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催婚 儿子咋办?

 VV美丽人生正无限VV 2013-06-19

父母催婚 儿子咋办?

2013/03/28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采写/安顿

  开栏的话

  生活里的故事,可以正说,可以反说;生活里的故事,可以你说,可以他说;生活里的故事,有A面,有B面。把正说反说、你说他说、A面B面黏合起来,就是生活AB面……

  征集受访人:

  安顿信箱andun@ynet.com

  本期主题:父母催婚 儿子发昏

  A面

  (彻底坦白)

  “对不起,

  耽误你们抱孙子了”

  一路小跑着追上一个小时才来一趟返京的长途汽车,他松了口气。天光微亮,车上只有三名乘客。一对带着鸡鸭笼的夫妻,妻子枕在丈夫肩头睡着,嘴角边挂着白色口涎印子,丈夫佝着背,脖子缩在黑乎乎能隐约看见油污的领子里,也打着盹,两人的身体随着汽车的偶尔颠簸而颠动,却不醒来。他选了靠窗位置坐下,将行李放在身边的座位上。回来时带着北京的京八件、油炒面、六必居咸菜和天福号的酱肉礼盒,现在包里的东西变成了父亲母亲亲手做的腊肉、腊鱼、腊排骨、家乡泡菜……这是经过几次淘汰剩下的“硕果”——如果有可能,父母会给他带上够吃一年的家做食物,让他孤身在北京的时时刻刻都能品尝他们的手艺。

  又一次告别父母

  而立之年仍独身

  心里好难受,不知道怎么说。他把胳膊架在前座的椅子靠背上,头趴上去,眼睛有点儿潮湿。他不看窗外,不回头,被汽车甩在身后的是他的父母,他知道他们在张望、等着他回头告别。说完了“你们回去吧”便跟着汽车跑起来,是他故意的,告别的时间越短越好,越短就越不容易生出伤感,他尽量表现得平静,尽管如此,他还是能想象母亲怎样流眼泪,父亲怎样表情凝重。

  下次见面,是一年以后。他们都知道。

  这是每一年都会上演的离别,每年都一样,每年都不一样。一样的场景,一样的心绪,不一样的是人,今年,他将进入而立,父亲年满60岁,母亲也该57岁了。

  他是家里三个孩子中唯一考上大学的,也是唯一在北京的。两个姐姐早已出嫁,大姐的孩子刚刚考上城里的初中,二姐在前一个冬天走完了第一段婚姻,孤孤单单留在衡阳打工。过年的时候,二姐没回家,他打过电话,说“父母还是希望你回来团聚”,二姐说要“挣加班费”,嘱咐他好好陪伴父母,说母亲这两年身体不如以前,来衡阳看过,医生说是心脏不好,血压不稳定……二姐说:“其实我也知道,他们就是记挂你的婚事,有个孙子在脚下跑着,什么病也好了。你要抓紧时间,不要太挑剔……”他答应着,心里哽住了些话不忍心说,其实他也明白二姐在想什么,离婚了,一个人在外面,成了家人的心病,春节是合家团圆的大节日,她总觉得回家了是给家人的心上“添一块石头”。想了一下,他说二姐你一个人在外面吃点儿好的,不要委屈自己,当心坏人欺负你,能回家还是回家……这样说着,就说不下去了。

  当年读书,知道一个词叫做近乡情更怯,少年时不体会,以为是文人多愁善感,待到自己也天涯逆旅独在异乡为异客,才知道这四个字背后有多深的落寞惆怅,随着年龄增长,不仅近乡情怯,近节情也怯,越是到了该回乡见父母的节日当前,心里越是多了各式各样的复杂。在他的家乡,同为而立之年的少年伙伴,如今已“儿女脚下跑”,他父母走在外面被这些晚辈孩子叫做爷爷奶奶阿公阿婆,开开心心答应了,回来少不得给他打电话,主题只一个:“我们什么时候有自己的孙子可抱?”他说“快了,快了”,边说边嘲笑自己,“快了”是多久之后呢?

  第一位大学女友

  毕业前“另谋高就”

  在北京,他有过两位女友。

  第一位,算青梅竹马。刚到大学里交的女友,人家先看上他。姑娘是广西人,来自刘三姐的故乡,能歌善舞,娇小可人。那年他曾因为遇见这姑娘觉得自己幸运,小心翼翼对待,用他母亲的话说:“这孩子对他喜欢的物事,活菩萨也似的供着。”他就是真把这姑娘当了活菩萨。一起吃饭,把菜里的肉挑出来给她吃;一起去图书馆,背着两个人的书包;姑娘说要看电影,省下吃饭的钱去给她买票……姑娘家境贫寒,幼小时母亲去世,父亲很快将后妈领进门,后妈很快生了三个男孩,从此父亲眼里再没有女儿,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她被舅舅带到城里。那是个懂得自强也懂得趋利避害的姑娘,从小寄人篱下、委曲求全着长大,看得出身边人眉眼高低,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遇见他时,姑娘是初恋,感情充沛,一波热浪盖过深思熟虑,19岁的孩子,有资格不想以后,一切都来得及。

  他们恋爱时,学校已有男女同学到外面开钟点房,谁和谁一起过夜也不是秘密,但直到分手,他们都没有“那种”关系。回想起来,他觉得自己是真爱这姑娘,因为爱,对方不想做的事,他绝不因为自己想做就勉强,因为爱,他更觉得在自己没有能力与人家共谋未来时不能迫人以身相许;同时,他也觉得自己真是好人、老实人,他从没有过“反正你情我愿,不管以后,先照顾眼前”这样的想法,骨子里他相信一点,如果两人缘分够长,一定能一起走到水到渠成那天,如果不能,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都要说再见,不如不留那么多遗憾。这是他父母潜移默化影响他的处事方式,根深蒂固。

  直到今天,了解他的好哥们儿偶尔会说,“如果当初你不那么珍惜她,也许她倒能跟你到最后”。哥们儿说,爱情这种“状况”中,双方通常都是“哄着不走打着走”,你越重视她,她越要折腾着离开你,男女都一样。和“刘三姐”好了三年半,大四的最后一学期,姑娘说:“咱们分手吧,我有人了,毕业就结婚。”没打没闹,他病了一个多星期,姑娘一直陪他看病、输液,说感谢他在大学期间的“关心和照顾”,“一辈子忘不了他的纯洁感情”。断断续续,他了解了一些在他忙论文、忙留京、忙着打探各种消息为她的留京奔走时发生的事。“外面那个人”是姑娘面试时认识的,北京人,现任一家国企的中层干部,离婚,有个儿子跟着前妻。毕业后,姑娘直接去这家公司的宣传部,“除了离过一次婚是个遗憾”,“别的他什么都有”,这是姑娘的评价。他不知说什么好,他除了有一份真感情,什么都没有,至少目前是这样。

  第二位合租女友

  她太强势不合适

  第二位女友出现在他工作之后。和所有的北漂一样,他买不起房子,又不想在住的方面太委屈自己,于是,与人合租。在CBD的中心等待拆迁的旧楼里,有一套不足70平米的小三居室,三名北漂每人分租一间,他租下其中最小的那间时,“太原妹”已住进有阳台的大间。“太原妹”在对面写字楼里上班,做移民中介,他印象深刻的是她每天早晨起来做饭,炒米饭、炒鸡蛋、炒菜、煎饺子……十几分钟,“太原妹”装好一个便当盒,带着中午饭上班去。站在楼道面朝马路的窗边,能看到她脚步坚定、急促地向着对面写字楼前进——这是个有主见的人,他这样认定“太原妹”的性格。等他们真的好了,他对“有主见”有了新认识,不仅有主见,还善于规划,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太原妹”很自然地在一个周末早晨跟他商量,“你说咱们把我那间还是你那间房子转租出去?”他还没反应过来,“太原妹”已经决定,“我那间比较大,好租,我们住小一点没问题”。

  和“太原妹”在一起不到三年,在一切需要做决定的问题上,他都是被动的。不由分说这个词适用于“太原妹”。不由分说,她搬进了他租的那间小房子;不由分说,她从网上买了一张别人正淘汰的二手单人床,让买主送货上门;不由分说,她将新买的二手床和他的床合并在一起组成一张双人床;不由分说,她将原来她住的那间屋子以每月1800元租给一对在北京做小生意的夫妻,而此前每月的租金是1500元;不由分说,她作出决定,让他去考公务员,“可以辞掉工作专职考试,这段时间我养你”……

  他的父母都喜欢“太原妹”,他们相好的第二年春节,是他成为北漂之后最令他父母开心的节日。也是不由分说,“太原妹”说,“今年春节回你家,明年春节回我家”,下面的一个不由分说是“太原妹”将年货、北京特产甚至两个人的车票都办好,只等到了返乡的那一天拉着他上火车。“太原妹”受到了迎接儿媳妇规格的待遇,他母亲给铺了新的铺盖,给了大大的红包。一切看起来都向着喜庆发展,偏偏他开始心生烦躁,跟着这样一个雷厉风行的女人,他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母亲的话算是给了他点拨,虽然那不是老人家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母亲说:“这姑娘真好,你以后可以不用有心地活着,什么她都替你想了!”就是这点不对劲,他明白了,和“太原妹”在一起,他相当于她办的年货、买的特产。

  下面一个春节到来之前,也就是“太原妹”不由分说领着他回太原老家之前,他提出分手。他说了理由,“和你一起生活,我总觉得自己没用,窝囊”。那天晚上“太原妹”哭了,这是他们相识以来他第一次看到这个“有主见”的女人如此伤心,他不知怎么劝,只能等她自己停下来。终于,她不哭了,她说:“我明白,你是说我强势,如果我不是真心,才懒得管你。”

  每当想起“太原妹”,他总是想起当年和“刘三姐”在一起的自己,如果不是真心,又怎么会肯那样做牛做马?

  父母每周一次电话

  表达的意思都相同

  往事不能再提,眼下他的具体问题是要面对父母每周一次的电话,“你的事怎样了”,“什么时候回来”,“最近有什么好消息”,“某某生了老二”……所有这些话的意思都相同,他懂得。这个春节,母亲小心地说了一件事,她给“太原妹”打电话了,他的眉毛刚刚立起来,母亲马上说,是不小心,你新给买的手机不会用,怎么一下就按到她的号码,她还没结婚……他不吭声,母亲看他没有表现出不感兴趣,于是继续说:“其实那真是好姑娘,旺夫旺财……”那天他心情有些不好,冲口说了一句话,说完很释然,当然,也有些后悔,他说:“对不起,耽误你们抱孙子了。”

  这句话之后,便是这场离别。幸好,再与父母面对面继续这个话题,要一年之后。

  B面

  (美丽谎言)

  “我也希望明年不用再说谎”

  身边的朋友都知道,他是“大话王”。金凯利主演的电影《无敌大话王》中那位巧舌如簧的律师,时时刻刻都在撒谎,最终吃尽苦头。他不担心,他的谎话只是对自己的父母说,而且,仅就一个问题——结婚。

  和很多孤身在北京的年轻人一样,每年春节和其他诸如黄金周小长假、中秋节、清明节这样的节日,都是他“遭受”父母的督促、盘问、央求、提醒、暗示“你该结婚了”、“我们需要看到你带着媳妇回家”的时刻。同样和很多孤身在北京的年轻人一样,看上去,他风华正茂、貌似前程似锦,但禁不住对未来夫君的“条件”精细考量的姑娘们“推敲”,于是,他们还单身或者说被“残酷地剩下”了。

  大学毕业进报社

  闲来没事搞对象

  “不剩下也难”,他自己坦然地说。大学毕业三年,靠着远房叔叔在北京工作的同学,他到了一家行业报当编辑,每个月税后能拿到4300多元的工资,偶尔加班,每次加班报社负责30元标准的一顿工作餐,另外给70元加班补助。报纸是周报,只供同行业中人,不指望市场,订阅全靠摊派,运营依靠补贴,不担心倒闭,但也不会有什么市场前景,所以,报社并不鼓励大家加班,一周才八个版面,都是行业内部信息,有什么班可加呢?刚来的时候,接收他的“师傅”也是这里最资深的老编辑问他:“打算考研吗?”他觉得奇怪,刚来就问这个问题,莫非自己的本科学历在这里拿不出手?他停了一下,没马上回答。“师傅”没等他说话就接着说了:“建议你考点儿什么,大把的时间,浪费了可惜,学英语也好。”他隐约有点儿明白了,原来这里上班的时间大部分人都闲着。

  人闲没钱赚,穷人总有大把的时间,师傅慢慢给他解释,这里每年进来的人都是外地人,北京人谁来这种没前途的地方,来的外地人隔一两年也就走了,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出国了,有的认识了更有本事的人调动到了更好的单位……总之,这里是培训中心、养老基地、中年妇女活动站,出报纸实在不是什么太需要技术的精细活儿。师傅还说,你要是什么理想都没有,在这儿把个人问题解决了也好,以后有了更好的单位要你,你就没时间“搞对象”了。

  他总觉得自己不是那种有雄心壮志的人,考研到底是不是一条好的出路他还没想好,学英语倒是很现实很容易操作,但是才离开学校不久好不容易脱离了学习环境,他还不想马上又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那么,看来只有“搞对象”了。刚刚进入报社,这样想的时候,他还没有亲身体验到,其实和考研、学英语、出国比起来,“搞对象”对他来说才是最难的。当然,三年之后的现在,他深切体会到了这件事的难度。

  具体实践才明白

  搞对象要凭条件

  从他入职第一天开始,父母就加入了催婚的队伍,他是独生子,妹妹在上海读大学,辛苦半生送他们兄妹俩“进军大城市”的父母倒不一定是为了抱上孙子,但是,希望他早些成家却是实实在在的真心。他们总以为当他有了老婆、有了自己的家之后,就算是真的长大成人,并且再也不需要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冷热饱暖时时提醒,他们就“有人管”了。于是他们不断地以各种形式追问和要求他,你该结婚了!一开始,他很愤怒,甚至“严正警告”,说谁的事情谁操心,我的事情不能听你们的,渐渐地,他理解了,原来催婚的父母和刚刚入职时以为解决个人问题最容易的他一样,都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在北京,凭他这样的人,搞一个可心的对象,真不是容易的事。

  “条件”这个词用在婚姻大事上,也是他在成为“媒体人”之后才体会日深的。还是“师傅”,张罗着给他介绍一名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女孩。“北京人”,师傅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他不以为意,恋爱、结婚,与彼此是哪里人有什么关系呢?及至见面,他理解了。姑娘长相一般,略胖,穿着厚底的松糕鞋,走起路来慢吞吞的。约会的地方是姑娘挑的,衡山汇,粤菜馆子,他在网上查了一下,不便宜,但是师傅说了,第一次见面是考验实力的时刻,不能抠抠索索。有贴心的网友说,到那里不一定要吃特别贵的名菜,吃广东式点心就好,时尚优雅,显得不是老饕,时尚优雅的背后是省钱,他动动脑子,想明白了。胖姑娘很懂事,说喜欢这家餐厅,然后让他点菜,他说“咱们吃点心,这里的点心很正宗”,其实正宗不正宗他说了不算,他根本没来过没尝过,他的一日三餐中要加辣椒,衡量饭菜的标准对他来说就是够不够辣,辣,就是好味道。

  那是一次“有趣”的约会,至今回想起来,他觉得不像是恋爱前的功课,而像是做生意之前的“探路”。胖姑娘细致地询问了他的家庭状况、收入情况、租房子的位置和价格,甚至,也问了他的父母平时是否资助他,最后一个问题是,对未来的规划。之前的一切提问都可以据实回答,唯独最后一个,他自己也还云里雾里。他说自己没想好,想过考研,觉得没把握,想过学英语,觉得太辛苦,想过去考公务员,觉得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志向……胖姑娘打断他:“我问的是具体的。”具体的是什么呢?胖姑娘解释说,比如会不会买房子,什么时间要孩子,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怎样预算和投资……“这些都是男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不然怎么结婚?”胖姑娘的解释够清楚。

  这是一次失败的约会,结了447元“点心”账,两人一拍两散,从此没了联络。

  父母让他别再挑

  他跟爸妈说了谎

  回来对师傅一一汇报,师傅笑了,说“我就知道成不了”。成不了的原因是“你还不明白你到底具备什么条件”。研究“条件”那一天很挫败,认真检视自身,收入少是根本,收入少决定了买不起房子,买不起房子则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家,没有自己的家则即使结婚也不能贸然要孩子,更何况没有自己的家谁肯跟你结婚……说到这个份上,一切都是茫然。而更令人“失望”的是,他的父母一生清苦,供他和妹妹读到大学已经勉为其难,完全没有可能在北京、在上海给他们兄妹“置业”,也就是说,他的家庭完全不能指望、没有可能被狠狠“啃”上一口。“你能给爱人什么?”师傅说,这是现在的好男孩们总在想的问题;“我能得到什么?”师傅说,这是现在的现实女孩们总在想的问题。具体到他,他什么也给不了,除了在遇见心仪的女孩之后能捧出的“一颗真心”。“一颗真心能吃吗?”师傅说,肯定不能吃,所以条件还是比形而上的精神更重要,而且遇见一个喜欢“一颗真心”胜过一栋豪宅的女孩,拼的是运气。

  在这家报社,他能遇见的人有限,恋爱的机会约等于零。偶尔有人给他介绍,有的因为一听他的“条件”就放弃了,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有的是见了一面之后决定把他当成“好朋友”、“大哥哥”继续交往,言下之意仍是拒绝。然而,父母那边并不理解,儿子在北京读了大学,又在报社当编辑记者,在家乡被人们传说着,已经是人中龙凤,难道还会担心没有姑娘爱上?是他挑花了眼吧?!于是,父母一如既往地催促,不仅催促,还要叮嘱,“差不多就不要挑了”,“遇见合适的人赶快结婚吧”……他无法解释,现在,不是你们的儿子在千挑万选,而是你们的儿子加入了被人挑选之后残酷淘汰的队伍……

  前年春节,他带着大包小包回家过年,父母的催促到了疾风骤雨的程度,母亲甚至开始不开心,即便是一个外出打工的老乡,到了这个合家团圆的节日,也能带着自己的女友回家,为什么偏偏你不能?!也许是情急之中,也许是烦恼使然,他说:“我有女朋友”。父母一下兴奋起来,刨根问底瞬间开始。他也只能把这个随口的谎言继续下去。这是个北京女孩,长相一般,家境平常,真心实意,是自己的同事,也是大学毕业,两人要一起在北京买房子,可是北京的房价太高,两人只能慢慢从长计议……他说着,心里有了苦涩,也许这是他的理想吧,这个理想在远方。那个春节,大家都很愉快。在他离家之前,父母帮他准备行李,其中有了家乡的小吃,说是带给他“女朋友”的,有了一条红色的羊毛围巾,说是买给“女朋友”的,等见了面,再给红包。父母老了,他在母亲的鬓发间见到了隐约的白发,谎言让老人家开心如此,他自己也不忍心再拆穿,唯有继续。

  “女朋友”谎言继续

  春节不敢回老家

  回北京的路上,他哭了,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他忽然明白了生活艰难,漂泊的日子也显出了孤单和前路茫茫。

  这个谎言到今天还在继续。他回来之后,一次聚会,他喝酒了,告诉身边最贴心的几个旧同学,不料席间也有一位和他一样,捏造了子虚乌有的“女朋友”,家里为此常常打电话询问他们的“进展”,每次,这位也是谎话连篇、云山雾罩。相比之下,他还好,偶尔父母打电话说到“女朋友”,他只是搪塞,做羞涩状,知子莫如父母,他从小含蓄老实,父母也只是叮嘱他“好好对人家”,“早点儿把事儿办了”。

  刚刚过去的春节,他没回家。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是领导要求他利用节日外出“考察”,还是随口撒谎,他说要去广东。这个春节他是在北京过的,和几个同样不愿回家不愿被父母追根究底逼着结婚的朋友一起,大家的烦恼也都差不多。

  节后,母亲打电话问他“回来了没有”,他说“回来了”。那一边母亲兴高采烈地说:“过些日子,北京暖和了,我和你爸爸要去看你,顺便,也看看她。”他急忙推说自己“很忙”,母亲说没关系,他们不要他陪伴,只是来看看就走……

  这是他最近想起来就纠结的事,那个她,在哪儿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