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约旦电影之旅

 啸海楼 2013-06-19

约旦电影之旅

王宁彤 昨天 20:42

去约旦之前,对她的认知基本上就像是对一个蒙着黑纱,只露出一双黑眼睛的中东女性,神秘,让人充满幻想:这是连接海洋和沙漠,东方和西方的桥梁;这是一片曾经流淌着血和泪的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经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三大宗教中两大宗教的发源地;这里有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

在众多的信息中,最感性认知的还是不断在电影里惊鸿一瞥所看到的约旦片段:《阿拉伯的劳伦斯》里的落日夕阳驼队,《印第安那琼斯》和阿里巴巴的宝库,《木乃伊归来》里神秘乖戾的沙漠,《拆弹部队》里的阿拉伯市镇……它就像是一张地图,在我想象的空间里展开, 最后用脚步去丈量这个影像空间和实际的距离……

(图注:约旦沙漠一瞥;图片由作者提供)

刚到约旦首都阿曼,就听说正有一个西班牙的电影摄制组在死海拍外景——小学的语文课上念过一篇文章叫《死海不死》,让儿时的我就对这个神奇的地方充满幻想。我们决定马上开车前往,从阿曼往西南大概六十公里的地方就是死海,这也是约旦人特别引以为豪的电影外景地之一。

作为外景地集中的约旦, 它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不需要长途跋涉就可以拍到从海洋到沙漠,从平原到山地,从罗马时代的遗留到现代阿拉伯特色的城市等等截然不同的地貌。也因为这个国家独立后实行的是开放甚至是亲西方的开放政策,因而在中东阿拉伯国家中相对安定,常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电影制作在这里取景。而约旦自身也发展出了一个非常完善的专业团队,专门给前来拍摄的外国剧组提供从选景制景,当地演员挑选,拍摄设备,以及衣食住行等等提供当地的一条龙配套服务。

遗憾的是我们和电影摄制组擦肩而过,他们已经转到约旦的沙漠去拍摄了。现在是死海的旺季,死海边的这些景象真是不亚于电影里的一场场戏在上演。黎巴嫩来的一帮年轻男女正在享受死海边酒店里举行的婚礼派对,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在死海边消遣——从石缝间挖出黑绿色充满矿物质的死海泥,然后把全身抹上,晒到泥巴快干的时候,进到死海的水里懒懒地泡着看远山,和看蓝天。

(图注:死海一瞥;图片由作者提供)

(图注:在死海边悠闲“泥土浴”的姑娘;图片由作者提供)

因为死海海水含盐量是一般海水的9倍,所以在这里再高的游泳高手也没有办法施展技术。海水的浮力就像在一个大水床一样,托着躺在上面的人。不过要想拍一个死海的经典镜头——漂在海里看书, 还是需要一点技术的。 因为一旦失去平衡, 浓浓的盐水进到眼睛里, 会像火烧一样难受。在岸边拍摄的摄影师远远地喊话过来:“表情能放松点吗, 那么紧张干吗?” 穿鞋的人真是不知道光脚泡在水里人的不易啊!

因为降水量的减少和从约旦河汲取的灌溉用水的增加,死海海平面每年以一米的速度下降,有专家预测,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遏止,死海将在2050年前完全消失。目前,约旦正积极与以色列进行拯救死海的计划,并且在呼吁世界各方力量参与这个计划。

约旦面积有96188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台湾大。它北接叙利亚;东北是伊拉克,东南及南部与沙特接壤,南端是红海,所以约旦基本上是一个内陆国家。东部和东南部为沙漠。约旦河流经西部注入死海,河的东部是约旦最富庶的农业区——约旦河谷。从阿曼到约旦的各个地方,开车都不超过五个小时。

离死海开车大概两个小时的约旦东南部,就是拍摄过很多不同电影的沙漠地带。千年的迷城,一场人鬼神的恶斗,这是电影《木乃伊归来II》展现给了我们一个奇幻的世界。虽然电影的大多数镜头是在伦敦最著名的Shepperton片厂拍摄的,但是为了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 影片把其中的一个重要外景地设在了约旦的沙漠地带。这是一部追求视觉奇幻效果的影片,电影的大部分沙漠的镜头都做了特技加工。乔治·卢卡斯的制作团队动用了公司150名专业人员,30位动画师,花了7个月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作品。

在上海电影节遇到影片男主演布兰登·费雷泽(Brendan Fraser)的时候,他回忆起在沙漠拍摄的日子说:“那里很美,也很干,很热!所以工作起来真是挺辛苦的。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在沙漠的绿洲地带形成了最早的文明之一,不得不佩服人的生存力和创造力。而《木乃伊归来》这部影片是以视觉特效的方式对沙漠空间进行的再想象。虽然现场没有最后成片的视觉奇观,但是这段经历很值得怀念!”

茫茫沙漠总是能给人灵感,为了体现火星上放眼望去全是沙土的荒凉感,《红色星球》选择了在约旦的月谷沙漠拍摄。这里是约旦最让电影人钟爱的外景地,奇特的山岩,红色的沙土,一望无际的沙漠。很多世界游客来到月谷,都要体验开吉普车进沙漠,在峭壁上攀岩的独特经历。

影片的时间是2050年,一群训练精良,具备特殊专长的专业人士,出发前往火星,要把它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地球。在电影《红色星球》里,演员要表现在火星上重力只有地球二分之一的感觉,导演唯一想到的方式当然就是在沙漠上恣意飞奔,全体出演的人员还得穿着金属表面的厚重紧身太空衣,带著约两公斤重的头盔,将身体包得密不透风,沙漠气温平均高达四十五度,虽然太空衣里面有空调,但是它常常会因为环境过热而发生故障。

约旦的自然地理常常是国际电影人用来叙述故事的背景,很多发生在阿拉伯世界的故事也纷纷选择在约旦的城市乡镇拍摄,比如获得奥斯卡奖的《拆弹部队》。因为约旦95%的人是穆斯林,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完全是带着浓重的伊斯兰色彩的世界!

【图注:沙漠居民贝都因人(Bedouin);图片由作者提供】

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最早的城邦建于公元前13世纪。先后被巴比伦、波斯和马其顿统治,7世纪属阿拉伯帝国版图,16世纪归属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46年成立外约旦哈希姆王国。作为深受英国殖民影响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约旦王室的人基本上接受的都是西方教育。在文化上约旦受美国和欧洲影响很深。因为政府当局非常注重教育,使约旦成为中东及北非地区中人民中知识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受教育比例达87﹪。

2005年,我碰到乔治时,他才从美国回约旦不久。他学的是电影制作,并且在美国的电影和电视公司都有过一些工作经历:“我是回来度假的,发现这里的电影工业刚刚才开始萌芽,觉得以后会有很多机会,我就留下来了。”他加入了约旦皇家电影协会——国家最重要的一个电影机构。也就在2005年,约旦才开始出现一些商业短片和纪录长片,在此之前,约旦商业电影的产量是零。

在首都阿曼最大的一个现代化中心影城,我发现这里播放的影片中,90%放的是美国片,5%是阿拉伯片,其他的是欧洲电影。经理说:“其实我们拥有这么多的片源,所以似乎一直都没有强烈的动力需要发展自己的电影工业。因为从无到有培养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也因为国内的电影工业还没有成型,一些电影人也离开了自己国家,而国内导演、演员们的精力主要都投放在了电视连续剧和广告的拍摄。

在约旦,我也很吃惊地发现这里的人其实一点也不缺乏媒体的视觉娱乐。由于约旦政府并不限制家庭使用小型卫星天线接收器,所以几乎每家每户,只要买得起电视和卫星接收器的家庭,都能够接收近600个世界各地的电视频道。约旦人特别是中青年人收看欧美电视几乎成为潮流,更有甚者,美国的新闻频道CNN在约旦直接与约旦电视台并机发射,几乎做到了有电视的地方就能收到CNN。约旦唯一的国家电视台JTV, 除了正常的新闻和少量的阿拉伯连续剧外,大量时间都在播放欧美的电影、连续剧。

对于电影节目来说,在约旦不用付费就能收到6个世界各地的电影频道。其中包括一个约旦自己的电影频道——其实这就是一个在阿曼市中心的一个旧旧的三层白色小楼,30人的制作团队,提供电影频道所有的节目:每天四部新片,两档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其他时间滚动播放老电影。当然所有的电影都是海外购买,欧美影片为主,影片全部打字幕,不做配音。

在约旦的电影界,在开放的媒体环境下是否有必要发展本土的电影工业,,一直是个争论的话题。皇家电影协会的乔治说:“不能总是给别人做嫁衣,当背景了,我们的梦想就是让约旦的电影成长。最成功的电影都是地方化的简单故事,而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中有太多太多,如果提供条件,讲出这些故事,对我们来说就是成功。”

2007年约旦皇家电影协会和西班牙驻约旦使馆共同推出了“希望电影”计划,专门出资来培训和资助来自约旦贫困社区的独立电影人来拍摄反映约旦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纪录短片。拍摄以“希望”、“生存”和“忍耐”为主题,这是一次视线的转移,之前都是“被看”、“被拍”、“被叙述”,如今将转换成从自己的视角来观看贫困社区里人们的生活,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同时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电影从业人员。

中东国家的青年人失业率在最近一些年一直是很多国家潜在的危机。约旦开始尝试通过开发电影工业,鼓励实业家创办演艺学院,来增加对电影业的投入来创造年轻人的就业机会。2012年投资了1100万美金来拍摄电影,也在最近几年中成倍地创造了年轻电影从业人员的就业机会。

几年前的一个统计数字表明约旦30岁以下的青壮年人数高达70%,预期未来的二十年间约旦将拥有更多的消费人口。他们会不会成为约旦电影成长的推动者呢?在阿拉伯国家整体文化处于低迷的时期,以电影为传播媒介的文化的自觉和自救不愧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途径之一。

(责任编辑:余江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