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升职工幸福感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

 国宴 2013-06-18

2011年08月09日09:06  来源:《工人日报》


  张 婷 观点

  抓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社会管理,工会组织在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是落脚点,也是终极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越来越摆在突出的位置,工会组织在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成为工会工作的新课题。

  抓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社会管理,工会组织在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是落脚点,也是终极目标。

  从社会发展的导向来看,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应当成为工会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社会管理源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是协调并进的,其最终目的绝不仅仅为了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从管理对象的需求来看,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应当成为工会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职工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目标对象和基本评判者。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工越来越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而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过上不同于父辈的生活,在拥有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他们要求享有平等权和发展权,渴望更加幸福地生活。最近的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幸福感得分约为68.04分,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从企业肩负的责任来看,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应当成为工会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公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流动加快,职工从原来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现代企业在肩负着推动经济发展责任的同时,还承担着社会责任。“幸福”一词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企业的责任清单中。企业通过创造、提供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职工的生活。

  提升职工的幸福感不仅仅来自硬件建设,而且要注重软件建设。要以“幸福”为核心,挖掘、提炼企业与职工“心心相映”的元素,着力构建“家文化”。

  明晰“家文化”的作用,一是凝聚作用。得到企业和职工共同认可的“家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把职工与企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职工与企业在思想上达到高度的契合与统一,自觉地以企业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为核心,共同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提升作用。优秀的“家文化”是企业的社会名片,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形象的美誉度,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合作伙伴,创造更多的利润。三是导向作用。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的“家文化”对职工的价值取向、思想理念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有助于职工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设定合理的幸福期望值,从而理性地追求幸福。四是激励作用。具有内在推动力的“家文化”让企业职工有盼头、有奔头,从而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和创造潜能,在不懈追求中实现自身价值。

  把握“家文化”的内涵,一是安心。让职工安心生活、安心工作。要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参保机制,劳动保护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一系列保障制度,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工资报酬等基本权益,让职工产生“家”的安全感。二是贴心。真心关爱职工,努力为职工提供周到、细致、贴心的服务,让职工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生活设施和文体设施,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医疗、住房、子女就学、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形成制度化、长效化的工作措施。三是舒心。推动企业健全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职工与企业共商共决发展规划、经营决策等重大事项,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舒心地工作,感受“家”的快乐。四是信心。为职工创造成才机会,成就幸福梦想。推动企业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创新等活动,为职工展示才华提供舞台,创造成长成才的机会。职工在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过程中感受到“家”的力量源泉,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和信心,积极投身到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