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的酒令

 杂货店伙计 2013-06-15

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酒令起源儒家“礼”,为喝酒时助兴娱乐的方式,大约从唐代开始在社会上盛行,后经宋、元、明、清几代,得以发展。

一、传花

用花一朵,也可用其他小物件如手帕等代替。令官蒙上眼、将花传给旁座一人,依次顺递,迅速传给旁座。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也有用鼓声伴奏的。称“击鼓传花令”。令官拿花枝在手,使人于屏后击鼓、座客依次传递花枝,鼓声止而花枝在手者饮。

二、拍七

进行时要求速度快,使行令者忙中有错受罚,从令官报数,1234顺报,至明7(7、17……)和暗7(7的倍数14、21……)时,应报者拍桌而不出声。失口出声报数的罚酒。下一轮即从罚酒人从头报起。

三、猜谜

行令时通常可以和传花、拍七结合进行。如由罚酒人出谜面,由下一轮传花、拍七的输家猜谜底。猜不中者罚酒,如猜中则出谜人罚酒,猜中者并有下一轮出谜权。猜谜还可以限定范围、加限于席上所有物或室内所有物之类,由令官行令前宣布。

四、说笑话

可由令官开始或上一轮行令受罚者开始、依次轮流说一个。如能逗引全席或多数人发笑,说笑话者算是成功,全席各饮一杯;倘若无人被逗笑,说笑话者认罚;如仅有一人或少数人笑,则罚笑者饮酒。

五、汤匙令

着一汤匙于空盘中心,用手拨动匙柄使其转动,转动停止时匙柄所指之人饮酒。

六、酒牌令

以牌的形式,上刻所行酒令的内容。如咸丰年间产生的《列仙勒挝人》,上划四十八位仙人的名字面存留。根据每位仙人的不同身份、经历、特点,现定铁面的法则。使用时,只荐任过抽取其中的一张牌,援服牌面上的次政法则施行。如“老子”脉,上写“寿者欢”,即在席年龄大的人饮;如“黄石公四”脉,上写“有著述营一杯”,即在场有著作的人喝一杯酒,等等。

七、筹令

竹制筹令,始于唐代盛行于明清。用时不必费脑筋而又颇有趣味,因此文人聚饮和闺房集宴多用之。他们在酒筹上铭刻经书或诗、词、曲成句,并由此引申出敬酒、劝酒、罚酒等名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