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纠偏专家曹时中与比萨塔

 老人家1948 2013-06-19
纠偏专家曹时中与比萨塔
http://www./   2010年02月26日 11:44    来源:   
 

1998年7月28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于纠偏专家曹时中来说,这个日子实在太不寻常了。这一天他登上了赴意大利的飞机。多年来,为了那座倾斜在他生命中不肯离去的比萨斜塔,他朝思暮想、废寝忘食地搜集资料、精心设计,企图一搏,可斜塔却如梦中的“情人”,连让你撩她的开面纱一见芳容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应“意中友好协会”主席列奥纳多·兰西奥提的邀请,他前往意大利,与意大利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共商拯救比萨斜塔的良方妙策。

曹时中何方人氏,竟敢去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国一露身手,纠正众多著名建筑大师对之束手无策的比萨斜塔?

比萨塔-精美绝伦的建筑典范

 比萨塔始建于1174年,设计建筑者是当时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博纳诺·皮萨诺。博纳诺·皮萨诺很希望自己能建一座永留千古的高塔,出于这样的愿望,他设计了比萨塔。塔倒确实是“永留千古”了,只是这与他最初的愿望并不相符,他留下的是一座令日后许多建筑师挠头的斜塔。

 1178年,当塔建到第三层时,问题出来了。有一天,皮萨诺突然发现,塔身已经倾斜......工程不得不停下来。他试图矫正倾斜度,可是没有效果。谁能料到,这一停竟停了近一个世纪。皮萨诺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

焦旺尼·迪·西蒙是个饮誉意大利的建筑师。1272年,这位大师接下了前辈留下的难题——比萨塔的建筑重新开始了。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一切顺利......可是万没想到,当建到第七层时,塔身突然朝另一个方向——向南倾斜了。工程又不得不停了下来。

1995年9月在纠偏后的山西太原双塔寺东塔前

这一停又停了半个多世纪。热那亚战争爆发后,西蒙带着两代建筑师的遗憾也去了。残缺的比萨塔在风雨中期待着......

托马索·皮萨诺来了。1350年,这位雄心勃勃的建筑师接手建了第八层......然而,建筑师在万般无奈中只好匆匆结顶。至此,比萨塔的建筑高度仅是原设计的一半,因为塔身已南倾了2.1米,再建上去就会影响塔的安全。

至今,比萨塔只好带着几代建筑师的遗憾斜立着......

谁能想到,建筑师的遗憾却成就了世人欣赏世间奇迹的“美”,这种遗憾有多深,它美感就有多强。比萨塔以其倾而不倒,挺而斜立的英姿矗立在阿诺河畔,闻名在世人的心目中。这座大理石砌就的高塔,每层都有精致的柱廊、联拱和壁柱,用各色大理石镶嵌而成;塔内有24个拱形券门,从294级螺旋状阶梯盘旋而上,可直达塔顶。塔高54.5米,总重达14500吨。

比萨塔成为世界建筑物中的一大奇观。

比萨塔——“梦中的情人”

曹时中,浙江省瑞安市人,曾任浙江省建筑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浙江大学土木系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著名纠偏专家。使他“著名”的原因有三:

其一,他纠偏技术精湛,一生纠正的倾斜建筑不计其数,故有“大力士”之称号。

其二,他的身份“复杂”。他1948年考入台湾大学,1949年7月,欣闻大陆解放,激动之情难抑,遂化装成装卸工人混上一艘货船潜回大陆,没承想却从此落下个“特务嫌疑”;1952年从浙江大学土木系毕业后,因“托派”嫌疑还被关了200多天;与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妹妹结婚,在那个年代,有海外关系,当然是不放过的。凡此种种,都为曹时中增加了“知名度”。

其三,他的人生目标宏伟。80年代末,他公然提出要去纠正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为此到处“利用业余时间兼职”,筹集资金试图西去比萨,结果被司法部门立案侦察,沸沸扬扬五六年,直至主管司法工作的中央领导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面干预才得以平息。

当然,最能使曹时中出名的自然要数他扬言要去纠正比萨塔这件事了。

曹时中近影

曹时中自浙江大学土木系毕业后,由于身份的原因,政治上一直不受重视,这倒给他提供了在业务上发展的机会。他倾其所能钻研业务,技术日益精进。60年代中,浙江省建造体育馆,由曹时中为主设计,他大胆地采用新方法,设计出80米悬索屋顶,创造了大跨度屋顶用钢材量最少的纪录。此举在国内建筑界引起震动,他年纪轻轻的也因此在建筑界崭露头角。

 不知是什么原因,作为一个年轻的建筑师,曹时中迷恋起比萨塔,崇拜建造出比萨塔的建筑师来,以至于由迷恋、崇拜进而产生出强烈的愿望:将来有一天能去纠正倾斜的比萨塔。这样的想法在当时实在是妄想。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认为,比萨塔是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典范,如果有谁能将这典范纠正过来,其行为本身也将是建筑史上的典范。

 早在60年代初,曹时中就开始收集比萨塔的资料。当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开始试着研究纠正的方法。经过对诸多材料的分析,他发现,导致比萨塔倾斜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上的建筑最容易倾斜,江浙沿江海地区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建筑师们常常被软土地基的不均匀下沉问题深深困扰着。许多情况是:脚手架还没有拆去,建筑物就已倾斜了,甚至一些建筑还在建造中,建筑体便开始倾斜,地基也下陷了,于是,就得加固、纠偏,甚至拆掉重造。危房加固或纠偏对曹时中这个结构工程师来说并非难事,问题是如何以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纠偏,用省力的办法加固?这却不是个容易做到的问题。

 曹时中就碰到过许多这样的难题,直到有一天......

 那是1982年的夏天,浙江医科大学6号教学楼在还未完全建好时就出现沉降缝相碰现象,原因就是软土地基在作怪。这座楼的设计者是曹时中,出了问题当然要拿曹时中是问。曹时中冒着酷暑来到了现场。

 显然,设计时对软土地基上的桩基估计不足。看着还未竣工的斜楼,曹时中心里多了一份压力。随着建筑业的兴盛,沿海城市的建筑用地越来越少,建筑物便向江河水塘边发展,江河水塘边自然都是软土地基;而用地紧张又导致了建筑物向空中发展,高层建筑当然加重了软土地基的负担。于是就出现这样的局面:越是软土地基越要造高层建筑,越是高层建筑越是给软土地基增加负担,建筑物的倾斜越来越普遍。

有何良方能挽大楼将倾呢?在盛夏难消的酷热中,他压力重重地沉思着......造成建筑物倾斜的原因很多,软土地基的不均匀导致建筑物着力不匀,但外在的许多因素也会造成建筑物倾斜,如常见的深挖洞就造成许多建筑物倾斜;因为打井过量抽水并带走了大量的泥沙也曾造成井边建筑物倾斜,还有......慢着,“深挖洞”、“打井”能造成建筑物倾斜,那么,那么......突然,曹时中感到从未有过的激动,一道亮光掠过他的脑际。

 一切都在这一闪念间完成了。既然挖洞、打井能导致建筑物倾斜,那么为什么不用同样的方法使倾斜的建筑物再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回来呢!

设计,制订实施方案,一口井,二口井,三口井......他在6号楼沉降偏小的一侧挖了若干口井,同时开始抽水排泥,目的是降低这一侧基底的水位,加大沉降,使基底浸水的软土侧向挤压移动,达到均衡沉降的效果。果然,奇迹发生了,6号楼另一侧地基也向下沉降,两侧平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