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品人生,如新茶初烹,甘香自得。 当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品味生活,享受生活时, 我们总是先着眼于生活中的美好、幸福。 我们热爱阳光的温存、青草的芬芳, 我们安然于“仓有余粮”的安逸。 我们赞美山之永恒、水之灵动, 也自得于“调素琴阅金经”的充实。 我们在美好中沉醉,于是更加热爱美好, 携着对甜蜜的追求,我们先是试着淡忘不快与失意, 后来开始在其中寻找闪烁的美丽。 于是我们在乌云上找到银边,在枯木中找到新生, 在困窘中学会敝帚自珍。 初品人生,我们学会追寻生命中的甜蜜。 再品人生,如烹茶入半。 虽是苦涩初见,却正是浓郁淳美之时。 此时,唯有将苦涩与醇香一同品味才解得其中滋味。 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 一味躲闪或是盲目乐观都不是主旋正调, 而是转换一个心情, 于前进中转变苦涩这一回味深长的滋味, 或为一种不同的醇郁。 于是,北海牧羊是一种苦, 苏武在这种苦中体会着坚守的醇香; 壮志未酬是一种苦,我们将它化为诗词的醇香; 十年寒窗是一种苦, 我们将它体会为以拼搏换取梦想的欢畅。 贫者皆苦,不得志者皆苦, 然而视其苦为一种财富,细细品味自是 “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洒脱,自是“天凉好个秋”的释然。 再品人生,茶香正浓处, 正将苦涩酿为醇香。 三品人生,茶到淡时方知味。 此时,茶色已淡,茶香已逝,如饮清水, 只杯盏之间,唇齿之间茶香丝丝将逝。 而此中妙处正是茶香已然心中,饮清水亦芬芳, 于是面临生活的平淡, 这几乎是最让人煎熬的处境,也能欣然自得。 这正是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刘禹锡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苏东坡拍着大腹说“满腹不合时宜”……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或许我们难以行至如此之境, 然而释怀或许正是一种解释 ———不去争辩,用心体验。
三品人生, 一品甜蜜,二品醇郁,三品悠然之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