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惜才之极致

 笑-对-人-生 2013-06-14

武则天惜才之极致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自唐代至今1300多年来,人们对她是非功过的争论喋喋不休,或褒美,或贬詈,从来没有如此相悖的评价。近年,看过几部有关武则天的影片,觉得表现“武媚娘”的风流、阴险、骄横、专权够典型了。但作为一代帝王,单凭这些本事能执政盛唐时期数十年么?评价这类历史人物还是坚持一分为二的好。郭沫若曾经说过,武则天40余年治国的政绩,对于贞观开元之间的历史性过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致由已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之用”。为此,且举几例。

其一,不计前嫌。据传,女奴婢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父亲上官庭芝都由于反对武则天执政而被镇压。一个偶然的机会,武则天发现了上官婉儿的一首七言诗,文辞精美,情意深切,这不禁引起了她的注意。尽管诗的字里行间不乏对武则天的愤恨之情,然而武则天还是把她引到自己身边。有好心人劝她,把有两代杀亲之恨的仇人放在身边,未免太危险了。武则天却不忍舍弃这位聪明过人的小姑娘,经常对上官婉儿言传身教,大胆培养,放手使用,让她批阅表奏,并为自己起草诏令。如此这般,把那上官婉儿弄得感激涕零了。

其二,读文忍辱。“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当年曾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并写下一篇檄文。 檄文中,骆宾王指责武则天“性非和顺,地实寒微”、“秽乱春宫”、“狐媚惑主”。甚至破口大骂武则天“虺蝎为心,豺狼成性”。檄文给武则天罗列了20条罪状。传说左右大臣看罢,变颜失色,不敢将檄文上呈。而武则天看后,先是淡淡一笑,眉宇间露出轻蔑的神情,继之严肃地问道:“这是谁写的”?大臣们面面相觑,等了一阵。才战战兢兢地回答:“是临海县丞骆宾王”!武则天听罢,不但没有发出“处以极刑,诛灭九族”的圣谕,而是叹息一声说:“有这样好的文才,竟得不到使用,让他长时间流落在外,实在是宰相的过错呀!众臣听罢,不禁张口结舌,一片愕然。

其三、绣袍赐锦。公元688年,越王李贞叛乱,宰相张光辅领兵讨伐。张的军纪败坏,鱼肉百姓。当时,身为刺史的狄仁杰,挺身而出,指责张光辅治军无方,李贞叛乱平息后,受到牵连的达六、七百家,眼看很多无辜的人将遭杀害。狄仁杰负责行刑,他认为这是草菅人命,便冒着杀身之险向武则天上书,终于使这些人免遭杀害。

由此,武则天看中了狄仁杰这位贤才,便接连提升他,直接让他当了宰相。一天武则天单独召见了他,对狄仁杰说:“你当刺史时,政治清明,治理有方,百姓拥戴。但是有人在朝廷上弹劾你,你想知道诬告你的人吗”?狄仁杰听了,磊落而答:“臣如有过错,请陛下赐教。至于谁说臣的坏话,臣不愿知其姓名,这样可以相处得好些”!武则天听罢,很为佩服,觉得狄仁杰器量大,能容人。尔后,曾亲手制袍绣字十二个“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赐给狄仁杰,可风器重和信任到了何种程度。

其四、改革殿试。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选拔人才,实行考试制度。有一年,她在落成殿亲自策试贡生,数日才得完毕。并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唐人刘避撰写的《隋唐佳话》中曾这么记载着,“武后以史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生自糊其名,自此始也”。这就是密封试卷的开始。可见,而借今学生升学考试,为避徇私舞弊,试卷上只填考生编号,不写学生姓名的做法,始于唐,系武则天首创,至今已沿袭了一千多年。当时,朝廷选拔人才,规定统一用纸糊上生员试卷上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的优劣选拔,再决定所授的官职。同时,武则天还增设了女科,通过开女科来使妇女参与国家管理。虽然当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没能真正打破贫富贵贱、男女不平等的差别,但已是对封建礼教的猛烈抨击了。

以上数例,且不论这位封建帝王的用心目的如何,但珍惜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可资借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