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兵武器——001步枪(三八步枪)

 二猴 2013-06-14
        三八式步枪(日语:三八式歩兵铳;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Sanpachi-shiki hohei-juu)为手动步枪,在中国一向被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日本战败),用了整整40年。
       
中文名: 三八式步枪
类型: 手动步枪
服役期间: 1905年-1985年
研发者: 南部麒次郎(なんぶ きじろう)
制造数量: 约3,400,000挺
规格参数
总重
3,730g(加上刺刀重4,100g)
全长
127.6cm(上刺刀可达166.3cm)
              枪管长度             
797 毫米
6.5×50mm 有阪(Arisaka)
6.5毫米
枪机种类
旋转后拉式枪机
765 米/秒
有效射程
1000米
供弹方式
5发弹匣,内置弹仓
瞄准具型式
铁制直立式表尺

 

优势

        可以说,三八大盖的优势非常明显,概括起来说就是射程较远,精度较高,容易训练新兵,制造简单,善于白刃战。

射程远

        三八式的标尺射程高达2400米,有效射程460米。实战中,受过严格训练的日军士兵往往能在300米左右的距离上射杀单个目标,700米内集群目标。这个射程是对于当时缺乏训练且装备汉阳造等老式步枪的中国军队士兵是不能达到的,而日军大量杀伤美军的九七式狙击步枪,实际上也只是用三八式的基础上再加装一个2.5倍瞄准镜。

精度高

        三八式的子弹在400米内有着平直的弹道。它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子弹在中等距离有着非常稳定的飞行状态,可以在中等距离精确击中目标。实战中有三八式在800米距离多次射杀集群目标敌军的记录,这个精度并不逊色于当时美军的M1903步枪,德军毛瑟K98等步枪

训练新兵

        三八式的后坐力很小,不像春田,莫辛-纳甘等步枪这样有着强劲的后坐力。后坐力过强的步枪会让新兵产生很大的恐惧,不利于新兵的训练。而使用三八式的新兵,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射手。台湾直到七十年代,仍然有民兵使用三八式训练的科目。
        在抗战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由于多和伪军作战,缴获不少三八式步枪。这些步枪在训练很少(战前射击甚至少于20发)的游击队员的手中是无价之宝,他射击精确,容易训练,还可以在远距离狙击,是一款游击利器。

善于近战

        三八式枪长1.275米,重3.9公斤,配上三零式刺刀,整体超过1.5米。这个长度长于世界其他的所有步枪,在近战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日军重视刺杀训练,基层各部队都有刺杀教官,日本士兵的刺杀技术是比较不错的。加上三八式这个拼刺的利器,日军在肉搏战中占尽优势。
三零式刺刀

  三零式刺刀

缺点

        三八式最大的缺点恐怕就是其杀伤力的不足。
        由于步枪为远距离单发武器,所以它的一枪致命率是很重要的。国军产的老套筒和八路军自制的粗劣的仿中正式,之所以能够在战斗中发挥还不错的作用。主要在于其子弹进入人体会发生翻转,造成空腔,杀伤力大。虽然射击不精确,但是日军士兵中弹以后非死就是重伤,而且伤还不容易医治,必须送到野战医院治疗,造成战斗中减员。
        当时三八式的设计人员出于军方对于射程和精度的过分需求(日本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恶习),导致它采用了6.5毫米半底缘尖弹。这种小口径的子弹虽然有着非常好的飞行稳定性能,但是也有代价。就是它的稳定性太好了,好过了!它直接导致子弹击中人体以后,仍然保持原样飞出人体。它有很好的穿透力,能轻松贯穿人体,并不发生翻滚,也就是说,一弹二洞,连受伤的组织都是光滑的伤口!
        由于穿透能力过强,一颗三八式发射的子弹击中人体,后在人体停留时间很短,很快穿透飞出,人体受伤较小。所以只要不是被三八式击中躯干的重要部位,很难对被射中者造成致命伤。
        上海会战中,经常出现国军士兵身中数枪仍然能够继续战斗的情况。这让日本军人对三八式的杀伤力大为不满,也导致了日军大口径步枪的出现。
为了弥补杀伤力不足,实战中常用日军士兵使用软尖弹等扩张性子弹,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