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金子公司成“万能牌照” 半年“抢钱”600亿

 双鱼座的鱼 2013-06-15

出道仅半年的基金子公司,已经成为金融圈最受欢迎的“万能贴”。

“基金子公司是一个全新的牌照,相当于‘万能贴’,除了不能办理银行结算、不能直接发行保险类产品、不能开设证券营业部以外,其他业务都可以操作。只要市场有需求,我们就能提供服务。”深圳一家基金子公司副总说。

据圈内人士透露,目前成立的基金子公司超过30家,其中已经开展业务的有19家,至今年4月底总规模已经突破600亿元。其中,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规模增长迅猛,如今年2月底成立的专项资管子公司招商财富已成立产品超过30只,资产管理规模150亿元,全业务收入逾3000万元。

当专户子公司业务百花齐放,规模迅速增长时,有些机构开始担心业务的可持续性以及隐含的风险。

监管套利的出口

银行、信托等机构与基金子公司的“亲近”,看中的正是其“无所不能”的牌照。

开闸仅半年,专户子公司就成为圈内最受欢迎的机构。但凡是信托、券商等无法操作的项目,都转到了专户子公司。

“我最近介绍了几个私募朋友去找基金专户子公司发产品了。现在信托发一只产品要收50万~100万元,借基金子公司的通道发只需要30万元。”某中字头信托公司负责销售的总监李阳(化名)称,介绍私募借道基金子公司,最主要的不是成本低,而是管制少。

“目前私募在信托或券商发产品,单只个股的持仓不能超过产品市值的20%或30%,但专户子公司可以做到只持有一只股票。如果想集中持股,只能通过基金子公司,走信托或者券商都不行。”李阳称,私募选择专户子公司,看中的正是“其在集中持股方面没有限制”。

基金专户子公司成立以来,除了抢占证券投资类项目的通道业务外,一些房地产贷款项目的操作平台也由信托转到基金子公司。

“信托公司操作房地产贷款项目对房地产公司的资质、抵押项目等有比较高的要求,但基金子公司对此没有特别要求,完全是由基金公司把控风险,灵活性特别强。”李阳透露,其近期正与专户子公司加强联系,未来很多业务将要与子公司合作,例如,房地产贷款项目可以包装成基金专户的形式,审批材料比信托简单。

据记者了解,不仅是信托公司瞄上了专户子公司,券商资管等都寻求与基金专户子公司的合作机会。

上述深圳一家基金子公司副总介绍,近期有各类机构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包括房地产融资、政府基建项目融资、股权质押、证券投资、委托贷款、租赁、小额贷款等。

银行、信托等机构与基金子公司的“亲近”,看中的正是其“无所不能”的牌照。以银行为例,银监会3月底发布的8号文,叫停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错配和滚动发行,这意味着银行过去通过理财产品将信贷资产出表的路径被“围堵”。但是,基金子公司却可以提供新的“出口”。

“基金子公司可以推出非标债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主要投资银行信贷资产,这能为银行信贷资产出表提供通道。”深圳一位圈内人士透露,一些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规模快速增长,其业务主要是对接银行非标债券专项资产,换言之是充当银行的通道。

据业内人士透露,自2012年11月14日首批基金子公司获批以来,目前已有34家子公司获批。其中,前19家基金子公司已经开展业务,至今年4月底子公司业务规模已经超过6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系基金子公司的管理规模相对较大。据媒体报道,招商基金总经理许小松近期表示,今年2月底成立的专项资管子公司招商财富已成立30多只产品,资产管理规模150亿元,全业务收入逾3000万元。工银瑞信子公司工银瑞信投资的管理规模也达百亿元左右。民生加银资管公司筹备成立至今项目储备规模已超过千亿元,立项规模超过了600亿元。

通道业务“大跃进”暗含风险

通道业务看起来跟信托比较类似,属于类贷款业务,但在信托人士看来风险差异非常大。

规模迅速增长时,业务的可持续性以及隐含的风险同样需要谨慎对待。

“目前很多子公司开展的业务不是纯主动管理,而更多是做通道业务,比如一些业务银监会不允许做,证监会允许做,但这样的套利机会也只是阶段性的,不会长久。”深圳另外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子公司人士指出,很多子公司的项目集中在场外交易市场的“通道类”业务,虽然收入不高,但可以通过这类增值服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这类通道业务看起来跟信托比较类似,属于类贷款业务,但在信托人士看来风险差异非常大。深圳一家大型信托公司人士举例,有些房地产项目不符合信托公司合规与风控的要求,但在基金子公司却可以突破相关监管标准,这类项目的现金流以及后期的兑付压力值得注意。

在前述信托公司人士看来,目前很多基金子公司从信托、银行挖人才,但这些人员加盟后更注重的是规模扩张,而不是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这是令人担忧的所在。

“目前基金子公司普遍有十几个人,架构设置一般为综合部(负责财务、行政等业务)、证券投资部(和二级市场相关的专户业务)、专项资产管理和风控部,但负责风控的人员比较少,也就两个人,跟信托公司几十人的风控规模没法比。”广州一家信托公司人士表示,风控在信托公司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基金公司在业务发展初期则将规模放在首位。

这边厢是基金子公司规模迅速膨胀,但另外一边则是其令人担忧的风险承受能力。

资料显示,目前已经成立的基金公司子公司中,注册资本金最多如嘉实资本管理和招商财富资产管理公司是1亿元,其余的子公司绝大部分在5000万元以下,最低的只有2000万元。

“子公司现在很多业务都属于轻资产,一旦有一单折了,就可能把本都赔光;一旦出现一笔坏账,就可能把一百笔的盈利全部给吐回去。子公司的风险是在业务发展和项目增多之后,随着具体操作的深入而不断暴露的。监管层也会认识到这类风险。”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俞岱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基金子公司业务主要针对非标项目,肯定蕴含了很多风险。

对于外界担忧的风险问题,鹏华资产总经理金智勇透露,“目前监管层还在观察基金公司子公司未来的业务模式,监管环境鼓励创新,如果有问题未来会纠偏。监管层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不要出现系统性风险,个案风险要自己买单。”

据记者了解,有些公司已经注重防范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涉及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这是一个大的系统性工程。”俞岱曦介绍,对于子公司,他们首先强调的就是风险,负责风险控制的人员多数也是从民生银行[0.81% 资金 研报]过来的,项目的评审也会外包或借助民生银行的力量。

许小松亦表示,基金公司在发展专业子公司方面,风险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小利薄,意味着我们更要强调业务发展中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

田美馨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