佚名画家所作的《百子图》(图4,局部)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明代社会的情况。这件作品是威廉·安得森教授1873年至1880年在日本逗留期间所购,1881年,他把同时期购得的大约两千件中国、日本绘画与这件《百子图》一起捐给了大英博物馆。这件手卷上描绘了孩子登科、划船、学写字,舞狮、唱戏、骑竹马、洗澡、下棋、玩提线木偶、结义等题材,虽然有着非常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可以推断明代孩子们的生活非常丰富,他们以大人的生活为蓝本,模仿当时的社会精英,同时充分了解书籍、戏曲、音乐等知识,富裕家庭的后院不仅有茂密的树木、清澈的流水,还有奇异的鸟儿,这些都成为儿童探险的地方。另外作品中孩子中科举,踏入仕途的情节是对孩子未来的祝福,也体现了明代文人父母对于子女的愿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