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试谈“拈连修辞法”在诗词中的运用

 LOVE天使的外婆 2013-06-14
【分享】试谈“拈连修辞法”在诗词中的运用      作者:乐洲  

试谈“拈连修辞法”在诗词中的运用



乐  洲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对于积极修辞之辞格”拈连辞”作了这样一段论述:

 

    甲乙两项说话连说时,趁便就用甲项说话所适用的词来表现乙项观念的,名叫拈

连辞。这种拈连的修辞方法,无论甲项说话在前或在后,都可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9月版,第114页)

 

    这里先举两个诗词实例,把拈连辞格运用的情况说明一下。

所谓“甲项说话在前”的例子:

 

一夜东风,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曾允元《点绛唇》)

 

    这首词的第一句,甲项说话关键词语是“东风”、是“吹”,“吹”这个词通常适用于“风”。现在,诗人要表达乙项观念:“愁”,愁多无法排遣。于是“顺手拈来”甲项说话“东风吹”所适用的词语“吹”来表达乙项观念“愁多无法排遣”,就出现了“东风吹散愁多少?”【这句又是反问句,实际上是说“吹不散”。】“风吹愁”是一种异常搭配。——这是一个“拈连辞格”的运用适例。

 

再看“乙项说话在前”的例子: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辛弃疾《满江红》)

 

这首词的第一句就是运用了拈连辞格。它的甲项说话在后面:“风摇翠竹”。“风摇翠竹”是词语的正常搭配。翠竹摇动撞击窗户,似声声敲击,诗人联想到一个“敲”字。这是甲项说话。现在诗人要表达乙项观念,就是在孤凄人独的时候,被翠竹的声声碰撞弄得心烦意乱,于是把甲项说话“风摇翠竹”的延伸词语“敲”来表达乙项观念,出现了“敲碎离愁”这种异常搭配。——这也是一个“拈连辞格”的运用适例。

 

我们从这两个实例说一说拈连辞格的两个特点:

第一,   在线性语流中,同一词语(如“吹”)先后叙述甲乙两项事物(“风”和“愁”)。

第二,   这个词语叙述甲事物时是正常组合(如“风吹”),而叙述乙事物时,因为是从

甲事物顺手拈来的,按语法常规不适用于乙事物,所以是超常组合(如“吹愁”)。

    同第二个特点有关的是,从内容上看,当拈连词是正常组合时,它所关涉的对象是具体的实在之物(如“竹”)。当拈连词是超常组合时,它所关涉的对象多是抽象之物(如“愁”)。

 

为了说明的方便,我试把“拈连辞格”的组织结构用这样一个格式表示:

 

    甲V乙

 

这里,“甲”表示甲项说话(甲项事物);“乙”表示乙项说话(乙项事物);“V”表示拈连词语。拈连格结构中的关键是拈连词语“V”。所谓“拈”,就是顺手拈来这个“V”;所谓“连”,就是靠这个“V”来连接甲乙两项说话。拈连格在表达上的效果正是在于这个“V”拈得好,连得巧。“甲”常常是具体事物、客观之境;“乙”往往是抽象之物、主观之情。这抽象之物与具体之物的统一,主观之情与客观之境的统一,要靠“V”来连接(如上举例子中,“东风吹散愁多少”);或者,这抽象之物与具体之物的矛盾,主观之情与客观之境的矛盾,也要靠“V”来揭示(如上举例子中,东风无法吹散愁绪,风摇翠竹难道能敲碎离愁?)所以,我们对拈连格组织结构的考察,不能不注意到“V”在拈用连接上的差异,从而据此分出小类。

我对相当数量的拈连修辞成例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拈连词语“V”与甲乙两项说话的连接有这样三种格式:

 

        甲V乙

        甲不V乙

        甲V乙不V

 

这里,“甲V乙”是一种肯定式,从其表达上看,甲乙两项说话的连接比较平直。“甲不V乙”是一种否定式,从表达上看,甲乙两项说话的连接比较曲折,说写者往往在主观情意上希望出现“甲V乙”,然而,现在却是“甲不V乙”。“甲V乙不V”是一种肯定否定式,从其表达上看,说写者旨在将甲乙两项说话加以映衬对照,而重点则放在乙项说话。据此,我将这三小类拈连辞格作如下的命名:

 

1、  肯定式平直拈连(甲V乙)

2、  否定式曲折拈连(甲不V乙)

3、  肯定否定式映衬拈连(甲V乙不V)

 

这三小类拈连辞格不论在散文中,还是在韵文中,运用的实例都很多。本文只举诗词成例谈拈连辞格在诗词表达上的妙处;旨在提高我们在诗词赏析或诗词创作上的自觉性。

 

1、  肯定式平直拈连(甲 V 乙)【画线的词就是拈连词V】

举例:

(1)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一船离恨向西洲。

(2)      大江东去,浪尽千古风流人物。

(3)      燕子将春色去,纱窗几陈黄梅雨。

(4)      杨柳花飞,平地里将春去。梧桐叶落,半空中下秋来。

(5)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破世人的梦。/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破他们的监狱。/

说明:

这些例子,拈连词语“V”用的是肯定形式。如:载、淘、衔、飞、落、烧,等等。它们对甲乙两项的连接比较平直,不兜圈子。例(1),即目所见是汴水东流,于是想到它载着离恨。例(2),见大江东去,就联想到它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例(3)(4),面对燕子衔泥,杨柳飞絮,梧桐落叶,就觉得是它们衔走或飞去了春天,落下了秋天。例(5),看着燃烧的红烛,于是希望它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这些例子都靠了顺手“V”,把主观情意与客观境况十分顺当地牵在一起,使情景融为一体。说它们“平直”,是与第二种“曲折”对照而言的,并不是说这一种拈连辞的运用在抒情上是直露的。

2、 否定式曲折拈连(甲 不 V 乙)

举例:

(1)      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2)      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住愁来路。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

(5)      玉户帘中卷不去(月色),擣衣砧上拂还来。

说明:

这些例子,拈连词语“V”用的是否定形式,即“不V”,如:不锁,遮不住,载不动,载不起,卷不去。等等。它们对甲乙两项的连接较之“甲V乙”式要多兜一个圈子,它们从构思到表达要经过一番曲折的过程。例(1),重门锁住了我的身子,那索性也来锁住我的相思之情吧;但是,“重门不锁相思梦”!例(2),重重叠叠的山,遮住了我们往来之路,那干脆也来遮断我的愁绪吧;但是,山却“遮不住愁来路”!例(3),双溪的小船啊,或许可以载我这个幽忧之人,那也把我的满怀愁绪载走吧;但是,“只恐”它“载不动许多愁”,还是不要作荡舟一游之想!例(4)同例(3)一样心思。例(5),珠帘能够自由的卷上卷下,那也把惹人相思的月色卷去吧;但是,这月色却“玉户帘中卷不去”!这些例子都靠了对拈连词语“V”的否定,把主观情意与客观景况的矛盾曲折地揭示出来。作者拟想的第一步,实际上先有一个“甲V乙”的过程,只是在表达的时候隐去了这一步,而直接跃向“甲不V乙”的形式,把表达趋向曲折深细。从表面看,这种“甲不V乙”说的好象是一句废话(因为,门本来锁不住梦,山本来遮不断愁思,船本来并不载愁绪,等等);但是细细体会,寻觅其曲折的思路,就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说写者经过九折回肠才吐露出的一句无可奈何、难以为情的话。古人把这类话称之为“痴语”。【乐洲按:试体会“泪眼问花花不语”,问花之人实在“痴”,花本来不会回答,只见“乱红飞过秋千去”。】

3、 肯定否定式映衬拈连(甲 V 乙 不 V

举例:

(1)      铁窗和镣铐,/坚壁和重门,/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住革命精神。/

(2)      冻坏了皮肉,/冻不坏俺们杀敌复仇的决心。/

(3)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来愁未醒

(4)      垂杨不萦裙带住,漫长是行舟。

说明:

这些例子,拈连词语“V”同时用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出现,如:锁得住——锁不住,冻坏——冻不坏,醒——未醒,萦——不萦,等等。其中用肯定形式同甲项连接,用否定形式同乙项连接。其作用是用甲项来反衬乙项,从而突出乙项。例(1),以身体衬托精神,以突出精神坚定;例(2),以皮肉衬托决心,以突出杀敌的决心;例(3),以酒意衬托愁情,以突出愁情不解;例(4)以行舟衬托裙带(借代女情人),以突出离情。假如说,否定式曲折拈连是重在揭示主客观情境的矛盾的话;那么,肯定否定式映衬拈连则进一步把这种矛盾加以夸大,并且让主观情意(乙)居于主导地位,把客观境界(甲)处于陪衬的地位,从而使主观情意的表达更为鲜明。

 

总之,拈连辞格在诗词创作的形象思维时,运用联想沟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的内在含义。从表面看,似乎是信手拈来,实际上是借题发挥,使诗词富有变化,把含蓄的意义,深沉的感情,新鲜别致地表达出来。一个拈连句段,往往就是意境的一个幻灯镜头。最后,请看看几个意境的幻灯镜头,味道怎样?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乐洲按:荧荧泪光用秋雨反衬,秋雨淋淋却晴,泪水盈盈却不晴】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观《卜算子》)【乐洲按:这里的“送”和“住”,对于人来说,是正常组合,对于“春来说”,倒是超常组合。但是古典诗词往往把春人格化。读这样的句子,觉得物我交融,简直天衣无缝】

——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去。(黄庭坚《醉蓬莱》)【乐洲按:“归去”之念是游子的,却说杜宇鸟声在催。“催”这个拈连词,妙极!】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乐洲按:紧皱的眉头,春风当然无法吹得舒展,这句就是否定式曲折拈连。这句是假想的,就是即使美好春天也无法消愁,更何况现在是凭楼观鸿一片秋声】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贺铸《古捣练子》)【乐洲按:这里是从捣衣拈连到破除长夜。读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可以与本句“万杵千砧捣欲穿”互见,足见“捣衣”的气势可以破除如年之长夜】

 

本文提供52网诗友共享。不当之处,请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