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猝死之危 相当于每天四五架波音747坠毁

 007xm 2013-06-19


2013/06/19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伟华

  核心提示:

  近期,白领、社会精英阶层以及其他行业的猝死事件时有发生,为此,网络甚至总结出位列猝死前十的职业排行。我国猝死人数的递增,意味着普及“第一目击者”的心肺复苏术和除颤治疗意义重大。

  白领金领过劳猝死、大学生过度熬夜猝死、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猝死,甚至连幼儿园猝死事件也有发生。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说明我国因心脏疾病猝死的问题可能比已知的统计结果更为严重。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加大,每年因心脏疾病猝死的人数都在不断递增。《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指出,我国每年由于心脏疾病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人,每天猝死的人数在1500人左右,相当于四到五架波音747飞机坠毁。形象地说,即每约一分钟就有一人猝死。

  “黄金四分钟”救人法则

  心脏骤停是指突发的心脏电活动异常,心脏突然或意外停止跳动,导致有效脉搏和血压丧失。由心脏骤停导致的死亡即为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任何人身上。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将会停止,如果不及时予以治疗,就会导致猝死。

  对于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大大依赖于快速的高质量心肺复苏和除颤。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能暂时维持血氧供应,但仅仅心肺复苏无法将心室颤动转复为心脏正常节律,电除颤才是转复心脏节律、治疗心室颤动的唯一手段。医学研究表明,对于心室颤动的治疗,除颤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即植物人。所以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因此对于心脏骤停的治疗,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聚焦于如何提供快速的电除颤。

  心肺复苏术-“叫叫CABD”

  由于从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呼叫救护人员到救护人员赶至现场除颤,所需要的时间往往超过10分钟,因此,美国心脏协会大力推广由现场人员进行“第一目击者”的心肺复苏和除颤治疗。对于因不具有心电图识别技术的人员,推荐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进行第一时间的现场除颤治疗。

  AED作为一种急救设备,可自动分辨是否是由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提高由室颤引起的猝死救治率,是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中指出的最适合现场的非医护人员在紧急状态下使用的防猝死院前急救设备。

  缺氧四分钟,大脑就死亡。“黄金四分钟”是指当心脏骤停时,大脑皮层耐受缺氧时间仅为四分钟,随后皮层细胞会开始出现不可逆转损伤和死亡。当发生心脏骤停后,现场第一目击者必须在四分钟内按照“叫叫CABD”的程序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叫-确认意识,叫-呼叫120,C-胸外按压,A-打开呼吸道,B-人工呼吸两次,D-AED除颤。是否能够成功挽救生命,这四分钟内的急救行为至关重要,所以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而言,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知识、技能和行为意义重大。

  普及AED 每年或能挽救数十万人生命

  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急重症医学部主任王仲教授表示,“心脏骤停需要在4分钟内开始复苏,否则就会出现‘不可逆脑损害’。但是,我国交通拥堵的城市非常多,5分钟到达现场的可能性极小。在这关键的‘黄金4分钟’内,或者说在医生到达现场前的10分钟内,如果事发地点有人能够懂得急救知识,现场或者是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仪,很多猝死病人就可能‘起死回生’。所以,国人的急救意识是亟待提升的,在公共场所配备AED也是十分必需的。”

  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兼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教授十分感慨,“我国每天大约有1500人因心脏骤停导致猝死,为全球之首,但我国心源性猝死急救的体系和能力却非常薄弱。很多年前,欧美发达国家都在推广公共除颤计划。比如,美国已在机场、大型商场、超市、俱乐部、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大量AED,并还在以每年20万台的速度增加。反观我国,即便在北京,心脏性猝死的公共急救水平也要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目前仅在首都机场和一些外资的酒店安装了几十台不等的AED,其他公共场所的AED数量几乎为零。”

  急救意识和技能培训

  当猝死症状发生时,及时做出判断,迅速采取措施,才能为生命带来一线生机。因此,加强我国公众急救意识和技能培训刻不容缓。猝死急救应该成为大众所具备的一项技能,从而促进中国急救社会体系的建立和急救事业的发展。

  2012年底,飞利浦向上海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捐赠了50台AED急救设备——飞利浦智能救心宝,安装在上海各区县的50所中小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目前,急救课已经成为上海部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推动AED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普及,对教育机构、青少年、白领等群体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和教育,应当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我们要从根源上改善中国公众急救意识淡薄和急救常识缺乏的现状,形成公众急救的社会体系。文/伟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