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在美国遇到的一些尴尬

 闲之寻味 2013-06-17
    1. 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发现中国的报纸杂志书籍收藏一应俱全,从晚清民国到今日,一期也未落下。难怪研究中国要跑到国外去,如敦煌学源于英法,现代文学,近现代历史研究权威在美国。除了国内历史文学的涂改和言论禁锢外,资料的奇缺也是重要因素。不亦尴尬乎?

    2. 美国的大学都是无围墙的。耶鲁大学在绿树丛中,哥伦比亚大学在闹市区,街道穿过校园,校舍之间要走人行天桥。但并不妨碍学校宁静安然,学生奋发图强。图书馆灯火通明到天亮,深更半夜读书者不计其数。据称,在美国大学生睡眠时间很少,书都来不及浏览。想国内初高中人人睡不醒,大学则长眠不起,尽兴到毕业。反差之大,不亦尴尬乎?

    3. 在美国,付小费是对服务和劳动的尊重,也是这批打工群体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一般按付费的10%算小费。由于国内无此习惯,许多人不以为然。有华人打工者见国内游客不得不明言索要。问起原因,他说一些游客简直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其他浪费却一点也不在乎,被人非常瞧不起。确实,国人出国许多没有入乡随俗。餐厅最吵的是中国人,旁人为之侧目,景区,秩序全无,购物哄抢,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一回,我见有国人插队,提醒他注意印象,熟料他说:“我以后又不来美国了,谁认识我呀?人家以为我是日本人呢!”全无愧色,真是尴尬极了。

    4. 中国人大概是聪明的,不过有时耍小聪明。如高速公路,规定超车道需两人及以上才可通行(鼓励拼车节能)。有人着急了,就放了假模特在副驾驶室,逃避电子警察,上超车道。现场露陷都是中国人。美国税收是十分严格的,有些华人就利用发放现金逃避税收,而且账面工资处于低收入者,又去领救济金。许多地方约定俗成,下午下班后和休息时间商店关门,但华人的勤劳照样开门接客。这些华人收入是很高的,却不敢露富,生怕补税罚款破产,常听华人内部抢钱出事而不敢报案。令人尴尬!

    5. 问起怎样做公民,美国人无不异口同声说最重要做好三件事:一选举二纳税三守法,这与国内教育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差异很大。但时时处处感到美国人以自己和国家为荣,不少家庭房顶飘着星条旗。我看过美国护照,它上面写着:“无论你走到哪里,美利坚合众国是你的坚强后盾!”而我们的护照是温馨提醒:“该公民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请各国予以通行和提供便利。”措辞全然不同。到了国外,才知我们地位有多高。最脏最挤最乱的是中国城,唐人街,我们正好看到电视里市长批评那儿的治安卫生。热情的美国佬也有瞧不起我们的,一听我们不是“Japenes”,就不愿和我们交谈,场面尴尬。

    6. 由于两国交流密切,来往人员不断增多,美国人似乎对中国的人情世故很懂。我们带着与美国一个市结对的目的,洽谈的时候,我感到事情遭婉拒。对方说了一些双方不对称,无实际意义的理由外,还说,中国地方每年都要搞节庆活动,以邀国外友好城市为荣。但他们没有经费来华,如果由我方承担,则有受贿嫌疑,市民会不答应。另外,我方市长书记要带团到美国,他们无钱接待,不会警车开道,不会整桌丰盛招待,担心我方领导没面子。坦率的令我们尴尬不已。

    7. 住老乡家,大家对中国的发展都很高兴。老乡经常要接待前来美国的家乡领导,一回回国带老爸看病。结果碰上领导,一路绿灯。说起来,懊悔不已,觉得愧对了那些排队的人,至今还忏悔。他说,那无权无势的人怎么办?是不是很可怜?我一时回答不上。当时我满腔热情说上海举全国之力,应该十年内赶上香港。可十年过去了,除了高楼大厦有点像,其他似乎大有差距。他们也许忘了,我却一直憋在心里。这大概是我对他们轻言最尴尬的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