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漫注——深度揭秘你看不见的玄机(7)

 风临酒把2 2013-06-15

  第三十七回(1) 无主则失序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话说当三藏在他最自信的事情上碰了钉子后,开始正视和承认孙悟空的武力也是一种威严的体现,于是,他的修行认识,就开始从歧途末路中步入正轨。在这时节,终于他排除了自身的一股骚浊恶氛,出得小屋、抬头望见了清澈的明月。

  节骨眼上,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他们乘势点破了他的人仙之间隔,帮助他的修行跨过了这个生生世世最紧要的屏障。

  一时间解悟机要、明彻真言的唐三藏,然后他就高兴的忽然对三个丑陋的徒弟既感激又关照起来,三藏道:“也罢,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 三藏为何忽然想念经?被孙悟空他们激发了热情呗,一时振奋,激动之余,有些把持不住,兴冲冲的表示要乘兴念念经。

  一定三藏师父说要取出经卷来念诵,悟空当即就诧异了。但是显然三藏师父根本就回不出味儿来,他也浑然忘记了自己为何叫“三藏”。既然连自己为何叫三藏都搞不清楚了,那么这地方为何叫宝林寺,他自然也就甚不了然。

  于是就在刚刚被三个徒弟点破大乘方向的时候,他就一个猛子又扎下了小乘的泥沼。

  你看看《梁皇水忏》的内容,就知道三藏为何把俗世伦理道德与专业修炼给混为一谈了,这是他混淆不清思想的一个来源。然而,那《孔雀真经》中的寓言故事,明明又刺耳刺目的讲述着乌鸦与孔雀的天差地别,俗世之鸟,怎么能跟佛国圣鸟比。

  《梁皇水忏》超级长、六七万字呢,这三藏也是兴致高昂,念念就四五个小时过去了,他一口气读到凌晨四五点钟,放下经卷要躺下。再过一会儿天就要亮,眼看他还一点没有困倦的意思,护法神灵们实在是受不了了,赶紧弄一阵风来,把他的脑袋给吹得糊糊的,眼皮发涩要他睡觉了。

  然后后面的故事就有趣了,这个刚刚念叨叨要超度亡灵冤魂的大和尚,眼看见一个水淋淋的人站在那里哭啼啼喊他的模样,就紧张得要死,心里哆哆嗦嗦、面上强作镇定、跟那怪人说的话里面又十分分明的透露着怯意。

  三藏说,如你是鬼魅魍魉还是神神鬼鬼的话,可不要吓唬我呀,你要是吓唬人你是找错了人,因为我不是那贪欲贪嗔的人。你看他话儿问题在哪里?他的思想里,他认为自己心里的贪嗔痴,鬼怪们是看不见的,是会搞错的、会冤枉他这个大大的好人的。

  然后他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是谁,马上就开始介绍自己的光明正大之身世,啊我是奉命东土大唐皇帝的旨意的、是上西天拜佛求经的、是有降龙伏虎之高徒的,天地人、水陆空都是有我的后台的。要是敢动我,下场是碎尸粉骨的。

  说着说着,他自己胆气居然也大了,说话开始居高临下起来,“此是我大慈悲之意,方便之心。你趁早儿潜身远遁,莫上我的禅门来。”

  按照三藏的预想效果,这番话说完,那怪人就应该知难而退了。却不成想那怪人不但一点怯意都没有,反而真的上了他的禅门,倚定了他的禅堂大门。

  那人倚定禅堂之后,幽幽的回道:“师父,我不是妖魔鬼怪,亦不是魍魉邪神。”

  三藏这番言语的错误交锋,露了败招。败招是怎么出的?是他一开始就心慌了,慌乱中不知道冷静的先观察一下,而是瞥了一眼,匆忙间只知道那人是男的、是湿淋淋的、说话中带着哭腔。说不好听的,也就是那么N分之一秒的一瞥下在心头留下的一个影子。然后就根据固有的低俗观念开始信口胡诌起来。

  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这是俗人中的揪斗痴缠。可是在修行问题上,你一闪念的错误,就露出来败相来,如果真的是妖魔鬼怪,那然后就在转瞬之间就被击败了。修行人得记住,遇到疑惑,宁肯不出招,也不要乱出招。

  人家都说出来了自己不是鬼魅之徒,三藏还在那里紧巴巴的疑虑:“你既不是此类,却深夜来此何为?”三藏这时候还这么问,您肯定会意识到,他到这时候,脸蛋儿都别过去了,眼睛都没敢正视人家、甚至连第二眼都不敢看。

  这样那谈话还怎么继续下去呀!那人无奈了,只好央求三藏师父,哎呀,师父,您就舍眼瞧我一下吧!三藏这才敢转过眼来,呀!果然不是怪物是人物,人家明摆着一副君王打扮。

  摆正眼光和心态,这话题就转入正题了。跟这君王边听边聊的过程中,三藏也恢复了他应有的尊严。尊严是内在的,敌人也是内在的。当你面对自我敌人、打算奋起抵御的时候,真正的尊严就开始在内心升起。然而真正的武力,必须以强悍的内敛、守规矩做支撑,不然就沦落为无良暴徒或胡乱出拳的呆子,从而殃及无辜,最终也害了自己。

  中国人,现在正处在完全没有尊严的时代,我们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那全在于我们自己的开创。我们的先人、祖祖辈辈的中国人,从洪荒蛮夷的废墟中一步一步的创立了中华文明。可是现在的我们,丧失殆尽、一无所有,现在社会正是一片废墟,物质表象的华盖下,尽是满目疮痍。如果说要重拾尊严,现在不就是跟最初先人们一样的荒芜时代。如果你,希望我们文明的血脉延续,愿意给孩子们给后人留下尊严,就请探寻自家的文明吧,回归自家的传统。

  那人道:“师父啊,我这里五年前,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甚是伤情。” 邦国有难,为君有罪。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立国理念、一个以自省、以承担责任为核心的理念。因此三藏听闻他乌鸡国大旱,马上就意识到这君王可能犯了什么大错。三藏闻言,点头叹道:“陛下啊,古人云:国正天心顺。想必是你不慈恤万民。既遭荒歉,怎么就躲离城郭?且去开了仓库,赈济黎民;悔过前非,重兴今善,放赦了那枉法冤人;自然天心和合,雨顺风调。”

  三藏这番话,是比开始时候的那番吓唬人的宏论进步了许多,而且说得堂堂正正的。但是,悔罪自省的事情,实乃是一个反观自省的技术活,哪有这么千篇一律的形式,就得那千篇一律的好结果、好收成嘛!这种自省的内核是真正的反思到自己错误行为的根源、所起因的那个错误思想观念,不是你这种自责行为所能全部代表的呀。你自省了、返观内照了,就得让你过关了?不可能!不肯面对自己真正错误的话,那只是走形式的敷衍了事。

  三藏不曾实际的经受过这种迷障的历练,所以也就毫不奇怪的听到了国王下面的否定说法:“我国中仓廪空虚,钱粮尽绝。文武两班停俸禄,寡人膳食亦无荤。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

  三藏一听这话,就顿然对自省没了信心,答不上话来。正自疑惑间,那国王又滔滔不绝的继续了下去:“正都在危急之处,忽然钟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先见我文武多官,后来见朕,当即请他登坛祈祷,果然有应,只见令牌响处,顷刻间大雨滂沱。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说久旱不能润泽,又多下了二寸。朕见他如此尚义,就与他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

  国王这一番柳暗花明的转折,在无意中打击了三藏的自省信心之后,顿然又勾起了茫然的三藏的仰赖之心,他把那全真说得神通又仗义,让三藏钦羡不已,乱了方寸。浑然不觉中,就又脱口而出浑话来,三藏道:“此陛下万千之喜也。……那全真既有这等本事,若要雨时,就教他下雨;若要金时,就教他点金。”

  你看这三藏,一个亡人都足以让他方向感迷失、心情跌宕起伏、不由自主,你就知道,这国王的出现跟他的修行有着多么深层的关联了……

  第三十七回(2) 失序则无义

  国王的华丽衣着、国王的求风得风、求雨得雨,让三藏忽然间就迷失了,迷失在他自己曾经辉煌的身世中、与心中隐藏的对世俗权势的倾慕。浑然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远比世俗帝王高贵的修行人。于是瞬间他就“忘我”了,真的迷失了自己。

  然后,那国王往下说的故事,完全偏离了他的预期,却完全符合了他的心境。国王说到,自己与那神通广大的道士结交为兄弟,并且一起吃饭、一起享受帝王待遇。但是最终却被那道人推到井里淹死。

  国王的下场,当然是脱离三藏的线性推理公式的。因为道人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就与修道人结为兄弟、这种事情就够离谱的了。哪有真正修道人会跟人结拜兄弟的?修行人都是因为出离尘世、高于尘世才获得神通大能,回到世间施展神通也不是为了获取个人名声,他们结交凡人也不会跟凡人结下凡世的恩怨牵扯。从后面的故事中,我们也知道,并且那国王,好歹也是个修行人,好歹也是修得几乎就要成就罗汉金身的了,怎么会做下这种添乱的事?

  就从他俗世的国王身份层面讲,国王就是国王,君君臣臣,君王必须恪守王道,怎么能把自己的帝王之权柄,给自己的结义兄弟分享呢?这就叫君不君,那么自然就是说他其实已经偏离了君王之道。

  偏离了君王之道,自然就不配坐君王的位子。后来被那道人谋害、推落井中,纵然不是文殊菩萨安排的难,也实在是咎由自取。

  什么是修行,修行也是一种成王成圣之道。修行所成就的圣王,不是俗世的君王所能比的,比他们高贵。可是俗世的君王,是按照上面的圣王之道的规仪推演下来的,形式上、结构上大致相似,本质也相似。以修行人的身份,不可向世俗任何人行大礼,只可向上师行大礼。这一方面是修行人的尊严,一方面是修行人的王道,上王可以跟下界王客气、作个揖什么的,却不可行大礼。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从来都不向人世间的帝王将相行礼。孙悟空甚至对天上的帝王将相也同样作揖拱手不叩头行大礼。观世音菩萨遇见下界的玉皇大帝,也是行普通见面礼。这是尊重人家地位的意思。

  是不是觉得文殊菩萨忒小气:啊,你贵为菩萨,被这国王给泡了三日,就要人家在井里泡三年做惩罚?

  可是,你看故事是怎样的,文殊菩萨如是说:“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是呀,你冒犯国王,国王让你死你不得不死,对不对?当然不对。这种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怪胎理论,是后世的,不是历史上原有的,刑罚有刑律,哪能就由着国王拍脑袋,这是其一。其二,在那年代,修行人不适用普通人的刑律的,修行人有更严格的修行框框和戒律给管着呢。并且,在历史上,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修行人是普遍尊重的,不会去欺负修行人。

  真正的修行人,身比国大,你害死一个修行人,真是就要承受灭国的惩罚的。更何况,这修行人是来拯救你、带你获得永恒解脱的人,你恩将仇报的罪不算,可是你谋害救你的人、你不是自己求死是甚?罚你三年的水浸,还真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示意性惩戒了。

  并且,你再拿这国王,跟唐太宗、跟萧衍比一比,就知道他的君王素养有多差了。人家一样是遇到的凡僧、甚至是形像更差劲的疥癞僧,而且那疥癞僧说话更傲慢,可是你看人家的反应和心态?人家是完全不看外表、人家看的是实质。人家客客气气的对待这似乎有真本事的疥癞僧人,不但维护了对方的尊严,也因为自己的礼貌和涵养,真正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堪为后世楷模。

  是,或许您也自然的从唐太宗、疥癞僧,想到了当时的玄奘师父。他当时也是表现的蛮有涵养。可是什么时候开始,他渐渐的失却了这种涵养和尊严?

  不管他什么时候失去的,反正是现在他是没有了。所以就遇到了这同样偏离了王道圣道的乌鸡国国王。

  因为那国王,必须跟文殊菩萨到了如来佛那里,如来佛亲自给他罗汉之金身,他才算完全圆满。可是就因为这个看似不大的错误、在一般人看来一个国王惩罚一个人算什么嘛。其实这个错误是要命的。所以,他金身没有得到,人身也失去了。这两脚踩空的结果,就是只剩下一缕阴魂。说他可怜也可怜,不过实在是他自己选择的。

  而三藏一直以来对孙悟空的种种嫌弃,也让他走到了这地步。让他自己的本尊意识,让位给了凡俗的嫌恶之心、清高之情、和那种不知死活的窝里斗、窝里横倾向。窝里横,是现在一些中国人中最突出的一个人格特点,对外耍怂蛋、对内耍混蛋,一种极其扭曲的“外柔内刚”。

  说到义,是不是有朋友,就想起了三国演义、刘关张桃园结义?义薄云天、荡气回肠,是不是?可是你看那刘备,成也义、败也义。他们的兄弟义气,如果他不想有大作为,那么他们的义就是维系关系的纽带,而当他一步一步的做大,对两个兄弟还是往日一样一味的义气当先,经常背离法纪、却不能合理赏罚。最终,却是义的纽带,把他的事业给败了,把他们三个一个一个的送上了黄泉路。义,成了王道的罗网。

  反观那曹操,他是另一种义的极端。他不像刘关张这样个人关系与事业混为一谈,以严明的法纪、合理赏罚、注重百姓生息,用规则来体现的出来的义。

  刘备与曹操,是两个对比的极端,最终,都未能长久,都被历史了结。

  可笑的是,这国王,人家菩萨派青毛狮子来惩罚他,却还让那青毛狮子勤勤恳恳的为他表演了三年如何当一个正直的国王、勤勉的亲民的自律的国王,让他都看得见、让他有机会反思,他却恨恨的恨了人家三年!

  更堪笑的是三藏,一个真国王的教训摆给了他,他来不及反思,一个假国王摆给了他,他还是来不及反思。一直到最后谜底揭穿了,估计他才有所思悟。

  第三十七回(3) 修行的考场上作不成弊

  方才还在信心满满的念诵超度鬼魂亡灵的梁皇宝忏、立志要解脱天下苍生的三藏,猛然间发现正在跟自己说话的真的就是一个鬼魂的时候,他却给唬得筋力酥软,毛骨耸然。方才的宏伟志向瞬间就变作了乌有。

  然后就在吓得没了退路的时候,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忽然就开始跟这死去的国王抬起杠来,挑人家刺儿。

  人家说被道士害死了,他说人家的话不在理,你文武家眷怎么不找你?国王说是妖道变作自己模样了。三藏又说人家太懦弱。国王说那妖怪门道广、自己投告无门。然后三藏马上说人家没本事阴间告状、啊你来找我阳间人作甚。国王说是被夜游神专程送来喊冤求助的。三藏就忽然觉得自己高大起来,随口应承自家徒弟有本事。可是他一转念,又推托了,借口是万一被官方抓捕风险大。

  人家都说了,是他三藏的护法神灵放行的,是夜游神专程送来喊冤的,三藏师父还是满腹的狐疑、满心的推托。您说他这姿态,能超度几个亡灵呀!送上门来专程求解脱、求超度的鬼魂他都东躲西藏、满嘴跑火车的想要拒之门外,真不知道他到底想解救什么样的亡魂。

  可是那国王把三藏退路给封死了:“我朝中还有人哩。”这没了退路的三藏,思想上又开始了信马由缰的胡思乱想。人家话还没说话,他就抢了人家话头、接起了人家话把儿,马上认定了人家朝中的人“想必是一代亲王侍长,发付何处镇守去了?”国王说:“不是;我本宫有个太子,是我亲生的储君。”他马上又抢走人家话头:“那太子想必被妖魔贬了?”

  这个三藏师父,这时候怎么都不肯听人家把话说完,一个劲儿的打岔、一个劲儿的质疑。其实人家是有备而来,金厢白玉珪信物、托梦告知方案什么的,早都准备妥当了,根本用不着他动这么多脑筋。作为一名很有涵养修为的圣僧,这时候的他如此的沉不住气,胡乱出招,一反常态啊。这是为什么呢?

  到了这一步,实在是怎么脚底抹油都溜不开了,三藏除了答应还只能答应。可是他答应也不是一口应承,却是说得含糊其辞:“也罢,等我留下,着徒弟与你处置。”最后人家走了,他也没有明确说答应,只是点点头说:“你去罢。”

  这难缠死鬼终于走了,这时候心慌意乱的三藏不由得心头一松,然后一脚踏空……又是一个南柯惊梦。

  三藏梦里面,说得都是心头大实话,都是平日里不肯敞亮说的话。你看他这推来推去的态度,连送上门来的功德都不肯取,还在那里算来算去的,生怕自己沾什么麻烦、惹什么风险。

  到得后面孙悟空设局勾那太子,孙悟空一次又一次的用反常的表现引那王子、一次又一次的发怒。王子每发怒一次,孙悟空就引他向前深入一步、一点一点向真相走去。孙悟空呢,也随着王子的步步前行,最终他和王子、皇后三股力量合流,完成了一次对妖怪假国王的围猎。孙悟空、乌鸡国王子,他们懂得探寻、敢于担负责任,这是他们能一起成事的关键。

  倒是那核心人物三藏,开始还沉得住气,等到王子怀疑他是骗了玉珪的妖怪,喝令抓捕三藏,他的心性又给撑爆了,情急慌乱之下,三藏这个师父竟然体面全无的把孙悟空推出来当替罪羊:“你这弼马温!专撞空头祸,带累我哩!”这时候的三藏,全然想不起来之前孙悟空对他的承诺:“没事,有我哩。若到那紧关处,我自然护你。”

  这时候的他,也全然忘记了夜里那国王所说的,这桩冤案,是护法神们许可他参与的,是夜游神专程送来给他解决的。整天念叨佛、念叨菩萨神灵的三藏,真的碰到了事情,却会发生哪个神灵也不相信的咄咄怪事。

  这不就是修行的根底的展现吗?任何瑕疵都会在严酷的考验下露馅儿的,伪装、遮盖,全然无用。

  并且,从小王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这小王子的个性,养尊处优、年轻气盛、有知识、也脑筋转得快。并且,从夜里他老爹的话中,三藏对这还没见面的小王子有惺惺相惜的同情。这样的小孩,应该容易打交道、容易沟通协商的啊。可是人家三两句怒气的话,就把他给吓晕了。可见,三藏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极差。

  跟别人不容易达成沟通的人,跟自己会更难于达成沟通。这样的人,修行起来实在是困难。

  作为修行人,不但要正气要坚持,还要有灵性、有智慧,知道坚持不是死撑,会相机寻找真正的窍要。你看孙悟空就是这样的人。那太子回心道:“正是!且待我问我母亲去来。”他跳起身,笼了玉珪就走。行者扯住道:“你这些人马都回,却不走漏消息?我难成功。但要你单人独马进城,不可扬名卖弄。莫入正阳门,须从后宰门进去。到宫中见你母亲,切休高声大气,须是悄语低言。恐那怪神通广大,一时走了消息,你娘儿们性命俱难保也。”

  与妖魔周旋、乘隙而进的功夫,正是修行人的胆大、心细、灵性,循一线真机、于万难中逆流而上。

  (第三十七回 完)


  第三十八回(1) 无明之人 进退皆失据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从故事中可以得知,婴儿指的是这乌鸡国太子,金木则是指孙悟空和猪八戒,孙悟空是金公、猪八戒是木母,邪正分别指的是假国王和真国王,参玄是参的什么玄呢?从故事中可以得知,是参的井底的玄,玄指的就是深井。

  本来这乌鸡国的乌就是黑的意思,玄有深的意思、指井,也指黑色,并且黑中带红的颜色。可以说,因为一时糊涂犯下大错的乌鸡国国王,被那妖道狠狠的推下玄关中、强迫他参玄去了。

  这皇帝在水里被拘三年,断乎没有参透自己的玄关死窍,只是怀着绵绵无绝期的恨意,受了三年的苦罪。他本来是应该撒手人寰的、早乘金身、早登极乐的,因为一时的狂暴无良,导致这其实大有因缘的无妄之灾。

  如果他当初礼遇了文殊菩萨所变化的俗僧,那么五年前他应该就已经得道而去了。如果他当时就圆满离去,那么,他的儿子应该五年前就继承了王位,到现在应该已经当了五年的国王了。可是他该走的不走,人家该来的就不得不等待,继续做他的王子。

  如果他五年前离去,他的儿子老婆满朝文武还有千千万万的百姓,都会因为目睹他家皇帝老儿的圆满成正果,而崇敬佛法、举国向善。并且,当唐三藏他们来到乌鸡国的时候,接待他们的应该是新国王,他们师徒应该顺风顺水的就度过这一关隘了。不但这一关隘过得顺利,前面在敕建宝林寺,那帮子傻和尚也不会那么涣散惫怠、没有修行人的样子。

  可是,你知道,修行的路上,怎么可能存在假设和如果……

  可是,你知道,如果他真的当初走了,这留下三藏的无主之心神、逊位给糊涂无良的恶念、 这可让他认贼作父的元婴如何办?难道就真的认了这恶念为真念、不修成佛王修成魔王?

  所以,他还真的有留下来的必要。

  那么,是不是说,当初文殊菩萨是故意引爆了这乌鸡国国王的执著,从而故意的让他犯错误下套?从而故意的让他留下来,给唐三藏作试炼?好像有点这么个意思呦……

  我们来理顺一下,这乌鸡国国王和三藏碰到一起的脉络。

  国王说,师傅啊,我们这里五年前遇到大旱灾,草不生子、鸟不拉屎,民皆饥死、官不聊生。记住,说的是五年前。然后这皇帝就觉得是自己哪里搞错了,忤逆了天意,然后就仿效大禹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可是我们知道,禹王治水用疏不用堵、遇到事情疏导脉路、开淤泻洪为治民治水之窍要。他呢,苦倒是受了,却一点不开窍,跟那天灾死磕、苦熬,指望着老天开眼、侥幸盼望解决问题都通过这吃苦受罪一招鲜。

  结果,老天根本就不理会他,他始终不开窍、苦熬了三年。然后终于遇到开窍人来了,就是那文殊菩萨派来的青狮化成的修道人。人家三两下就解决了三两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他又供奉了人家两年。记住,又是五年过去了。于是,人家不但解决了风调雨顺的治国难题,还解决了他没有崇拜偶像的问题,最后,人家还顺手把他给解决了。让他井底之蛙一样的、泡了三年。

  那么很显然,在三藏来到这里之前,这乌鸡国国王冒犯文殊菩萨的事情,至少已经是八年前发生的事情了。八年前的三藏,肯定没有发生取经的事情了。唐王地狱游、他决定取经,只是三五年前的事情。 

  也就是说,文殊菩萨决定接那乌鸡国国王圆满的事情,发生在三藏法师决定取经之前,也发生在观音菩萨沿路查看虚实之前。乌鸡国国王修行中的执著、情形,之所以跟三藏的内心中的问题高度相似,那其实正是观音菩萨决定把乌鸡国国王的问题和三藏的问题一并解决的原因。

  从上面来讲,是观音菩萨一看这乌鸡国国王、差不多应该就在三藏走到这里的当儿凑满三年的水灾,并且他俩的毛病几乎完全一样。于是就跟文殊菩萨一商量,就把这两拨不成器的修行人的问题,决定一并解决了。让这国王和唐僧他们哥儿俩互相做镜子,照见自己丑陋的执著。让他们的执著、发挥参照物的作用,起正面的作用而不是负面的作用,这不就是善解嘛。

  三藏和乌鸡国国王这一对儿难兄难弟,都是一样的迟迟的留恋着自己的恶念。最终应该走的是什么?正是他们的狂暴无良之恶念人心。他们的这个执著恶念不去,那么他们的人身也走不了,他们的金身也得不到,其实金身根本就修不出来。

  狂暴的人、往往就是六神无主之人。这样的人,看似暴横、很有主见很坚定的样儿,其实那个暴横的有主见的并非他本人,他本人却是那恶念的傀儡,他本人被那恶念给拘禁在了这个肉身中,并且给推到了深井里。

  这么一说,您肯定就想到了三藏。那国王鬼魂要求三藏出手相救,三藏以存在法律风险为借口要推辞:“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您听三藏这么说,表明他法律意识强、知法懂法、是个好公民。

  后来孙悟空跟那太子交待好事情,孙悟空夜里辗转反侧的觉得事情需要更周全,就要推醒师父一起协商。孙悟空说:“拿那妖精如探囊取物一般,伸了手去就拿将转来。却也睡不着,想起来,有些难哩。”唐僧当时正恼怒不堪,听他这么一说,正好可以用来堵孙悟空的嘴:“你说难,便就不拿了罢。”

  没想到孙武空苦苦思索的不是跟他一样推卸责任,而是如何把责任揽好。行者道:“拿是还要拿,只是理上不顺。”唐僧一听,到后边句话,觉得又抓住了孙悟空的话把儿。唐僧道:“这猴头乱说!妖精夺了人君位,怎么叫做理上不顺?”

  这下,唐僧他露了项了,一下子被孙悟空看出他的问题来,原来这个一遇到麻烦首先考虑法律风险的师父,根本就不懂法律的精神。行者道:“你老人家只知念经拜佛,打坐参禅,那曾见那萧何的律法?常言道:拿贼拿赃。……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个罪名。”孙悟空想要当场亮出罪证来,让妖怪没办法抵赖,让俗人的文武多官和后宫们以及百姓们看到活生生的证据。

  看见没,唐僧三藏的漏洞在哪里?他做事远不如孙悟空这么面面俱到、层层对应,在每一个层面上,尽量都不留把柄,这把柄,其实是修行的漏洞。修行人的每一个层面,都要能对应起来,对应不起来的修行人,都会显得言行不一、精神不正常,别人看他要么神神叨叨、要么鬼鬼祟祟,总之是让人瞧不起。别说让他有个修行人的范儿了,连个一般人的尊严都没有。

  所以么,修行人要找真正的生因、真正的明主。说白了,就是找到真正的自我。

  第三十八回(2) 乌鸡之国

  孙悟空在宝林寺搞掂了众僧人和取经队伍的吃喝住用问题。三藏大餐一顿,吃完喝完,三藏就惬意的打着饱嗝,来到院子里准备小解。然后一出门,才发现已经是入夜了,再一抬头,好大好大的月亮挂在中天,好亮好亮的满月正看着他呢,原来八月十五了呀。

  唐僧只知道月亮大月亮圆,只是勾起了他的思乡之情,却不晓得这每天绕着地球不知疲倦的转动的月亮里面,有什么奥妙。

  畅快了之后的唐僧,当场吟诗一首,末了是向三个徒弟提问:“何日相同返故园?”唐僧的这一问,一语双关,问得很体面很有面子。但是三个徒弟并没有照顾他的面子,而是听出了他的问题。

  于是行者就点评了一番,让唐僧恍然大悟了一下。行者说什么了?行者闻言,近前答曰:
  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阳魄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水为黑、黑为乌,金为酉、酉为鸡。乌鸡国的名字,说明这个国家正处于晦暗的纯阴无阳之景况。但是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是处于否极泰来的临界状态。在修行,唐僧为月,佛法为日。每一境界,都会是从至晦暗中一阳升起,随着修行,对佛法的认识不停的提高,渐至满月,达致这一层的完满过关。

  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在阳世,唐僧为火,可辟作日,在这一境界,这山河大地之晦暗王国,可辟作月,深埋在井底的国君,可辟作阴,感触到正法修行之徒唐僧的到来,开始升起新生的希望,在这一层面的身体开始生成。

  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绳,故曰‘上弦’。这一关隘,唐僧是一阳,孙悟空是一阳,猪八戒是一阳,由于他们三人的参与,以及孙悟空精心策划的追本溯源,生长的希望越来越大,最终阴阳持平。到了如今天的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国王一家人得以团聚。

  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完成这一境界的修行,当知进退。内心的阴火、阴戾之火,如妒嫉、恨意等当随着妖怪而去,随着谜底揭晓、知道这国君所遭受的断非无妄之灾而去。再生之阴,乃是隐去、不持亢阳的阴。应该进的,则是修行人持续西行、继续向更高境界进发的进。所以说,退即是进,进即是退。进退有据,乃是因为有明确的方向,知道自己是谁,在走向何方。

  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晦。此乃先天采炼之意。先天采炼,不就是逆向攀升吗?前弦之后后弦前,这个过程是不断的重复的,重复的是过程,不重复的是境界。如何保证能不断顺利的攀升,那就得药味平平气象全,保持中正平和的心境,以正直无私的清净心态,来在自己身体的这个高精密的“炉子”里熔炼、化合,用来构造这一境界的身躯。

  采药炼丹是辅助之外在手段,把持好内心才是真正的机密、根本。在阳气上升阶段,达致上弦之卦象为兑,兑为金,需要锐意进取,这是沙僧所说的:弦前属阳,弦后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金。水是什么?是悟空所说的温养二八,二八为水,守住中心一阳。水德之柔,是柔外而刚中。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

  所以,前面的对话,基本上就涵盖了后面故事的来龙去脉。而到本回的开篇,则是一首寓意明显的诗。

  逢君只说受生因,便作如来会上人。
  一念静观尘世佛,十方同看降威神。
  欲知今日真明主,须问当年嫡母身。
  别有世间曾未见,一行一步一花新。

  受生因,获得生命的原因。这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缘何来到尘世间、成为凡人的原因,一个是如何逆流而上、重回西天重塑天上生命的因由。这两个一个是下行,一个是上溯。了解下行就是为了回溯,碰到君、自我本尊的主宰,如果能参透这原因,自然就有机会重新回去,成为如来佛座下听法会上的正果神仙。

  如果你能像佛一样无执无念的静观尘世,像神仙一样立体思维同时参详天上地下人间八方,就知道如果你想找到真正的君王、真正的自己,需要探寻你的生身之处。那去处,别有世间根本就不知道的也没有的种种。在那境界,每行一步便是一番境界与天地。

  这就是太子在孙悟空的指导下,追溯自己的生身母亲,获得的惊人发现。是他作为一个凡俗世界王子想都想不到的真相。

  一花新是什么?是王子他开始从代表母亲的阴、开始追溯到代表父亲的阳。当他只有母亲是真正的母亲的时候,仿如月之晦。一阳之生长、便可做一花新。

  那老君主的肉身是一阳,已经悄无声息成了植物人儿。那老君主的魂魄是一阳,需要回到肉身。那君主的王位是一阳,现在是被妖怪侵夺,虚位以待。等到君主回魂、并且归位,则是三阳备足。此三阳加上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建功的三阳,就周身圆满了。

  这时候的乌鸡国,不应再称作乌鸡、应该改名叫白凤国了。那代表婴儿的王子怎么办?如果不出意外,等到唐三藏他们师徒离开,这国王得道而去的日子也就近在眼前了,该走不走怎么行。这金蝉脱壳,是旧的去、新的来,一茬接一茬。

  为何打趣说这乌鸡国该改名叫白凤国了?因那长在玄井之上的一棵硕大的芭蕉树,却被当作国王的形象在描绘,浑然是一副似凤非凤的样子。

  一种灵苗秀,天生体性空。
  枝枝抽片纸,叶叶卷芳丛。
  翠缕千条细,丹心一点红。
  凄凉愁夜雨,憔悴怯秋风。
  长养元丁力,栽培造化工。
  缄书成妙用,挥洒有奇功。
  凤翎宁得似,鸾尾迥相同。
  薄露瀼瀼滴,轻烟淡淡笼。
  青阴遮户牖,碧影上帘栊。
  不许栖鸿雁,何堪系玉骢。
  霜天形槁悴,月夜色朦胧。
  仅可消炎暑,犹宜避日烘。
  愧无桃李色,冷落粉墙东。

  一种灵苗秀,天生体性空。说的是这君王的本质,颇有根基。枝枝抽片纸,叶叶卷芳丛。叶大枝不茂、并非大根器。翠缕千条细,丹心一点红。作为国王操劳国事千丝万缕牵挂纷纭,可是他毕竟是一心向道赤诚至敬。凄凉愁夜雨,憔悴怯秋风。严酷的考验来临,对他来说真的是太吃力了、毕竟非大器。长养元丁力,栽培造化工。是持续不断积累,成就了他,竟然能作为一个君王而修行到了正果的境界,这也绝非一般人能比的。缄书成妙用,挥洒有奇功。可是人家毕竟有人家的妙用,能走一条别人走不通的路途。凤翎宁得似,鸾尾迥相同。也颇有鸾凤之仪、的确是值得称道。然后纵然是别有风姿,属于他的盛夏季节已经过去,可惜已经是八月清冷霜意渐起,时间不等人,机会不重来,再不来一个脱胎换骨的升华,那可真的就面临着凋落死亡了。

  归乡的鸿雁、出关的宝马,匆匆而过,可惜他,连挽留的气力都没有了。人家都在匆匆的回乡路上,你呢,除了日渐清冷的秋风与霜天,还有什么是你能期待的?

  第三十八回(3) 乌鸡之王

  孙悟空恐怖的很,他是从来不需要睡觉的,他所谓的睡觉基本上是宁息存神、瞑然一念仅存,也就是修行人入定的状态,但是又不很多修行人那种呆气的入定。所以么,作为天天要睡觉的唐僧老猪他们,是万难接受这样一个怪异事实的,并且他们还没有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孙悟空能知晓别人的心里想法。所以么,唐僧竟然敢在孙悟空找他协商事情的时候——装睡。

  于是乎孙悟空就不屑了,行者摸着他的光头,乱摇道:“师父怎睡着了?”这一下可是踩到了三藏的尾巴了,他嗷的一声就怒吼了起来:“这个顽皮!这早晚还不睡,吆喝甚么?”

  原来孙悟空激怒他不是目的,目的是想要他坐起来正儿八经的商量大事情。但是显然三藏识破了猴头的这个小奸计,愣是在床上躺着不起来就懒洋洋的问:“甚么事?”就听孙悟空絮絮叨叨的跟他唠,三藏就模模糊糊的顺着孙悟空的话走,走到后面,孙悟空忽然又不跟他协商了,说自己计已经成了,没有障碍,只是你老人家才是障碍,你的护短是障碍。

  这时候三藏脑筋真转不过来弯儿,又闭上了眼睛哼哼唧唧的让话儿顺着嘴角往外吐噜:“我怎么护短?”嘴上说的轻松,估计心里面已经开始紧张,开始合计怎么跟孙悟空斗嘴了。

  谁想到孙悟空话头一转,矛头没有指向三藏,而是转向了八戒:“八戒生得夯,你有些儿偏向他。”唐僧一听,准备好的斗嘴词儿都没有了用武之地,被孙悟空的话给卸了个七零八落。听得孙悟空的话,转来转去,唐僧着实已经没了方向感,只有下意识的跟着孙悟空的话走,唐僧道:“我怎么向他?”

  原来孙悟空最终目的,是要借用一下老猪干体力活。三藏估计躺在那里一直没睁眼,就听孙悟空说话机巧多多,再加上睡意袭来,就这么样同意了。

  孙悟空想要拉猪八戒一起公干,直接拉就是了,干嘛还要找唐僧协商呢?一来唐僧毕竟是师父,在凡世间他的地位就是师父,理应有事情需要通过的批准。这个道理,就跟孙悟空想要打妖怪,必须先找到前国王的尸体做证据一样,是凡世间的理,这是做事情周全的体现。

  三藏虽然在修行上往往需要孙悟空指点,可是他是师父,除非情况特殊,孙悟空轻易不会僭越,自行指使两个师弟。这是俗世中的为师之道、弟子之道、师兄师弟之道。可以说是孝悌的另一种体现,也可以说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另一种体现,总之是一种位置和责任的伦理体系,这是一种分层的人际关系体系。

  可是那神通广大的孙大圣,干嘛要费尽心机和口水的,借用猪八戒这么一个夯货呢?

  得到了师父的批准还不够,老猪可是个超级大懒蛋,如果他觉得不划算、风险大、吃苦多的事情,恐怕师父命令他都未必会动弹。所以孙悟空在唐僧点头同意之后,拉猪八戒起床,却完全没有提师父允许如何如何。孙悟空明白人,他知道祭出师父的大号没用。你不见这老猪,在唐僧遇鬼之后,一样是喊醒这正在熟睡中的老猪之后,老猪他什么态度?他酣睡中醒来、满是懊恼,劈头盖脸就对三藏一阵痛斥:“甚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

  孙悟空可是聪明人,他早就知道怎么对付这猪老弟了。他就开始编故事,愣是把一具水淋淋的尸首给描绘得成了个金灿灿的大宝贝,让八戒听得心痒难耐,满心欢喜,踊跃报名。并且孙悟空还故作清高的表示:“老孙只要图名,那里图甚宝贝,就与你罢便了。”这等于是断了老猪对他的不放心。的确也是啊,在老猪眼里这猴子的确是个不懂钱财宝贝之美妙的木头桩子,老孙说他图名不图利,老猪是一百二十个相信。

  在必要的时候,孙悟空对利用老猪和三藏的执著,来干些正经事,看来是越来越熟练了。可是,这一次,他在指使老猪下井捞尸的时候,做得过了份,招致老猪报复。看来老孙也有在得意忘形时会干落井下石的损事。

  其实,老猪跟三藏的毛病,是同根同源的,他们哥儿俩是一根线上的蚂蚱,东头牵着老猪、时时要回头去寻他的娘子;西头牵着唐僧、巴不得马上就到西天,对修行的关难是既畏惧又想逃避。所以说,其二,从这个层面上,孙悟空要借用老猪,也要先问唐僧。

  孙悟空为何非要拉上猪八戒,干嘛不拉沙悟净?咱们先说为何非要拉上猪八戒。

  通过后面的故事,孙悟空和猪八戒进后花园的过程,你看到没,猪八戒做贼经验还挺丰富的,起码是熟手一个。他深知做贼的不从门里走、要跳墙过,深知做贼的要闷声发大财、不能乱嚷乱吆喝。

  可是这不是找老猪来的真正原因,猪八戒来了也就拱拱泥巴、驮一驮死尸。倒是到了井边的时候,才看出来老猪的功用,原来是孙悟空不敢下水,只有他这个曾经是天蓬元帅的老猪擅长此道。果然老猪不负重望,真个把尸体给捞上来了。

  只是,如果说下水,老沙也不遑多让啊,并且,老沙肯定比老猪好说话多了,要是老孙去喊老沙,甚至连口水都不需要费,只需喊一声:师弟,走,驮尸去。

  并且,还有那个白龙马,肯定比老猪和老沙更合适。怎么孙悟空也不含他来呢?

  原来,孙悟空不仅是不敢下水。而是,咳咳,真正的原因,是老孙他根本就驮不得凡人的肉身。

  那你说,老孙不也说过,像银角大王那样拖着凡人、半云半雾的拖地而行,其实老孙他也会吗,怎么又说他驮不了呢?

  要是老孙他拎着这国王的尸首、拖地而行的话,真的很像湘西的赶尸匠那样,只不过老孙的效率更高些。老天哪,那乌鸡国的很多人,不就会看到这个事情了吗?事情不就败露了嘛。

  话说这具尸身,还真的有些说头。佛门中,在历史上,往往存在很多谜一样的事情,一些佛经都解释不了的事情。在佛门中,佛经没有指导如何修行得肉身不腐,具体是怎么修炼到肉身不腐的?可是历史上偏偏有一些人真的就修行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到底是谁的弟子?

  就跟这个乌鸡国国王一样,他是谁的弟子?为什么是文殊菩萨来接应他?

  这个国王,从事政治活动、权势富贵、家室儿女一应俱全,这不符合佛教的教义和戒律。可是他怎么就修得到了金身罗汉的境界?

  这个国外,他的肉身被井龙王给保存起来了,水淋淋的。为何出现在唐三藏面前他的魂灵的形像,也是同样水淋淋的?他的那柄金厢白玉珪,不是凡间之物么,怎么他的魂灵能拿着,并且还能送给唐僧?

  这乌鸡国国王的灵魂离开肉身,貌似也经历过一些事情,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他能到都城隍那里,能到海龙王那里,能到东岳大帝那里,甚至能到十代阎罗那里。这哪是一般人的灵魂能都周游到的地方呀!

  并且,这些神仙跟这个妖怪如此的交好,这对国王来说其实已经说明了很多,只是他醒悟不了。

  第三十八回(4) 算

  人吧这心里面一旦有了痴恋,便有了幻想。前一段时间去电影院看少儿动画片《冰河世纪四》,里面就有类似的情节。动画片中的角色,在海上航行,都会通过一个类似奥德赛必须遭遇的海妖统治区,这些海妖其实是奇丑无比,嘴巴里流淌着恶心的口水粘液,可是偏偏这恶心的嘴巴里,能唱出来比美女还美女的美妙歌声。听到这妖歌的生灵,都会进入魔幻,随着自己强烈喜好的念头,在海妖的诱导下、把那恶心的海妖幻想成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很多角色就幻想美女,那个超级萌的松鼠奎特,则一看见海妖幻化的美女松鼠,就紧张得要死、扭头就走,原来它执著的是松果。后来海妖搞明白了,赶紧就变成松果模样,没想到被这只松鼠给敲了满脑袋的大包,松鼠想要把这超级大松果给砸开了。

  瞧,这不猪八戒也心想事成,那呆子果又一嘴,拱开看处,又见有霞光灼灼,白气明明。八戒笑道:“造化!造化!宝贝放光哩!”

  可是,天妒英才、造化弄人,老猪又近前细看时,呀!原来是星月之光,映得那井中水亮。

  看到是闪耀耀的月光,不是什么异常的物什,八戒反而紧张起来了:“哥呀,你但干事,便要留根。”原来八戒担心下面有不祥之物什么的。行者用金箍棒把八戒给送了下去,还给他按了一个没头蹲。这下可让八戒心里和浑身一起冰凉冰凉的:没想到猴哥会干落井下石的勾当,太桑心了,天杀的这么冷酷。

  老猪本是天蓬元帅,在水里比在地上应该还惬意,可是他却这么紧张,实在是让人觉得好笑。他肯定是因为在地上呆久了,忘记了自己是一条鱼一样的猪。八戒精神游离于九幽之外,抬头睁眼,忽然看见一座写着“水晶宫”的牌楼,他心里面又是一凉,以为自己在梦游了:“罢了!罢了!错走了路了!蹡下海来也!海内有个水晶宫,井里如何有之……”

  话说回来,如果井底有个水晶宫,那妖怪当初怎么还会把乌鸡国国王退下这口八角深井呢?除非是那妖怪不知道井下面有水晶宫有井龙王。可是你相信那神通广大、消息灵通、结交四方的妖怪,会在自家地皮下面的神仙都不知道?

  八戒不知道井龙王,井龙王可是知道猪八戒。人家早就知道唐三藏一伙儿要到这里,人家已经专程在这里等候了。哎呀呀,孙悟空回来抢尸体的想法,人家早就算计到了。

  都有谁算计到了?首先是夜游神来通知井龙王的,夜游神肯定知道。夜游神是奉了玉皇大帝的敕旨前来,那肯定玉皇大帝不但知道,还参与安排了。玉皇大帝下旨的事情,太上老君如果不知情那就未免也太说不过去了吧。昨夜那夜游神领着乌鸡国王阴魂去找唐三藏,不但是计划安排的一部分,并且那护法伽蓝等等、肯定是全都知晓了的。通过后面的故事,孙悟空把青狮怪赶到天上去,文殊菩萨早就是守株待兔的等了好久的,不消说,文殊菩萨是主谋人之一。

  还有那青狮怪,当初安排的就是三年,让那国王水浸三年、自己做国王三年。后果是什么?后果自然是三年后他走,三年后国王刑满了死而复生。也就是说,连那妖怪都不应该认为那国王会死。

  也就说,那妖怪,推国王下井的时候,压根儿就知道,国王不会死。

  也就是说,井龙王,就是早就在那里等着妖怪把乌鸡国王给推下来,他这里的牢房早就安排好了,只等国王下井了。

  并且,那井龙王对猪八戒、前恭后倨,等到猪八戒索取宝贝,就跟孙悟空肚子里的蛔虫一样的,知道孙悟空说的宝贝就是这国王的尸体。等到猪八戒因为索取不到宝贝、佯装走的当儿,噗通一声就把尸体撂到了水晶宫门外,咣当一声就关了水晶宫的大门,吱扭一声就消失了个无影无踪,跑路了。人家干了三年的狱卒牢头的苦差事,到期就走人了。

  孙悟空的周全算计,全在人家的算计之中。

  但是孙悟空算计不到,他调戏了猪八戒,老猪会恼羞成怒的反咬他老孙一口。结果了,出了岔子老孙糟了秧子。

  老猪是看准了三藏的软善面蛋,就想好了捉弄猴哥的办法:“撺唆师父,只说他医得活;医不活,教师父念《紧箍儿咒》,把这猴子的脑浆勒出来,方趁我心!……只说不许赴阴司,阳世间就能医活,这法儿才好。”你看看,老猪为了达到目的,设计了一个死套儿给三藏和悟空。

  这三藏果然不负老猪的厚望,他一看见这国王的尸首,居然凄然惨然、涕泪俱下、什么修行人的体统、仪态和戒规,全都抛到九霄之外,简直跟一个孝顺儿子哭自己的亲爹爹一样。他自己一副可怜相,还要发挥爱心去可怜那死去多时的国王:“陛下,你不知那世里冤家,今生遇着他,暗丧其身,抛妻别子,致令文武不知,多官不晓!可怜你妻子昏蒙,谁曾见焚香献茶?”

  你道是为啥国王的尸体让三藏如此的失态呀?因为呀,国王的身世让他想到了自己的梦境纠结、心里过不去的死结,戳到了他修炼的软肋上去、戳中了他的泪点。

  所以当猪八戒撺掇他让猴子去医活这个尸体的时候,正合他强烈的执著之愿望,并且说,要是救活了这皇帝,比去西天灵山找佛祖去都强得多。你瞧瞧,这叫什么呀!

  然后孙悟空刚表示这不可能,三藏就在八戒的谗言下,恶狠狠的念起了金箍儿咒,直到孙悟空不得不答应,才算罢了。唐僧为何要这么对孙悟空下狠手?一来为了满足自己的执著,而来为了平衡一下前面在宝林寺时候自己的窝囊、被孙武空指使着给那王子给吓得半死,那时候这猴子耍得太闹心了。

  可是,唐三藏是谁呀?他可是观音菩萨的徒弟,他心里那点小九九,菩萨们多年前早就算得一清二楚、怎么处理也早就安排得精当妥贴了。要是你觉得你能逃脱天意、逃脱神仙们的算计,那你就太自不量力了……
  (第三十八回 完)

  第三十九回(1) 你想不到的曲折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猪八戒是懂得,人死了只能在阴司里去搜寻魂灵,所以他就刁难孙悟空,因为他知道孙悟空办不到嘛。唐三藏不懂得这些道理,他只是信邪风,借机干坏事,纯粹是属于被猪八戒利用了还觉得自己很威风。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老猪其实水平比唐僧高,唐僧真傻。

  但是,从前面的故事中,我们竟然知道,这国王的鬼魂,竟然不入阴间、不在下界,当然这不能怪老猪不知道,这种情况极其罕见嘛。哪听说过修行人,都快圆满了又犯下弥天大罪,给削去了成果的?

  所以,要真是让老孙去阴间找阎王去索取这国王的阴魂,恐怕老孙把阎罗殿拆光、挖地三尺、翻遍十八层地狱、追到九幽之外,也找不到乌鸡国国王的阴魂。人家根本就不在下面嘛。

  也幸亏老猪刁难猴哥,不然猴哥去了阴间,还真要丢人现眼了。看来,老猪是坏心办了好事,唐僧是因为想使坏被人利用干了好事。如果老孙去了阴间找不到,可能最终也会想到去天上打听一下,可是,那不就耽误了时间了吗?

  人的这个肉身,在失去龙王避水珠、定颜珠的保护之后,如果没有元神与体内神灵的尽快入驻,过不得一时三刻就要开始腐烂,到时候找到了想回来也进不去了。

  所以说,因为唐僧和八戒的使坏,孙悟空办事的效率、成功的概率,反而还大大提升了,更加有保障了。这肯定是唐僧老猪哥儿俩打破脑壳也想不到的结局。

  那国王的魂魄、体内诸灵、命,真的在上界、在诸神的手里。为何这乌鸡国国王有这么高级别的待遇啊,连蹲个监狱还被如此保护?因为他是个修行人,命早就不在下界阴神的掌控了。

  孙悟空从来没有过人类这样的身体,所以他不知道这个特殊事情,也不奇怪。可是菩萨们又安排了让孙悟空来搞掂这个事情,让他建立这个功德。怎么办?所以就八戒和唐僧发生了前面的龌龊事件。

  也就是说,猪八戒要求阳间搞活死皇帝,谁的主意?猪八戒要求咒孙悟空,谁的主意?唐三藏那时候强烈的执著浮现,又是怎么回事?跟您说,那想法压根儿就不是猪八戒的猪脑袋里自己能构思出来的。没错,他的确是讨厌死捉弄自己的猴哥了,可是如果让他运用自己的猪脑袋来设想如何捉弄报复一下猴哥,恐怕也只有一点小儿科的把戏。

  而在关键时刻、在头痛欲裂的痛苦中,孙悟空反倒清醒过来了。他忽然明白一个他从来不曾明白的道理,在他修行的路上没有随便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这种反映出来非常激烈、非常痛苦的、乍一看又莫明其妙的事情。所以他真个就答应了。

  要是换作往日的猴哥,这时候,恐怕嘴上答应,然后脚底抹油溜开了之后,照样下阴间去找了,甚至随便找一个等着投胎的灵魂塞进去就交差完事。反正是,无论他怎么折腾,唐僧老猪他们也一窍不懂。老孙是意识到了,可能真的只有上天才有戏,可能真的应该把这个死国王给变成活人。于是就答应了。

  但是他走之前,却又要戏耍那泼皮天杀的老猪。他提出救活国王必须要八戒哭丧。不但八戒必须哭丧,还要嚎啕痛哭,要杀猪一样的嚎,要死了爹地一样的哭。八戒一听,反常的不气恼了、不推托了。而且,这八戒不但嚎啕大哭,还粘涎答答的,口里不住的絮絮叨叨,数黄道黑,真个像死了人的一般。

  八戒这一哭,你知道,顺便就强烈感染了人心凡重的唐僧,哭到那伤情之处,唐长老也泪滴心酸。老猪一向糊涂,这时候可是个明白猪,而真是可笑啊,他是糊里糊涂的跟着哭。

  古代有个笑话,《古今谭概》中说,唐朝有一个在扬州当官的哥儿,脑筋有点糊涂。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旧日的下吏来府上捎来一封家书报丧,说家里面的老姐死了。这哥儿一看,当即就嚎啕大哭了,别人怎么劝都劝不住。哭了那么一个时辰吧,他忽然想起来了,喃喃自语的说:咦,我家没有姐姐啊!原来,那封信是别人的家书,他看也不看一下收信人就拆开了……

  在修行人的眼里,世间种种愚痴,皆属此类。

  咱们为何说八戒这事情上他是明白的?因为八戒知道孙悟空的真实意图。到得孙悟空临走之前,孙悟空其实都把答案说出来了:“一家儿都有些敬意,老孙才好用功。”在走之前,孙悟空看到老猪的惨哭模样,觉得很满意,说:“正是那样哀痛。”这可是为什么?

  在这种情形下,国王死去三年,他自己早就接受了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所以主观上他没有强烈了复生的愿望,对他来说已经不可能了。他的老婆孩子,之前不知道他死亡,现在知道他死亡、也接受了这个事实认为他不可能复生,从世间的客观层面上,没有人有要求他复生的愿望。

  孙悟空让猪八戒这么嚎啕痛哭,是在世间层面上起一种祈祷的作用,有人在人世间要求他复生,从下界有一种牵扯的力量拉动他返阳。这种事情,对于老猪来说不言自明。并且那沙僧也心知肚明,也很默契的去寻几枝香来烧献。

  孙悟空他一筋斗云,撞入南天门里,不进斗牛宫,不入灵霄殿,径到那三十三天之上,离恨天宫兜率院内,见太上老君,把他九转还魂丹求得一粒来,果然救活了这国王。

  过去很多修道人都是修炼九转金丹之术,张三丰是这方面的大行家,后来他流传出来的太极拳,乃是炼九转丹的手段。我指的是武当山道士们练习的那个太极拳,不是其它的太极拳。其它的太极拳什么丹也不出来的。

  太极拳转什么丹了?人家是把身体上每一层们的神灵、身体内的生灵都要洗练干净了升华的。那么九转还魂丹就又怎么能还魂了?一个是往上,一个是往下。这国王的尸身要想能活过来,不但要有他的阴魂进驻泥垣宫,还要每一层身体的神灵等等都回来重新驻守岗位。

  对这个事情,小说写的很清楚,是“气聚、神归”。呼的一口气,吹入咽喉,度下重楼,转明堂,径至丹田,从涌泉倒返泥垣宫。

  打住,是不是刚刚提到了沙僧了,好像已经很久忘记提及他了吧?

  第三十九回(2) 离位难归

  刚刚跟太上老君分别没几天,孙大圣又跑到人家那里折腾了。没办法,这两个大关、这两个阶段,真的还都离不开太上老君的帮助,并且是非常关键的帮助。

  孙大圣口气大,上来就跟人家所要千儿八百的仙丹,在他眼里,似乎这仙丹真的也就是炒豆的价格,也是论斤卖。孙大圣的水平,他知道要救活这死国王需要的是太上老君的九转还魂丹,但是,根据他的水平,是分不出来之前他偷吃的仙丹,跟这九转还魂丹完全不是一样的仙丹。

  他之前偷吃的那种用于修行演化的仙丹,是不能让这个死国王吃的。别说死去的国王吃了医不活,活人吃了也给医死了。也就是说,太上老君按照正常需求炼出来的仙丹千千万万,却没有一粒是这种“九转还魂丹”。

  所以,你瞧,当孙悟空耍赖所要的时候,太上老君很急眼,他知道这种事情猴子不懂,跟他搅不清。大圣说:“万望道祖垂怜,把‘九转还魂丹’借得一千丸儿,与我老孙,搭救他也。”老君道:“这猴子胡说!甚么一千丸二千丸!当饭吃哩!是那里土块捘的,这等容易?咄!快去!没有!”行者笑道:“百十丸儿也罢。”老君道:“也没有。”行者道:“十来丸也罢。”老君怒道:“这泼猴却也缠帐!没有没有!出去出去!”

  但是,孙悟空一动歪脑筋,刚刚还赖着不走的他,忽然痛快表示要离去。太上老君却又把他给喊住了。原来那老祖,嘿嘿,其实早就准备好了一粒“九转还魂丹”。而且只有这一粒。

  太上老君早就知道,孙悟空这一关必须上天来找自己。当孙悟空还在五行山下压着的时候,观音菩萨就跟他什么都协商好了。

  孙悟空又耍顽皮,把那仙丹、扑的往口里一丢,慌得那老祖上前扯住,一把揪着顶瓜皮,揝着拳头,骂道:“这泼猴若要咽下去,就直打杀了!”老孙要是真个把这粒仙丹吞了,首先他必须拯救的乌鸡国皇帝的小命的任务,就泡汤了。其次,这种仙丹若是给他吞下去,弄不好老孙他真个就铸就凡胎、立码儿成了凡人一个。

  本来么,三藏死磕孙悟空要医活那死人,是出于头脑不清醒的时候。现在,一抬头看见孙悟空踏着五彩祥云、千条瑞霭、万道金光的从天上下来,忽然觉得好像自己不认识孙悟空一样,这个孙悟空好威武呀。然后那孙悟空从嘴里吐出来一粒金灿灿的小丸,好漂亮,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漂亮。然后孙悟空把那金丹用水灌下死尸的嘴,过了一个小时,那死人肚皮里面呼噜呼噜的肠胃蠕动直响。这时候的三藏,真的是惊呆了、简直是目瞪口呆。

  孙悟空度了一口真气给死人,死人呼的一声响喨,活了!

  老天!三藏简直是觉得自己在做梦一样,实在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可是那活过来的人,冲他喊了一声师父,就跪在了他的面前,并且活灵活现的说话了:“记得昨夜鬼魂拜谒,怎知道今朝天晓返阳神!”

  天哪!这时候三藏的震惊,简直是晴天遭霹雳一样的震惊。他万万想不到,自己那个头矮小、言语粗鄙、只懂打打杀杀的徒弟,竟然有起死回生的大能。所以听国王表达对他的感恩,他惊得慌了:“陛下,不干我事,你且谢我徒弟。”

  在孙大圣的英明神武面前,三藏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差距,看清了真正的现实。国王起死回生了,他内心有个久被蒙蔽的真正自我,也开始起死回生。心猿正处,是从这时候才开始真的落实下来。

  可是,您知道,三藏这一句表示他清醒过来的关键的话,就像一块玉石一样,你剖开了放在放大镜下面仔细看,却发现里面还是有掺杂了一些杂质。杂质是什么?

  杂质就同是这句话本身:“不干我事,你且谢我徒弟。”这句话的杂质您看到了没?

  如果看不到,那么往下孙悟空说的这句话,就是放大镜、对比的纯玉石。行者笑道:“师父说那里话?常言道家无二主。你受他一拜儿不亏。”

  从内在的层面上,这桩奇功,的确是孙大圣立下来的,是孙大圣具体跑动、运作的结果。但是从整体的层面上讲,不管怎么说,就算从表面上说,孙大圣也是执行了他这个师父的命令才去跑腿儿运作的,哪怕是唐僧在糊里糊涂状态下做出的决定,他毕竟是这一命令的发出者、来源。所以,从这层面说,不能完全说跟他无干。

  再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他们,对外来说,从形式上来说,唐僧是师父、是整个团队的法人代表一样的,就算作为一个部门,出面接受人家致谢的,也应该是他这个老板。他的确是整体的形像,是形像代言人。

  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都尊重他这个老板的,只有三藏自己、往往是想问题做事没有伦次、不讲师道尊严。所以,唐僧这一句话,同时就表明了,他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还没有为整体团队担当的意识,没有归位。

  在这个世界,任何一个生命,都有他的位置,老天安排的。只要你把自己摆在自己应有的位置上,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活得有滋有味。位,这是儒家讲的纲常、也是中国几千年尊奉的伦理结构、也是易经中的卦位、也是物质的结构。

  不知道自己位置的人,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吃几两干饭,做事情呢,就总是不体面、别别扭扭,要么看起来张狂轻薄、要么自卑自贱,总之就是给人无厘头的感觉,感觉这个人活着有点像梦游。

  你看,我刚说完这番感慨,三藏马上就表现出来了。他们带着乔装打扮的国王来到乌鸡国。

  唐僧道:“都进去,莫要撒村,先行了君臣礼,然后再讲。”行者道:“行君臣礼,就要下拜哩。”

  三藏道:“正是,要行五拜三叩头的大礼。”行者笑道:“师父不济。若是对他行礼,诚为不智。……”

  第三十九回(3) 错位了

  为何三藏一方面心高气傲,一方面又把自己看得这么低呢?如果他早就在修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修行人那种正大光明的感觉、那种豪迈光明的气概,没人告诉他他也会明白了。这不是他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嘛,并且俗世的礼仪没有让他有所体悟反而对他的心成了束缚,所以他才这个样。

  来到自己的国家,真国王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的流泪。他的心思孙悟空一看就明白。就安慰他说行者道:“陛下切莫伤感,恐走漏消息。这棍子在我耳朵里跳哩,如今决要见功。管取打杀妖魔,扫荡邪物。这江山不久就还归你也。”

  在这里,孙大圣说出来一句很经典的台词“这棍子在我耳朵里跳哩,如今决要见功。”碰到妖魔鬼怪在附近的情形,一个修行人的法器会有反应,这个有趣的事情,屡屡被后世神话、修仙、武侠、影视所抄袭。

  那时候的国家领导人真是容易见,唐僧师徒来到人家皇帝的金銮殿上,并且他们连武器都没有离手,可见这妖王,也是够民主、够淳朴。

  按照孙悟空的交代,他们几个人都昂然的站在白玉阶下,其实,主要是唐僧按照孙悟空的交代这么做了。孙悟空不交代,猪八戒和沙和尚也肯定不会下跪的,他们甚至连作揖都不会的,姿态高的很。

  他们作为修行人,这么做本来属于是正常的。可是那些文武百官就大惊小怪了,除了很惊怵于另外三个家伙的样貌,他们很奇怪于这帮子和尚见了国王居然不下拜,也不说点口彩话。他们说:“这和尚十分愚浊!怎么见我王便不下拜?亦不开言呼祝,喏也不唱一个,好大胆无礼!”

  从这群威严端肃、像貌轩昂的文武百官的口里的话,您又听出来什么问题没?

  从他们说的话中,可以推测出来,之前,所有乌鸡国的和尚道人、乌鸡国的和尚道人们,见到国王呢,全部都是像三藏那样、三叩五拜、对国王肉麻吹捧。那么,从这个事情中,可以想象到,之前乌鸡国东边的敕建宝林寺中的和尚们、都是什么水平的,都是不入门径的五谷袋子、佛经袋子。

  眼见群臣替自己耍了威风,妖怪国王很满意,就有意表现得大度一下,有对比才有感受嘛,没有继续追究他们师徒不讲礼貌的罪责,而是很大度的问了一下:“那和尚是那方来的?”

  行者昂然答道:“我是南赡部洲东土大唐国奉钦差前往西域天竺国大雷音寺拜活佛求真经者。今到此方,不敢空度,特来倒换通关文牒。”行者的话里面有话,气度更大,而且是真的大。

  妖怪国王没听懂里面的话外音,咱们也先装作没听懂。因为没听懂,妖怪就肚里很生气、嘴上还要继续的装作很礼貌的说:“你东土便怎么?我不在你朝进贡,不与你国相通,你怎么见吾抗礼,不行参拜!”

  悟空只说是东土大唐国来的,但是没说是大唐国的使者,悟空说的明白,俺们是路过求经的。但是假国王显然是从俗人的层面来对待了,把他们当作臣民或使者。不是这假国王不懂修行人的道道和规矩,是他很久很久没见过真修者,可能是早就忘记了。

  悟空的话,没有套出来妖怪的真水平,或者说妖怪真的表现的很没有水平。没办法,孙悟空只好从俗世的层面上应对。行者笑道:“我东土古立***,久称上国,汝等乃下土边邦。自古道:上邦皇帝,为父为君;下邦皇帝,为臣为子。你倒未曾接我,且敢争我不拜?”

  孙悟空本来又是话里有话,想从俗世皇帝国王的层面上试探一下这妖怪的来路,没想到这轻轻一戳的一试探,把那妖怪给戳爆了。那魔王大怒,教文武官:“拿下这野和尚去!”

  看见没有,不入门的和尚道士、假和尚道士、妖魔变化的国王,他们真的不懂,不懂修行的真道道,也不懂做人做王的真道道,他们最擅长的,只是表面上的模仿,维妙维俏的,却只有一个空壳。

  今到此方,不敢空度,行者说的这句话,是西游记全部魔难考验的核心目的之一。走过一方,必得度化一方。度化一方,则成就一层天地、铸造一层身躯。通关文牒,是修行人的命门,其他地方断然通不过。

  上邦皇帝,为父为君;下邦皇帝,为臣为子。这句话虽是俗世层面上的,但是说起来,几乎就要囊括进去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全部了。暂时咱们知道有这么一个重要事情就行了。如果那妖魔,是上界的神灵之王之主,他是断然知道孙悟空说这句话是啥意思的,他的反应,孙悟空一听就知道是正经来路的。

  但是这假国王虽然不能说是真正的妖魔,但是文殊菩萨也的确没有告诉他那么多。所以孙悟空就要跟他开干了。

  魔王无意钻套,悟空有意围剿,到得那妖怪急了眼要拿真国王装扮的随从来刁难,孙悟空就主动点破真相,逼迫妖怪国王到了死角。

  于是,于是,悟空这一下让那妖怪——居然脸红了。

  那魔王在金銮殿上,闻得这一篇言语,唬得他,哎呦呦,心头撞小鹿,面上起红云。我的天,开天辟地的,少见的妖怪有强烈的羞耻心呦。这哪是妖怪呀,分明是一个第一次偷偷摸摸做贼的不良少年。

  既然在地面上谈不拢,那就天上见分晓吧。两个家伙跳到九霄云里,争吵了起来。妖怪说孙行者你真是狗咬耗子、抢生意让我做猫的失业呀。孙悟空一听就笑了,说你这泼怪真奇怪,早知道是我老人家驾到你还刁难我们,啊明显的是找揍。妖怪说我在深度潜伏是于则成,悟空说让我好好揍一顿则算你成。

  两个人各有各的理,谁也不服谁。眼看说话蛮拧,驴唇不对马嘴,然后那妖怪心生一计,露出了点狰狞,让老孙尝到点恐怖的滋味。

  第三十九回(4) 孙悟空的困惑

  打打杀杀的习惯了,这金箍棒一嗅到妖怪的味道就很兴奋。金箍棒兴奋,他的主人猴子哥更兴奋。猴哥是如此的兴奋,热衷于马上进入打怪的模式中去,以至于,妖怪说的明显的是想跟他理论理论的话,他都听不到耳朵里面去了。

  妖怪都挑破了话头:“我来占别人的帝位,与你无干,你怎么来抱不平,泄漏我的机密?”如果孙悟空不是那么兴奋的话,这时候他理应笑嘻嘻的回到:“呔,大胆的妖怪,有什么秘密?说来听听。”可是他不,他顺嘴找个借口,就要动手打架:“你不要走!好汉吃我老孙这一棒!”

  他两个战经数合,那妖魔抵不住猴王,其实,这时候妖怪首先是底气不足,孙悟空毕竟不是他仇人,并且孙悟空是观音菩萨的徒弟他知道,所以动起手来顾忌多,远不是说这妖怪本领不够强大。为何我这话跟小说都矛盾了?

  你看那妖怪,心生一计,急回头复从旧路跳入城里,闯在白玉阶前两班文武丛中,摇身一变,即变得与唐三藏一般模样,并搀手,立在阶前。

  大圣赶上,就欲举棒来打,那怪道:“徒弟莫打,是我。”急掣棒要打那个唐僧,却又道:“徒弟莫打,是我。”一样两个唐僧,实难辨认。这一下完蛋了,孙悟空那厉害无比的火眼金睛完全失效了!在孙悟空的眼里,这俩唐僧,不但模样无别,气质都一样。这就是这妖怪的真厉害之处,他的神通变化之境界,只在孙悟空水平之上,所以让孙悟空无法辨别。这局面之下,如果这妖怪真的发狠要揍悟空,恐怕悟空还真的够呛了。

  行者身处迷局,还是反应不过来。倒是一向蒙昧的猪八戒,突然就超水平发挥说出来一句根本不是他的脑筋能想出来的主意:让两个唐僧念紧箍咒。于是一下子就把妖怪给筛选出来了。妖怪只是想拖延时间找机会开溜而已,并没有想跟他们死磕。要是真的死磕弄得你死我活,很简单,抢了唐僧做肉盾,或拎了唐僧就飞走了。

  当然了,不能让孙悟空跟这妖怪过份的为难,所以文殊菩萨赶快喊停。孙悟空一瞧那妖怪竟然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没办法理解了。指责文殊菩萨,啊,你这菩萨真伟大,怎么放纵畜生来迷惑我们、给我们制造魔难。孙悟空理解不了,怎么畜生会来搅乱凡世。

  文殊菩萨居然说,自己这坐骑是奉佛旨来干坏事的。孙悟空一听简直是匪夷所思。于是就愤愤不平。于是文殊菩萨就告诉了悟空原委。可是孙悟空一听,觉得这是文殊菩萨公报私仇,因为她的坐骑下来祸害了众多的人们。但是菩萨说压根儿就没有这回事儿。孙悟空又指责这怪物破坏皇帝家的人伦。没想到文殊菩萨早就做了预防措施。

  孙悟空卡壳了。这些事情,都是超出他之前对因果的理解的。

  你看,真正派下来平衡因果报应的妖怪,并不会破坏人类社会,也不会破坏人类道德。因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而这些派下来的妖怪,也不会诽谤道法佛法,还利用了自己的超能力干好事。而那些完全不是安排中的成了精的畜生们,就不会管什么善恶是非了,整天就拿着佛经当道具、祸乱人世间、阴毒非常。

  像文殊菩萨座下的青毛狮子,还有许许多多的妖怪,你看见没有,他们修行和作法,都要变作人形,念诵佛经咒语等等的时候,一律要变作人形,没有以动物形体来念经修行的。猪八戒说自己身子粗夯、不能念经,即为此类。

  千百年来,许许多多动物都想修行,因此都想破脑袋想做人、或搞一个人的身体附体上去。极个别畜生,它们对于动物不准修行的天条一提就怒火中烧,可是没有人体它连表达愤怒的地方都没有。就总有这样的情况,有畜生就搞到一个败坏人类的身体,附在上面,利用这尸体一样的人形器具,咒骂天条,扮出一副懂修行的模样,搅乱真正人类的修行。畜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它知道它来日无几、很快就要死了,那也临死前骗下来一个是一个:我死你们也得死。

  您想想,如果让畜生修行,那不是侮辱人类、侮辱神仙么。

  现代的社会败坏,产生了很多这种扭曲变异的东西。西游记中没有现在社会这种如此阴毒的东西,所以唐僧要是放在现在这种社会环境来修行,以他的糊涂和蒙昧,是完全没希望的。这这种环境中,也只有孙悟空这种犀利无情的慧眼,才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毒蛇恶兽吧……

  如果还有一种人能修行,就是总被小说忽略、总被我们看作沉默无智的沙僧。

  从小说中,我看明白一个情形,别看他们师徒四人是一个同进同退的团队,一起遇到同一个魔难、一起搞定同一伙妖魔。其实,他们每个人的魔难程度完全不同,而且各自的考验也完全不同。

  在那平顶山的魔难中、在这乌鸡国的磨难中,沙僧基本不面临心性的考验,他跟那默默无闻的白龙马一样,他们修的是苦行。为何这两个大的魔难中他们几乎没啥事情?就是因为这两个大魔难,考验的是为别人承担责任、为更多生灵百姓寻找解脱途径,也就是说,这苦难是成王成圣的路。沙和尚的苦,在流沙河那旮瘩就吃了大部份,心的磨砺早就结束。他没有其他的想法和伟大追求,他的目标就是一个最单一的自我解脱。

  所以,我觉得,很多关难中,他很多事情都看在眼里、心里面雪亮的。别看大家是一个团队,各自的魔难各自承担,谁也代替不了谁。如果说孙悟空企图替三藏承担一些,他的这种想法会让他得到更多的提升,但是,三藏应该遭受的罪过一点也不可能变化。

  沉默无语的修苦行才是释门之正传,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的大悲寺一样。在一般人看来始终在生死之界徘徊的苦行,经历过的人才知道,经历了那种几乎天天在死亡边界的苦行的人、对这个世界的一切虚荣都看淡。一个凡人,只有你的良知,才会触动他们、才会让他们认为你是活物、不是走肉行尸。
  (第三十九回 完)

  第四十回(1) 妖魔再厉害 也是被利用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听完文殊菩萨的奇怪说道,孙悟空他们哥儿仨个带着困惑不解、将信将疑的从天上下来了。

  也难怪,被度之人怎能揣测到度人神仙的安排之精密。本来么,这乌鸡国的历史、宝林寺的俗僧、唐三藏师徒和那狮猁王之间,按正常的命运安排来说,他们之间这辈子是没有交叉点的。

  可是如果按照正常命运的程序走下去,那就不是修行了。但是如果这些家伙之间,完全没有缘份、前缘的话,那也很难把他们给凑到一起来。是的,他们之间可以肯定的说,有前缘。

  相见未必需要缘份,也可能就因为偶然的相遇结下将来再度相识的机会。但是,作为修行人来说,这种情况就不可能存在了。因为,修行人是一边走、一边一层一层的解开前缘、了解所有历史上堆积的恩恩怨怨的。只有解,不能结。化解了的,该走的走,该被容纳的容纳,成为一层身躯。孙悟空说“今到此方,不敢空度”里面的意思大概就是这样的。

  而不管他们之间的恩怨多么的扑朔迷离,如果作为一般人,如果安排他们遇见,本来应该发生的是更加纠缠不清的你争我夺、陷得更深。可是菩萨她们,居然把这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人之间乱七八糟的恩怨牵扯,让它们在你争我夺、碰撞摩擦之中,互相抵消、湮灭消失了!

  这过程中,修行人其实倒不用太担心,只要坚持原则就可安然走过。怕的就是迷恋于各种诱惑、各种小自尊小算盘。

  文殊菩萨走则走矣,她小老人家应该很多天都不会再出场了。可是您猜她去哪里了?她去了五台山。那不是她的道场吗,她去五台山干嘛?她去五台山的宝莲座下听谈经去了!

  在自家的道场,她去听谁谈经呢?应该是一位更加尊贵伟大的佛或大菩萨吧?释迦佛肯定不是在这里的,释迦佛在灵山。早已经修行圆满、并且以无限慈悲法力救度修行人的菩萨,还要听谁讲经,小说中多处描写很多罗汉、菩萨、佛经常的听佛祖讲经。这种事情,是我们凡俗人等难于探究的。别乱想了,绝不是流传到世间的任何一种经。而且他们在无量劫的时光岁月里,在无数次的法会讲经中,也绝不会出现任何一次重复的讲经。

  为何一样听闻多心经的唐僧师徒,面对同一个魔难、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各异,从来都五花八门呢?那是因为多心经给每个人的感受不同、遇到事情所体悟的不同。一样的文字,千万人会有千万个想法、千万次会有千万次的不同。

  你看看,行者他们是兄弟三人,一起遇见的文殊菩萨、一同听到了文殊菩萨的话,孙悟空最终是选择了相信,而那一向听风便是雨的老猪,脑筋却多转了那么一两圈儿……

  行者将前因后果告诉了大家,都在高兴的当儿,又听得黄门官来奏:“主公,外面又有四个和尚来也。”八戒慌了道:“哥哥,莫是妖精弄法,假捏文殊菩萨,哄了我等,却又变作和尚,来与我们斗智哩?”

  也难怪,这些日子以来,老猪他总是见到妖魔鬼怪变化的修道人、说起修行来引经据典一套一套的,要不是猴哥犀利,让老猪听起来,这些妖魔简直是口吐莲花,老猪简直都要跟它们这些妖魔去下地狱了。修行的路上、人生的路上,都少不得魔障,这魔鬼的欺骗性要不逼真,都跟抗日电影里面的日本鬼子一样又笨又傻的话,那就不是妖怪了。

  西游记,一路上讲的也都识破各种妖魔欺诈骗术的故事,这些欺骗故事简直可以编出来一本本《妖怪骗术大全》、《行人防骗指南》。而里面三藏受骗上当的事迹,则可以编篡一本《妖怪骗术受害案例分析》。当然,从孙悟空的角度,还可以整理一本《降妖伏魔讲义》来。

  对于妖魔来说,它说话就是钻你人心软善、自私的空子。像唐僧猪八戒这种糊涂人,他们唯一能避开魔难的途径,就是对妖魔所说的话一概不听,否则就只有上当的份儿。可是避开了魔难,就无法磨砺,无法去掉对妄念软善的相信。去不掉这些,更无从升起对正信、对人间正道的信心。

  要么就只能通过具备像孙悟空这样的慧识,知道妖魔鬼怪花言巧语冲的都是执著贪念爱欲,骨子里却没有一丝人性,都是阴森森的魔性。红孩儿变作可怜虫,撒下了一个很精美的谎言,骗过了孙悟空之外的所有人。孙悟空一听就听出来里面的逻辑破绽。妖怪吓得心里面只哆嗦,就跟那白骨精一样,赶紧再用另一个来包装前面谎言的漏洞。可是它的这里面的漏洞,虽然骗不到孙悟空,可以已经激起了唐僧对孙悟空的仇恨的怒火,于是它就成功了。

  红孩儿把那谎言,说得上下溯三代,左右连三宗的,西游记里面,还没有妖怪的谎话比它水平更高。但是水平太高了,远远超过他变化之儿童的年龄智商。老孙听出来里面的逻辑漏洞,也知道这谎言太精致,深深的击中了唐僧内心的隐痛。所以孙悟空无法说服已经陷入妖魔心理落网的唐僧,就只能相机行事。

  红孩儿谎言的身世自述中,作为地主富农家庭,他家是共产共妻运动的受害者。为了补充被掳掠一空的无家之漏洞,他又塑造出了一个富霸一方的豪强家族来。洪水一样袭来的假话,不怕谎言漏洞多,总有一款适合你,这就是妖魔骗人的革命指南针。

  红孩儿搞掂孙悟空的套路很俗套,可是,红孩儿这个谎言,蛮值得分析。

  第四十回(2) 烈焰焚天 黄沙盖面

  岂止是红孩儿的骗术套路缺乏创新精神,天上地下所有的妖怪,行骗的手段也都是循着固定的模式推演行进。妖魔骗术的套路,一概贴着正道之脉路蜿蜒而行,模仿正道但不入正道,所以看上去似是而非的。一般人没有像猴哥那样能力看见妖魔,也没办法像有些人一样能感觉到妖魔,但是妖魔说话的逻辑缺陷都很明显,这是从理性的角度上完全能辨别出来的。

  妖魔附体之人,说的话,并不一定每句话都是妖魔所说,不过却能分辨出来哪些是他本人说的,哪些是附体所说的。一般人说话,如果理性不全、头脑不清,往往也存在明显的逻辑缺陷,但是人的那种逻辑缺陷,是在于话语内容意思之间的碎片化趋势、彼此割裂,从而造成的混乱和矛盾,逻辑链条的短程化会很明显、往往给人一种顾头不顾腚的诧异。

  附体则不,它们的缺陷在于人性的割裂和缺失。

  你看这乌鸡国君王,他就是因为心头一热,把脑袋也给烤热乎了,脑袋瓜子一热起来,就连自己的国家和子民都忘记了。哭着喊着要跟唐僧取经去。并且你的师父根本就不在西天、不是佛祖,你去西天干嘛去呀?看看你要求去西天,还妄想替换下来一位师傅帮你做皇帝,给子孙后代惹下了多少口水。啊,让别人认为唐三藏师徒救你有搞政治的嫌疑、有颠覆当局的阴谋。

  幸亏猴哥睿智,几句话就拆了这颗炸弹:“不瞒列位说。老孙若肯要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你还做你的皇帝,我还做我的和尚,修功行去也。”

  修行人不会对名利有兴趣的,三藏纵然糊涂,这一点始终都做得不错,谨小慎微的不敢沾钱不敢沽名的,这个可以说是他的一个强项。可是那国王最后送别他们师徒要分别的时候,三藏却说了一句怪话。国王道:“师父啊,到西天经回之日,是必还到寡人界内一顾。”三藏道:“弟子领命。”国王尊称他为师父,面对俗世的国王,他自称弟子,匪夷所思。

  乌鸡国的大难,搅得三藏的世界观天翻地覆。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转眼而至的号山之难,竟然是乌鸡国之难的另类演绎。因为,因为三藏某方面的心结太纠结、根蒂深深。自从五庄观以来,唐僧的修养变差了、脾气变大了,随着一个比一个猛烈的魔难,一方面他的修行进步了,一方面他内心的某个角落似乎变得更加脆弱了。

  因为纠结,所以打转转,没瞧小说如此说唐僧:那唐僧一行四僧,上了羊肠大路,一心里专拜灵山。听说过羊肠小道、听说过坦荡大路,怎么就没听说过羊肠大路……明明是大路,为何多曲折?因为心里拧巴呗。

  师徒行走了半个月,三藏纠结了十五天,终于,这天大的疙瘩给他拧成了天大的规模。有一日,师徒正在行走,没意识之间一抬头,忽又见一座高山,真个是摩天碍日。三藏马上心惊,吓得赶紧勒马掉头,直喊:孙悟空!关于本回的解读,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李道长的《西游原旨》,挺有见地。

  三藏的疙瘩究竟是什么,他内心的隐痛又是什么,他的疙瘩和隐痛,为什么就偏要遇到红孩儿?

  观音菩萨设置的修行过程,每一关都精密的控制着火候呢。经历一关,三藏他们会如何想如何对待,会在他们各自的内心去掉什么、留下什么。都在菩萨算计之中。如果同一类的问题反反复复的出现,那么只有一个原因,那是因为他内心的纠结太多层了,一层又一层,一层比一层厚重。

  况且,在修行人的修行过程中,还会积累新的纠结。就像三藏一样,会对孙悟空一方面佩服得要死、一方面害怕得要死、一方面又愤恨得要死。等真的到了要命的关头,又死死的抓住孙悟空。

  幸好有菩萨在,幸好这些意外的纠结也完全在菩萨的算计之中。三藏的疙瘩是对孙悟空的,内心的隐痛是对自己梦幻“身世”的。红孩儿,是他内心疙瘩的燥火与隐痛的阴火,一起吸引过来的。

  观音菩萨安排他们走过红孩儿的地界,就是为了化开这有着阴阳脸的唐僧的阴阳火。阴阳之火,不能和合,反而凝聚成一股毒气。就成了红孩儿这种角色。

  红孩儿,跟三藏有什么深层的共同点?那就是身世。红孩儿跟三藏一样,纠结于自己的“身世”。

  前面咱们说过,一向霸道、不知天高地厚的红孩儿,讲述了一个离奇的凄惨的谎言故事。故事当然是谎言,但是你自己瞧瞧,里面影影绰绰的、深含着他自己的凄苦戾气。他跟三藏一样,这种怨戾之气其实很大、都深埋在心里。只是呢,三藏注重表面礼仪、注重表面涵养,给压制住了。而红孩儿呢,就因为并不压制,他通过折磨自己地头上的下界小地仙、小阴仙们来发泄毒气。

  你看那些小阴仙怎么诉苦: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常常的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

  红孩儿样貌六七岁模样,年龄已经至少超过三百年。当然从年龄之长就可以看出来,他是在上界的时差中。别看他年龄已经是三百多岁糟老头子的年龄了,身躯和心灵,却依然是个儿童。他编造的故事中,有真有假。假的是为了糊弄唐僧,真的是不由自主的包含了他的个人资料、家族恩怨。

  从西游记后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比较完整的看出来他们一家子的狗血帐。老牛和罗刹女是夫妻,都是在修行。有了儿子红孩儿。老牛有了外遇,被人家的美色和资产给诱惑、离家出走。老婆扔了,儿子呢给打发到这号山。其实儿子是给放逐了。

  作为儿子的红孩儿,他只知道是老爹把自己派到这里,还给了很神气的大号,其实是骗他他不知道。他表面上觉得老牛这个爹地很爱自己,其实那不过是小孩子的单纯无知。内心里,红孩儿自己也知道凄苦。他不知道,他的家庭早就给花心的老牛给拆散了。红孩儿还有一个叔父,当然也是一只牛鼻子。这只牛鼻子叔父,就是红孩儿谎话中的“红三”、“族伯”。

  上面的故事大概,是从西游记中能知晓的。从红孩儿的谎话中,我们又能看到哪些补充的呢?

  第四十回(3) 戾火

  冲天的戾火,焚毁的是自己的世界。红孩儿所在之所,草木枯萎,黄沙浮土遍地。也难怪这小子入魔成妖了,他内心承付着整个家族的罪业。

  牛魔王为什么离家出走、找了白富美的小三过日子去了?恐怕主要原因并非白富美的姿色魅力和财宝灿烂。从红孩儿夸张的谎话中,似乎是这样的:

  牛魔王呢,虽然是牛魔一头,但是人家老爹德道高隆,江湖上很有名号地位。可能因为善于理财、并且也应该是勤谨修道,所以留给儿女的遗产丰厚不说,我们所知道的他两头牛仔,也修行很有基础。

  但是呢,牛祖公起码两个儿子,却只把家产给了老大牛魔王,这个可够偏心的。还有一种可能,以小说中描述牛魔王的油嘴滑舌,另一种可能就是,他把属于弟弟那份给骗到手了。总之是,他老大继承了全部遗产,他老弟就跟他儿子后来下场一样,给找个美好的理由,照屁股上甜蜜的一脚给踢走了。

  可是牛魔王好大喜功,跟当年孙悟空一样喜欢呼朋唤友吃喝纵乐。不过人家孙悟空是用不尽的天产资源。他哪有这样雄厚的家底,没多久就坐吃山空了。为了维持奢侈的生活,于是就开始学人间的生意人放高利贷。十有八九估计是以他的粗疏个性、他根本就不懂理财,而那牛夫人呢,一心修道,鄙视理财。结果就被那些借债的狐朋狗友给骗了个底儿朝天。

  老牛被骗,有火没处撒。但是以他对面皮的热爱,死都不肯告诉任何人他早就破产了。怎么办?嘿嘿,你肯定想到了。对呀,找到白富美狐狸精打借条,继续挥霍……

  结果?嘿嘿,你肯定想到了。再次挥霍一空,最后他就只好抛妻弃子、净身倒贴了。

  牛魔王、罗刹女不还都有一大帮亲戚吗?庞大的家族、实力雄厚啊,怎么当他们一家子逐个都遇到了唐僧的取经队伍、被一个接一个搞掂的当儿,怎么都默不作声了?

  哎呦,他这败家子儿一家子这么鸡飞狗跳的,如此狗血的剧情,别人一提起来都觉得丢人,一提起来是自己亲戚更是觉得无地自容的。谁愿意理他们啊,巴不得他们一家子被人给好好教训教训呢。

  正是因为丢人的一家人,红孩儿被放逐到这号山地界,竟然没有亲戚跟他来往。没有亲戚也没有朋友的红孩儿,心里扭曲变态,整天抓一帮小阴神折磨出气。可是这戾气、只会因为行恶而越积越大。

  不管怎么说,明明是红孩儿独霸一方,在他的谎话故事里面,他们一家都是可怜的受害者,老子被杀、老娘被掳、家产被洗劫一空。在现实中,明明他爸妈都好好的活着啊,只不过是家庭破碎了而已。在天不怕地不怕的红孩儿的嘴巴里,这股强贼居然很恐怖,他们是红孩儿空口杜撰、子虚乌有的,还是真有其人?

  这伙儿强贼,是红孩儿心中的阴影,是一股他再大的本事也抗拒不了的恶势力。这股豪强,其实是引诱了牛魔王走邪路、迷惑了铁扇公主和红孩儿变得怨天尤人。在红孩儿的眼里,他的牛爹地等于是被这股势力给杀死了,他的母亲和他自己,等于是被这股势力给劫掠了,他的处境真的是如同悬吊在一棵树上慢慢的等死了。

  红孩儿以为自己很聪明,拍拍脑袋就能瞎话脱口而出,其实,他脑袋里想什么,就一直在那里,于是他的谎话里面、就无意中流露出了真况。

  在更高的层面,有一股更加邪气的势力团伙,利用了牛魔王的小聪明和大毛病,瓦解了他的家产、摧毁了他修道的正途,还控制着他自己把自己给搞得妻离子散,这股势力中包含着妒嫉、抢劫、恶毒、死亡,行共产共妻之恶。牛魔王、罗刹女、红孩儿,都是这股势力的手下败将。而且,这一家三口,也跟吸毒一样,已经深深的被这股势力团伙给感染了,他们都变得一天比一天邪气。

  所以,唐僧取经团队的到来,乍一看,是他们一家三口考验唐僧师徒;细一看,是他们需要唐僧团队来解救;再一看,是菩萨让他们双方上不去的上去、解不脱的解脱。像牛魔王这种动物形体的高层面生灵,再修行也不行。要想行,要么投胎做人,要么有机会被菩萨、太白金星这样的三界外神仙给接引上去。

  本来么,人家是路过来度你的,你却恶狠狠的要吃了人家。这就是红孩儿在魔性控制下所想出来的怪事情。而作为三藏呢,别看对方是妖怪,对方是被利用来磨砺你的、并且对方是等待你去拯救的,你却被人家耍得死去活来。

  红孩儿跟那银角大王一样要求孙悟空驮他的俗套要求,由于唐僧就是死活识别不出来,假善蒙蔽了理性,于是,三藏很合乎逻辑的成为了红孩儿的盘中餐。

  上一次,孙悟空被银角大王的搬山大法给压住了,这一次,按道理说,孙悟空应该会提前防备,可是孙悟空还是有点迟了,他没想到这个妖怪能察觉他的想法,红孩儿便就使个神通,往四下里吸了四口气,吹在行者背上,便觉重有千斤。红孩儿耍了一个解尸法,孙悟空没能当即识破,红孩儿出了元神,孙悟空没能看见。孙大圣的神通怎么忽然就不那么灵光了呢?

  孙悟空摔烂了红孩儿的假尸骸,红孩儿心头火起,较起真儿来了,他觉得自己还没有下手抓唐僧,孙悟空就要害自己,属于没凭没据、无故伤生。后来孙悟空想跟他攀亲戚,门都没有。

  (第四十回 完)

  第四十一回(1) 此起彼伏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上一回,其实还有蛮多细节非常值得细细的参详的。篇幅所限,只略略的提一下就过。孙悟空提及的精魅绰人元神等异事,诸位可以参考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外篇,如能把内篇与外篇当作一篇著作的两个侧面或两个层面来研读,相信会有惊人收获。从内容上,内篇讲的都是炼丹等等技术琐碎活计,外篇讲的是如何入世达济天下、甚至是做官的非常世俗的道理。

  但是他两个著作,其实是一体的。内篇可以接壤老子的道德经,外篇可以接壤孔子的学说。抱朴子等于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著作,上接修行,下接世俗。内圣外王之道,在西游记问世之前,抱朴子是写的最清楚的了。

  但是,毕竟,抱朴子还是有意的把内外给明确的区分开了,导致了很多人以为两部著作毫无干系,不识货的人就只读内篇,炼丹啊、降妖啊,多来劲多刺激嘛。

  西游记是把这些深与浅的知识,毫无PS痕迹的给揉合在一起去了。通过人物的设定,把档次拉开,通过故事的设定,把浅层的人伦与高深的修道给变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极其有趣的故事。

  看不到修道层面知识的人,一定会对三藏的彬彬有礼感到敬佩,他忍辱,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会去伤害任何一个生灵,哪怕是妖怪。他喜欢表面行为的涵养,做事情都尽量保持温文尔雅的做派。不见到人家的人,他从来不擅入别人家里。见到人家的人,他则非常客气非常客气,很给别人体面。

  当然,很多人,包括我,常常对他的善有余、而眼光低俗感到憋气。这就是表面,我们能够意识到,善,面对不同层面的东西,在不同的层面上,衡量的准则是不一样的。

  善的一面如此,恶的一面更是如此,在不同层面上,恶的思念,也会变得你想象不到的可怕。是啊,我说的就是唐三藏的躁热情绪、游浮不定的心态。

  你看他,一路上,每每的想要快点到西天,经常是对自己还这么慢悠悠的进程感到烦躁、迷茫,现在的他,已经是到了这种地步,他甚至已经把修行放到第二位,把到达西天当作第一目标了。

  同时,他还要照顾自己的善心,每次遇到落难人士的时候,他都不肯放过行善的机会。为了行善,他也不考虑自己的状况和处境,以及是否有行善的能力。所以,只要是有落难者出现,他都要行善。同时,为了不耽误自己的早日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大事儿,他则把自己揽过来的行善业务,一概抛给孙悟空落实。这样,既得了行善的美名,又免了行善的苦行。的确就像大话西游里面唱的:西经我取,黑锅你背。

  所以,这关节上,他们遇到红孩儿,实在是命中注定的,只要他修行,就一定会在这种节骨眼儿上遇到。什么节骨眼儿?就是那种淤滞淹留的过程中,孕育出来日益炽盛的躁热轻浮之情绪的时候。

  思求进去,不是躁热轻狂,唐三藏尚不懂得这一点,但是菩萨绝对知道。所以,遇到红孩儿实在是注定的。不管他进哪一门修行,都是必须要面对这个考验的。正所谓“未炼婴儿邪火胜。”

  红孩儿并无攻杀之能,可是红孩儿的后台不是他的三昧真火,也不是他的妖怪老爹李刚,这股烟熏火燎的邪气,最大的后台在中央,就是这个看上去白白胖胖的大好人:皇帝的御弟。就是他发出来的这股熏天的乌烟瘴气,其臭气之大,能把孙悟空给熏得半死,让沙和尚和猪八戒也搞不掂。其实,是三藏搞不掂自己了,驾驭不了自己修行中滋生的魔障,反而被魔障所驾驭。就像一个蹩脚的足球运动员,让我们这些观众,分不清了到底是他在玩球,还是球在玩他。

  猪八戒要去南海拜访观音菩萨求救,结果他发现红孩儿这里的山峰,高得连他这个天蓬元帅都飞不过去。别说老猪飞不过去,连红孩儿自己也飞不过去。为何说这山高得他们都飞不过去?小说怎么说的了?

  小说如此说:“却说那妖王久居于此,俱是熟游之地。他晓得那条路上南海去近,那条去远。他从那近路上,一驾云头,赶过了八戒。”如果真的是山不是很高,这一跳到天空,那还不是一马平川的想飞哪儿去飞哪儿去?红孩儿也用不着抄什么近路了。如果老猪能飞得高过山头,那他也不需要设计什么行走路线了。

  其实小说老早就说了:高不高,顶上接青霄;深不深,涧中如地府。……山后有千万丈挟魂灵台……

  你要说这山高吧,可是在孙大圣的脚下,简直就是土疙瘩、石头包一样,“好大圣,说话间躲离了沙僧,纵筋斗云,径投南海。”在孙大圣的脚下,简直是没有山没有峰。

  脱离了尘世的修行之婴孩,如果不注入神性,则自然就是被魔性所驾驭。这魔性并非天然的婴孩自带的,却是因为唐三藏试图用他已有的尘世之人性去注入,这人性中,杂质斑驳,在尘世中看上去很好也的确很好,可是到了上面,里面的杂质,却浮现出一个又一个可怕的魔鬼的面孔。

  至于这躁热情绪,是唐僧表面的安静、内心深处的不安静给憋出来的。小说中说得明白“道德高隆魔障高,禅机本静静生妖。”他的静,是有杂质的静,杂质也是硬邦邦的好像是钢铁一样,可是杂质是不能熔炼升华的、也不能粘合的,不能对成型的钢块贡献任何功用。

  对于三藏修行中的问题,由于孙悟空也出现了不该有的情绪,其实孙悟空自己也陷入了迷局。这时候,平日里两个看上去蔫蔫儿的没见识的家伙,却表现出来了他们令人尊敬的睿智来。

  第四十一回(2) 个个都在梦游

  超离人世间层面的生存状态,真不是我们凭空可以想象。都以为神仙们神通广大,想不到不同层面的神仙神通大能也是高低不同的。都以为神仙们高高在上,殊不知他们对人类也有倚赖需求。上一回说到孙大圣施展三头六臂的神通打出来一伙儿神仙,却个个都是穷光蛋。

  神仙本来都是富有得很的,怎么就变成穷光蛋了?原来是,他们在人世间的庙宇被拆,失去了世间常人们的供奉,所以少了吃喝、断了粮饷。好奇怪呀哈,他们竟然是离不开人世间供奉的!通过孙悟空的嘴巴,可以得知,这些山神、土地,原来属于阴神、是阴鬼之仙。他们这些下界的阴神,通过向人类提供道德秩序的维护、庇佑,以获取人类供奉做衣食俸禄的,他们跟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他们的吃喝,是怎么获取的?难道就是人们供奉了的那些贡品吗?好像是,好像也不是。这里面有真机,诸位尽可细细的参详。

  既然是真机,就总是出人意料、想不能当然。别说对你我来说如此,对这个孙大圣也是如此。孙大圣按照他的想当然,认为红孩儿会认自己这个亲戚。孙大圣想不到的是,这个红孩儿其实就是个不知伦理纲常的浑球小霸王,并且还是个满脑子扭曲观念、满腔怒火、一心要报复社会的红色愤青。

  结果呢,孙悟空因此而吃足了苦头。倒是在人情的世态炎凉上,沙和尚、猪八戒都比他清醒多了。眼看孙猴子信心满满的样子,沙和尚无奈的笑了:“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老孙这当儿傲慢得很,哪里听得进去沙和尚的冷言。本来就是一门远亲,这孙悟空偏偏要强攀托大,结果呢孙悟空的热脸皮、贴上了一块红烙铁。

  孙悟空脸丢了、战败了,还被没有义气落跑的猪八戒讪笑:“哥啊,你被那妖精说着了,果然不达时务。古人云:‘识得时务者,呼为俊杰。’那妖精不与你亲,你强要认亲;既与你赌斗,放出那般无情的火来,又不走,还要与他恋战哩!”说起来,其实老沙和老猪,事先都知道孙悟空一定会碰大钉子的。

  当钻到了牛角尖里面的老孙两眼一抹黑的时候,沙和尚又一次表现出来他的睿智,当孙悟空猪八戒在那里忙着斗嘴的时候,沙和尚倚着松根,笑得騃了。原来他想到了相生相克的理、可以搞掂红孩儿。

  孙悟空的武功高了,智商却低了。老沙老猪的武功不济了,智商这时候就很平衡的高了上去。

  从小说中,早就点出来了,这一关中的沙和尚,是心里面雪亮的。就早在唐三藏被红孩儿骗倒、孙悟空背着红孩儿落单的时候,小说中写了一首诗,点到了沙和尚、白龙马他们什么都知道,但是什么也不能说,也不能流露出来:“意马不言怀爱欲,黄婆无语自忧焦。”

  当然,沙和尚献策以水克火的计谋失败了。小说中写到,因为三海龙王用来灭火所降的雨,浇不灭这红孩儿的三昧真火,非但浇不灭,这水浇上去还如同油水儿一样有超好的助燃效果。

  当然这跟沙和尚没关系了,也并不难说明沙和尚提出的相生相克的计谋是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龙王们率众所降下的瓢泼大雨,只能灭得了人世间的凡火。这人心头的三昧真火,丝毫不会受到这人世间雨水的影响。

  看来是龙王们没本事对付红孩儿的三昧火呀。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因为龙王们没有降下能浇灭这三昧真火的真水耶。小说中说得明白“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

  这句话中,有一个点睛之字“私”。

  这个私,是龙王未经请示玉帝,自己做主所下的雨。龙王自己做主下的雨,就不是上界之主加持所下的雨。失去了上界加持的龙王,他们下的雨就只有凡俗雨水的效能。其实呢,龙王早就跟孙悟空说清楚了,是孙悟空自己毛毛躁躁的急着要去斗红孩儿,他听了也没入耳朵。出发之前,东海龙王就说:“大圣差了。若要求取雨水,不该来问我。”“我虽司雨,不敢擅专;须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几尺几寸,甚么时辰起住,还要三官举笔,太乙移文,会令了雷公、电母、风伯、云童。俗语云龙无云而不行哩。”并且这场雨,也很离谱,连风云雷电都没有!

  是孙悟空自己主动放弃请求玉皇大帝帮助的,行者道:“我也不同着风云雷电,只是要些雨水灭火。”小说说他孙悟空欺心失礼仪,看来不仅是对红孩儿的、也是对龙王和玉皇大帝他们的。

  是呀,这个私,根源上来说,是孙悟空的私,源头就在他这儿。结果呢,这个私心给他带来了一次生平罕见的苦头。

  龙王们,其实,你知道,他们是很清楚自己的私雨是浇不灭红孩儿的三昧火的,大家都是神仙,决然不会连这点小事情都不明白的。但是他们还是很配合的听从了孙悟空的吩咐了。为何呀?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孙悟空他们修行中的关,就配合你演戏呗。

  猪八戒关键时刻振作神威,救了被自己的私心和师父的虚火给熏得半死的孙悟空。但是当他们想起来向菩萨求救之后,猪八戒表示要前往南海请菩萨,忽然又发现礼仪很重要的孙悟空,又过份的重视起来仪礼之事,画蛇添足的交代猪八戒那些他自己都甚少遵从的礼仪来:“若见了菩萨,切休仰视,只可低头礼拜。等他问时,你却将地名、妖名说与他,再请救师父之事。……”想来是这猴子,后悔之下,想起来平日里师父唐僧的温软模样,就按照唐僧的举止仪态来描述一番,交代给猪八戒。

  结果呢,结果很悲剧,过犹不及,他这份加码的好心就被妖怪给钻了大空子,把老猪给送到妖怪手里了。老孙生怕老猪对菩萨不尊重,对菩萨不够尊重。所以才交代色心严重的老猪低头礼拜不可仰视。事实上,这取经团队里面除了唐僧之外,其他几个人对菩萨都是绝对的尊敬的。唐僧对菩萨的尊重,在表面行为和思想是,是绝对的。在内心深处,从他之前的处处对孙悟空看不惯上,就体现出来他对菩萨的信任,并非根本上的。

  结果呢,正好是瞎猫要捉死耗子,这红孩儿和妖怪们就恰好的在猪八戒跑路的当儿,看见了还没有绕到高山后的老猪,于是红孩儿就顺便变成了菩萨、顺手的捉了老猪来。老孙的谨慎,老猪的蒙昧,就让红孩儿守株待兔的给撞上了。

  显然这完全不是红孩儿高明心眼儿多,只是这修行中的人的弱点,是菩萨早就看清楚的,早就安排了对症下药的红孩儿呆在这里等他们撞上来。

  红孩儿哪里懂得菩萨界的高深,他只是从人情上扯慌来骗老猪。而正好呢,这老猪也不懂菩萨境界的高深,红孩儿俗气的人情,正好击中了熟知人情世故的他的人心。老猪精明的人情世故,骗倒了老猪。这就是瞎猫和死耗子。

  老猪也没动脑筋想想,修行就是降妖伏魔的,菩萨怎么会可能跟妖怪有交情?怎么菩萨会让他这个修行人向妖怪陪不是?唐僧和自己都是菩萨的弟子,怎么会向妖怪去讨要?

  第四十一回(3) 不可不有的敬意

  取经团队里面的人,水平参差不齐,能力也大小各异,智力水平也有高有低。一路上,大家总是被猪八戒的愚昧小样儿给逗乐,也经常有人觉得这沙和尚闷葫芦一样的像个可有可无的影子,尤其是那个白龙马,一路上基本就是走路走路走路,全无修行的过程。

  但是最终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生死的超脱,还有档次的提升。好像是只要你修了坚持到底了,就会保证有收获一样啊?真是有点共产的色彩……

  其实不是的,固然,他们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可是你发现一个问题没有,他们的修行状态,此起彼伏。尤其是在初期的时候更是这样,孙悟空厉害的时候,唐三藏往往糊涂。唐三藏清醒了,老猪沙和尚或孙悟空,又心里别扭起来。等到他们都不行了的时候,别急,还有白龙马呢,白龙马在大家都消沉的时候、企图放弃的时候,反而进入了最精进状态。

  这样的话,虽然每个人水平不同,但是,由于搭配精当、安排精准,竟然让一个个单独的谁也无法完成修行过程的这些家伙们,通过互相弥补,互相帮助,都走到了修行的终点。这个安排,实在不是人力所能及的、人世间也无这样的绝高智慧。什么是普度众生的菩萨和佛?这就是了,他们的能力和智慧,能让炉渣变成钢锭,能让钢锭变成绝对纯的钢锭。

  他们的智慧,深刻研究到你的每一个细胞中的每一个化学元素,深刻研究到你的过去和未来,让大家修行人,优点和优点互补互助、缺点和缺点互磨互助、优点和缺点竟然也能互相研磨、最终达致一起都升华上去。

  在唐三藏孙悟空都迷了心智的时候,老猪振奋起来。当然他的智慧也就是那样,可是,他虽然被妖怪给轻易的骗到,然而是罕见的旗枪不到,依然是这一刻的团队的领军人物、精神领袖。

  老猪的振作,救了孙悟空一命不说,还大大的鼓舞了孙悟空呢。老猪让变作苍蝇前来打探消息的老孙满意的笑了:“这呆子虽然在这里面受闷气,却还不倒了旗枪。老孙一定要拿了此怪。若不如此,怎生雪恨!”

  话说到这里,阅历深广的朋友们,一定知道,写到今天为止,咱这儿把修行团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机要,都说得大白于天下了。

  遇到不如自己的修行人、或其他门径的修行人,心胸狭小的人往往会因为别人不如自己而洋洋自得,甚或贬低别人的人格、否定别人的成就,从而抬高自己。或者反面,遇到比自己强的、好的同门异门,妒忌、仇恨、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层面的高下、质地的高下,固然有区分,只是,不同层面不同质地的生灵,才构成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世界,就好比一栋高楼,地基、低层、你就是顶层也不可脱离,不是吗?

  顺着这个道理想下去,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不管你觉得多么的冗余、渺小、不值得存在、不应该出现,深深的探究下去,终会发现,都有它不可不有的存在之必要、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和运行有着无法替补的功用。中国传统文明的“敬”,深意即如此。

  其实,还有一个没说的机要,就是你别看这如此艰难的修行、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其实呢,完全在菩萨和众神的掌控之中。你别看你修得惊心动魄、吓得死去活来的,事实上一直在严密的保护之下。只是这种保护,不是那种溺爱的保护、也不是对儿女一切包办的无良父母的保护。

  并且,修行的路途之真实,断然不是凡世间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能比的。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在对心灵的冲击上,跟修行中的冲击一比,简直是梦游一样的。所以,我个人就觉得,这才是真实的活着。

  (第四十一回 完)

  第四十二回(1) 不懂装不了懂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关于善待、关于敬意、还有真正的团队协作精神,是红孩儿不懂的,所以他就非常疑惑于,怎么猪八戒这个笨蛋,也会被安排取经了?取经需要的是孙猴子那样的神通广大嘛。眼见得,那孙猴子的广大神通,也被自己给熏烧得青烟直冒,可见自己的本领才够强大,要说谁有资格去取经的话,也应该是咱家!

  红孩儿不懂的,太多人也一样不懂。都是一样的不懂,只是各有各的原因。红孩儿不懂呢,是跟他的家庭环境有关系的。你看他们一家子人,七零八落的,夫妻不像夫妻,父子不像父子,母子也压根儿就天各一方、谁也不牵挂谁。本来么,他们一家三口,个个都算得上能独当一面的人物、能力都挺大的。他们凑不满一麻将桌,三个诸葛亮加起来的结果还不如一个臭皮匠。

  要说红孩儿他们一家三口,个个满心向道、个个勤于修行,蛮有修道家庭的架子的。可是他们家里却没有修道人之间应有的气氛,整个冷冷清清的一个千年冷灶、都是只顾自扫门前雪的脱俗高人。这就是红孩儿的身家渊源,在他的字典中,压根儿就不存在团队精神这回事儿,也压根儿就没有敬意这回事儿。在他的观念里,逐鹿天下、能者得之;西天取经、强者得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他发现,传说中的唐圣僧、传说中的孙悟空,竟然如此不济,就心里面颇为失落。尤其是这猪八戒被他用了一个小指头都没有的力气就给搞掂之后,他的失落就变成了愤怒。你瞧,他拿下猪八戒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愤怒的质问猪八戒、发泄他的不满!

  妖精现了本像,坐在当中道:“猪八戒,你有甚么手段,就敢保唐僧取经,就敢请菩萨降我?你大睁着两个眼,还不认得我是圣婴大王哩!如今拿你,吊得三五日,蒸熟了赏赐小妖,权为案酒!” 看到红孩儿这么赤裸裸的直抒胸臆,真是让人笑得半死。

  红孩儿不懂,取经靠的不能只是神通和拳头大等硬实力,还有其他的更重要,那就是人性、善良、容忍的软实力。因为他想不通,也不夫妻,所以就质疑猪八戒,啊,为啥你这菜鸟笨猪,就有福气被选中取经了,难道真的是傻人有傻福吗?为啥是你不是我?!

  神通和拳头,看起来是硬邦邦的指标,其实,在修行中,恰恰是最虚幻的、比浮云还浮云。对红孩儿来说,他的这硬指标,恰好似烈火,猛烈却无形、破坏力强大却毫无根基。因此他就收留的小妖怪,均属此类,你看他的知己之精灵都是什么?

  只听那妖王叫道:“六健将何在?”时有六个小妖,是他知己的精灵,封为健将,都有名字:一个叫做云里雾,一个叫做雾里云;一个叫做急如火,一个叫做快如风;一个叫做兴烘掀,一个叫做掀烘兴。云里雾、雾里云、急如火、快如风、兴烘掀、掀烘兴,都是这种琢磨难定、游移无形的属性。对于修行来说,反倒是在红孩儿眼里那些没用的虚无的人性,才是实实在在的、是硬指标。

  孙悟空听闻这六健将的名字之后,恍然大悟。反观内找之下,于是知晓了自己和唐僧的漏洞所在,也通过看透了自己,看透了红孩儿的空隙。红孩儿善中求取骗了唐僧,反过来孙悟空虚幻中求取红孩儿,看清了红孩儿过人的机敏,和内心深入被深埋的人性。

  孙悟空变作牛魔王,被红孩儿瞧出破绽。妖王道:“父王把我八个字时常不离口论说,说我有同天不老之寿,怎么今日一旦忘了!岂有此理!必是假的!”哏的一声,群妖枪刀簇拥,望行者没头没脸的扎来。这大圣使金箍棒架住了,现出本像,对妖精道:“贤郎,你却没理。那里儿子好打爷的?”那妖王满面羞惭,不敢回视。行者化金光,走出他的洞府。小妖道:“大王,孙行者走了。”妖王道:“罢!罢!罢!让他走了罢!我吃他这一场亏也!且关了门,莫与他打话,只来刷洗唐僧,蒸吃便罢。”

  红孩儿的羞愧,表明了他还可救,红孩儿羞愧之下不敢回视,表明了他触及了内心、在一激之下、人性开始复苏。孙悟空走佬,他不肯追了,表明他开始知晓正理应该是什么了。

  关于拯救人性,是孙悟空不懂的。之前,孙悟空不知道自己不懂,现在,孙悟空知晓了自己不懂。孙悟空知晓自己不懂,说明他开始懂了,只是一时还不知道如何做。因此,孙悟空出来之后,阳光明媚、心情愉快,不住嘴儿的笑。那是啊,修行中一个大问题解决了,巨大的进步,多高兴呀。

  既然看到了红孩儿的真实内心,孙悟空就不再担心唐僧的性命安危。人性和人性,终究要相见,不会相害的。孙悟空知晓自己还无这样的大能解决,知道只能是观音菩萨出来前来解决。在孙悟空嘻嘻哈哈的时候,沙僧道:“哥啊,你便图这般小便宜,恐师父性命难保。”行者道:“不须虑,等我去请菩萨来。”

  孙悟空心境一提高,什么头疼脑热的小毛病也一扫光。沙僧道:“你还腰疼哩。”行者道:“我不疼了。古人云:‘人逢喜事精神爽。’你看着行李、马匹,等我去。”

  菩萨出场,必有圣仪。

  第四十二回(2) 内与外的关系

  第一次孙悟空要请菩萨,实属走投无路、要找靠山、要找人出气。并且他这定须他自己搞定的事情,他却差遣猪八戒前往。因此猪八戒注定了走不到,不管是否被红孩儿捉去。

  第二次,孙悟空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在于自己的内心、和红孩儿的内心,这时候,无论谁去,都能请到观音菩萨。无论他们去哪里请,都会遇到菩萨。并且,因为孙悟空不是抱着解决麻烦困难的心情出发的,而是抱着解救可救之人的心情出发的,小说这一回的题目就用了两个字“殷勤”。孙悟空看到了问题应该怎么办,也看到了应该需要超越自己的大能才能解决,当他看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是他的善心萌发了。所以小说这一回的题目中用了一个字“善”。

  红孩儿跟唐僧,是什么关系呢?上一回有两首诗,早已有所交代,而且也说得很清楚了。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这是唐僧自己的属性,他的心猿被心火烧败、他的木母被心魔所擒。

  为何他落入了魔的陷阱?乃是因为俗心蠢动。如何做到俗心不蠢动?作者说得透彻“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晦明隐现任浮沉,随分饥餐渴饮。”

  善恶一时忘念,什么意思呀?那就是说不再去想要为善、还是要去为恶。天哪!不去想为恶,都已经够好了,怎么连为善都不要去想了呢?这不是善恶不分了嘛!那还说你们修行人是做什么好人?骗人啊。

  不为善,难道就是要冷冰冰吗、就是要冷酷无情了吗?可是您想了没有,这冷冰冰、冷酷无情,是恶嘛!你所想的不想为善,可是正是为恶呢。并不是这句话所说的善恶忘念、善恶两忘。

  一般人所认为的忘善、绝对的都是守恶。脱离人世间的善的观念,有两个方向,之前我曾经说过,只有两个方向。人们所说的忘善是守恶,这还是人世间的恶,还是人世间层面的事情。如果是有意的守恶,那是往人世间层面之下的层面去的恶,那是更纯粹的恶、也是更低级的恶。这个方向,自然是善越来越稀薄、越来越少。那另一个方向呢?就是往上,往上的层面去追求的。

  往上的层面,也是一个要脱离人世间为善为恶的观念的,但是这种脱离,不是抛弃,是一种超脱出来的、脱离情感层面的,也就是说,是提纯出来的。提纯是通过过滤抛弃掉杂质成分达致的提纯。那杂质是什么?是人世间的情感、欲望、自私、等等在上界看来污浊、无用的东西。

  上界的善,在人世间层面看来,是感觉更干净的,还是觉得是善。到了上界,在上界层面,人家不叫善,换了名词、也更换了内容内涵,因为他们没有我们下界的杂质了,几乎等于是新的化学元素了一样。修行的过程,就是提纯的过程。魔障是提纯所必经的处理过程。魔障就是自身的杂质,去除魔障就是放弃掉、焚毁掉自身杂质的事儿。

  所以有朋友觉得我的意思,看上去是一会儿说要去人性,一会儿又要强调人性如何重要,看上去自相矛盾。我的意思一直都比较明确的,这是不同层面的事情,矛、盾,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形不成矛盾关系呀。

  就像这红孩儿,他的来源,正是三藏这个肉身里面的大脑呢。“远列巅峰似插屏,山朝涧绕真仙洞。昆仑地脉发来龙,有分有缘方受用。”任何名山,必通昆仑,地脉所出口的地段,就是仙气萦绕的好地方、也是修行的好场所。这些地方所孕育的,都是好东西。红孩儿所在的号山、火云洞,直通唐僧脑袋里面的昆仑山,并且跟唐僧身躯中的地脉直接相连。红孩儿手下的小妖,即是诸般杂思邪念。红孩儿和小妖们加起来混合成的整体形像,就是唐三藏下界的精进思想和焦躁思想混合体的整体形像。

  谁是主,谁是宾?从小说中表面看,当然是唐僧是路过的客,红孩儿是守株待兔的主。实际上则是反的,唐僧是主、真正的主,红孩儿是宾、是一方之王、是主下之王。所以第四十回中小说也说得清楚,他红孩儿是唐僧的“客邪”。诗云:客邪得志空欢喜,毕竟还从正处消。

  虽然红孩儿是牛魔王和罗刹女的细佬,但是他跟唐僧的体系关系更主要。既然红孩儿跟唐僧有如此渊源,作为还是妖怪的红孩儿,能跟张天师张道陵攀附上关系,也就不足为奇了吧。

  后来红孩儿做了善财童子,他无攻杀之能,怎么能说是善财呢。财不是金吗?让他这样火气四射的神仙来主管,是怎么个道理呢……这个不容易想通。是呀,开始连孙悟空都看不懂菩萨的安排,自然就不容易明白为何菩萨对红孩儿如此安排了。

  到了菩萨面前的孙悟空,一方面像个顽皮淘气的孩子一样,居然敢在菩萨眼皮底下耍小算盘。一方面像个天真的小孩子一样,总是猜不透菩萨的用意。在观音菩萨面前的孙悟空,就像在孙悟空面前的猪八戒一样,被对比得渣渣儿直掉。

  每一次出面帮孙悟空解决魔难,观音菩萨所展现的法力,都给孙悟空带来从未有过的冲击和震撼。菩萨那能举手间改天换地的威武,也每次都看得让我也肃然起敬,不敢不敬。

  第四十二回(3) 苦海翻腾

  你想知道孙悟空究竟是怎么修行的吗?你想知道孙悟空面临的真正考验是什么吗?那么,就请一起来琢磨这一回小说吧。

  孙悟空离开沙僧的举措,很奇怪,跟菩萨离开普陀山一样的奇怪。“好大圣,说话间躲离了沙僧,纵筋斗云,径投南海。”“那菩萨吩咐概众诸天各守仙境,着善财龙女闭了洞门,他却纵祥云,躲离普陀岩……”

  孙悟空纵筋斗云,犯得着还要躲开沙和尚吗?并不需要呀。可是为什么这一次,他要躲离了沙僧再纵筋斗云呢?

  观音菩萨要喊惠岸行者去找他爸爸接天罡刀,也一样不需要先让关闭了潮音洞东门,再躲离普陀山的呀?一样没有必要的嘛。

  孙悟空躲离沙僧之后才纵筋斗云,在孙悟空要离开普陀山的时候有了答案。可是菩萨躲离了孙悟空、自己属下之后喊木叉借李天王的刀,什么时候能看到谜底呢?

  这前前后后的事儿,都跟孙悟空孙大圣有关系。

  孙悟空来到普陀山,通过孙悟空前后的行走过程顺序,可以知道普陀山的神仙区域分布结构是这样的:普陀山左右边,是惠岸行者负责的地盘;山后,是黑熊精负责的地盘;潮音洞周围是二十四路诸天负责看护的区域,潮音洞内,则是鹦哥、龙女菩萨等等。

  山前地域和紫竹林呢,惠岸行者有时候会巡逻至此,有时候不会。紫竹林属于诸天和惠岸职能交叉地段。但是,自从菩萨这次会同惠岸行者接天罡刀、降伏红孩儿之后,小说中提到惠岸,再不用“惠岸”的名号了,就只称他的原名“木叉”,也就是其他作品的木叱……

  孙悟空自从向菩萨诉苦之后,这菩萨在孙悟空的眼中,忽然就变了另外一个菩萨模样,所言所行,再让孙悟空看不懂,而且是一再看不懂。

  首先是孙悟空刚说完话,就看到菩萨大怒“那泼妖敢变我的模样!”听闻菩萨说话之严厉,孙悟空就猜到,菩萨是心里面大怒了、真的怒了。

  然后他看菩萨在大怒之下,呼的将手里面的宝珠、净瓶往海心里一掼!并且在掼的时候,孙悟空隐隐约约的似乎听到菩萨口里发出了一声“恨”。菩萨掼瓶的气势,可能是孙悟空从来没有见识过的暴烈和恐怖,竟然能让一向天地不怕的孙悟空,给吓得毛骨悚然。你就知道,菩萨这一怒、一掼的气势,有多么的可怕了吧。

  其实,这愤怒、这恐惧,是孙悟空眼里的菩萨的可怕。孙悟空眼里的菩萨岂止是会生气,还是吝啬鬼、还是胆小鬼、还跟他孙悟空一样满肚子的小九九呢。哎呀呀,您肯定想明白了,老孙在以他自己的顽劣、在揣摩菩萨。可是为何这菩萨,就不直接跟孙悟空指点,就非要做出来一些很容易让孙悟空脑筋歪歪的事情呢?

  菩萨变严厉,悟空以为是菩萨心中大怒。菩萨掼瓶子,悟空以为是菩萨火性大。菩萨瓶子丢海里,悟空以为是菩萨要摔碎了瓶子发泄怒火。悟空心痛不已,不是因为菩萨生气,而是因为瓶子没能落自己手里太可惜了。

  乌龟驮上来净瓶,朝菩萨点头礼拜,悟空就觉得这乌龟是专门负责收拾菩萨丢弃破烂的看瓶佬。悟空拎不动瓶子就以为是自己今天筋力弱了。菩萨要悟空拿瓶子去灭三昧火,让悟空留下抵押物,悟空就认为菩萨多疑不厚道,悟空并找各种借口而一毛不拔,甚至顺话把儿他嬉皮笑脸的要把“紧箍儿”留给菩萨。

  菩萨要悟空先走一步,悟空觉得得菩萨不敬。菩萨要悟空乘坐莲花瓣儿悟空觉得菩萨荒唐。菩萨要悟空乘坐莲花瓣儿先走悟空认为没有助力器具不可能。菩萨吹口气送他过了苦海他又认为菩萨这是故意在他面前卖弄神通。

  菩萨把借来的天罡刀化作莲台,孙悟空觉得菩萨过份节俭真抠门。红孩儿攻杀菩萨、菩萨离莲台而去,悟空觉得菩萨原来很软弱、之前简直就是糊弄自己。红孩儿坐了菩萨莲台,悟空到这时候,已经精神崩溃,跟菩萨争吵起来了。

  事实上,这是菩萨给孙悟空安排的接踵而至的考验和提升,是他修行过程中不可多得的绝佳机会。这些机会,孙悟空有的抓住了,有的,则很遗憾的错过了。

  菩萨变严厉,并非发怒。菩萨掼瓶子,是因为菩萨早就安排好了这一关如何降伏红孩儿,早在孙悟空唐僧还不知取经为何物的时候就安排好了。只等唐僧师徒到关键时刻,她马上实施降伏计划而已。菩萨掼瓶是为了借海水而已,这个目的,很快菩萨就告诉了孙悟空。是在孙悟空以为是自己筋力不足之后,菩萨告诉他的。菩萨告诉他为何净瓶变重,是为了点醒孙悟空换个脑筋看问题,当然,孙悟空没能明白话语之后的话语,真话里面的真话。

  可是既然是海水,为什么龙王的水就灭不了三昧火,而菩萨瓶子装了海水就能灭了三昧火?菩萨没说这海水能灭三昧火,菩萨说的是,这瓶中原有的甘露水浆能灭三昧火。

  净瓶抛下海去,这一时间,转过了三江五湖,八海四渎,溪源潭洞之间,共借了一海水在里面。可是天下海水没有分毫的减少呀!不然孙悟空待会儿就不需要渡过南洋苦海,撒开脚丫子在海床上跑就可以了。并且,菩萨也没用这借来的水灭火、也没用净瓶的甘露灭火。那你说她老人家把这海之精魄装入净瓶,到底是何用意?

  跟你说,是菩萨中途改了主意!

  菩萨正在心里面暗笑那乌龟,却未想到,菩萨让他有机会见到这乌龟是何目的。关于这大乌龟小说诗曰:“世隐能知天地性,安藏偏晓鬼神机。”“文王画卦曾元卜,常纳庭台伴伏羲。”“九宫八卦袍披定,散碎铺遮绿灿衣。”“生前好勇龙王幸,死后还驮佛祖碑。”这乌龟,正是天地结构的化身,承载造物和世界运行的机密。并且这乌龟能驮动孙悟空根本就不吃承负的重量,你就能估计到,孙悟空远没有这个乌龟境界高。不止是孙悟空不如乌龟,孙悟空也不如菩萨身边貌美年少的小姑娘善财龙女。因为,通过菩萨话语,可以知道,善财龙女拎这只装了天下海水重量的瓶子一点不是问题、不费吹灰之力。

  菩萨知道悟空在嘟嘟囔囔的念叨什么。就有意的询问他:“悟空,你在下面说甚么?”行者道:“没说甚么。”菩萨教:“拿上瓶来。” 行者即去拿瓶,——唉!莫想拿得他动。好便似蜻蜓撼石柱,怎生摇得半分毫?行者上前跪下道:“菩萨,弟子拿不动。”

  菩萨教:“拿上瓶来。”菩萨这话,是教他孙悟空把瓶拿上来。您知道什么意思吗?菩萨是教他呢。教他干什么?教他如何具备拔海之神力。行者如果摒弃满肚子的鬼主意,如果这一刻心无二念,他真的听信菩萨,这瓶子他将会跟平日一样轻轻拎起。

  当他发现自己拎不动瓶子之后,不是回到菩萨面前跪下说自己拿不动,而是心想既然菩萨让我拿给她,必然我得拿去。如他真能豁得出去,那说不定再一拎就拎起来了这瓶子,尽管不会觉得轻巧会觉得沉重非常。

  眼见悟空悟性跟不上,菩萨只好退一步、退一个档次来考验。

  菩萨深知悟空不爱金钱美女、荣华富贵,但是悟空有贪恋宝贝的心、有喜欢骗人恶作剧的顽劣之性。于是就说,瓶子你是拿不动了。让龙女跟你同去又怕你欺负人家年少单纯把净瓶骗去。这样吧,你留下些物品做抵押。结果呢,悟空什么都舍不得用做抵押品。菩萨失望,因见他此心难去、悟空也不肯去。如果悟空心下一横,说,菩萨,您说拿什么来做抵押吧,您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孙悟空这样豁得出去,可能后果就是,他因此就再也不怕什么三昧真火三昧烟了,超越上去了。

  结果呢,本来菩萨安排了让孙悟空这时候去掉杂念小贪心,从而具备更厉害的神通的。可是孙悟空临阵脚软、跟不上趟了。所以就只好临时改变主意,亲自出马了。出来之后,菩萨还想再给孙悟空一次机会,看能不能再降低一个档次来考验,希望孙悟空能通过。于是菩萨就在潮音洞外普陀岩上众目睽睽之下,对孙悟空吩咐道:“悟空,过海。”

  南洋苦海、潮声澎湃。

  第四十二回(4) 苦不知苦

  孙悟空一毛不拔,好歹心里面还满满的想着是求菩萨去救他落难的唐师父。这一关键的想法,总算为他带来了一线关键的转机。菩萨见他仍有正念,根据孙悟空的容量,马上就安排了一次降级的考验。刚刚的失败的考验,对孙悟空来说,超出了他的承受量。

  孙大圣十分欢喜,请观音出了潮音仙洞。诸天大神都列在普陀岩上。言简意赅,菩萨道:“悟空,过海。” 行者躬身道:“请菩萨先行。”菩萨要悟空过的,是悟空自己的苦海。孙悟空请菩萨先行,是出于尊师、敬师之道。这是两个层面的话语。

  菩萨道:“你先过去。”行者磕头道:“弟子不敢在菩萨面前施展。若驾筋斗云啊,掀露身体,恐菩萨怪我不敬。”孙悟空敬师,很好,现在的小孩子,特别是成年人,有几个人会真正的敬师呀?真的能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敬师的,就是修行人中也没几个,寥寥无几。但是孙悟空敬师的原因,并非是师父可敬,而是,哎!是担心师父责怪自己不敬。

  菩萨一听,刚刚燃起的希望又消失了。于是赶紧改换主意。即着善财龙女去莲花池里,劈一瓣莲花,放在石岩下边水上,教行者:“你上那莲花瓣儿,我渡你过海。”

  行者见了,马上觉得自己一向尊敬的菩萨,甚是荒唐,这哪里是帮自己过海,简直就是当自己是笨蛋在耍自己玩。于是就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否定菩萨:“菩萨,这花瓣儿,又轻又薄,如何载得我起?这一屣翻跌下水去,却不湿了虎皮裙?走了硝,天冷怎穿?”各位,你啥时候听说过孙悟空的虎皮裙蘸水会湿了?会走硝了?你啥时候见过孙悟空怕冷了?

  菩萨一听,心想自己一向看好的孙悟空,怎么今天这么的心思狡猾、修行笨蛋了呢?如果再不给他来点严厉的,恐怕这唐僧师徒就不值得她出手相救了。于是菩萨就断喝一声:“你且上去看!”

  孙悟空肆意漫流的人心俗念,一下子给菩萨这一声给吓得死光光了。行者不敢推辞,舍命往上跳。他这一豁出去,马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那花瓣果然先见轻小,到上面比海船还大三分。

  一看到奇迹发生,孙悟空欢喜心起,得意洋洋:“菩萨,载得我了。”

  眼见孙悟空走失心神,又要岔开主题。菩萨赶紧引导他进一步往前修行。菩萨道:“既载得,如何不过去?”

  孙悟空一听,这心性的小容器马上又给涨到爆满,吃不消了。俗念立刻升腾而出,行者道:“又没个篙、桨、篷、桅,怎生得过?”

  菩萨闻言,心情沉重,知道孙悟空从今而后,也就是这样质地,无法突破自己终极之心境,不可成就更高之神果。于是再不与孙悟空理论,只说“不用”二字。然后一口气吹开吸拢,又着实一口气,吹过南洋苦海,得登彼岸。自此,对唐三藏师徒、对孙悟空,再无顿悟成佛的惠岸——无上方便之法门、无比方便之彼岸。

  没办法,今天对孙悟空的心性之考验,真的是太密集了,简直是空前绝后。表面上看起来,无非是寥寥数言,寥寥几事,只见孙悟空的脸上忽雾忽晴,只见菩萨的眉头忽颦忽展。不明就里的人看得津津有味、云淡风轻。看清楚的人,只见风云雷电、天地开阖。

  事先给孙悟空他们准备的方案、以及能预料到的事情,全部用不上了。孙悟空此行,跌下了菩萨的最低期待值。不光是菩萨失望,诸天各神、善财龙女,尽皆心情郁闷。那菩萨吩咐概众诸天各守仙境,着善财龙女闭了洞门。临时起意,菩萨却纵祥云,躲离普陀岩,到那边叫:“惠岸何在?”

  原来菩萨临时想到了新方案,找托塔李天王借天罡刀来用。因为事出意外、仓促之间又时间紧迫,菩萨催促惠岸行者要抓紧时间赶快办理。因为事出紧急,那木叉惠岸行者找到他爸爸借了刀就走人,连妈妈都来不及看一眼就匆匆的回来了。

  菩萨决意,对孙悟空的教导,要从头教起。来到号山边界。菩萨召唤来山神山鬼,命令他们把这周围三百里远近“不许一个生灵在地。将那窝中小兽,窟内雏虫,都送在巅峰之上安生。”眼见菩萨如此慈悲,孙悟空心头震动,如遭雷击,如梦方醒:“果然是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若老孙有此法力,将瓶儿望山一倒,管甚么禽兽蛇虫哩!”

  菩萨在悟空手心写了一个“迷”字,是让孙悟空明白,他跌入了自己的迷局,应该出来。另一方面,也让本来已是深处迷惑的红孩儿,在自己的迷惑中,看到自己所执著迷恋的名声,脸面,并非对自己有利,反是有害,个个都是穿身的钢刀。

  眼见到菩萨不是节俭、不是软弱,借天罡刀的谜底就此揭晓。孙悟空这时候方才回头看到,这魔难中求救菩萨中,前前后后自己整个的修行之得失。本来孙悟空自己是看不清楚的,是菩萨通过几次明示答案,他一再不悟,最后直到菩萨当面实践慈悲,才让孙悟空破了迷磬,反思自己。天罡、莲台,只是让孙悟空看到了神通的功用。红孩儿钢刀穿身,菩萨还能让他身躯不损原样恢复,这才让孙大圣第一次知道,真正的慈悲,岂止是起死回生,还能修复历史疤痕,这是多么的广大。

  还有一内涵,是孙悟空之外没人看明白的。以菩萨之法力,可以轻易的保下号山边界三百里范围内众生的性命。菩萨她为何还要号召那些山神山鬼来做呢?目的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为这些山神山鬼洗脱被红孩儿奴役的晦气,通过他们之手来救度这三百里生灵的命,是为他们积攒功德,重新树立起来神仙的信心和功德来。

  (第四十二回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