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下垂

 lzc2010 2013-06-18

胃下垂

一、胃下垂症状

    1.体征  身体瘦长,皮下脂肪缺乏,肌张力低下,直立时上腹凹陷,下腹膨隆,有明显振水音,腹肌松弛,左下腹触压明显疼痛。少数患者可见肢体多关节松弛。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2.超声和X线检查  一般可见胃的位置下降、紧张力低下,蠕动波稀疏,滞留物较多,胃由膨大型变为袋形或其他胃形。

    3.顽固性腹胀,经常嗳气,左腹有下坠感和压迫感,且于食后或行走时加重,平卧时减轻。有时便秘,有时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胃部多有闷痛、隐痛,食欲明显降低,并有畏食、厌食的表现。

胃下垂的治疗,要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少食多餐,进餐后应该有一段时间平卧,切不可暴饮暴食。

胃下垂类型

中气下陷型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呃逆,上腹部疼痛,身体乏力,舌体胖大苔白,脉沉无力。治以举气升阳。方选补中益气汤,药用炙黄芪、白术、陈皮、升麻、当归、柴胡、党参、焦三仙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胃阴虚型

临床表现:形体干瘦,口渴喜饮,饮后胃脘不适,不思饮食,食后倒饱,手足心热,苔白少津,舌质红,脉细无力。治以滋阴养胃,健脾益气。药用经验方:山药、党参、黄精、玉竹、石斛、荷叶、柴胡、扁豆、佛手、焦三仙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肾阳虚型

临床表现:形体消瘦,畏寒肢冷,渴不喜饮,胃脘不适,不思饮食,食后饱胀,腹胀矢气,苔白而润,舌体肿大,脉沉细弱。治以温中健脾,补气冲阳。方选附子理中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附子、炮姜、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柴胡、当归、佛手、木香。水煎,日1剂,分3次服。

生姜 :暖胃散寒。桂圆蒸鸡蛋:补益心脾。   

二、胃下垂锻炼方法

       1. 饭后卧床20-30分钟,骨盆垫高,使胃向上移。

       2. 腹肌锻炼,双腿仿蹬自行车等。

3. 按摩腹部,时间10分钟左右。以右手按揉腹部,再根据胃下垂的不同程度,自下而上托之。最后以逆时针方向在腹部做环形按摩。

 4. 腹式呼吸,即横膈呼吸。吸气时腹部隆呼气时腹部下陷,反复进行多次。

    推拿法

腹部取穴:鸠尾(位于心窝正下方,最底下肋骨下0.5)、中脘、气海、天枢,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者右侧,以推揉鸠尾、中脘为重点,循序往下至腹部,以脐周天枢、气海为重点按揉,并用托法,即医者四指并拢,根据胃下垂的程度不同,自下而上托之。再以摩法在腹部治疗(逆时针方向操作)14分钟。

背部取穴:肝俞(背部第9胸椎旁1.5)、脾俞(背部第11胸椎旁1.5)、胃俞(背部第12胸椎旁1.5)。患者取俯卧位,以轻揉的滚法,沿脊椎两侧操作,重点在胸612两旁的穴位,然后在脾俞、胃俞按揉10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