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炼

 路阳每日一省 2013-06-18

记得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在追求出名道路的过程中习得的优秀品质很少,但在出名之后还能习得优秀品质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常常会想,趁年轻一定要多多地修炼自己,不要让自己走样,不要把功利之心带到年轻的生命中,一定要有足够多的积淀,积累足够多的优秀品质,这样自己走的路才会长远。其实简单点儿说,人活着就是为了长久二字吧。想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为了活的长久,想多为家人谋求幸福是想要家庭美满长久,用心经营企业是想自己的事业长久,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繁衍生活长久……好多人因为不明白长久的意义,于是他们的生命草率结束,像以湄公河大毒枭为典型的严重违法犯罪分子;以及原本正常的人因为某些事情想不开而自杀,以学生跳楼为典型的实例,让人痛心不已,其实想想除了那些为自己私利严重伤害他人并且无以挽回的事情不能原谅之外,生活中其他的事情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看自己的心胸是否宽阔坦荡罢了。常常会想,好多事情,如果不是为自己的私心,而是为了给予他人提供有价值的帮助,那自己的内心便会坦荡豁达,自己也就不会为原本不该费心的琐事羁绊而不快乐。现在往往都会问是否快乐幸福这样的问题,我想只要是正常的人,生活中就肯定会有不快跟伤痛,如果为不值得的琐事烦恼不是自找罪受么?其实这样的心胸我自己也不能完全做到,趁年轻努力修炼……

最近看过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人物传记《基辛格》。其中有几句话非常受用。“在这个世界上,人权论者跟和平主义活动家靠耍嘴皮子坚持完美的理想很容易。但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必须学会面对现实去争取可能实现的最佳结果而不是想象中的最佳结局。那些真正对和平负有责任的人——不像那些满嘴道德仁义的旁观者——没法承担起摆弄纯粹理想主义的代价。他们必须鼓起勇气去应对种种模糊性并作出妥协,要认识到,伟大的目标只有通过不完美的路径才能实现。任何一方都唱不起道德的独角戏。”非常赞同这样的说法。道德品格的力量在和平年代无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当战争爆发,当大家除了自己的生命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丢的时候,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是先死掉的第一批。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历来好多贤臣名士常常都遭到小人暗算致死的原因吧……记得钢铁侠这部影片中男主人公说,他知道自己罪恶深重(自己经营的公司高管为了利益,用制造出的军用武器恶意挑起战争引发冲突和本可以避免的死亡。)但是只有活着才可以赎罪。或许可以引发我们的某些思考。历来的伟人中我最敬佩喜欢的人周恩来当属第一位。基辛格对周恩来的回忆中说周总理憔悴而优雅,哲学探寻、历史分析、策略性试探、敏捷的应答他样样得心应手,他表情丰富并且具有收放自如大开大合的气质,同时发自内心的宁静和自律的热情,他热烈谨慎自信,永远都是从容不迫,从不受人干扰,从不给人一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的印象,也无需去接电话,这是真正的伟人才有的气质。我想每一个敬重总理的人都会跟这位美国曾经的国务卿有某些共鸣。现在想想为什么我会对周总理着迷,大概是因为在我记事的时候妈妈常常说周总理的品质高尚还有毛主席对中国的贡献之类的话吧。只是因为长大之后对文革有了认识或者是之后关于文革危害的宣传让我尤其为这位共和国的总理所折服。回到家里没有网线,去市里的新华书店问一下有没有周恩来的传记,老板说谁还读这些书啊?卖不出去……

像原先说的那样一直沉年轻多修炼,我想儿时的教育跟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基辛格是犹太人出生于德国,在他的童年里因为种族歧视大多数亲戚遇害,自己走路都要低头绕道……当全家投奔美国的亲人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极其努力认真,不断争取创造机遇……最终成为超级大国的国务卿。希特勒的童年是在爸爸的嘲讽和妈妈极大的关爱中度过的,当母亲去世时年幼的他出奇的心痛并且画下了母亲的样子……看看那些在各个领域最前沿的人们,我想儿时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并且谁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希特勒是比较有争议的)。有时候会反省自己前20年为什么没有用更多的时间去读更多的书,但是好像自己从上幼儿园以来除了假期的确没怎么闲着,现在仔细想来真正收获的除了进入大学的通行证外还有的就是身边的人身体力行的教导,小时候就看到姥姥会把自己家的好吃的送给一直相处很好的邻居,而自己都是舍不得吃,妈妈也是这样做的……我想现在有时候做事我会为他人想一些,跟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现在人们常常不会关心他人,这些也跟身边是否有真正身体力行的实例有关吧……现在许多年轻人也不明白跟他人分享。要是从童年找原因,好多家长在看到孩子手里的好东西会说给爸爸尝尝或给妈妈尝尝,但是当孩子给自己的时候又会说爸爸/妈妈不吃你吃吧……想想要是家长吃了然后表扬一番孩子那该是另一番效果吧;假期里去亲戚家好多家长都让小孩儿表演个什么特长给客人,然后客人夸奖一番,想想为什么现在做自己这么难?因为从小就形成了要取悦他人的引导,其实回想过去真正能为自己高兴自豪的又有几个人?何苦为难自己跟孩子……因为自己也仅仅还是做孩子的阶段,所以尽管对于小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一些想法,想来还是少说为妙,因为教育是个大问题!!!余世维是台湾著名的管理学名师同样也是公司的老板,他先后在美国日本等国任公司高管,回国后他开设各种员工高管培训,经过十年的总结经验,他渐渐觉得小到公司的员工大到我们的国家,许多问题都出在了教育身上上。家庭教育占大头!(好长时间前看过余老师的讲座欠缺准确之处还请见谅)

趁年轻好好从身边那些有益的实例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不断修炼……但是话又说回来,何为年轻呢?跟九十岁、六十岁、还是三十岁的相比呢?如果总是比着他人生活,那是一件多么不轻松的事情啊,只要自己看看是不是比三年前的自己更进步就可以了,要真是有那么多比较的闲心,不如想一下要是回到三年前我们会对当时的自己说些什么?(请不要想把彩票号码告诉自己的事情)想一下三年前自己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不断取得进步。有时间静静地去想想这些问题自己的收获会很大!你想对三年前的自己说些什么呢?其实做真实的自己就可以了。记得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其中请来了九十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秦怡,据说曾被夏衍先生称赞为中国现代版的四大美女之一,同时也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女人。老前辈当场表态说自己可没有听到过周总理这样高的评价,当主持人展示出几位女明星的照片让这位九十岁老人点评一下谁最美时。“我觉得她们长得都差不多。”这句话也让我感到漂亮而真实。现在化妆整容技术让多少人都变得很像了,但是想想章子怡、范冰冰、汤唯等等女明星,她们的出道成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她们有各自的特点。我想也正是像秦怡老师说的那样,正是因为自己不做作,做真实的自己,加上本身对艺术的热爱所以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走了要将近一个世纪。再看看如今浓装艳抹的艺考大军,里面真正做自己能热爱艺术的人又有多少呢?包括现在的大学生真正喜欢热爱自己学业的人又有多少呢?自己也是不能完全做自己,也不能完全做到爱我所选选我所爱,但是当看到记录频道讲的六十年代科学家们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白手起家,当时连饭都吃不饱时,感动而自责的泪水流下……俞敏洪做电台节目时说过看到北大现在很多需要坚守的品质正在渐渐的逝去,其实何止北大,我们这个社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传承而渐渐变得不那么清晰了呢?……姥姥今年八十五岁了,每次回家都会去看看姥姥,跟姥姥聊聊近况,说说自己的想法,谈谈自己的梦想。姥姥开心地笑着点头。虽然没有读过一天的书,但是我确定的是,我说的姥姥都明白,因为她相信,自己的外孙是在追求上进的,不会给老人丢人的。每次回家看到姥姥的身体还好自己的心里就特别的安定,我不是迷信的人,但是总认为只要自己家里有姥姥在就像有无形的力量在护佑我们家一样,我会很踏实,面对自己的生活也很有信心感觉充满力量!今年还去看姥姥。姥姥说,不用去想着自己挣多少钱,够花就行了,社会比原来好多了!姥姥从来不看电视不听广播,点点的话语都是八十多年的积淀,而好多人并不把像这样的一些最宝贵的放进心里……希望姥姥跟秦怡老师健康长寿……

偶尔也会看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感觉也会有一些收获。男嘉宾祖辈从医,父母经营企业,家庭和谐,长得帅气,看到这样的人女嘉宾的眼神都不一样了……的确这样的人当然应该受欢迎,有内涵又有魅力的高富帅当然讨人喜欢,或许有人羡慕有人嫉妒,要是一年前我也会羡慕嫉妒,现在却释然许多,觉得大学这一年半的时光里自己成长了。要是完全站在物质的基础上那人生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但是精神的世界确是人人平等的,所以怀一颗坦荡的心做最真实的自己长长久久就好。一味的为他人左右让自己不开心产生负能量那活的太不值了,更何况左右自己的人有好多还不认识你。被自己打败能怨谁呢?

    因为总是感到自己积淀的不够所以不会多说什么,尤其在跟同龄人中不会谈人生哲学方面的东西,因为自己的火候要差很多。好多人一生都没活明白,而我自己也一直在修炼生活的路上。有人说当自己认为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我想这种激励对我传递了正能量。现在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要改正,就是有急于求成的心态!我想自己是有些视书如命了。读书几乎可以成为一种娱乐方式了,但是往往会一口气想读很多书,一下想做很多事,或许是因为还没有找到唯一一件真正要为之努力的事,但是这种心态是要改正的。现在许多有名的厨师或者说拥有绝活的老师傅,选择最合适的传承人应该是一个最重大的问题了,如今好多人不愿意去学,急功近利,因为开始要有巨大的付出。拿厨师来讲,原来的小徒弟给师傅端茶倒水就要三年,上菜板又要几年,掌勺又要几年,受真传又要不知多少年,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打磨现在的人多数承受不起,但是真正拥有绝学的人没有几十年甚至是一生的努力作为积淀,又怎么会显出自身厚重的味道跟魅力呢?就像古老的水磨家具一样,折射的是经过精心打磨之后的厚重而朴素的光华,不像现在直接上漆显现出的只是表面的光华,虽然省事了但终究体现出的是浮华之光……总需要一些坚守,坚守踏实,坚守沉静,坚守不断修炼自己……

    虽然原来自己从不愿意随便发表观点,但是有记笔记的习惯,常常会把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摘抄的语录,自己的小想法,甚至是生活的小窍门)都记到本子上,有时间翻出来看看,回忆的味道还不错……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假期里推出了一个系列报道《你所不了解的西方社会》饮食、经济、管理、教育、医疗、媒体等各个方面精炼提取一些极有价值的实例,供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西方社会,从而引发自身的思考。西方国家的教育同样存在许多问题,原来并不像本国某些宣传的一样。完全自由的学习氛围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由于现在网络、媒体、游戏的发展,年轻的一代都很少愿意静下心来品味一本书的美妙,美国为了鼓励孩子们读书推出了一项计划,中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奖励三美元。结果统计显示愿意读书的孩子的确增加了,但是孩子们读的书却越来越薄了。现在好多人做的事情都不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包括金融危机,非理性投资以及功利性引导都是重要原因,但是又有几个人愿意承认,又有几个人愿意改变?到底是什么在驱动?是贪婪、欲望还是钱?有几个四字词语阐述钱的意义无中生有、身无分文、生财有道、财能通神。钱原本不存在,只是人为赋予作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而已,花出去的用到实处的才是自己的钱,拥有一个亿都放在股市房地产银行中等着不断增值然后自己从来不动,等百年之后一分没带走……想想现在要是有人给自己一百个亿只准自己一个人花只准自己一个人享用真的能花了么?真的有意思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便是生财有道,做缺德的事儿是会遭到惩罚的,没活明白的人总会手里攥着大把的钞票说自己不幸福。看上去没什么用处的钱的确能做不少事情,这就是其神奇之处。现在社会中好像宣传的多数问题都是围绕着钱展开的,说到财富大家也会想到钱,说到成功人士往往也会想到钱,更不用说财富榜了,比较的更是钱。要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我想不能用来交换的就是最宝贵的,像健康、爱情、友谊……关于成功培训,也是比较时髦的了,被誉为成功学大师的卡耐基也写了不少关于企业成功的书籍,其实说的都是最简单的道理。但是企业是不是还要坚守一份责任呢?不是特别喜欢这位大师的作品。还是以《晏子春秋》中的对话结束关于不仅仅局限于赚钱的成功秘诀。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