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民藏玉时代下的扬州玉器

 相约归渡头 2013-06-13

2012年04月27日 16:42 扬州网

本报记者 凌鹏文/图

  走进扬州广储门外街全新升级的中国玉器博物馆,琳琅满目的获奖玉器、精品大件立刻把人带入“扬州工”的殿堂。在扬州玉器厂厂长助理袁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玉器博物馆二楼的一间展馆,这里的作品不仅面向公众开放,少量作品也面向藏家收藏。从清朝时被故宫(微博)收藏的《大禹治水图》,到上世纪被国家永久收藏的国家珍品,再到如今频频亮相的“螳螂白菜”等大师精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扬州玉雕,是否依然沿袭传统,又如何面对疯狂的“玉器收藏”时代?

  国家珍藏的“扬州玉”

  提到扬州玉器,势必提到《大禹治水图》玉山,它是用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旧称和阗)玉雕成,由擅长山子雕的扬州艺人完成,玉山成品于十八世纪清朝乾隆时期,被誉为中国的“玉中之王”,该作品目前被故宫博物院珍藏。

  袁峰介绍,有着5300年历史的扬州玉器工艺融合了“南秀北雄”的艺术之长,形成了独特的“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艺术风格,集观赏性、实用性、收藏性于一体。“后代的玉器艺人一直传承经典,在经典的基础上模仿、创新。”在中国玉器博物馆,除了《大禹治水图》被提到最多的四件作品,是被列入国家收藏珍品的白玉《五行塔》、碧玉山《聚珍图》、白玉《大千佛国图》以及白玉《宝塔炉》。据扬州玉器厂介绍,这四件作品都是代表扬州玉器最高技艺的“国宝级”作品,分别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

  二三十年前参与《五行塔》制作的朱士平,如今已经成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他的碧玉作品《龙缸》在刚刚结束的47届中国“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该作品造型饱满,呈椭圆形,从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龙的造型而组成群龙形态。他表示,“扬州玉器一直以雕琢"大器"著称,作为年轻的玉器艺人,一直在前辈的基础上模仿、创新,争取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普通藏家角逐扬州玉市场

  从“全民炒股”到“全民藏玉”,在朱士平看来,“采玉设备的更新,连过去皇帝才能看到的羊脂白玉,普通老百姓也能拥有了”。朱士平认为,玉器收藏从过去少数人的特权到现在走入寻常百姓家,说明当下是最好的收藏时代。

  记者了解到,从扬州玉器厂成长起来的一批玉器大师,都相继开办了工作室,朱士平也不例外。由于扬州玉器艺人在国内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无一例外都会接触到不同的玉器收藏家,“有些收藏家自己买来高档玉料,找到扬州的玉器大师来雕琢,然后拿着作品去参赛、评奖、收藏,如果获得一定名次,玉器的价值就涨上去了,这些藏家就通过这样的方式"以玉养玉";还有一类收藏家,虽然不一定能够购得最好的玉料,但是原料很有特色,经过扬州玉器艺人的创作、创意,顿时成为一件艺术品,价格也走得很高”。除了这两类收藏者,其他就是收藏玉器大师完全创作好的作品了。

  和一般藏家认为的玉料越小越好不同,朱士平却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看法,他建议收藏者“从大到小”收藏,如果购得一块大料,做成大件后,余料还可以制作中、小件作品。“小料虽好,但永远成不了"大器",不过无论大料还是小料,精品、极品"可遇不可求"。”

  扬州工,如何觅得“天下玉”

  “可遇不可求”的玉器原料,困扰的不仅是藏家,更是扬州玉器艺人。玉器市场经历了这两年的疯狂,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的玉器原料出现了“一日一价”的现状。媒体镜头中触目惊心的采玉场景,不仅没有让追逐利润的投资者放慢脚步,反倒让玉器收藏更为火热。市场一度出现玉料在多少年内终将消失的传言。

  作为玉料的重要消费地,扬州玉器艺人是否也将面临无玉可雕的尴尬呢?朱士平回应称:“玉料是具有稀缺性的,现在不是购不到玉,而是价格太高,好东西天天升值,如果真的是极品,哪怕价格不菲,也会下手。”

  记者了解到,扬州玉器以大件为主,其材料多为山料,为了缓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扬州工开始把目光放至俄罗斯玉、加拿大碧玉等国外玉种。

  在朱士平看来,除了新疆和田玉,东北的河磨玉、加拿大碧玉也值得收藏。河磨玉是籽料的一种,其名称起源于中国岫岩产的透闪石质玉籽料,因其出产于当地的河中或河附近的河床而得名。其中黄白和纯白玉质最佳,其玉质纯净、坚韧、油脂感强,可与新疆和田玉相媲美。它的特点是有“冻”,极品是“枣红皮、鸡油黄玉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