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什么

 liubaoliang 2013-06-14

一.高考试卷、高考试题的几个量化标准  

   1、关于难度值: 

    2006年6月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教育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我们国家高考的试卷难度值应控制在0.55-0.65之间。150分的卷面平均分控制在82.5-97.5之间,300分的卷面平均分控制在165-195之间。我们可以把这个标准理解为国家标准。从教育测量理论原理角度看,大规模选拔考试的理想难度应在0.5左右,因为这个难度值可以使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标准差也大。随着高校扩招,高考难度值也在不断调整。 

2、高考试题易中难比例: 

    过去对于高考试题易中难比例是定量的提法,在表述上有两种标准,一种是2:6:2,一种是3:5:2,无论哪种提法,中低档题都占八成。 

    最近几年在提法上从定量走向定性,“以中等试题为主”,我认为在命制试题的操作上还是延续了2:6:2或3:5:2这个量化标准。依据难度值的要求试题难度应分布在0.2-0.8 之间。中档试题的难度控制在0.3-0.7之间,低于0.3的试题为难题,高于0.7的试题为容易题。 

3、试卷的坡度: 

    命题专家这样解释试卷的坡度的:为了使考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发挥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按两级坡度设计:整卷是一个大坡度,一般来说由易到难,特别是一卷的前几题已经降到水平考试难度;第二级坡度是指每种题型又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坡度,起点都比较低,是测量全体考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为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坡度的问题不要机械理解,“命题专家认为难的题,我们从来也没有感觉容易过,命题专家认为是中低档试题,有的时候,我们还是觉得很难。”这就是高考。比如有一道成人高考地理题:回答海南岛的简称,当然是琼,结果许多人不会,这道容易题的难度值达到了0.3。 

4、试卷的长度: 

    试卷的长度是指一张试卷的试题量与答题所需时间的相宜程度。从测量理论角度讲试卷的难度值的确定、试卷的长度的确定原则上应该与录取率相近。原来国家标准是40%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够完成全卷,那时的录取率全国保持在40%左右。随着高校的扩招,试卷的长度也在调整,在表述上是用定性的语言:“中等程度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能够完成全卷”,用量化的标准表述是50%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全卷。 

5、试卷、试题的区分度: 

    高考试卷的评价有许多指标,平均分、难度值、试卷长度、易中难比例、标准差、区分度、信度、效度、分半信度等等,我们比较关心的是平均分,难度值,作为命题专家要关注许多指标,因为高考是常模参照考试,也就是选拔考试,因此命题专家最为关注的是标准差和区分度。 

    标准差:全体考生分数之间离散程度,反映考生水平差异的情况。   

    区分度: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 

标准差和区分度都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向老师们介绍这方面情况,目的是在处理试题过程中要向学生讲清楚命题最终目标是追求标准差和区分度的良好数值,为了做到这一点高考试题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题题把关”。 

 

二.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基础知识,是中低档试题 

 

  如果我们把高考当作一场游戏,那么标题的“真正拉开”一定意义上说是这场游戏的重要法则。我多年研究高考,我以为“真正拉开”是考生复习考试的一条规律,谁把握住这个“法则”,谁把握住了这个“规律”,谁就可以在这场游戏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1、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基础知识 

    知识从层次的角度讲有三个层面:基础知识属于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主干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重点知识;第三个层是网络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科知识网络。 

    知识从属性的角度讲有三个类别,第一类叫“陈述知识”,指概念、原理等,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第二类叫“程序性知识”,指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思维过程和思维程序,主要说明“怎么做”,程序性知识也叫“操做性知识”;第三类叫“策略性知识”,指如何运用上述两类知识去学习、去思维,去解决问题的知识。 

    无论从层面上讲,还是从类别上讲,“基础知识”,“描述性知识”都是第一重要的。基础知识扎实,主干知识才能坚固,网络知识才能清晰;描述性知识落实了,也就是“是什么”清楚了,程序性知识——“怎么操做”才有工具,而策略性知识——关于思维的知识才有依据。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高考试题评价标准共22条,其中有一条明确表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让形成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是在考查基础知识同时,侧重考查能力。 

    高考为什么一贯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的工具; 

    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 

    高考无论怎么改革,考查基础知识——万变不离其案。 

    高考考查基础知识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我们再换一个角度去认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2005届精华复读班有一个高分复读生,是个女孩子,现清华大学就读,她高考时理科综合考试成绩是297分,全卷满分300分,她只丢3分,当我问她丢掉这三分的原因时,她告诉我是基础知识还有漏洞。今年参加高考的精华2006届复读班有两个高分男生,现在就读北京大学。入学时我曾经找他们座谈,询问高考失利的原因,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基础知识还不十分扎实。现在正在精华复读的也有一批高分考生,我在开学初也询问过他们失分原因,他们也承认基础知识存在许多问题。我上面的说几个学生实例都是优秀考生,他们或者已经考上了清华、北大,有的高考目标是清华、北大,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说优秀考生都承认基础知识有漏洞,那么广大考生在基础知识上存在问题是毫无疑问的了。 

    去年精华复读班开学后,我曾经做过一次书面调查,列表回答高考失分原因,100%同学承认自己基础知识不扎实。 

总之,从理论和实践的两个角度讲,落实基础知识是第一位重要的。每一个学科的知识点有多少,老师要清楚,学生要落实,这是高考复习的第一要素。 

2、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中低档试题 

    我们曾经提到高考试题的构成以中等试题为主,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2:6:2或3:5:2,其中我们特别强调中低档试题占总分数的八成。各学科的中低档试题同样占全卷分数的八成。 

    我在西城教研中心工作多年,教研中心和区高招办公室同楼办公,每年高考之后我们都能调一些试卷做质量分析,在考生得分方面,多年来有一条不变的规律:难题得分少、容易题丢分多。高考命题专家追求的是试卷、试题的区分度,区分度不只是靠难题、每一道题,特别是中档试题具有很强的区分度。 

    那么如何区别、认识,抓住中低档试题呢?一个最简便、最快速、最准确、最科学的办法就是认真研读、分析《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题”。 

    现在的《考试说明》都有“参考样题”。“参考样题”是历年高考试题的精选,“参考样题”中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试题,二是答案,三是说明,四是难度系数。一般难度系数在0.3-0.7的试题为中档试题。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从“参考样题”中,感觉中低档试题,也就是让学生找到中低档试题的感觉,看多了、做多了、研究多了,也就慢慢进入轨道,在高考考试过程中,努力做到“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 

    高考试题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有的难题是给考名校的优秀考生预备的。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讲,抓住中低档试题,就抓住了提高成绩的要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