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老济南过五月端午的习俗

 平沙落眼 2013-06-20
作者按:在网上看到好多关于老济南过端午节的文章,与实际情况有些差距。其中有很大部分为转发,人云亦云而已,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也就信以为真。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些“济南可以有”,但真的没有。比如往孩子额头上写“王”字的说法67岁的我从来就没见到过,我经历过的就是给孩子额头上点个点而已。而且雄黄酒也不是每家都喝。现将济南电视台采访我时仓促准备的文本资料加以整理权作博文与网友共享。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济南人也叫五月单五或五月节。过端午节全国各地的民间风俗大致相同,如吃粽子、插艾蒿、赛龙舟等等,但南北方也存在一定差异,比如济南就没有赛龙舟这一项活动。除粽子这一端午特定食品之外,济南还有端午节吃艾叶煮鸡蛋喝雄黄酒的习俗。
       插艾蒿 
艾蒿和粽子都与纪念屈原有关。艾蒿,济南人简称“艾”。因艾与爱同音,插艾表示老百姓对屈原的热爱。端午节前几天,街上就有卖艾的。老百姓买回家泡到水里,到端午节那天清晨就把艾查到自己家门口。看到有的家门口没有插艾,还要把艾插上,除了表示对屈原的爱戴之外,也表示邻里关系之间的友爱。过去有些小过节的邻居通过相互插艾,那些过节矛盾也就化解了。
 

        吃粽子吃鸡蛋
吃粽子在全国几乎都一样,只是北方的粽子没有那么多花色品种,不外乎糖的枣的这两种。当时街上就有卖的。要想吃好一点的就到泰康、一大、上海食物公司这些有名的点心铺去买,就是那里才卖豆沙的。家里人口多的,日子过得挺紧,就自己在家里做。前一天把买来的棕叶和江米、枣泡上,第二天一早就起来包粽子。烧上大锅底,煮上一锅。煮好了还要给同院每家每户送上几个。用过的粽叶洗干净捆好挂起来晾干,等明年再用。也有的家庭为了省事(当然也有省钱的因素),就用大枣江米(有的掺上大米,也是为了省钱)焖上一锅,让孩子们解解馋。在吃粽子之前,先吃上一个用艾叶煮的鸡蛋。煮出来的鸡蛋呈谈谈的绿色,散发着一种艾叶的清香。有的家长拿煮好的鸡蛋趁热放到孩子眼上滚几下,说眼睛可以明亮,不得眼病。
 

        喝雄黄酒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阴历五月民间称为“毒月”,夏天到了,老百姓说的“五毒”(长虫、蝎子、蜈蚣、蝎虎连子、疥蛤蟆)开始繁衍,是瘟疫易发季节。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除百虫驱妖避邪。所以端午节一早就喝上一小酒盅雄黄酒。给孩子额头上用雄黄酒点上一个点儿以趋吉辟邪。有的老百姓还把雄黄酒撒到墙角床底下那些嘎哈啦里,剩下的雄黄酒放到小瓶里,封起来,要是遇到被蝎子蛰蚊子咬,拿出来抹上,据说可以消肿止痒。雄黄是一味中药,化学成分为二硫化二砷,呈橘黄色。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砒霜”,有剧毒。所以现在这种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已经不见了。由于用量极少,所以并没有发现中毒的情况。
 
         缝香荷包缠粽子
端午节以前,小姑娘把家里做衣服剩下的花布的边角余料拿出来开始缝香荷包。一般都缝成桃型的,然后把两片用绿色的布剪成的叶子缝上,下边缀上穗头,煞是好看。刚学着做的就缝成圆形的或方形的,里边放进朱砂艾叶。有些手巧的女孩子则用硬纸片做成粽子的雏形,里边放上艾叶,然后缠上绣花用的丝线,一只小小的粽子就做成了。这些香荷包和丝线绕成的粽子除了戴在孩子们的脖子上或胸前外,家里大人还要挂在蚊帐的四角和中心位置。缝香荷包的香料药铺里就有卖。端午节临近药铺就将各种香料研成面,包的一包一包的,只要一说缝香荷包的香料,掌柜的就知道,几分钱一包。
端午节到了,正赶上麦收,麦秸秆在孩子们手里又成了做玩具的材料。简单的就用家里做衣服剩的花布碎头头剪成二分钱硬币大小的小圆片,用针穿一片小圆片再穿一段一厘米长短的麦秸秆,再穿一片小圆片再穿一段麦秸秆,穿五六片做一串,再把几串合起来挂在门上或拿在手里玩。有灵巧的孩子会用麦秸秆压扁了编一些小动物,我印象最深的是上高中时去东郊下乡劳动,一个小女孩就编了一只“端午鸡”送给了我。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包涵了纪念屈原的含义之外还寄托了中国老百姓渴望健康最求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手工制作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是我们所不愿与看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