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 五 章
【经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平、安、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1】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注解]
[1]不足:不满足、不足够、不值得。【绝不是“看不见,听不到”】
[新解]
在大的形象上(主要方面)执行的是道,天下百姓就向往着归顺于你。归顺你而不受伤害,百姓就能平静、安定、祥和地生活。精神和食粮(都能满足),过路的人也会留下来。道要是讲出来,它清淡的没有一点味道。看也不值得看;听也不值得听;但它的作用无穷无尽。
[道的理论,通俗易懂、平淡无奇。但人们却以哲学的角度来解读,使老子的文章深奥无比难以理解,百姓闻则丧胆,近则却步,老子思想难以宣扬。]
第 三 十六章
【经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新解]
想要缩小他,必须保持扩张他的姿态;想要削弱他,必须保持加强他的样子;想把他除掉,必须先要抬举他;想要夺取他的一切,必须先给予他一点甜头。这是浅显的道理,表现的比他柔弱(使之麻痹)才能战胜他的刚强。(战术不能脱离开战略)就像鱼儿不能脱离开水一样,国家的重要机密,不能随便让别人知道。
第 三 十七章
【经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新解]
“道”永远是不会改变自己的规律因而就没有它办不成的事。侯王若能遵守(道的规律),万物(天下百姓)将会自我教化。在自我教化中私欲发作,我将用道的淳朴本性来严格要求。以道的淳朴本性严格要求,百姓就不会产生私欲。人没有私欲内心就会纯净,天下自然不会有歪风邪气。
[一般人说:“自私是动物的本性”。老子认为,人类自私是社会造成的,要加强对“品德”的教育。“镇”就象现在法律对贪污犯的镇慑一样,是一种很严格的要求,也是对其本人及他人的一种品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