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管三七二十一”溯源

 東泰山人 2013-06-18

“不管三七二十一”溯源

大洋新闻 时间: 2013-05-29

  时下,人们对那些不考虑后果如何,执意去做的情形,称之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战国时期,各国战事不止。关东六国感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威胁,于是决定联合起来抗秦。当时,洛阳人苏秦为了联合抗秦,到处游说。一次,苏秦来到齐国都城临淄对齐宣王进行游说。当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以齐国都城临淄为例说,临淄城里有七万户人家,每户至少有三个男子,这样就是二十一万人。倘若征兵,仅在临淄一个城中就可征兵二十一万,抗秦绰绰有余。显然,苏秦的算法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不可能每户都一定有三个男子,即使有男子,还包括老、幼、病、残。如果身强力壮的男子都打仗去了,后方没有劳力从事生产,那后果也不堪设想。

  后来,人们把“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喻的贬义词来相传,并且在含意上有所扩展,成了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蛮干、愣头青的同义俗语。 (阎泽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