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东海:从“水晶之乡”迈向“水晶之都”

 终归一梦 2013-06-13

江苏东海:从“水晶之乡”迈向“水晶之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3日 09:29  经济日报

  50多年前,苏北一个叫柘塘的小村挖出一块重达3.5吨的“水晶大王”。32年后,一位名叫罗塞·琼的美国人预言:江苏东海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的水晶和石英中心。东海水晶,水晶东海。这是一个吸引世界目光的地方。

  从量到质的飞跃

  2009年10月,地处黄海之滨的江苏东海县将迎来两年一届的第10届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的盛大开幕。

  水晶,晶莹剔透,五彩斑斓,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让东海这片古老土地蕴藏了无限富庶的灵机。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东海县围绕这一特色资源,开始引入“市场化”理念,做亮水晶名片,做优产业文章,大力推进东海从“水晶之乡”到“水晶之都”的跨越。

  东海水晶甲天下。如今,世界上只要有水晶开采的地方,就有东海人的足迹;只要有水晶交易的场所,就有东海水晶靓丽的身影。

  追寻东海水晶的发展之旅,东海县委书记关永健说,在提升“量”与“质”飞跃的科学发展进程中,东海水晶产业大体经历了从“作坊型到公司型、从产品型到产业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附属型到支柱型、从区域型到世界型”的五个层面历史性嬗变。

  水晶是在特殊的地质运动及水与火的交融中孕育成的宝石。东海县这一片地区发现和利用水晶资源的历史可追溯到1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在汉代已形成初步加工规模。现据国家有关部门勘测,东海地下石英储量约3亿吨,水晶储量超30万吨,二氧化硅含量达到99.99%以上,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自古就有“水晶之乡”美誉。

  自上世纪50年代始,东海水晶常年开采量维持在400吨—600吨,占全国三分之一。到上世纪90年中期,东海人在水晶特别是饰品加工上,采取的依然是粗放的家庭“小作坊”生产模式。最早从事水晶项链加工、被誉为“中国水晶大姐”的吴兆娥,就是用自家吃饭桌和旧洗衣机上的发动机组装的小作坊型设备,在两间低矮的小房子里开始水晶加工的。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吴兆娥现在不仅拥有了数千万元的固定资产,还兴建起了占地数十亩的东海海龙工艺品公司,下设4个分厂。

  据统计,从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东海县共有10万人从事水晶工艺品开采、加工和销售,那时几乎家家户户开设“小作坊”,产品大多以水晶项链、水晶鸡心、水晶眼镜为主。像史新华、冯寿干、周明、袁堂贵、庞友侠等水晶工艺品经营大户最初也都是从生产项链的“小作坊”起家,如今都有了自己享誉全国的公司。从家庭式小作坊到规模型企业公司的蜕变,折射出东海水晶业蓬勃繁荣的前景。截至2008年,东海发展水晶及硅资源加工的大小企业达2000多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就有500家,形成年产2000万件水晶首饰、500万件水晶工艺品能力的生产规模。东海水晶的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从业人员20万人,水晶加工生产企业达到500多家。

  办水晶节擦亮品牌

  自1991年以来,东海已成功举办九届中国·东海水晶节。

  文化搭台,水晶唱戏。“现在,东海水晶越来越金贵了。过去水晶按吨或公斤卖,现在按克卖了,是过去上千倍,那种稀有的黄发晶比黄金价格还要贵出好多倍。”东海县委书记关永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为了珍惜东海水晶矿源,近年来东海严格实行开采、加工、销售“许可证”制度,同时整合关闭条件落后小作坊、小企业,促进有限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东海,人杰地灵。水晶给这方土地写下几多传奇。回望水晶发展的历史,今天的水晶正在东海大地演绎着新世纪(8.75,-0.20,-2.23%)的跨越之梦。

  ————从文艺搭台,经贸唱戏看:自1991年连续举办了九届水晶节以来,东海水晶产业发展是一路朝阳一路欢歌。回眸九届水晶节成功举办,东海累计实现贸易成交额逾百亿元。

  ————从水晶产业发展看:到目前发展上规模的水晶和硅资源深加工企业达500余家,固定资产过千万元的企业50家,从事水晶业的人数超过20万人,全县已形成年产2000万件水晶首饰、500万件水晶工艺品、4万吨硅微粉、1.5亿件石英玻璃灯具的生产规模。

  水晶,从过去的附属性地位,已经转变为东海县经济跨越发展的亮点性产业,成为招商引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有力杠杆。

  “东海水晶,水晶东海。”这美丽的水晶诗话,让东海走进世界的眸光。早在1991年首届中国·东海水晶节时,东海就亮出了“以水晶为媒介,让世界了解东海;以水晶为桥梁,让东海走向世界”的“名片”。贯穿这张“名片”走过风雨,东海不仅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水晶盛会,还承接10多次国家、地区和省级科技星火、高新技术用石英制品及相关材料技术研讨会等重大活动,东海水晶的知名度和声誉度得到强有力的提升。

  2003年9月,东海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水晶之都”,东海水晶城荣获“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荣誉称号,这标志着东海在水晶和硅产业开发上,进入真正意义的“水晶东海—水晶中国”的时代。2008年,“东海水晶”又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和“东海水晶”证明商标。到目前,东海水晶城总投资达1.5亿元,年接待中外客商40万人次。连续九届的中国·东海水晶节,实现成交额过百亿元。

  东方风来满眼春。随着“中国水晶之都”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东海”这张由水晶雕刻的“名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水晶之旅”催发东海水晶经济一路攀升。

  展望未来,东海水晶从2008年起全面实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东海水晶产业正走向国际。

  历史给了东海机遇。在一路跨越的跑道上,东海与世界越来越近。据统计,到目前东海有3000多人常年奔波在马达加斯加、巴西、巴基斯坦、越南、南非、赞比亚等国家水晶产地从事水晶材料购运,构成了“东海与世界”携手的“水晶产业经济圈。”

  (马亚松 李凤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