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子银行产生与风险分析

 龚蕾馆藏 2013-06-17

原作:龚蕾

 

    影子银行的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指的是“有银行之实、无银行之名”的金融机构。”2010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把影子银行定义为:除接受监管的存款机构以外,充当储蓄转投资中介的金融机构。影子银行起源于金融创新最发达的美国。
    既然是影子,那么,就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然而,包括商业银行、评级机构等传统渠道也可能会为影子银行提供一些支持。
    与传统银行相比,影子银行不吸收存款,却以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提供贷款资金,行驶商业银行传统的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功能,并且提供的贷款资金并非像传统商业银行那样直接与公司企业进行,而是通过证券和银行业务在很宽领域配置资金。
    超越了银行和证券领域限制,通过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传统商业银行进行各种复杂业务往来。比如投资银行、结构性投资载体、资产投资载体、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
    从全球各国金融体系来看,越完善的金融体系,影子银行越兴盛发达。比如德国、法国、日本、美国、英国、荷兰等。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盟与英国的影子银行有所增长。
    从概念上来看,影子银行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理解。那么笔者试着用例子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1、影子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源头之一就是银行存款转向表外的理财资金,银行表外资金是影子银行的主要来源,因而也被成为银行的影子。比如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融资来源。
    2、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保险、基金、信托等资金来源,可能间接为企业提供信用、信托计划、债权计划等募集基金。
    3、民间融资资金,比如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再进一步简单地说,就是比如银行理财业务、保险基金业务、信托业务、券商资管业务、民间借贷等。
    影子银行的风险可能有哪些呢?
    第一,银行理财业务
    理财业务中包含了银行以表内信用的隐性担保,因而银行为此也承担了隐性担保责任,投资者购买了理财产品后,承担了此类产品的最终兑付风险,还有市场风险变现能力等。
    第二,信托转向房地产领域的风险
    信托产品中,一些主要方向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城市建设等,由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出面,参与信托公司融资,基础建设项目在未来偿还债务来源上,主要是靠土地变现维持,而地方融资未来偿债压力有所增加。
    第三,民间融资风险
    民间金融属于非正式金融,一般借款手续灵活、简便、一般为本乡本土或亲朋好友。而部分民间融资流向国家调控产业,经营手续不全、有非法集资可能、资金用途不符合国家规定、并且风险较大。
    影子银行最大的风险,是面对通货膨胀、货币紧缩和利率升高时,企业资金链可维持性与投资活动连续性变得脆弱。一般来说,一个国家金融体系越发达,影子银行规模可能也更大,我们应当警惕影子银行给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点。
    (以上仅代表笔者个人一点儿不足不全想法,欢迎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