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首”为何是指第一名 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划拳伸出的手势分别代表着0到10这十一个数字,每个数字及其衍生的呼词中都包含着历史文化内容: 明清时期,科举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取士,每经第一名称经魁,又称魁首。同时取得各经第一名的人被称为五魁首。 即“五魁首”者,系指古人苦读《诗》、《书》、《易》、《礼》、《春秋》五种经籍著作,以求功名,夺得魁首。 行酒令俗称"划拳", 谁被对方猜中谁喝酒。划拳又叫豁拳、拳、猜拳、拇战。这个酒令玩法就是两人同时伸手,谁猜中两人所伸出的手指总和谁就赢,对方喝酒。 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各说一个数,谁说的数目跟双方所伸手指的总数相符,谁就算赢,输的人喝酒。都猜对打平。如果自己喊的数超过所出手指数加五,就算失枚(例如出了两根手指却喊了八匹马),这时只要对方不失枚则不管对方是否猜对都算输,要罚酒。 此乃我国古传至今仍时尚流行的饮酒游戏,它增添酒兴,烘托喜庆。 划拳时口呼指数,从零到十共十一个数,其数皆用典故巧妙呼出,且语带吉祥、祝福。开头“宝不露”。唐朝时有“开元通宝”,泛指钱财。猜拳时一般是紧握拳头不出指,口呼“宝不露”即财不外露的意思。 零:双方不出指头,只握拳头,呼作“宝”或者“宝拳一对”、“宝不出”、“宝不露”。宝即元宝之意,以人的拳头像元宝的形状取之。 一、一心敬。此出唐代诗圣杜甫《高都护马行》:“与人一心成大功。”表示祝酒人诚心敬酒,同心共饮之美好心愿。 与一般伸食指不同,而是挑大拇指,呼作“一心敬”。挑拇指本是对人夸赞敬佩的表示,表现对你的“一心”敬重,你当然不能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二、两相好。今人划拳多以“两相好”开局,乃至哥俩好、爷俩好。 常常起拳时便以双方辈分、称谓呼出“哥俩好”,表现出友情第一,关系密切 三、三星高照。系祈盼福星、禄星、南极老寿星高照。 呼作“三星高照”或“三星照”。传说中的天官星座、紫徽星座、南极星座为“福、禄、寿”三星,能给人们带来幸福、财产和健康长寿。 四、四鸿喜。古人“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四个喜庆的时刻。 呼作“四红”或“四喜”。“四红”指鹤顶、鸡冠、樱桃、胭脂四种喜庆的红颜色; 五、五魁首。“五魁首”者,系指古人苦读《诗》、《书》、《易》、《礼》、《春秋》五种经籍著作,以求功名,夺得魁首。 呼作“五经魁首”,简化呼成“五魁首”。所谓“五经”,既儒学经典著作《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五经魁首”当然是金榜得中,飞黄腾达了。 六、六大顺。呼作“六顺”,民间有“六六大顺”的说法。其实,“六顺”指的不是年龄和运气,《左传》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累谓六顺也。”六个方面。 七、七巧。呼作“七巧”。 是被王母娘娘拆散姻缘的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相传农历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民间妇女比穿针引线,斗巧取胜,祝贺织女喜会牛郎。“七巧”演变于“乞巧”。俗称“乞巧”,因“乞”“七”谐音故之。 相传农历七月初七,划拳用作呼词,寄予了对夫妻美满、家庭和睦的祈望。 八、“八匹马”。呼作“八仙”, 传说“八仙”都是多才多艺,不受清规戒律束缚,很有人情味的风流神仙。也有呼作“八匹马”。 “八匹马”是指《穆天子传》中传载,周穆王有八骏之乘的那八匹宝马良驹,寄寓振奋腾飞的追求。相传曾在昆仑山瑶池与西天王母诗酬谢唱。今人划拳常呼“八仙庆寿”以取代“八马”。 九、久长。据《史记》载:“建久安之势,成长久之业。”后人取其“久长”二字作为典故,谐音为“酒长”,借喻人们相聚美酒不尽。 呼作“九九归”、“九个九”,表现了对天下大同,天长地久的祝愿。 十、十全。清朝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自称“十全老人”。今人常理解为“十全十美”。 呼作“十全”、“全家福”,也是表示祥和美满的意思。 五魁首玩法: 双方在喊之前要各自有一个手势,这个手势就代表你出的数字,比如你把大拇指合并,那么剩下四根指头,就代表你出的数字是四,如果对方只伸出一个大拇指,那么你们俩的数字加在一起就是5,就代表五魁首,那你就赢了,如果对方也喊五魁首,两人平局,重新来。依此类推,一般三局两胜。 喊的酒令在各地代表也不同:我经常划的是这样的: 拳头代表什么都没有,因为不可能两个人同时出拳头 一个拇指:点圆圆、一心敬你 拇指和中指伸出其余合并:哥俩好、长辈的话应该喊爷俩好 前三手指伸出:三桃园、三星照 四手指是:四季财 五魁首 六六顺 七个巧 八匹马 九连环、酒(九)到了 十满上 一心敬你。 反正一个人最多出的数字为5,就是五个指头都用上 两个人往一起凑,谁喊的对谁赢 据《史记》载:“建久安之势,成长久之业。”后人取其“久长”二字作为典故,谐音为“酒长”,借喻人们相聚美酒不尽。 提到"五魁手",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着邻居父子两人划拳, 儿子指着老子的手大喝一声:"乌龟手!", 老子居然认输喝酒。我始终弄不明白孩子怎么知道的,大人为什么会承认。长大后才知道, 原来是我听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