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最成功的小三奋斗史

 龙之舞099 2013-06-16

一个赴白宫晚宴,与胡总共进晚餐的华裔 邓文迪

邓文迪,小三奋斗史,感情经历,履历,默多克,婚变

1988年,她得到一对美国夫妇帮助出国,两年后让美国夫妇离婚嫁给大她31岁的男人,获得绿卡后7个月离婚;1998年成为默多克翻译,数月后让其抛弃结婚31年的妻子娶了她。今天,默多克提出与她离婚,传代价是10亿美元。她是邓文迪,每一步成功都建立在拆散别人家庭的基础上,她是小三奋斗史的励志传奇。 

邓文迪跟章子怡很亲密,两个同样不甘平凡的女人凑到一起,但很显然的是,章子怡在邓文迪面前还显得是那么稚嫩。

首先说句,邓文迪,真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心计的狠角色

邓文迪  广东东莞人,全名文迪·邓·默多克(Wendi Deng Murdoch,1968年12月5日-),原名邓文革,后改名邓文迪,婚后从夫姓。是传媒大亨---新闻集团总裁鲁伯特·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曾任新闻集团亚洲卫星电视业务的副主席。

中文名: 邓文迪
外文名: Wendi Deng Murdoch
别名: 文迪·邓·默多克
国籍: 美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济南
出生日期: 1968年12月5日
职业: MySpace中国负责人
毕业院校: 广医、加州立大北岭分校、耶鲁
身高: 175cm
祖籍: 广东东莞

人物年表

1968年,出生在山东济南。父亲为广东东莞人,母亲为山东济南人。

1974 -1979年,就读于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1979 -1985年,就读于徐州市第一中学,后来全家搬到了广州。

1984年,考入广州医学院。

1987年,认识了一对来自加州的美国夫妇,Jake Cherry和他的太太,Cherry先生当时50岁。

1988年2月,在Cherry夫妇的帮助下获得学生签证,进入加州州立大学学习。

1990年2月, 53岁的Jake Cherry与太太离婚,与22岁的邓文迪结婚。

1992年9月,她和Cherry先生两年零七个月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个时间比获得绿卡所要求的时间只多七个月,这也是后来人们评说邓文迪心机重的原因之一。

1996年,邓文迪从耶鲁大学商学院毕业,获得MBA学位,准备谋求到香港发展。在飞往香港的飞机上,邓文迪恰好坐在了默多克旁边,飞机还没到香港,她已轻而易举地谋到了卫星电视公司总部实习生的工作。

1998年初,邓文迪成为默多克上海、北京之行的随行译员。

1998年5月,默多克与他结婚31年的妻子Anna分手。

第二年6月,他们正式签定离婚协议。

1999年6月25日,也就是距其离婚协议生效日仅仅17天后,默多克在泊于纽约港的私人游艇Morning Glory号上与邓文迪举行了婚礼。

2001年11月19日,邓文迪和默多克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试管女儿格雷丝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2003年7月17,邓文迪又生下了女儿克洛伊。


学生时代

邓 文迪出生在山东济南,后来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全家搬到了广州。她的父亲是广州一家机械工厂的厂长,母亲的职业不详,另外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兄弟。他们全家 六口住在一套三居室的公寓里,以中国的标准来说,谈不上宽敞,但也决不狭窄。至于邓文迪自己,也算得上是一名好学生,成绩一向不错,还是学校排球队的成 员。16岁时,她考入广州医学院。应该说,到此为止,邓文迪的经历和大多数的中国城市女孩并没有什么不同。换句话说,你和她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无论是 对你还是对她,成功都很遥远,但机会是均等的,就看怎样去把握了。

命运转折

对邓文迪而言,改变命运的第 一个契机出现在1987年。在这一年里,她认识了一对来自加州的美国夫妇,Jake Cherry和他的太太。Cherry先生当时50岁,正在广州一家中外合资生产冰柜的工厂工作,而42岁的Cherry太太因为丈夫的工作关系,也来到 了中国。邓文迪能够认识他们,是因为刚好Cherry太太有这个闲暇,能够帮助她提高英语水平。尽管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机会,邓文迪却充分地运用了它,使 之为自己带来了最大的利益。1988年2月,邓文迪在Cherry夫妇的帮助下获得学生签证,进入一家社区学院,Northridge加州州立大学学习。 他们甚至让她和自己五岁大的女儿合用一间卧室和一张帆布床,并且承诺资助她的学习费用,直到她学成为止。 与大多数必须为自己的生活而四处奔波的中国留 学生相比,此时邓文迪的状况无疑是好得多了,但要说成功,那还差得远,显然邓文迪也是这么认为的。很快,Cherry太太在丈夫处发现了一大堆邓文迪风情 万种的造型照片,且这些照片是在中国时就有的,拍摄于广州酒店的房间里,那时邓文迪18,Cherry比她老30岁,而Cherry先生也承认:他已经被 这个年轻的女人所吸引。1990年2月,在与太太离婚后不久,Jake Cherry与邓文迪结婚。至此,我们或许可以说,这个来自广州的年轻女孩邓文迪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她实现了当时很多中国女孩儿梦寐以求的愿望,找到 了一个美国丈夫,尽管这个丈夫的年龄已经可以做她的父亲,但毕竟从此她进入了美国社会。 如果是你,是不是就此满足了呢?。

邓文迪可不 是这么想。两年零七个月后,她和Cherry先生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个时间比获得绿卡所要求的时间——允即许她作为外国居民永久在美国生活和工作的时间 ——只多七个月。而按照Cherry先生的说法,他和邓文迪共同生活的时间,实际上“最多有四到五个月”,期间,Wendi和Cherry结婚后四个 月,Cherry就要赶她走,原因是他发现Wendi外面有人。离婚后邓便赴耶鲁读MBA了。

深造生活

不 管你怎样评价邓文迪,必须要承认的是,她相当聪明。据加州州立大学的Daniel Blake教授回忆,当时邓文迪和另外三名本科生组成一个四人小组,她们经常一起吃一起学习,曾合作过一个大型书面计划,分析财政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而这个小组成为了Northridge校园有史以来通过该校经济系的最佳小组。从加州州立大学毕业后,邓文迪进入了耶鲁大学商学院,在Daniel Blake教授的推荐信中,她被称为是“Super”学生。在此期间,邓文迪还曾在洛杉矶郊外的一家体操学院工作,这所学院是由中国著名的体操王子、荣获 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李宁经营,邓文迪在这里负责学院的中国教练与学龄客户父母之间的联络工作。

工作经历

1996年,邓文 迪从耶鲁毕业,准备谋求到香港发展。这时,命运之神再次青睐了这个女孩,邓文迪获得了她一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机会。在飞往香港的飞机上,邓文迪恰好坐在了 默多克新闻集团的董事Bruce Churchill旁边,当时这位先生正准备上路前往香港担任Star TV的副首席执行官。一生中,我们能有多少次这样的机会与这样重要的人士相遇呢?你是不是会因为胆怯,或是没做好准备,而就这样让幸运女神檫肩而过呢?

反 正,邓文迪不会。尽管缺乏在娱乐业的从业经验,但凭着长青藤学校的商务学位以及精通英语、粤语和普通话的有利条件,飞机还没到香港,她已轻而易举地谋到了 卫星电视公司总部实习生的工作。 在Star TV工作期间,邓文迪保持了她一贯的作风,她非常努力地争取每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据当时她的同事形容,邓文迪经常会毫不犹豫地、不声不 响地走进高级执行官的办公室,同他们进行讨论并提出大胆的建议。斗胆在这里插一句,做爱都可以说的这么OFFICIAL,使我想起了LITTLE BRITAIN里的段子:PART OF MY BODY,ACCIDENTALLY, INTO HER)。

嫁入豪门

当 然,对于志向远大且善于把握机会的邓文迪来说,在新闻集团的香港分支机构里做一名级别不高的雇员,根本不能令她满足。我们并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邓 文迪把她的目标锁定在了她的老板,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默多克,这个比她大三十八岁,但却在全世界媒体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男人身上。但很显然的 是,自从1998年初,邓文迪以默多克上海、北京之行的随行译员身份第一次出现在这位传媒大王的身边之后,后者便被她所吸引了。很快,Star TV的员工们开始对两人之间的罗曼谛克议论纷纷,他们被发现在香港的一次晚餐会後手牵著手。1998年5月,默多克与他结婚31年的妻子Anna分手。第 二年6月,他们正式签定离婚协议。1999年6月25日,也就是距其离婚协议生效日仅仅17天后,默多克在泊于纽约哈得孙河的私人游艇Morning Glory号上与邓文迪举行了婚礼,只邀请了不到100位宾客参加。来宾中包括特意前来助兴的威尔士歌手Charlotte Church,以及金融家Michael Milken和俄罗斯大亨Boris Berezovsky。

邓文迪,这个多年前普普通通的广州小女孩,终于登上了她人生的顶峰。


1999年6月25日,邓文迪与默多克结婚


有 很多人认为,默多克之所以会看上邓文迪,是看中了她身后所代表的巨大市场,不少媒体甚至用“娶了她就娶了中国”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场婚姻。可是,在 Kallen看来,邓文迪的中国背景是个有利条件这没错,我也不敢说在默多克考虑他的第三次婚姻时,这个因素毫无意义。但问题是,中国有这么多的女孩子, 条件比邓文迪好的多得是,为什么偏偏是邓文迪成了这个幸运儿?对此Kallen的回答是,这个女人确实有她的不凡之处。 在坠入爱河之后,默多克总不失 时机地向亲友们推销女友的形象,他带着邓文迪给姐姐祝寿,同时又双双拜见老母。邓文迪当然不会丢面子,她的聪明、温和以及非常独特的感觉给默多克的亲人留 下了极好的印象,也把她自己成就为传媒大王的第三任妻子。

为了永结新欢,默多克只好斩 断旧情。1998年4月,默多克和安娜通过媒体对外宣布,决定结束他们31年的婚姻。1998年10月的董事会上,安娜突然接到丈夫下达的逐客令,要求她 离开集团董事会。这时,邓文迪已经是默多克公开的情人。对外界默多克显得很有风度,但在私下里,默多克甚至不肯给安娜任何选择的余地,只是无情地命令她必 须离开。 安娜的告别演说充满绝望:“这不仅是我婚姻的结束,也是我生活的结束......离开他我感到非常难过。”
一些董事眼里闪着泪花,目 送这位自18岁起便为新闻集团尽力的女人在她大儿子的陪伴下黯然离去,也正是这时候,默多克的四个子女开始在心里深深地记住了邓文迪(仅仅是记住而已 么?)。不过安娜为离婚设置了一个条件:默多克死后,作为妻子的邓文迪无权继承他的任何遗产,除非邓文迪婚后能生个一男半女,而默多克去世时,她的子女恰 好不满18岁,邓文迪才能掌控她孩子名下的股份。安娜很清楚,默多克被诊断患有初期前列腺癌,必须进行放射治疗,同时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默多克新闻集 团的财产即使没落在安娜的手里,也将由子女继承,不会旁落“外人”。
为了能尽快迎娶邓文迪,默多克咬牙签下了离婚协议

1999年6月8日,默多克夫妇的离婚完成,仅在17天后,默多克便迫不及待地与邓文迪举行了婚礼。
但是邓文迪怎么可能甘心接受这样的安排:守着一个身家百亿的老公,却不能动其中的一分钱,而且一旦老公去世,自己就要被扫地出门、远离新闻帝国!真正了解邓文迪的人都知道,她根本不会满足于做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安娜怎么都想不到,默多克在接受化疗前,早已将自己的精子抽取并冷冻,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是邓文迪的主意,但显然邓文迪在不声不响之间掌握了主动,把离婚协议中的不利条款逐步化解。

2001 年11月19日,依靠高科技“法宝”——试管婴儿,邓文迪生下了她和默多克的第一个宝宝格雷斯,一个孩子显然还不保险,2003年6月,邓文迪又为默多克 生下了一个女儿。终于“母凭子贵”,默多克很快抱着幼女宣布道:“我的所有孩子都有接替我的位置的机会,即使是格雷丝和克洛伊,她们尽管年龄很小,但她们 和其他兄姐享有同样的承诺。”而在邓文迪生下第二个女儿后,默多克很快乐地宣布,这让他无限期地搁置了退位的打算,因为他和第三任妻子邓文迪组建的新家给 他带来了无限活力。

这样,邓文迪又轻易赢了第二回合。 尽管邓文迪在嫁与年长她近38岁的默多克为妻后,一直保持着贤 妻良母的形象,极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但是,默多克长期以来一直钟情于有着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邓文迪凭借流畅的中英双语交流能力和迷人的社交风采已在新闻 集团上下给其带来了“默多克形象大使”和“亚洲外交官”的美誉。


与此同时,邓文迪不断对新闻集 团在亚洲的运营和投资施加影响,使得亚洲成为了该公司增长最快也是最重要的市场。邓文迪还成功策划了一笔总值在3500至4500万美元的针对中国互联网 的投资生意。此举得到了老默多克的大力支持和称赞,但却与拉赫兰的经营战略存在矛盾。 而安娜一直也毫不隐瞒自己对哪个孩子赢得默多克继承权的关心。在 《家族企业》一书中,安娜列出了一系列可能导致默多克传媒帝国分崩离析的因素,其中就包括默多克临终前没有指明继承人从而导致家族成员的争斗的情况。 此次拉赫兰的辞职,以及默多克最终更改股权分配方案,为邓文迪“上位”甚至最终掌管传媒帝国创造了绝佳机会。还有人断言,邓文迪是此次新闻集团大变局幕后 真正的“始作俑者”。

邓文迪跟章子怡很亲密,两个同样不甘平凡的女人凑到一起,但很显然的是,章子怡在邓文迪面前还显得是那么稚嫩。


白宫赴宴

美 国国宴是让人最想参加的一个饭局,也是最少人能参加的一个饭局,这不是吃什么美味佳肴的场合,而是充满博弈、权力、智慧等的政治大聚会,国际巨星成龙、邓 文迪便成为幸运儿。 当地时间1月19日,白宫举行中国晚宴,成龙(Jackie Chan)、邓文迪(Wendi Deng)、华裔冰后关颖珊(Michelle Kwan)、大提琴家马友友(Yo-Yo Ma)、华裔设计师Vera Wang、华裔演员黄荣亮和母亲、时尚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以及众多华裔政界人士出席。成龙一袭黑白唐装亮相,尽展大哥风范。邓文迪身穿绿色缎面裙,端庄优雅。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积极进取凡事追求完美的人。无论做什么,我都尽心尽力。在家人和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总是随时伸出援助的双手。人生充满了跌宕起伏,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会找到美好的东西,使生活尽可能地完美。

最欣赏的人 在职业妇女中,邓文迪最推崇的是《华盛顿邮报》集团前董事长凯瑟琳格蕾厄姆夫人。  

关于爱情  爱情不是没有可能,只是空气里漂浮着一些沙尘。沙尘可能迷住了我们的眼睛,但别让它腐蚀我们的心智。

不得不说,纵观邓文迪的人生履历,我们要佩服这个华裔女人的彪悍能力。
且 不说她怎样用小三的角色一次次达到她的目的,单只是看她对目标的强烈明确性和实施力,我们该辩证的看待这个不简单不平凡的女人,抛开她是超级小三的道德层 面,我们是不是也能从她身上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呢?永远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始终向着明确的目标努力,遇到哪怕是一个小机会,也要抓住,好的机会不知 道什么时候就会降临,要做到在机会面前果断迅速的表现自己。特别是对刚刚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学生,或者是在公司办公室里没有斗志和目标的人(这里绝不是鼓励 小三战术,毕竟道德的惩罚要比得到的光鲜要持续的久),这个社会,谁有本事把握机会,谁就是胜者。
一点小感悟,送给正在迷茫中前行的人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