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生病靠養生 //起點中文網

 苏西的玫瑰家园 2013-06-13
 
  放松療法是建立在養生學基礎上的,它的基本原則是在安靜、沒有精神負擔和體力負荷的條件下,學會放松自己的精神,降低病人的緊張、焦慮意識,使他們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有的時候該放就放,別老想著自己是病人,轉移一下注意力,是快速治愈疾病的新療法。

  1.放松療法,放松自己

  放松療法又稱松弛療法,它是一種通過訓練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降低喚醒水平、改善機體紊亂功能的心理治療方法。通過一定程式有規律的訓練,可以使個體學會從精神上和軀體上(骨骼肌)進行放松。

  放松療法常與系統脫敏療法結合使用,同時也可單獨使用,可用于治療各種焦慮性神經癥、恐怖癥,且對個系統的身心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近年來放松訓練發展到五大類型:一類是漸進性肌肉放松,二類是自然訓練,三類是自我催眠,四類是靜默或冥想,五類是生物反饋輔助下的放松。

  放松療法剛開始進行時,最好每天兩次,每次30分鐘左右。隨著對整個療法過程的掌握,每次的時間可減少20分鐘左右或更短一點。放松療法的時間一般應安排在午飯過后一小時或晚間睡覺之前。

  一、放松療法一般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1.選擇一個空氣清潔、四周潔靜的環境。

  2.選擇一種自我感覺較舒適的姿式,站、坐、躺均可。倘若是白天,或是精神活動比較興奮的狀態,最好選取站或坐姿,如果要進入休息狀態或睡眠狀態,那么可以選擇坐或者躺的姿式。比如采取坐式時,就應該輕松地坐在沙發上,雙臂和手平放在沙發扶手上,雙腿自然前伸,頭與上身輕輕靠住沙發的后背,這便是放松所要求的舒適姿式。

  3.在放松療法之前,要松開個人所有的緊身衣物(如皮帶、領帶等),同時還要摘下妨礙放松練習的珠寶首飾、手表、眼鏡等物,脫掉鞋、帽。目的是為了減少觸覺刺激,而觸覺刺激是導致肌肉緊張的原因之一。

  4.放松身體的各個部分。閉目,舌抵上顎,由頭至腳,循序放松全身各部份關節和肌肉。為了測試自己是否放松了肌肉,可以先輕輕地握拳頭,以感受肌肉的松弛程度。如此反復感受,主要是為了達到放松各部分肌肉和關節的目的。

  5.保持呼吸的自然、舒暢。呼吸的調節是很不容易掌握的,因為呼吸既受自律神經的支配,又可用你的意識去調節和支配。那么,怎樣的呼吸最自然、舒暢呢?這只有當人根本不注意自己在呼吸,只靠身體的自然起伏帶動呼吸時,這樣產生的呼吸最自然,它既緩慢,又均勻,使人處于一種舒適、安逸的狀態。也就是要在一種自然過程中忘掉呼吸,而不是直接有意識地去控制呼吸,那樣往往適得其反。

  6.放松意識,注意力集中。這一步比較難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意識,方法是意守身體上某個部位,如意守丹田,默念一個簡單的字,想象一棵樹,來達到放松的目的,當意識放松時,你的意識可以達到一種清靜與舒適的清醒狀態。

  二、嘗試下面這個放松療法

  1.以舒適的姿勢靠在沙發或躺椅上。

  2.閉目。

  3.將注意力集中到頭部,咬緊牙關,使兩邊面頰感到很緊,然后再將牙關松開,咬牙的肌肉就會產生松弛感。逐次一一將頭部各肌肉都放松下來。

  4.把注意力轉移到頸部,先盡量使脖子的肌肉弄得很緊張,感到酸、痛、緊,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覺得輕松為度。

  5.將注意力集中到兩手上,用力緊握,直至手發麻、酸痛時止,然后兩手開始逐漸松開,放置到自己覺得舒服的位置,并保持松軟狀態。

  6.把注意力指向胸部,開始深吸氣,憋一二分鐘,緩緩把氣吐出來;再吸氣,反復幾次,讓胸部感覺松暢。

  以上方法或是使你把注意力轉移到一些新鮮、開心的事上,把你從緊張中解脫出來;或是使你忘卻各種習俗的沉重約束,這對放松神經有利。

  通過放松療法,使得身心兩者均能放松,就可主動調養身體,利于病體的康復。這是通過機體內部的“自我調節”而自然地實現的。經過放松訓練,通過神經、內分泌及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可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從而達到增進心身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醫學心理專家認為,任何患病的器官,都有在良好條件下自我修復的功能。而放松療法,則是給身體創造了最佳的康復條件。

  2.如何對抗壓力

  再某個特定的時刻,有許多人都會感到無能為力,完全被某種外力作用所左右了。這時候,我們什么力氣也沒有,什么反應能力也沒有,已不能分清困擾我們的問題的嚴重程度了。我們身體感到一種莫名的疲乏。我們失眠了,食欲大減,精神萎靡;接下來可以又突然變成了另一個人,貪食無度,成了病人。于是,我們變得喜怒無常。為點兒小事就會發作,對那些絲毫沒有傷害過我們的人也會大動肝火。我們的種種不對勁使我們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覺得有負罪感嘆這些不適感的罪魁禍首有一個名字,叫作精神壓力。

  過大的壓力所造成的精神負擔對心臟不利,甚至引發動脈梗塞。最新資料顯示,壓力能引起血液里的應激反應激素急劇突變,從而削弱機體的免疫力,變得難以抵御感染。所有疾病,包括胃灼熱、氣喘、皰疹、癌癥,甚至連記憶力衰退都跟壓力有關。

  在現代生活中,壓力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不能學會如何面對它,它就會來困擾我們。盡管我們通常不能控制那些導致壓力產生的事情,但是我們能夠控制自己面對壓力的態度。以下為你提供了一些面對壓力的方法:

  緩解壓力放松療法:

  1.靜坐休息

  每一天抽出510分鐘安靜地坐一坐,什么也不要做,把精力集中到周圍的聲音上,集中到自己的感覺上,自己是否有哪個部位感到不舒服。當你靜坐時,心跳放慢、血壓下降,也就是說,壓力的癥狀有所減緩,有能力控制局勢了。當局勢失控時,也是壓力最大的時候。

  2.放聲大笑

  手里拿點能發笑的材料,比如笑話書、幽默書之類的,當你發自內心地大笑時,體內引起壓力的激素可的松和腎上腺素開始下降,免疫力增強。這種效果能持續24個小時。有趣的是,當你預感即將大笑時,這種效果就已經開始有了。

  3.傾聽音樂

  聽聽你喜歡的任何旋律的音樂。如果工作場所不能播放音樂,離家時帶上小收音機或帶耳機的錄音機。音樂可以放松你的精神,緩解你的壓力。

  4.多想點美好的事情

  抽一點時間,想想你身邊最親的人和一些有趣的事情,多想好事可以阻止體內形成壓力的種種變化。我們經常感到有精神負擔是因為無法擺脫不良情緒:不滿、委屈、擔心、生氣等。如果多想想讓你喜歡的人和讓你高興的事,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5.走路散步

  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走走路,哪怕是散步也行。專家證實,散步有助于平靜內心。如果每天抽不出半小時散步也沒關系,當你感到緊張時,走上5至10分鐘,同樣會有明顯效果。一開始感到緊張就走上幾分鐘,鎮靜作用最大。

  6.放慢呼吸

  放慢呼吸5分鐘,每分鐘用腹部做深呼吸約6次,也就是說,用5秒吸氣和用5秒呼氣,通常壓力大時呼吸既快又淺。幾次深呼吸就能挺起肩膀和放松肌肉。“5秒吸5秒呼”的呼吸節奏跟血壓波動的10秒自然循環相一致。這種同步不僅使人迅速平靜下來,還有利于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7.輕松起床

  晚上躺下入睡前或早晨醒來起床前,在床上用5分鐘放松全身:先繃緊腳趾,后漸漸放松。接下來腳掌、小腿、大腿、臀部,直到上身和臉部肌肉,一直到全身都放松為止。

  8.泡個熱水澡

  水溫高約在37℃到39℃左右,可有效地放松繃緊的肌肉與神經。

  讓我們用樂觀的心去面對問題的挑戰,了解自己,認識問題,找出壓力的來源,別忘了生命的選擇權在于自己,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

  3.散步,輕松中的學問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行走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身體運動。可能很多人并不怎么清楚,但有關科學家發現,在行走開始的瞬間,血液會迅速上升,體內脂肪分解,氧的供給增加,能夠促進腦的活動。如果每周5天,每天能夠堅持30分鐘的行走,就可讓身體獲益扉淺。特別是對那些因體力、年齡、健康等問題而懼怕運動的人來說,沒有比行走更適合他們的運動了。

  美國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每天散步半個小時,不管速度快慢都有益于心肺健康。

  佛羅里達大學邁克爾?佩里和他的同事調查了492人鍛煉身體的情況,這些人的日常運動以散步為主。調查結果發現,每周至少5天散步半個小時,不管快慢,對心肺都有益。每周3至4天中每天快走半個小時能取得同樣的效果。

  散步時;心肌收縮加強,心跳加快,血流加速,既鍛煉了心臟、又增加了心力,對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患都有好處,且無任何不良反應,可謂方便穩妥,安全可靠。散步還可緩解消化不良,對營過剩,過于肥胖的老年人來說,也是妙方。在祖國醫學著作中,有飯前、飯后散步能防治糖尿病的記載。患神經衰弱、睡眠不好的老人,睡前輕松的散步,也是一劑鎮靜良藥。

  對行走的運動效果深信不疑的西方醫學界認為,對治療憂郁癥也有一定的效果。行走不僅可以緩解精神壓力,還有助于精神健康。另外對一些心臟病患者開的處方就是“行走”。他們認為,每天散步30分鐘可以擺脫“成人病”的危險。另外,行走可以讓人重新審視自然,同時帶給心靈更廣闊的空間,如果你不想行走或者沒時間,那就選擇散步。

  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易行的健身運動。運動量不是特別大,但效果卻很突出,它不受性別、年齡、體質、場地等條件的限制。人常說“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百練不如一走”,足以說明散步在保健中的地位。

  散步要根據自己的體征進行,不同體征的人應該采取不同的方式散步,如普通散步(每分鐘60~90步,每次20~40分鐘),適合于冠心病、高血壓、腦中風后遺癥或呼吸系統疾病、重型關節炎的老年患者;快速散步(每分鐘90~120步,每次30~60分鐘),適合于慢性關節炎、胃腸道疾病和高血壓恢復期的患者;背向散步(兩手背放于腎俞穴處,緩步倒退50步后再向前行100步,反復5~10次),適合于健康的老人;擺臂散步(兩臂用力前后擺動),可增強肩關節、肘關節、胸廓等部位的活動,每分鐘行走60~90步,適合于胃炎及上下肢關節炎、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患者。

  散步方法

  1.普通散步法:其速度為每分鐘6090步,每次20~40分鐘。此法適合有冠心病、高血壓、腦溢血后遺癥或呼吸系統疾患的老人。

  2.快速散步法:其速度為每分鐘90~120步,每次30~60分鐘。此法適合身體健康的老人和慢性關節炎、胃腸病、高血壓病恢復期的患者。

  3.反臂背向散步法:即行走時,把兩手背放在后腰命門穴,緩步倒走50步,然后再向前走100步。這樣一倒一前反復走5~10次。此法適合患有老年輕微癡呆癥、神經疾病的人。

  4.擺臂散步法:走時兩臂前后做較大的擺動。每分鐘行走60─90步。這適合有肩周炎、下上肢關節炎、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病的老人。

  5.摩腹散步法:步行時,雙手旋轉按摩腹部,每分鐘30~6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轉和反轉交替進行。每次散步時間3~5分鐘。此法能增強胃腸功能,有助于消化,適合有胃腸病的老人。;

  4.顏色、氣味與心理

  根據顏色對心理產生的作用,綠色能讓犯人產生憂郁和悲傷的情緒。憂郁病的人不宜接觸藍色,否則會加重病情。綠色表示嫉妒,紅色表示憤怒或是賬目上的赤字,這些都是顏色對我們的影響。

  顏色的一個重要特性是“色溫”,也就是我們對顏色的本能反應。對于我們大多數的人來說:橘紅、黃色以及紅色一端的。

  色系總是和溫暖、熱烈等相聯系,紅、橘、黃等,因而稱之為暖色調。而藍色系列則和平靜、安逸、涼快等相聯系,如藍、綠、紫就稱之為冷色調。一般來說,冷色調在視覺上有收縮的作用,暖色調給人以熱情、亮麗、充滿熱情與活力。色相以冷色區為主的配色。在畫面的冷色調氣氛中,有適量暖色出現,既不破壞整個冷色調子又可增加色彩的豐富感。冷色調子,寧靜、平和、神秘。

  顏色具有能產生某種特殊印象的魔力,并因此而影響我們的所思所行。當將顏色應用于室內設計中時,就能創造性的營造出某種特定的氛圍或安靜或活潑或憂郁等。一般來說,某種顏色對每個人來說總能喚起相似的反映,例如,以藍色和綠色為主的顏色搭配,則象征淡漠、放松、消極和沉著;以紅色和黃色為主的顏色搭配,象征溫暖、活躍、年輕和精力充沛。另外綠色是所有顏色中最恬靜的。柔和的綠色用來營造一種冷靜、幽雅的氛圍。一點明亮的黃色給居室帶來絲絲暖意。深藍色調,渲染出寧靜私密的氛圍。黑色融入了西方人特有的詼諧與幽默,也增添了幾縷懷舊的工業氣息。簡潔光線給人以親昵、隱秘之感。其他的影響因素包括色彩的明度和圖案。比如,飽和色感覺活潑,而深青色則顯得讓人放松甚至有殺菌的感覺,因此常在醫院中應用。

  綠色像藍色一樣,也有使身體和大腦放松的鎮靜作用,置身于綠色環境中對憂郁和焦慮者有益。綠色同時也是能增加食欲的顏色。

  紫色同藍色和綠色一樣,它能制造一種平和的環境。

  紅色能刺激身體興奮、產生溫暖感,能增加心率、腦電波的活動及呼吸頻率。紅色能增加激情和能量,協調功能差者不要穿紅色衣服。

  粉紅色對身體有鎮靜和放松肌肉作用。人們發現粉紅色能使有攻擊和暴力傾向的人鎮靜,所以此顏色常可多用于監獄、醫院、青少年管教中心及戒毒中心。焦慮或戒斷癥狀患者受益于粉紅色環境。臥室用粉紅色可以喚起浪漫情調。

  黃色是最有助于記憶的顏色。要記住某事,把它寫到黃色的紙上。這種顏色也能升高血壓,提高心率,但作用弱于紅色。黃色是太陽的顏色,具有提神的作用,對憂郁癥有一定療效。

  橙色能增加食欲和緩解疲勞,使用此顏色的桌布、桌墊能激發偏食和厭食者的食欲。減肥者勿穿此顏色衣服。如果感覺到疲憊不堪,試穿橙色的衣服,可以增加你的能量。對乏力、過敏和便秘有一定改善作用。

  不同的顏色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效果,看紅色,有逼近的感覺,看藍色,有遠離的效果。紅色使人興奮,是刺激色。藍色使人氣鎮靜,憂郁。紅色易于吸引注意力,藍色平和而持久。

  蔬菜的營養價值高低遵循顏色由深到淺的規律,顏色愈深其價值愈高。所以,按順序排列,紫色食品的營養價值僅次于黑色食品,高于綠色、紅色、黃色、白色等各色食品。食品的顏色不僅體現在營養價值上,對心情的調節也有著不可小視的作用。紫色食品在這兩方面均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如紫葡萄的皮內含有抗高血壓的物質,葡萄汁能提高血漿里的維生素E及抗氧化劑的含量。因此,心情不好時,多吃香蕉或葡萄大有好處。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顏色的屬性和象征,也都有自己的喜惡。最直接吸收顏色能量的方法,就是一口把它吃進肚子里。如果心情欠佳,萎靡不振,您不妨嘗試吃一些可以改善心情的有色食物。

  紅色:紅色的食物有助于減輕疲勞,并且有驅寒作用,可以令人精神抖擻,增強自信及意志力,使人充滿力量。不過進食過量,會引起不安、心情暴躁、易怒,所以切記要適可而止。

  橙色:食物中最常見的橙色色素──胡蘿卜素,是強力的抗氧化物質,能減少空氣污染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并有抗衰老功效。由于橙色接近光譜中紅色的一端,所以橙色食物也有振奮作用。

  黃色:黃色的食物能幫助培養人開朗的心情,增加幽默感,更可以強化消化系統與肝臟,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令皮膚變得細滑幼嫩。黃色食物同時讓人可以集中精神,所以,閱讀時別忘了喝杯甘菊茶,或吃點粟米、果仁之類的黃色小食。

  綠色:自古以來,綠色的草本植物都被用作治療,足以證明綠色的確具有調和身體機能的功效。大部分蔬菜都擁有綠色的能量,可以維持人體的酸堿度,而且提供大量的纖維素,有助于清理腸胃。心理方面,綠色的食物可舒緩壓力及頭痛等相關的毛病。

  藍色:藍色的食物并不常見,除了藍莓及一些漿果類以外,一些白肉的淡水魚原來也屬于藍色的食物。雖說藍色的食物有鎮定作用,但吃得太多也會適得其反,因為冷靜過度會令人情緒低落。為免失控,進食藍色食物時,可以放點橙色的食物,如用香橙之類伴碟,便保證不會有問題。

  心理學家提出了如下幾條利用顏色效應的原則:為減少你的憤怒和急躁,最好離紅色遠一點;為消除抑郁,避免置身于使人消沉的黑色或深藍色的色調之中,也要少穿這種色調的衣服。而溫暖、明快的色調則有益于積極情緒的保持;中性顏色有撫慰和鎮靜作用,適宜于減輕緊張和焦慮,故可以用柔和的藍色來使你保持安寧。想要克服憂郁,顏色的因素你可不能忽略啊!

  物質揮發在空氣中或水中的分子被動物感知后,人類大腦形成的一種感覺叫氣味,氣味大體分為好聞的與不好聞的。味,物質的特性之一,像色譜一樣,一種物質一種色譜,一種物質出有一定的味譜,它是由分子結構決定的,同分異體分子相同而結構不同,其味也不一樣。

  味的科學和嗅的科學的有機組合叫氣味學。它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如何利用物質的氣味特征維護自己的生存的科學,此處的利用包括自己產生氣味影響它物和感知它物的氣味,是研究生物與周圍環境的科學,屬生態學范疇。不同氣味的物質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人類對其體內需要的物質的氣味的感受是香,對其有害的物質與物體的氣味的感受是臭,或者稱好聞者香,不好聞者臭。同一物的氣味對不同的人來說是香臭不一。氣味的特性之一,是它很容易與其他氣味發生化學反應,利用這一特性來消除有毒氣味就容易實現。

  氣味也有很多種。例如麝香包含在羅勒,薄荷,玫瑰,丁香都能促進清醒,對憂郁癥有不錯的療效;檀香。柑橘,檸檬有助放松;薰衣草對失眠焦慮很有效果。

  如果感到心煩時,那就在包內或辦公桌抽屜內放個蘋果,經常拿出來聞一聞,可緩解焦慮、憂郁及壓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這是美國耶魯大學和國際香料公司的科研人員經過多次實驗發現的。在眾多氣味中,蘋果味對人的心理影響最大,具有明顯的消除壓抑感作用,這在臨床上也得到了證實。

  草莓香甜的氣味,搭配上滋補的山藥,對容易疲勞和體力不濟的人具有意想不到的功效,其中鮮奶的鈣質有鎮定的作用,能緩和焦躁的情緒。在挑選草莓時,首先要檢查外表是否有水傷或褐斑,有水傷的草莓發灰色,并且變軟,易發霉;而色澤均勻,顏色愈紅的草莓甜度愈高,蒂頭的綠葉仍然鮮綠無枯萎的較為新鮮。

  香蕉是一種含鉀量十分高的水果,能平衡體內鈉離子,而其中大量的鉀,能緩和心悸、神經失常,是一種對憂郁癥十分有療效的物質。不過,香蕉容易因氧化而變黑,加點檸檬可以改善變黑的情況,并使口感更好。

  葡萄柚葡萄柚有強烈的香味,可以凈化繁雜思緒,也可以提神,此外,葡萄柚含高量的維生素C,不僅可以維持紅血球的濃度,使身體更有抵抗力,而且維生素也有助降壓。最重要的是,在制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時,維生素C是重要成分之一。研究發現,吃維生素C,可以平均提高學童智力5分。

  5.學會緩解緊張的神經

  隨著醫學心理學研究的深入發展,人們認識到緊張情緒是產生多種疾病的原因。如高血壓、潰瘍病、各種疼痛綜合征、神經衰弱及腫瘤等。“緊張”不僅是指精神心理上的緊張情緒,而且也包含生活節奏的緊張,如勞動強度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居住的擁擠狀態;嚴重的環境污染、噪音、社會暴力、傷害和威脅;人際關系的緊張。總之,現代生活對人的壓力日益加大,常使人們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狀態。長期的勞碌和緊張常能引起體內環境的失衡,使人們的抵抗力大為削弱,免疫監視系統的功能也被削弱,這就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

  如何放松緊張的情緒,德國營養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各種情緒的產生與當時大腦某些物質濃度的高低有直接關系。愉快的情緒,往往與大腦一種叫5–羥色胺的物質有關;而不愉快的情緒,則與大腦內的右甲腎上腺素增加有關。很多食物都可對大腦內的羥色胺和右甲腎上腺素的產生有一定的影響。香蕉含有一種能幫助大腦產生羥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不但能促使人的心情變得快活和安寧,甚至可以減輕疼痛,又能使引起人們情緒不佳的激素大大減少。因此,狂躁和抑郁癥患者以及其他心情不好的人應多吃些香蕉,以使大腦產生足夠的5羥色胺,從而減輕其悲觀壓抑的程度,甚至使不佳的情緒自然消失。

  下面這些食物可緩解壓力和放松心情:

  大蒜:吃了大蒜丸之后,人們感覺不疲倦、不焦慮、不容易發怒。

  南瓜:南瓜能制造好心情,是因為它們富含維生素B6和鐵,這兩種營養素都能幫助身體所儲存的血糖,轉變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腦部惟一的燃料。

  深水魚: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能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抵抗憂郁。

  香蕉:香蕉含有一種稱為生物堿的物質,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維生素B6的超級來源,這些都可以幫助大腦制造血清素,減少憂郁。
菠菜:菠菜除含有大量鐵質外,更有人體所需的葉酸。缺乏葉酸會導致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癥和早發性疾呆等。那些無法攝取足夠葉酸的人,在5個月后,都無法入睡,并產生健忘和焦慮等癥狀。研究人員推論,缺乏葉酸會導致腦中的血清素減少,造成抑郁癥出現。

  所謂“放松”自己是指針對緊張狀態而言的。緊張狀態有心理的和生理的兩個方面,所以“放松”也包括從心理上和生理上放松兩種。首先是思想上的放松,即從精神上、心理上來消除緊張狀態,使之回到一個平靜的、有理智的、平衡的精神活動中來。

  放松技術有很多種,利用放松技術可以使人從緊張、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它們都是比較有效的,關鍵是要掌握要領,勤加練習。

  肌肉放松法:

  找到一個放松的姿勢,使你處于放松、不緊張的狀態,可以靠在沙發上,也可以躺在床上。環境要保持安靜,光線不要太亮,盡量減少其它無關刺激。放松的順序:手臂部頭部軀干部腿部。

  1.手臂部的放松伸出右手,握緊拳,緊張右前臂;伸出左手,握緊拳,緊張左前臂;雙臂伸直,兩手同時緊拳,緊張手和臂部。

  2.頭部放松皺起前額部肌肉,像老人的額頭那樣皺起,皺起眉頭;皺起鼻子和臉頰(可咬緊牙關,使嘴角盡量向兩邊咧,鼓起兩腮,仿佛在極痛苦狀態下使勁一樣)。

  3.軀干部位的放松,聳起雙肩,緊張肩部肌肉;挺起胸部,緊張胸部肌肉;拱起背部,緊張背部肌肉;屏住呼吸,緊張腹部肌肉。

  4.腿部的放松伸出右腿,右腿向前用力像在蹬一堵墻,緊張右腿;伸出左腿,左腿向前用力像在蹬一堵墻,緊張左腿。

  具體療法:

  當你遇到不順心或挫折時,悲傷、憤怒、抑郁、憂愁等損害健康的惡性心理情緒便會與之俱來。如何盡快盡早地積極化解?

  1.多做跑步、轉圈、疾走、游泳等體育運動。

  2.擁有一兩個知心朋友。

  3.犯錯誤后可別過度內疚。

  4.正視現實,因為回避問題只會加重心理負擔,最后使得情緒更壞。

  5.不必事事、時時進行自我責備。

  6.有委屈不妨向知心人訴說一番。

  7.常對自己提醒:該放松放松了。

  8.少說“必須”、“一定”等“硬性詞”。

  9.對一些瑣細小事不妨任其自然。

  10.不要怠慢至愛親朋。

  11.學會“理智”地待人接物。

  12.把挫折或失敗當作人生經歷中不可避免的有機組成部分。

  13.實施某一計劃之前,最好事先就預想到可能會出現壞的結果。

  14.在已經十分忙碌的情況下,就不要再為那些份外事操心。

  15.常常看相冊,重溫溫馨時光。

  16.常常欣賞喜劇,更應該學會說笑話。

  17.每晚都應洗個溫水澡。

  18.臥室里常常擺放有鮮花。

  19.欣賞最愛聽的音樂。

  20.去公園或花園走走。

  21.回憶一下一生中最感幸福的經歷。

  22.結伴郊游。

  23.力戒煙酒。

  24.邀請性格開朗、幽默的伙伴一聚。

  25.作5分鐘的遐想。

  26.吃香蕉。

  27.大聲哭喊。找個僻靜的所在,盡情地大聲哭喊。

  28.睡好覺。睡眠有助于克服惡劣情緒,穩心定神。一覺醒來,心情就會好多了。

  29.聽音樂。音樂可使大腦產生一種能鎮靜安神的物質內啡呔,但要注意選擇“對路”的音樂。

  30.賞花草。花草的顏色和氣味,有調解人情緒的作用。

  31.洗淋浴。浴池中的淋浴,能產生一種安神的活性分子,不快時,不妨洗洗淋浴,會一身輕松。;

  6.自我鼓勵

  科學研究證明,每個人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潛能,它一旦被激發,就會使人得到意外的收獲,甚至能出現奇跡,而自我鼓勵就能激發這種潛能。所以得了疾病后,要盡量擺脫不良的情緒,減輕心理和精神壓力,下定決心,不管經受多少磨難和痛苦,去戰勝疾病,想信奇跡會出現在自己身上。

  一個年輕的女孩,結婚前哮喘經常發作,婚后為了不愿讓配偶知道自己有哮喘,怕他擔心,所以她經常鼓勵自己,每當要發作時總想著不讓它發作,結果以后哮喘再未發過。由此說明哮喘病人除了生物學上病理生理損害外,同樣也有心理上的異常。這個女孩就憑著意志力克服了自己的病。

  自我鼓勵是人們精神活動的動力源泉之一,一個人在痛苦、打擊和逆境面前,只要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鼓勵,他就會感到力量,就能在痛苦中振作起來。

  一個身患4種癌癥的患者,在長達21年的時間里,病魔不僅沒有將她擊倒,如今,她仍然好好地活著。這個叫代美煥的患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得病不可怕,重要的是心態!”1986年,當被查出患了乳腺腫瘤時,她開始進行痛苦的化療。她相信自己堅韌的意志能夠戰勝病魔。因此,在毅力的支撐下,她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光。正當她的身體好轉時,1989年,她又被查出患上肛腸癌。在此之后,子宮癌、腎癌又先后向她襲來。在這樣的打擊下,她一度喪失了活下去的信心。“我想是我命不好,我身邊的人們都沒事,為啥我會一下子患上4種癌癥?當時我想,恐怕活不長了!”令代美煥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家人的鼓勵加上自己對生命、生活的摯愛,竟讓癌癥退而卻步。她告訴記者,在4種癌癥的“夾擊”下,她的愛人鼓勵她,“不要怕,現在科學這么發達,只要你心態好,保持開朗的生活態度,你就能戰勝它們!”丈夫的鼓勵,讓代美煥樹起了堅強活下去的信心,“我當時躺在病床上,時時都在想:我要站起來、一定要站起來!在化療的時候,我使勁想:殺死癌細胞,我要救自己!”盡管化療非常痛苦,但她每次都微笑著面對痛苦。在毅力的支撐下,她終于從病床上站了起來,重新開始走進生活,“我始終鼓勵自己:我就是一個健康人!”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跡,但它又是真真實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所以說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和自我鼓勵是多么的重要。

  樂觀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能看到一個機會。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這是人的自我鼓勵、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當一個人處于不良情緒狀態時,常常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1.意識調節法:人的意識能夠調節情緒的發生與強度,有些思想修養水平高的人往往比思想修養水平較低的人能夠更有效地調節情緒。一個人要努力以意識來控制情緒的變化,可以用“我應……”“我能……”加上要想辦的事情來調控自己的情緒。

  2.語言調節法:語言是一個人情緒體驗強有力的表現工具。通過語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緒反應,即使不出聲的內部語言也能起到調節作用。林則徐在墻上掛有"制怒"二字的條幅,這是用語言來控制調節情緒的好辦法。

  3.注意轉移法:把注意從自己消極的情緒上轉移到有意義的方向上。人們在苦悶、煩惱的時候,看看調節情緒的影視作品,讀瀆回憶錄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行動轉移法:克服某些長期不良情緒的方法,可以用新的工作、新的行動去轉移負性情緒的干擾。貝多芬曾以從軍來克服失戀的痛苦,不妨是一種好的選擇。最大的心理之患在于患得患失;最大的精神負擔莫過于名利枷鎖。人不可一味地追逐名利,也不可缺乏上進心和奮斗精神。養生首養心,養心淡名利。知足常樂,身心健康。美術大師劉梅粟先生已年逾九十,仍精神煥發,揮毫自如。其長壽秘訣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一個人學會樂觀,淡泊名利,保持健康情緒,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5.自我鼓勵法:病人在疼痛時,病人可運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在自己心中默念:“不疼”,“沒關系”,“一會兒就會好”,這往往能收到很好的鎮疼效果。如果有條件的話,老年患者之間也可進行相互鼓勵或自我鼓勵。

  7.用忙碌拒病魔于門外

  忙碌可以拒病魔于門外,當然,這個說法并不一定是針對病魔,如果你心情不好時也可以這么做,忙碌絕對可以讓你忘記一切,而且還有成就感。美國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就說:“要忙碌,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藥  也是最好的藥。”

  忙碌可排除人們的孤獨感和憂愁感。研究表明,當人們百無聊賴時,不是感到快樂而是感到煩惱和孤單。而忙忙碌碌的人則往往是最快活的人。許多鐘愛事業并有成就的人,常常覺得最快樂的時光是在艱苦工作的時候。工作在人與現實生活之間架起了橋梁,使人們能與社會廣泛接觸,參加集體活動,得到友誼和溫暖,這對身心健康非常有利。而失去工作的人同時也失去了這一切,其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因而容易染上疾病。

  俄國文學巨匠托爾斯泰說過:“我若停止給自己找點工作干,那么我可能早就不行了。因為工作能增進我的健康,使我能睡個好覺,情緒飽滿。”托爾斯泰一生非常勤勞,不但勤于寫作,而且經常參加田間勞動,即使到了晚年還經常下地耕種,他一生著作很多,不僅身體健康,而且活了82歲高齡,成為著名的文壇壽星。

  具體療法如下:

  利用忙碌忘記自己的病情,具體可以參照下列幾種方法,充實自己的生活同時幫助治療病情:

  書籍療法:讀書能夠使人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這點大家早已知曉。但作為文化的沉淀和傳遞的使者,書籍還是你保健益壽的良友,心理疏導的醫生,明白的人恐怕就不太多了。讀書可以使人變得意識流暢,思想敏捷,不會去死鉆牛角尖,也不會因生活中不順心和挫折而造成心理上的癥結,引起精神上的郁悶,這也就從心理上消除了致病的根源。比如讀勵志的書籍,看看別人的事跡,往往可以在感動自己的同時,增強自己的意志,幫助克服病情。

  讀書還是一種轉移興奮中樞神經的方式,是人生的“變壓器”,無論是哀、怒、喜、樂,它都可以調節。一個人如果不去參加體育鍛煉,又不去讀幾本書,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順心事,達到了極樂有可能就會造成“樂極生悲”。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有可能造成的就是“看破紅塵,揮淚撒別”。所以說,讀點書可以達到轉移神經興奮點,更有利于你的身體健康。一首好的詩詞,不僅可以給人的聽覺器官以美的享受,而且吟詩抒情更有其蕩滌肺腑、寧神忘痛的心理效應。

  購物療法:心情憂郁時,到商場去買回一件心愛之物,成功和滿足的心理體驗就會讓人大為開心,忘卻煩惱和不快。再說逛逛商店也能夠轉移一下對病痛的注意。

  也可以常常做一些運動來治療:

  1.太極拳。促使新陳代謝保持在一定的高水平的狀態下,又使機體充分調動其各種功能的活躍程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應該盡量避免激烈運動,而太極拳則是最好的選擇。曾經有一個人,年輕是時身體并不壞,可是40歲的時候由于勞動過量,引發了心房纖顫,曾經臥床半月有余。以致元氣大傷,從此落下了病根。后來決定通過注重養生,堅持鍛煉,來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別人推薦了太極拳,每日都沉醉其中,氣靜心閑,朝夕修習,認真演練,而且每次都力求做到明白道理,弄懂規矩,反復揣摩,達到標準,取得最佳效果。幾年下來,經過堅持不懈的鍛煉,他的心臟功能已經恢復正常,心房纖顫引起的一些癥狀隨之消失。經大夫同意,原來準備服用終生、平時一日也不敢離開的防顫藥物也停掉了。所以他說:學好太極,大為有益。豐富人生,增加樂趣。靜心養神,通息理氣。舒筋活血,協調肢體。健康之寶,不離不棄。常練常新,日見其宜。

  2.氣功。氣功是傳統醫學寶庫中獨特的強身健體方法之一。氣功就是“內練一口氣”,所謂“氣”是指人們所呼吸的空氣積人體內在的“元氣”。現代醫學已證明,氣功鍛煉對呼吸、消化、循環、神經和內分泌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氣功可以調節大腦皮質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減少身體能量的消耗,增加能量的儲備;通過腹式呼吸,使橫膈膜大幅度有節律地上下移動,對腹臟器起到按摩作用,有利于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且氣功對高血壓病、神經衰弱、腸胃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氣功鍛煉后能增強副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交感神經的活性,具有調節自主神經的作用。對于神經精神因素和內分泌功能紊亂等引起的各種疾病及脫發、白發,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瑜珈。“瑜伽”一詞是梵文的譯音,是“結合”、“一致”的意思,即自我與內在的精神因素相結合。瑜伽練習對一個人的肌肉系統、精神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都非常有益。瑜伽動作中大量的前彎、后仰、扭動、斜腹、擠等動作,可以按摩人的內臟器官,對消化是非常有益的。有些瑜伽姿勢還可以治療一些像膽結石、腰肌勞損等疾病。同時也幫助緩解與治療某些慢性病,如高血壓,偏頭疼等。但患有這些疾病的學員一定要在課前與教練講明,因為不同的疾病也會有不同的禁忌。

  4.舞蹈。舞蹈對肌肉的刺激則是全面性、綜合性的,它的動作兼顧到頭、頸、胸、腿、髖等部位。另外,舞蹈還具備有氧運動的效果,使練習者在提高主肺功能的同時,達到減肥的目的。建議大家只需每天持續跳舞30分鐘或跳舞的時間(每次不少于10分鐘)共有半小時,即會為身體帶來莫大的益處,包括:

  (1)強健骨骼,減低患上骨質疏松的機會。

  (2)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

  (3)減少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大腸癌的機會。

  (4)增加關節的靈活性和柔軟度,減少受傷的機會。

  (5)消耗熱量,維持適當的體重。

  (6)在樂韻聲中翩翩起舞,有助消除壓力,促進身心的健康。

  (7)與家人一起參與,可增進感情。

  (8)與朋友共舞,有助拓寬生活圈子。另外,跳舞還能促進皮質素的生產,同時也使思想更活躍,從而提高創造力。

  不過老人如果跳舞,要注意幾個禁忌: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跳舞;不能跳過于劇烈的舞;用餐后不要立即去跳舞,應該停半個小時為宜;忌跳舞時穿硬底鞋。舞場地面平滑,老人穿硬底鞋跳舞容易滑倒,要當心扭傷或發生骨折,同時硬底鞋彈性差,地面反作用力也大,有損于小腿肌腱和關節組織。

  5.旅游療法:現在都市人流行一種亞健康的病癥,“亞健康狀態”是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中介狀態”,如軀體疲勞、易感冒、稍動即累、出虛汗、食欲不振、頭痛失眠、心緒不寧、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心慌、焦慮、性功能障礙等。而旅游能脫離造成抑郁的惡劣生活環境,使人獲得心理學上所謂“移情易性”的效果。在旅游生活環境中,人的注意力不得不放在那應接不暇的車船、山川、都市和陌生的人際交往中。五光十色的旅游生活,將使你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盡情地宣泄胸中的積郁,感到身上輕松愉快。在自然界中,奇峰峻嶺、流泉飛瀑、蔥郁的森林和廣闊的草原等,能使人不由自主地開闊胸懷,產生無限的美感。愉快的美感是心理平衡的優佳境界,使不佳的心情趨于平靜。所以旅游是治療亞健康的最好方法。

  8.信仰當作一種寄托

  信仰療法又稱“信仰治療”,它是指通過修正,改變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塑造信仰體系,從而恢復或者強化其心理能力,以達到治愈心理疾病的目的的治療方法。如:東方氣功,印度瑜珈功,西方催眠術,夢分析法,神靈信仰,宗教信仰等等,都歸屬于信仰療法的范疇。

  在國外,信仰治療主要是教牧工作者或者部分有信仰背景的心理工作者來承擔,所以,信仰治療有時也被稱為教牧輔導。信仰治療的主要依據是人的行為錯誤,認知錯誤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情緒或精神問題皆與其錯誤的信仰體系有關,所以治療必須從改變人的信仰體系入手。信仰體系牽扯到人的本質,生存的目標和意義,宇宙和萬事萬物的本質以及與人的關系。信仰治療正是通過調整人觀察自我,世界的視點來改變人的整體態度,它主張一種超越的,體驗的,穿透現象的眼光看待萬物萬事,以使心靈獲得永恒的寧靜和充實。

  人類有著無盡的煩惱與痛苦。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由此帶給人們的痛苦也是自然存在的。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既包含著自然因素,也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社會因素。要使這些痛苦減輕,需要心靈的調節。宗教是特殊的心靈活動,信仰可以調節心靈,減輕痛苦。

  信仰可以讓身體更健康。根據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每周至少參加1次宗教聚會的人免疫系統蛋白質interleukin6,比不參加的人少,可以減少罹患癌癥和心臟病的機率。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指出,教友比較健康,可能因為社交活動及禱告,都可以讓身體放松,壓力減輕。

  宗教,是一種精神的寄托!對治療疾病,有一定的效果!不同的宗教都會創造驚人的治療效果,讓你感到肯定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原理。最明確的結論就是人們的潛意識作用,治愈的過程就是信仰的作用。

  隨著人不斷成長,對人生的感悟會越來越多,于是就自然產生了信仰。信仰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痛苦,更是為了增長快樂。佛教具有非常哲理的、非常科學的、非常實際的、正確的減輕痛苦的方法和增長快樂的方法。這種方法,比較任何一種其他的減輕痛苦的方法和增長快樂的方法,都要更為徹底!所以說,信仰確實是讓人減輕痛苦,增長快樂。

  人們只有在真正面對自己內心信仰時才會變的純潔無瑕。而這也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將信仰置于心底,把自己最美好的性情寄托于其上。然后在面對世事時,就可以對自己說,我還有我的神,我的神會保佑我。于是又可以感到身體中有無限的力量。

  信仰也包含著信仰者對未來美好愿望的追求。信仰的有無,對于生病的人來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疾病痊愈的可能性。有信仰的人,會為自己的信仰調動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標上,其內心世界都會得到充實和提高,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強烈的信仰會贏取堅強的人,然后又使他們更堅強。

  信仰可以減輕一個人遭遇疾病的痛苦,還可以讓人不再費心去追尋萬事的緣由。安下心做好手頭的事,這遠比找心理醫生談天來得快,效果也更好。信仰是個不錯的精神寄托,但凡事不能走到極端,否則物極必反。

  有良好的信仰的人似乎更能應對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以及壓力。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人之一──海倫?凱勒!倘若,她在失明、失聰、失語之后,便抑郁寡歡,悲苦而終的話,世人肯定不會知道世界上有一個人叫海倫?凱勒,更不會贊頌她!然而強烈的求知欲促使她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去攻克26個英文單詞,她惟一知道的英文單詞便是“water”!在黑暗無聲的世界里,只有海倫只身摸索前進著,受傷已是家常便飯,只能靠意志力努力地撐下去,即使昏倒在地,也要在第一時間蘇醒過來,勇敢地站起來,繼續前進!信仰支撐著她,后來她進入了哈佛大學,并把后半生致力于慈善與教育機構。她雖然看不見聽不到,最后卻成為了一名女作家。她并沒有我們健康的雙眼,但是卻看到了我們都看不到的東西。那是一種信仰,是一種愛,是一種無私的愛。她的心靈就是她的眼睛,她用心靈看到了整個世界。

  用信仰澆灌的生命之花,不怕挫折,只會呼喊著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接受困難的洗禮后才能更好地成長──因為信仰是打不倒的。海倫給予我們的是巨大的震撼,所以我們不應該畏懼疾病帶給我們的痛苦。知道不可饒恕它們,那么我們就努力和它們抗爭到底來打敗它們!

  9.尋找新的精神寄托

  人生在世,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充滿在生活之中。平日增加各種有益心身健康的興趣,豐富生活內容,尋找精神寄托,克服不良情緒,就能保持心理、精神上的健康,才能有益長壽。為了使自己能經常保持一種寧靜泰然的心境,一點精神上的寄托是很需要的。

  有的人把家庭當作寄托,有的人把事業當做寄托,還有的人把信仰當作寄托。寄托可以是一個人,可以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甚至可以是一種僅存于想象中的東西,只要你堅信著,你的生活就有意義。

  生活要有目標,活一天就要愉快地生活一天,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工作、家庭或個人興趣和對社會做點貢獻等方面。

  有一種精神寄托,給精神找一個家園,不要讓它在曠野漂泊,這樣人也就會活躍在世間,而不是在酒池肉林中埋葬自己。精神必須有個寄托,哪怕自己分明知道它是荒唐的。而如果一個人有了寄托,活著才覺得有意義。精神就是這樣,它必須有個寄托。

  當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時,就像感冒發燒,不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也很少引起我們的重視。但是,當身體的問題越來越大時,在體檢的時候,被檢查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癌癥時,我們才會開始在意,開始感到焦慮,才會想盡辦法想要重獲光明,重獲健康。但是,雖然我們試了很多很多的方法,看了很多的醫生,結果卻是那么令人沮喪,醫生的說法總是千篇一律,不是終身服藥,就是無法根治等等,這些壞消息不斷地包圍著我們,讓我們開始絕望、開始麻木、開始屈服命運。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你的病沒法治了,而是你沒有找到重獲建康的正確方法。有時候健康的身體是靠我們自己掌握的。

  諾曼?庫森斯在他的《笑退病魔》這本著名的書里介紹了在自己身上發生的故事。他曾經得過不治之癥,醫生告訴他很快他就會面臨死亡。他感到非常難過,于是住進了芝加哥的一家賓館,他去租了能想到的所有的喜劇錄影帶,都是他最喜歡的,包括格魯卓馬克思電影。然后他就一連三個星期躺在床上看這些租來的電影錄影帶,笑得前仰后合。在不知不覺中,他的不治之癥消失了,這讓他的醫生,他自己和所有的人都大吃了一驚。

  在生病的時候,感到無助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寫日記的方式,記錄著生病期間的真切感受,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讓自己堅強起來,然后努力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也許日記可以給我們的生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弈棋是我國傳統自然療法之一。通過棋類活動的參與或觀賞以怡情消悶,促進身體健康的一種治療方法。下棋或觀棋除可享受藝術美感,增加娛樂情趣外,尚可寄托精神,調達情志,起到養心益智,延年益壽的醫療作用。

  患者也可以把繪畫作為一種精神寄托。可以不必追求畫技多么精深,自己繪畫或去欣賞畫,都能達到相同或相似的境地。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中國的畫,詩情畫意較濃,如山水、花鳥、人物畫,有許多寄托了畫家濃郁的鄉情、鄉戀、鄉思,欣賞之中,常會感受到一種心靈上的特殊享受,神情投入之時可以使人忘記精神與肉體上的痛苦。

  練習書法講究端坐凝神,專心致志,心無雜念,以收舒心暢氣,如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寫字時,就要求“收視返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

  會處理生活的人,也就會懂得去怎樣生活,就會給自己尋找一處可以寄托靈魂的小小天地,在那里,可以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寫自己所寫,可以逃避一切所要逃避的。給自己找一所靈魂的寄托,并不是什么消極的逃避,其實是一種積極的養精蓄銳。正如有位名人說:“我休息就是為了工作。”

  不斷地尋找一種新的精神寄托對病人來說真的很重要。樹立崇高理想,使精神有所寄托,生活就會感到充實許多。以至于不去想那么多對健康有不利的事情。人尋找精神寄托僅僅是在尋找填補空虛的辦法嗎?不是的。人是在尋找生活中各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因為無人不被現實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問題困擾,常常會感到無奈和無助。

  精神上的寄托,完全是屬于私人靈魂深處的東西,它不一定有很大的意義,不一定有什么積極的目的,它只是精神上的一片私人的園地,是靈魂的一處小小避風港,是躲避世俗牽絆的堡壘,是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和自己心靈懇談的一個秘密的花園。

  沒有精神寄托,就沒有目標。在人們患上各種疾病的時候更應該尋找一種精神上的安慰,比如說把家人當做一種寄托;把自己的理想當做一種寄托,有了追求的目標相信病情會得到緩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