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干部如何聚“气”成“器”

 太阳下的森林 2013-06-15
人气,指气质、精神、名气,是年轻干部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基石。它以年轻干部的成绩以及外在表现为基础,像滚雪球一样汇聚他人的关注和认可,为年轻干部带来无限的发展资源与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年轻干部该如何聚“人气”、成“大器”呢?笔者认为,他们应当做到“五重”,修炼“五气”。

       一、要重内涵,多养“才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谈吐举止来鉴定他的才能。年轻干部往往工作时间短、经验少、人际关系匮乏,要想获得他人关注和认可,就必须多养“才气”,勤修“内功”,确保胸中有货。一是有信仰。信仰是精神的原动力,也是行动的最高标准。年轻干部要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并保持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理想的高度统一,不断在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健康成长。二是会学习。要严格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多种形式,勤思考,多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学习型人才。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努力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人学,切实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在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中提升个人的工作技能。三是有韧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年轻干部要充分发挥优势,保持平和心态,踏实做人、沉着做事,勇于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勇于正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不忘记时时刻刻为自己“加油补水”,补足自身短板,在完成一项项工作、克服一个个困难中积累走向成功的经验。

       二、要重品格,常修“正气”

        年轻干部务必加强修养,平心静气,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切实担任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党和国家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腐败与反腐败工作也正处于相持阶段,年轻干部要做社会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社会事业的建设者,有“底气”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唯有把“厚于德”摆在“立德、立功、立言”之首,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经得起考验,才能时刻保持一身正气,以良好的作风赢得干部群众对自身的认可;唯有不断反省自己,加强个人内外功修炼,多向苍松学刚劲、向翠竹学风骨、向寒梅学高洁、向幽兰学清淡,把好廉政关、欲望关、利益关,倡清廉之气,养浩然之气,始终干干净净做事、明明白白做人,才能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才能不断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要重干事,凸显“锐气”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时代与国家需要广大年轻干部把年轻人特有的“锐气”带到干好本职工作、服务群众中来。一是会苦干。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基层一线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二是会巧干。要在尊重客观规律、讲究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打破常规,坚持改革创新,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努力工作,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三是会勤干。不管在什么单位、部门,领导、群众都非常喜欢干事勤快的年轻人,对那些接到工作不讲价钱、不打折扣的年轻干部常常青睐有加。因此,年轻干部要勇于发挥年轻人的锐气,做到脑勤、口勤、手勤、腿勤,把经手的每一件事情都干好,让领导、同事、群众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称心如意。四是会真干。对每一项工作,年轻干部都要拿出敢为人先的气魄和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这样才会因为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风格而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赏识,工作也会因“人气”的积累而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四、要重交际,巧塑“名气”

         人际关系是一门大学问,也是年轻干部迫切需要掌握的一门“专业课”。年轻干部要想迅速成长起来,必须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巧妙地在领导、同事、群众之间塑造自己的“名气”。切不能有“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思想,要打起“百分百”的精神,投入“百分百”的精力把人际关系这门课学专、学精、学透。一是能精确运用“加减法”。要对领导“多理解,少抱怨;多抬轿,不拆台;多栽花,少栽刺”,对同事“多激励,少批评;多包容,少指责;多支持,少讥讽”,对群众“多聆听,少塞听;多温情,少冷漠;多关注,少无视”。二是能正确甄别“选择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而言,就是“待人真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包容支持”等要常为,“滑头滑脑、盲目听从、趋炎附势、无中生有、打击报复”等不能为。三是能牢记“‘攻’课在平时”。人际关系是无法通过“考前冲刺”来改善的。年轻干部在日常交往中,要多为他人喝彩,多说他人好话,尊重身边的每个人,会用心、讲“和气”、懂“大气”,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能理解人、团结人,与人为善,以德服人,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大多数人的拥戴和信赖。

        五、要重群众,勤接“地气”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多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体现了亲民务实、贴近民意的工作作风,也告诉年轻干部只有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打好“群众牌”,才能被关注、受重用、有发展。年轻干部要想在人民群众中“人气旺”,就必须少点“神气”,多接“地气”,不说套话讲土话,懂乡音、解乡情、亲乡邻”,坚持把基层当家乡,把群众当家人,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要经常深入群众“取真经”,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向致富带头人问致富经验,向老党员老干部问发展良策,向上访户问事情原委,向孤残老困户问衣食冷暖,向返乡农民工问就业现状,感知群众冷暖,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在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的同时,要切实解决问题,多下力气为群众“把脉”、“支招”,切实做到“群众问题能解不拖、群众矛盾能化不绕、群众工作能做不推、群众事情能了不放”,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硬气功”,以心交心、以情换情、以“地气”换“人气”,不断增强群众对自己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